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關燈
小
中
大
?啊!
是了,敢情那佛像和蓮座本是活動的,可以旋轉,櫥中是一道暗門。
隻是,這尼姑顯然早已坐在神櫥中了,郭長風竟絲毫沒有發覺。
非僅郭長風,連耳力聰敏的瞎姑,居然也沒有察覺。
瞎姑稱她“老菩薩”,這尼姑想必就是玉佛寺的主持太悲師太了。
郭長風忍不住多看了兩眼,隻見那尼姑約莫四五十歲,生得白白淨淨,眉目清秀,一片慈祥,絲毫看不見“老”态,甚至比瞎姑還顯得年輕了十歲不止。
那尼姑也在打量郭長風,兩道目光瞬也不瞬凝注在郭長風的臉上。
郭長風隻覺那尼姑的一雙眸子,黑黑地,宛如兩口深井,裡面蕩漾着一抹似霧又以煙的光芒,使人一接觸她的目光,便不期然有種寒冷、暈眩的感覺。
心中怦然,連忙低頭避開。
那尼姑微微一笑,道:“這位就是名滿江扛湖的魔手郭大俠嗎?” 郭長風低着頭道:“不敢當,在下正是郭長風。
” 那尼姑道:“郭大俠的英明,貧尼仰慕已久了。
” 郭長風忙拱拱手,道:“在下也久仰師太法号,隻因身上不便,無法起身施禮,請師太多原諒。
” 那尼姑皺了皺眉,對瞎姑道:“我讓你們奉請郭大俠來見見面,誰叫你們對客人如此無禮?” 瞎姑躬身遭:“弟子不敢。
” 那尼姑沉聲道:“還不快替郭大俠解開穴道。
” 瞎姑連聲答應,忙解開了郭長風雙腿閉穴。
郭長風站起來,朝神智欠身施禮,道:“多謝師太慈悲。
” 那尼姑也微微颔首,表示回禮,又道:“替郭大俠看座奉茶。
” 佛堂裡隻有一張椅子,卻無茶具。
郭長風正奇怪茶椅從何而來,忽聽“铮”地一聲簧響,身後牆壁下端突然自動翻轉,現出一張錦凳和一張茶幾。
茶幾上居然放着一盞熱騰騰的香茗。
那尼姑向瞎姑櫻擺手,道:“你先退下去,我有話跟郭大俠單獨談談。
” 瞎姑合十一禮,退出佛堂,并且帶上了門。
郭長風見那房門并無特殊之處,整座佛堂的牆壁,看來也十分平常,如非目睹,誰會想得到内中竟暗藏着巧妙的機關布置。
房舍如此,人事亦然。
如果玉佛寺真是正正當當的地方,這尼姑真如她外貌一樣慈祥,又何須布置這些機關消息? 想到此,不禁暗暗警惕。
那尼姑道:“郭長風在想什麼?請坐用茶呀!” 郭長風忙收撮心神,稱謝坐下。
那尼姑似乎已看穿他的心思,微笑着道:“也難怪郭大俠好奇,出家人以修心煉氣為本,其實不須弄這些機關布置的,隻因貧尼天性喜靜,寺中人手又少,自從三年前開始施藥濟衆以來,前寺香火一天天增加,侍應的人手越發不夠了,不得已,才添了這些設備,以補人手之不足。
” 郭伍風輕哦了一聲,道:“這雖是情非得已,也全仗師太天縱奇才,才能設想出這種巧妙的東西。
” 那尼姑笑道:“區區土木消息,談什麼天縱奇才,貧尼當年未出家前便學會了不少,這種雕蟲小技,其實算不了什麼。
” 郭長風心中微動,忙道:“師大莫非淵源于黃家。
” 那尼姑道:“也可以這麼說吧,貧尼俗家姓黃,世居關中。
” 郭長風脫口道:“難道是巧手魯班黃承彥黃家?” 那尼姑道:“黃承彥正是先夫。
” 郭長風一震,霍地站起身來…… 巧手魯班黃承彥不僅在江湖中赫赫有名,更是武林同道最敬仰的英雄人物。
當年,關中黃家的機關布置,四川唐門的暗器,加上天山石府陳家的神丹,和嶺南麥家的寶刀合稱“宇内四大絕學”。
後來唐門暗器狠毒,漸漸疏于下五門,嶺南麥家的煉鋼秘法被竊外洩,已成凡技。
接着,天山石府陳家掌門暴斃,神丹秘方失傳,徒衆也星散了。
關中黃家的遭遇最慘,也最值得人敬佩。
天竺魔教久聞黃家黃承彥巧手之名,為了辟建一座“天魔宮”,令十大高手潛來中原,擄去了黃承彥的獨生兒子,威逼黃承彥親往天竺應聘,否則,即殺害其子,使黃門絕後。
黃承彥為這件事苦思了三天三夜,最後決定遣散仆婦,散盡家财,并将曆年收有的藏圖籍本全部燒了個幹淨,然後隻身赴天竺應聘。
可是當魔教掌教釋放了他的獨生兒子以後,黃承彥卻自斷雙手,誓死不肯為魔教建宮。
為邊件事,激怒了魔教掌敦,不僅黃承彥身遭慘死,更下令全教追殺黃家獨生子,企圖斬草除根。
中原各門各振,一緻聯手拯孤抗魔,于矗,演出了六十年前那次慘烈的正邪之戰。
據說那一戰,魔教幾乎全軍覆滅,中原各派精英已耗傷幾盡,而黃承彥的獨生兒子,卻下落不明,失了蹤影。
有人說他也在混戰中喪生,也有人說他已經趁亂脫進,隐姓埋名躲藏了起來…… 但絕大多數人,并不過分關切黃家獨生子的存忘,卻對威武不屈的黃承彥極表敬仰。
如果不是他舍命抗魔,天魔宮建成,魔教根基一固,中原難免遭受茶毒,恐怕早巳淪為魔教天下了。
為此,許多人還替黃承彥建廟奉祀,迄今不絕。
關中黃家的機關之學已絕傳,黃家之名,仍然存留在武林同道仰摹之中…… 這是幾十年以前,那時候,郭長風還沒有出生,然而,這些經過,他卻已耳熟能詳。
隻是,他萬萬想不到眼前這貌僅中年的尼姑;竟會是巧手魯班黃承彥的妻子。
郭長風心中又是激動,又是驚訝,這一刹那,内心的敵意幾乎一掃而空,剩下的,全是由衷景仰…… 大悲師大慈祥地望着他,微笑道:“怎麼?郭大挾看我不像黃家的?” 郭長風忙欠身道:“晚輩不敢,隻是想不到黃夫人還健在人世。
” 大悲輕歎了一口氣,道:“能苟延殘命活到今天,連貧尼自己也料想不到,何況是你呢!” 郭長風道:“聽江湖中傳言,當年黃老前輩毀家赴難時,夫人已經……” 大悲點頭道:“不錯,當時我明知大難無法挽回,曾經投井自盡,誰知那井底另有天地,竟僥幸未死。
” 郭長風道:“哦?” 大悲道:“後花園那口井,是先夫生前親自督工所建,井底秘密,連我也不知道,等到我投井未死,發現井中另有天地,并且見到先夫預留的四句偈語,才忍痛活了下來。
” 郭長風好奇地道:“敢問那四句偈語是” 大悲緩緩念道:“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分,與其偕亡從泉下,何如劫後共餘生。
” 郭長風喟然道:“黃老前輩真是用心良苦。
” 大悲道:“我本來隻求一死,看了那四句偶語,竟是暗示先夫遠赴魔宮,未必永無生還之日,求生之念一動,就舍不得再死了……” 苦笑一下,又接着道:“一個人往往在一時急憤悲痛之下,才想到死,等到事過境遷,即使想死,也失去了勇氣,後來我雖然深知先夫慘死魔宮的信息,卻巳将紅塵
隻是,這尼姑顯然早已坐在神櫥中了,郭長風竟絲毫沒有發覺。
非僅郭長風,連耳力聰敏的瞎姑,居然也沒有察覺。
瞎姑稱她“老菩薩”,這尼姑想必就是玉佛寺的主持太悲師太了。
郭長風忍不住多看了兩眼,隻見那尼姑約莫四五十歲,生得白白淨淨,眉目清秀,一片慈祥,絲毫看不見“老”态,甚至比瞎姑還顯得年輕了十歲不止。
那尼姑也在打量郭長風,兩道目光瞬也不瞬凝注在郭長風的臉上。
郭長風隻覺那尼姑的一雙眸子,黑黑地,宛如兩口深井,裡面蕩漾着一抹似霧又以煙的光芒,使人一接觸她的目光,便不期然有種寒冷、暈眩的感覺。
心中怦然,連忙低頭避開。
那尼姑微微一笑,道:“這位就是名滿江扛湖的魔手郭大俠嗎?” 郭長風低着頭道:“不敢當,在下正是郭長風。
” 那尼姑道:“郭大俠的英明,貧尼仰慕已久了。
” 郭長風忙拱拱手,道:“在下也久仰師太法号,隻因身上不便,無法起身施禮,請師太多原諒。
” 那尼姑皺了皺眉,對瞎姑道:“我讓你們奉請郭大俠來見見面,誰叫你們對客人如此無禮?” 瞎姑躬身遭:“弟子不敢。
” 那尼姑沉聲道:“還不快替郭大俠解開穴道。
” 瞎姑連聲答應,忙解開了郭長風雙腿閉穴。
郭長風站起來,朝神智欠身施禮,道:“多謝師太慈悲。
” 那尼姑也微微颔首,表示回禮,又道:“替郭大俠看座奉茶。
” 佛堂裡隻有一張椅子,卻無茶具。
郭長風正奇怪茶椅從何而來,忽聽“铮”地一聲簧響,身後牆壁下端突然自動翻轉,現出一張錦凳和一張茶幾。
茶幾上居然放着一盞熱騰騰的香茗。
那尼姑向瞎姑櫻擺手,道:“你先退下去,我有話跟郭大俠單獨談談。
” 瞎姑合十一禮,退出佛堂,并且帶上了門。
郭長風見那房門并無特殊之處,整座佛堂的牆壁,看來也十分平常,如非目睹,誰會想得到内中竟暗藏着巧妙的機關布置。
房舍如此,人事亦然。
如果玉佛寺真是正正當當的地方,這尼姑真如她外貌一樣慈祥,又何須布置這些機關消息? 想到此,不禁暗暗警惕。
那尼姑道:“郭長風在想什麼?請坐用茶呀!” 郭長風忙收撮心神,稱謝坐下。
那尼姑似乎已看穿他的心思,微笑着道:“也難怪郭大俠好奇,出家人以修心煉氣為本,其實不須弄這些機關布置的,隻因貧尼天性喜靜,寺中人手又少,自從三年前開始施藥濟衆以來,前寺香火一天天增加,侍應的人手越發不夠了,不得已,才添了這些設備,以補人手之不足。
” 郭伍風輕哦了一聲,道:“這雖是情非得已,也全仗師太天縱奇才,才能設想出這種巧妙的東西。
” 那尼姑笑道:“區區土木消息,談什麼天縱奇才,貧尼當年未出家前便學會了不少,這種雕蟲小技,其實算不了什麼。
” 郭長風心中微動,忙道:“師大莫非淵源于黃家。
” 那尼姑道:“也可以這麼說吧,貧尼俗家姓黃,世居關中。
” 郭長風脫口道:“難道是巧手魯班黃承彥黃家?” 那尼姑道:“黃承彥正是先夫。
” 郭長風一震,霍地站起身來…… 巧手魯班黃承彥不僅在江湖中赫赫有名,更是武林同道最敬仰的英雄人物。
當年,關中黃家的機關布置,四川唐門的暗器,加上天山石府陳家的神丹,和嶺南麥家的寶刀合稱“宇内四大絕學”。
後來唐門暗器狠毒,漸漸疏于下五門,嶺南麥家的煉鋼秘法被竊外洩,已成凡技。
接着,天山石府陳家掌門暴斃,神丹秘方失傳,徒衆也星散了。
關中黃家的遭遇最慘,也最值得人敬佩。
天竺魔教久聞黃家黃承彥巧手之名,為了辟建一座“天魔宮”,令十大高手潛來中原,擄去了黃承彥的獨生兒子,威逼黃承彥親往天竺應聘,否則,即殺害其子,使黃門絕後。
黃承彥為這件事苦思了三天三夜,最後決定遣散仆婦,散盡家财,并将曆年收有的藏圖籍本全部燒了個幹淨,然後隻身赴天竺應聘。
可是當魔教掌教釋放了他的獨生兒子以後,黃承彥卻自斷雙手,誓死不肯為魔教建宮。
為邊件事,激怒了魔教掌敦,不僅黃承彥身遭慘死,更下令全教追殺黃家獨生子,企圖斬草除根。
中原各門各振,一緻聯手拯孤抗魔,于矗,演出了六十年前那次慘烈的正邪之戰。
據說那一戰,魔教幾乎全軍覆滅,中原各派精英已耗傷幾盡,而黃承彥的獨生兒子,卻下落不明,失了蹤影。
有人說他也在混戰中喪生,也有人說他已經趁亂脫進,隐姓埋名躲藏了起來…… 但絕大多數人,并不過分關切黃家獨生子的存忘,卻對威武不屈的黃承彥極表敬仰。
如果不是他舍命抗魔,天魔宮建成,魔教根基一固,中原難免遭受茶毒,恐怕早巳淪為魔教天下了。
為此,許多人還替黃承彥建廟奉祀,迄今不絕。
關中黃家的機關之學已絕傳,黃家之名,仍然存留在武林同道仰摹之中…… 這是幾十年以前,那時候,郭長風還沒有出生,然而,這些經過,他卻已耳熟能詳。
隻是,他萬萬想不到眼前這貌僅中年的尼姑;竟會是巧手魯班黃承彥的妻子。
郭長風心中又是激動,又是驚訝,這一刹那,内心的敵意幾乎一掃而空,剩下的,全是由衷景仰…… 大悲師大慈祥地望着他,微笑道:“怎麼?郭大挾看我不像黃家的?” 郭長風忙欠身道:“晚輩不敢,隻是想不到黃夫人還健在人世。
” 大悲輕歎了一口氣,道:“能苟延殘命活到今天,連貧尼自己也料想不到,何況是你呢!” 郭長風道:“聽江湖中傳言,當年黃老前輩毀家赴難時,夫人已經……” 大悲點頭道:“不錯,當時我明知大難無法挽回,曾經投井自盡,誰知那井底另有天地,竟僥幸未死。
” 郭長風道:“哦?” 大悲道:“後花園那口井,是先夫生前親自督工所建,井底秘密,連我也不知道,等到我投井未死,發現井中另有天地,并且見到先夫預留的四句偈語,才忍痛活了下來。
” 郭長風好奇地道:“敢問那四句偈語是” 大悲緩緩念道:“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分,與其偕亡從泉下,何如劫後共餘生。
” 郭長風喟然道:“黃老前輩真是用心良苦。
” 大悲道:“我本來隻求一死,看了那四句偶語,竟是暗示先夫遠赴魔宮,未必永無生還之日,求生之念一動,就舍不得再死了……” 苦笑一下,又接着道:“一個人往往在一時急憤悲痛之下,才想到死,等到事過境遷,即使想死,也失去了勇氣,後來我雖然深知先夫慘死魔宮的信息,卻巳将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