第12章 碧羅秘冊
關燈
小
中
大
書頁,找到其中一幅圖畫,隻見畫上有一處山谷,兩側廳峰高聳,中央有條狹道,滿地紅色泥土,空際飄舞着點點落花,畫的側面有一句詩,正是:‘飛花伴紅泥,蕭索碧藍天。
’ 韋松看着那冊子,又看看谷中景緻,驚訝道:“奇怪,好像畫的正是這個地方-一” 徐文蘭興奮地民“韋表哥,你看像不像,谷中景色連天上的顔色,可不就是這個所在麼?’ 韋松間道;“這畫冊你從哪兒得來的呢?” 徐文蘭道:“我被萬毒教誤認作教主,帶往總壇,後來形迹敗露,正和曉梅姐姐設計逃走,偶爾在萬毒教主卧室書桌上,看見這本冊子,當時原不知道畫上是什麼含意,隻是見封面有‘碧羅秘冊”四個字,便順手揣在懷裡帶走了,不想這書上竟畫的這個地方,韋表哥,你猜這幅畫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韋松連忙接過畫冊,端詳一陣,越看越像谷中情形,但卻想不出含意何在,另過一頁,卻見第二頁上,另有一幅畫。
畫上一片懸崖,半崖處斜伸出一棵古樹,畫傍也有一句詩,寫的是:“臨淵羨遊魚,椽木求真迹。
” 他沉思一會,茫然不解,翻到第三頁,卻是一張空白,正中有兩行字是;“左行九十三,右行三十九,虛實一念中,再行三之九。
’這二十個字雖然同樣難解,但卻給了韋松一線靈光,他驚駭的道:“這本秘冊,一定記述着一個隐密的寶藏,或是一處不為人知的地方,隻是畫上全是隐語,一時無法猜透。
” 徐文蘭接過畫冊,偶一仰頭,登時輕呼道:“韋表哥,你看那崖上不是有棵大樹嗎?那是不是畫上這棵樹呢?” 韋松循她所指的方向望去,果見半崖之上,斜伸出一棵大樹,竟和畫上十分相似。
他精神頓覺振奮不已,忙從背上解了東方莺兒來,低聲道:“蘭表妹,你在下面守護着東方姑娘的身體,讓我上崖去看看!”徐文蘭道:“你不要太冒險,崖上僅有短草小藤,跌下來不是玩的。
” 韋松道;“不妨。
”取過畫冊,揣在懷中,深深吸了一口真氣,兩臂一展,身形嗖地破空直上,疾升到六七丈高。
他一身功力已非等閑,藝高膽大,空中一擰腰,一式“燕投林”,斜撲山壁,右手翻脫一揚,龍吟一聲,已撤出長劍。
身形剛近崖邊,長劍飛快地一點壁間石縫,“叮”然一聲,着那劍尖微微一彈之力,蓦地又拉起三四丈。
一連三五次挺升,真氣将竭,韋松運劍向石上一插而入,暫時将身子懸在劍柄上,仰頭上望,那大樹猶在百丈以外,低頭看時,徐文蘭已成了三寸大的玩具人。
徐文蘭向他揚手高呼道:“韋表哥,仔細一些,要是無法攀登,早些下來,咱們繞路從崖上用繩索垂下來,就安全得多了。
” 韋松淡淡一笑,豪念頓熾,迅速換了一口真氣,左掌輕輕一拍山壁,右手抽出長劍,叮叮之聲不絕,人如靈猿,冉冉上升。
不多一會,已經探升到半崖,駐足樹下,忍不住引吭發出一聲豪邁的長嘯! 嘯聲激蕩全谷,壁上野花,籁籁而落,漫空飛舞,直如韋松依樹而立,取出畫冊,細細體味那“臨淵羨遊魚,椽木求真迹’的詩句,低頭俯視,谷底宛若湯盆,徐文蘭的影子,僅隻米粒般大小,假如她略一挪動,豈不就是一尾遊魚了麼? 他欣然而悟,揣好畫冊,便沿着樹幹,緩緩向前爬去,心忖道:‘古人說‘緣木求魚”,乃是譏人愚蠢,這畫上特别指出大樹和山谷形勢,必定含有妙用。
果然,爬行到二丈之處,樹幹上卻有一個方方正正的洞孔。
韋松俯身貼近樹洞,向下一望,心裡當時一跳 原來那樹洞遙遙對着谷底一堆亂石,韋松目光穿透樹洞,遠遠投注在石堆上,隻見那最上面一塊橫置的石塊,其狀如梭,一端分叉,形同魚尾,一端上昂,宛若躍鯉含沙,活脫就是一尾大魚。
他滿心大喜,揉攀下樹,急急滑落絕壁,重又回到谷底。
徐文蘭迎着問;“韋表哥,看到什麼了?” 韋松不及細述,隻招招手道:“快跟我來。
” 兩人如飛奔到亂石堆上,略一打量,那石堆距離左邊山壁,約有二三十丈,乍看不過山腳下幾塊頑石,誰也不會注意其中竟大有玄機。
韋松以那形如魚狀的石塊為準,口裡默默念道:“左行九十三,右行三十九-一”身形一轉,向左便奔。
一邊走,一邊默默記數,不想才數到三十一,已經行到山壁邊,無法再向前走了。
他搖搖頭,重又奔回石堆,放緩腳步,一、二、三、四-一小心謹慎地數下去,可是,和上一次毫無異處,僅走了三十一步,便已面對山壁,無處可去。
這一來,他茫然了。
徐文蘭坐在石堆上,沉吟着道:“九十三,三十九,數目雖然很明白,但為什麼又加上一句‘虛實一念中’呢?’ 韋松搔着頭皮,道:“既有數字,又弄什麼虛實;難道說左行是虛,右行是實?” 于是,他又轉向右邊,緩緩行了三十九步,卻置身在山谷狹道中,但想想以下一句“再行三之九’,卻又不知應該向那一邊才對了。
他無可奈何回到石堆上坐下,苦思許久,仍然想不出其中奧妙,漸漸日影偏西,已到了未刻将盡。
徐文蘭道;“時間不早了,我去尋些能吃的東西來。
’韋松漫應了一聲,連徐文蘭何時奔出谷去,也未在意,隻顧反覆思索推敲那九十三、三十九兩個數目,始終想不出含意何在,心頭火起,随手一掌拍在石塊上,罵道:“唉!煩死了,這樣
’ 韋松看着那冊子,又看看谷中景緻,驚訝道:“奇怪,好像畫的正是這個地方-一” 徐文蘭興奮地民“韋表哥,你看像不像,谷中景色連天上的顔色,可不就是這個所在麼?’ 韋松間道;“這畫冊你從哪兒得來的呢?” 徐文蘭道:“我被萬毒教誤認作教主,帶往總壇,後來形迹敗露,正和曉梅姐姐設計逃走,偶爾在萬毒教主卧室書桌上,看見這本冊子,當時原不知道畫上是什麼含意,隻是見封面有‘碧羅秘冊”四個字,便順手揣在懷裡帶走了,不想這書上竟畫的這個地方,韋表哥,你猜這幅畫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韋松連忙接過畫冊,端詳一陣,越看越像谷中情形,但卻想不出含意何在,另過一頁,卻見第二頁上,另有一幅畫。
畫上一片懸崖,半崖處斜伸出一棵古樹,畫傍也有一句詩,寫的是:“臨淵羨遊魚,椽木求真迹。
” 他沉思一會,茫然不解,翻到第三頁,卻是一張空白,正中有兩行字是;“左行九十三,右行三十九,虛實一念中,再行三之九。
’這二十個字雖然同樣難解,但卻給了韋松一線靈光,他驚駭的道:“這本秘冊,一定記述着一個隐密的寶藏,或是一處不為人知的地方,隻是畫上全是隐語,一時無法猜透。
” 徐文蘭接過畫冊,偶一仰頭,登時輕呼道:“韋表哥,你看那崖上不是有棵大樹嗎?那是不是畫上這棵樹呢?” 韋松循她所指的方向望去,果見半崖之上,斜伸出一棵大樹,竟和畫上十分相似。
他精神頓覺振奮不已,忙從背上解了東方莺兒來,低聲道:“蘭表妹,你在下面守護着東方姑娘的身體,讓我上崖去看看!”徐文蘭道:“你不要太冒險,崖上僅有短草小藤,跌下來不是玩的。
” 韋松道;“不妨。
”取過畫冊,揣在懷中,深深吸了一口真氣,兩臂一展,身形嗖地破空直上,疾升到六七丈高。
他一身功力已非等閑,藝高膽大,空中一擰腰,一式“燕投林”,斜撲山壁,右手翻脫一揚,龍吟一聲,已撤出長劍。
身形剛近崖邊,長劍飛快地一點壁間石縫,“叮”然一聲,着那劍尖微微一彈之力,蓦地又拉起三四丈。
一連三五次挺升,真氣将竭,韋松運劍向石上一插而入,暫時将身子懸在劍柄上,仰頭上望,那大樹猶在百丈以外,低頭看時,徐文蘭已成了三寸大的玩具人。
徐文蘭向他揚手高呼道:“韋表哥,仔細一些,要是無法攀登,早些下來,咱們繞路從崖上用繩索垂下來,就安全得多了。
” 韋松淡淡一笑,豪念頓熾,迅速換了一口真氣,左掌輕輕一拍山壁,右手抽出長劍,叮叮之聲不絕,人如靈猿,冉冉上升。
不多一會,已經探升到半崖,駐足樹下,忍不住引吭發出一聲豪邁的長嘯! 嘯聲激蕩全谷,壁上野花,籁籁而落,漫空飛舞,直如韋松依樹而立,取出畫冊,細細體味那“臨淵羨遊魚,椽木求真迹’的詩句,低頭俯視,谷底宛若湯盆,徐文蘭的影子,僅隻米粒般大小,假如她略一挪動,豈不就是一尾遊魚了麼? 他欣然而悟,揣好畫冊,便沿着樹幹,緩緩向前爬去,心忖道:‘古人說‘緣木求魚”,乃是譏人愚蠢,這畫上特别指出大樹和山谷形勢,必定含有妙用。
果然,爬行到二丈之處,樹幹上卻有一個方方正正的洞孔。
韋松俯身貼近樹洞,向下一望,心裡當時一跳 原來那樹洞遙遙對着谷底一堆亂石,韋松目光穿透樹洞,遠遠投注在石堆上,隻見那最上面一塊橫置的石塊,其狀如梭,一端分叉,形同魚尾,一端上昂,宛若躍鯉含沙,活脫就是一尾大魚。
他滿心大喜,揉攀下樹,急急滑落絕壁,重又回到谷底。
徐文蘭迎着問;“韋表哥,看到什麼了?” 韋松不及細述,隻招招手道:“快跟我來。
” 兩人如飛奔到亂石堆上,略一打量,那石堆距離左邊山壁,約有二三十丈,乍看不過山腳下幾塊頑石,誰也不會注意其中竟大有玄機。
韋松以那形如魚狀的石塊為準,口裡默默念道:“左行九十三,右行三十九-一”身形一轉,向左便奔。
一邊走,一邊默默記數,不想才數到三十一,已經行到山壁邊,無法再向前走了。
他搖搖頭,重又奔回石堆,放緩腳步,一、二、三、四-一小心謹慎地數下去,可是,和上一次毫無異處,僅走了三十一步,便已面對山壁,無處可去。
這一來,他茫然了。
徐文蘭坐在石堆上,沉吟着道:“九十三,三十九,數目雖然很明白,但為什麼又加上一句‘虛實一念中’呢?’ 韋松搔着頭皮,道:“既有數字,又弄什麼虛實;難道說左行是虛,右行是實?” 于是,他又轉向右邊,緩緩行了三十九步,卻置身在山谷狹道中,但想想以下一句“再行三之九’,卻又不知應該向那一邊才對了。
他無可奈何回到石堆上坐下,苦思許久,仍然想不出其中奧妙,漸漸日影偏西,已到了未刻将盡。
徐文蘭道;“時間不早了,我去尋些能吃的東西來。
’韋松漫應了一聲,連徐文蘭何時奔出谷去,也未在意,隻顧反覆思索推敲那九十三、三十九兩個數目,始終想不出含意何在,心頭火起,随手一掌拍在石塊上,罵道:“唉!煩死了,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