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峨嵋風雲
關燈
小
中
大
去了,不準你們再在這一帶逗留惹眼,早早找些距離‘伏虎禅林’近些的民家歇足,待人說話要特别的謙和,你們先走吧。
” 那四個漢子應諾連聲,立即轉身走去。
老者卻又囑咐和尚說道: “你還記得一切應對的話嗎?” “大哥你真是的,這個我怎能忘記?” “那麼咱們立刻進寺。
” 說着老者又和這個和尚邁着慢步,朝前走去。
他倆沿溪上行,道路迂徐,溪流穿插,曲徑直通幽景,然後順坡斜上,經過了“龍神頂”,踏上了層層磴道,已經看見張三豐的狂草“虎溪禅林”四個大字。
老者踏上“伏虎寺”的刹那,瞥目有兩個熟悉的背影在伏虎寺的山門之内一閃逝,他不由皺了皺眉頭,橫掃了身旁的老三一眼。
這假扮僧人的老三,竟然低下了頭,老者悄聲說道: “你的眼尖,剛剛進入伏虎寺中去的可是那一對文士?” 老三點了點頭,老者冷哼一聲,似乎自語般說道: “真是‘冤家路窄’,但願他們随緣而來,立刻就走。
” 老三并末開口,他心裡卻暗喜非常,雖然老者一再嚴囑,可是他自信所懷功力,何況他素有極端下流而肮髒的惡嗜,叫貓不食肉腥,真是談何容易! 老者自然非常知曉自己這個三盟弟的脾性,是故他鄭重地再次告誡說道: “今夜千萬惹不得閑事閑非,明朝任你而行,老三你要聽話!” “大哥放心,我自然是先顧要緊的事。
” “好,大哥信你不會誤事,進去吧。
” 說着他倆已經到了山門以前。
那老三突然變得莊嚴了起來,他雙手合十對老者說道: “施主,此即‘伏虎’古刹,乃峨嵋最大的一座叢林!” (彼時峨嵋四大叢林之冠的“報國寺”尚未興建。
) 老者也故作虔誠而愕然的神色問道: “禅師可能說些此處的由來聽聽?” 這時伏虎寺中的小沙彌已有多人聞所走近,遊人也集結了不少,老三合十揚聲誦了一句佛号,緩緩說道: “施主先請一覽此寺附近的山勢,然後貧僧當憑所知詳告由來。
” 老者果然仰起頭來四外觀看了很久,那些遊客也莫明其妙地跟着縱覽左右,其實老者卻是有心之人,他正在借此言語,觀察伏虎寺附近的地勢,以便必要的時候能夠立刻應變。
獐頭鼠目的老三,此時方始接着說道: “凡是深山大澤,必有虎豹龍蛇,峨嵋自不例外,相傳古時,峨嵋山中群虎,俱皆傲踞此處,為患甚厲,而行旅僧道,苦無良策逐之。
直到宋朝時候,聖僧‘士性’撣師,獨力興建了這憧禅林,鎮壓虎神,說來不信,自此群虎盡去,虎患随即自平! 至‘心安’大師行腳此間,方始開建寺區,這是此寺的由來。
” 老者鄭重一笑說道: “虎能鎮壓,此說令人懷疑。
” “施主說的好,适才貧僧曾請老施主當先縱覽此處山勢,原因在此,此寺山勢峥嵘,活似龍虎盤踞,建寺謂之‘伏虎’,自然再也恰當沒有,至于猛虎為患之事,貧僧也曾說過,自古深山必生虎豹,此處自然也有,多了幾隻或許不假,要說我佛建寺鎮虎,非但施主不信,就是貧僧也覺牽強。
” 假和尚這一番言語,确含至理,因此聽得一幹遊客頻頻點頭,個個心中對這看來瘴頭鼠目的和尚,起了敬重的意念。
老者卻肅色問道: “禅師這般批論,難道不怕‘伏虎寺’中的僧人們責難?” “施主說哪裡話來,佛家不打诳語,伏虎寺内的師兄弟們,絕無一人信這傳聞無稽之言,不過香客檀越們自顧深信不疑,寺僧不便解說罷了,因此貧僧敢說寺内師兄弟們絕無一人怪貧僧。
” 老者點了點頭,突然說道: “我想在這古刹之中寄宿一日,不知可否?” 老三含笑合十答道: “觀寺院乃十方施主宿施之地,想來自然可以接待施主,不過貧僧卻非此
” 那四個漢子應諾連聲,立即轉身走去。
老者卻又囑咐和尚說道: “你還記得一切應對的話嗎?” “大哥你真是的,這個我怎能忘記?” “那麼咱們立刻進寺。
” 說着老者又和這個和尚邁着慢步,朝前走去。
他倆沿溪上行,道路迂徐,溪流穿插,曲徑直通幽景,然後順坡斜上,經過了“龍神頂”,踏上了層層磴道,已經看見張三豐的狂草“虎溪禅林”四個大字。
老者踏上“伏虎寺”的刹那,瞥目有兩個熟悉的背影在伏虎寺的山門之内一閃逝,他不由皺了皺眉頭,橫掃了身旁的老三一眼。
這假扮僧人的老三,竟然低下了頭,老者悄聲說道: “你的眼尖,剛剛進入伏虎寺中去的可是那一對文士?” 老三點了點頭,老者冷哼一聲,似乎自語般說道: “真是‘冤家路窄’,但願他們随緣而來,立刻就走。
” 老三并末開口,他心裡卻暗喜非常,雖然老者一再嚴囑,可是他自信所懷功力,何況他素有極端下流而肮髒的惡嗜,叫貓不食肉腥,真是談何容易! 老者自然非常知曉自己這個三盟弟的脾性,是故他鄭重地再次告誡說道: “今夜千萬惹不得閑事閑非,明朝任你而行,老三你要聽話!” “大哥放心,我自然是先顧要緊的事。
” “好,大哥信你不會誤事,進去吧。
” 說着他倆已經到了山門以前。
那老三突然變得莊嚴了起來,他雙手合十對老者說道: “施主,此即‘伏虎’古刹,乃峨嵋最大的一座叢林!” (彼時峨嵋四大叢林之冠的“報國寺”尚未興建。
) 老者也故作虔誠而愕然的神色問道: “禅師可能說些此處的由來聽聽?” 這時伏虎寺中的小沙彌已有多人聞所走近,遊人也集結了不少,老三合十揚聲誦了一句佛号,緩緩說道: “施主先請一覽此寺附近的山勢,然後貧僧當憑所知詳告由來。
” 老者果然仰起頭來四外觀看了很久,那些遊客也莫明其妙地跟着縱覽左右,其實老者卻是有心之人,他正在借此言語,觀察伏虎寺附近的地勢,以便必要的時候能夠立刻應變。
獐頭鼠目的老三,此時方始接着說道: “凡是深山大澤,必有虎豹龍蛇,峨嵋自不例外,相傳古時,峨嵋山中群虎,俱皆傲踞此處,為患甚厲,而行旅僧道,苦無良策逐之。
直到宋朝時候,聖僧‘士性’撣師,獨力興建了這憧禅林,鎮壓虎神,說來不信,自此群虎盡去,虎患随即自平! 至‘心安’大師行腳此間,方始開建寺區,這是此寺的由來。
” 老者鄭重一笑說道: “虎能鎮壓,此說令人懷疑。
” “施主說的好,适才貧僧曾請老施主當先縱覽此處山勢,原因在此,此寺山勢峥嵘,活似龍虎盤踞,建寺謂之‘伏虎’,自然再也恰當沒有,至于猛虎為患之事,貧僧也曾說過,自古深山必生虎豹,此處自然也有,多了幾隻或許不假,要說我佛建寺鎮虎,非但施主不信,就是貧僧也覺牽強。
” 假和尚這一番言語,确含至理,因此聽得一幹遊客頻頻點頭,個個心中對這看來瘴頭鼠目的和尚,起了敬重的意念。
老者卻肅色問道: “禅師這般批論,難道不怕‘伏虎寺’中的僧人們責難?” “施主說哪裡話來,佛家不打诳語,伏虎寺内的師兄弟們,絕無一人信這傳聞無稽之言,不過香客檀越們自顧深信不疑,寺僧不便解說罷了,因此貧僧敢說寺内師兄弟們絕無一人怪貧僧。
” 老者點了點頭,突然說道: “我想在這古刹之中寄宿一日,不知可否?” 老三含笑合十答道: “觀寺院乃十方施主宿施之地,想來自然可以接待施主,不過貧僧卻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