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名惡盜白鷹子
關燈
小
中
大
狼狽,口呼饒命不止。
文士打扮的一個埋怨道:“四哥就是這樣疾惡,這類無知地痞,何值你我動手?各自飲完殘酒,上路去吧。
”說時,劉泰已被張老和衆酒客将身上的火撲滅,扶了出去。
陳三也一扭一拐,哭喪着一個臉,爬了起來,一面請衆酒客歸座,一面賠着笑臉,對那二人道:“二位尊客,可還吃點什麼熱的?”文士笑道:“我這位四哥脾氣太暴,累你受傷,太對不起了。
”陳三朝瘦子看了一眼,笑道:“好在不是存心,隻怪我運氣不好,差一點沒有送命,撞在牆上還是便宜。
這位尊客力氣真大,将我撞出那遠,竟會不曾受傷,隻後背心被土牆震了一下,稍微酸痛,并不妨事。
” 瘦子誤傷了人,隻顧朝陳三上下打量,一言不發,也不道歉,随由身旁取出二十兩銀子,笑道:“今日在座酒客,全都由我會賬,下餘與你壓驚罷。
”陳三先不肯收,說是太多。
瘦子笑道:“你開這酒店也非容易,無須客氣,這算什麼!人生何處不相逢呢。
”陳三方始含笑收下,一面向衆聲言,說:“二位尊客給錢太多,還有不少富餘,諸位今日吃完,明日再說,隻管盡量。
”衆人見瘦子那大本領,人又如此豪爽,紛紛稱謝,恭維不疊。
當雙方初動手時,老幺拿了酒瓶正要轉身,因憤劉泰平日強橫,立在一旁看熱鬧。
見雙方動手時,陳三本來橫身相勸,不知怎的,忽然往後倒退了兩步,瘦子隻把手一揚,本朝劉泰撲去,吃陳三居中一攔,便即後退,恰又擋在中間,雙方并未沾身,陳三竟會跌撞出去老遠。
最奇怪的是,陳三驟出不意,經此猛撞,面上卻并無驚懼之容,直到撞向牆上,方始皺眉呼痛。
劉泰先挨那一下,又似陳三故意就勢打的,那兩外客對于陳三又如此注意,越想越怪,暗忖:此人初來之時,曾往招商店投宿,和姑夫好似相識,不久便在此開店,把家眷接來,村中窮人差不多全受過他的好處,每節賒出去的酒賬,不知有多少。
對方不還,向例不要,就算平日賣價甚貴,也決不夠填補,人更謙和大方得出奇,方才被瘦子撞了那一下,如換常人,必受重傷,他卻安然無事。
好些奇處,正想回去向店主暗中打聽,忽聽瘦子喚道:“我弟兄幾杯老酒,不成敬意,凡是在場的人,都須盡量,你點酒未吃,如何就走?” 老幺方說:“店中客人等用,尊客盛意心領,好在店主不是外人,去了再來,也是~樣。
”瘦的一個接口問道:“店主人也是你們這裡土著麼?”陳三在旁插口道:“雖非土著,在此開店也有十來年了。
”老幺人甚機警,見瘦子目注陳三,口角間略帶巧笑,意似不信,故作未聞,插口說道:“這位陳三哥,十年前由開封到此,投親不遇,受了斜對門酒店中人的閑氣,自己在此開了一家。
因他酒好菜多,價錢雖貴,對于同村的人,向不計較,買賣越來越興旺。
不到兩年,對門那家便關了張,剩他獨家買賣,生意越發好了。
二客聞言,互相對看了一眼,面帶驚疑之容,又叫老幺飲上兩杯熱酒再走。
老幺覺出這兩人決非尋常,一面謝諾,暗中查看,見二客随身包裹有半截竹箭外露,與于瑾方才插向樹上的箭一樣,也是刻着一朵梅花,兩個篆字,心中一動,方要開口,繼一想,這類江湖上人行蹤詭秘,于相公隻命插箭為記,未說别的,好在外面風大,人還未走,還是回店送信,等他自來,比較穩妥,遂問:“二客貴姓,何時起身?” 二客笑說:“還有同伴未到,暫時不走。
”并問:“早來可有騎馬女客經過?”老幺方答:“沒有。
”猛想起方才那輛轎車所駕雙馬,好些奇怪,因二客不說姓名,也未再提,匆匆吃了兩杯酒,便道謝起身。
回到店中,先向後院老客複命,跟着趕往西偏院。
進門見于瑾正在房中觀書,神态安詳,笑問:“可有什事?”老幺忙把前事說了,滿拟對方聞言定必驚喜,誰知于瑾仍和平日一樣,從容笑道:“多謝你費心,請你再跑一趟,往那枯樹上看看,那支竹箭還在不在。
”老幺笑答:“竹箭深插樹縫之内,不會失落。
外面路靜人稀,天寒風大,并無車馬行人經過,不會失落。
”于瑾仍命去往樹上查看,并說:“酒店兩人并非同伴,也許無心巧合。
我那故鄉,這類竹箭甚多,不足為奇,有人詢問,不可說我在此。
”随取了一塊銀子,命老幺買點酒吃。
老幺道謝接過,心想:方才隻有一輛轎車經由樹下揚鞭而過,毫未停留,斷無被人取走之理,不過于相公為人甚好,那支竹箭必有原因,還是去看一下為是。
及至走往樹下一看,前插竹箭已然不見,先疑酒店二客那支竹箭與此相同,也許路過拔去,記得方才插箭之後,迎頭遇見那輛轎車,對面馳過,跟着便去買酒,那兩酒客已然先在,并未離座,如何取法?回到店前,又問同伴店夥:“可曾見人走過?”同伴答以當日天氣太冷,無事多在房中避風,又不到打尖住店時候,無人出外,不曾留意。
想了又想,隻有土豪劉泰路過取走比較近情,但是人已受傷,經人扶持同回,不特無心及此。
藏處隐秘,也看不見,想想不對,忙往店中趕回。
剛一進門,于瑾似已前知,笑說:“箭丢了吧?不必找了。
酒店所遇二客,如來店中投宿,不問便罷,如若向你打聽,可告以今早轎車之事。
”并說:“車夫在樹上取下一物,像是一支竹箭,别的全不知道,更不要提我一字。
”老幺聞言,記在心裡。
果然不多一會,那兩酒客便來投店。
老幺受人之托,連忙迎上前去,引往另一偏院安置。
二客見他殷勤,也頗喜歡,随說:“天氣寒冷,要在此住上兩日才走。
”跟着打聽劉泰為人,家居何處。
老幺料他不懷好意,心想,劉泰雖然可惡,畢竟本鄉本上,便推說:“劉泰酒後無德,并非十分惡人。
”二客知他誤會,微笑答道:“你當我弟兄和這類無知鼠輩一般見識麼?我且問你,這裡附近不遠有好些大村莊,近五年來可曾出過什事沒有?” 老幺聞言,忽想起附近原有好幾處村莊,均是聚族而居的富戶,近四五年,不知何故,相繼家敗人亡,固然年景荒旱,兵亂之後民不聊生,地方窮苦,但這幾家多是有名的紳宦富戶,田業衆多,決不緻敗得如此快法。
最奇是無論男女主人,均得暴病而死,有時連親人也全連上,過不數月便衰敗下來,至少也把田産丢掉大半。
平時不甚留意,
文士打扮的一個埋怨道:“四哥就是這樣疾惡,這類無知地痞,何值你我動手?各自飲完殘酒,上路去吧。
”說時,劉泰已被張老和衆酒客将身上的火撲滅,扶了出去。
陳三也一扭一拐,哭喪着一個臉,爬了起來,一面請衆酒客歸座,一面賠着笑臉,對那二人道:“二位尊客,可還吃點什麼熱的?”文士笑道:“我這位四哥脾氣太暴,累你受傷,太對不起了。
”陳三朝瘦子看了一眼,笑道:“好在不是存心,隻怪我運氣不好,差一點沒有送命,撞在牆上還是便宜。
這位尊客力氣真大,将我撞出那遠,竟會不曾受傷,隻後背心被土牆震了一下,稍微酸痛,并不妨事。
” 瘦子誤傷了人,隻顧朝陳三上下打量,一言不發,也不道歉,随由身旁取出二十兩銀子,笑道:“今日在座酒客,全都由我會賬,下餘與你壓驚罷。
”陳三先不肯收,說是太多。
瘦子笑道:“你開這酒店也非容易,無須客氣,這算什麼!人生何處不相逢呢。
”陳三方始含笑收下,一面向衆聲言,說:“二位尊客給錢太多,還有不少富餘,諸位今日吃完,明日再說,隻管盡量。
”衆人見瘦子那大本領,人又如此豪爽,紛紛稱謝,恭維不疊。
當雙方初動手時,老幺拿了酒瓶正要轉身,因憤劉泰平日強橫,立在一旁看熱鬧。
見雙方動手時,陳三本來橫身相勸,不知怎的,忽然往後倒退了兩步,瘦子隻把手一揚,本朝劉泰撲去,吃陳三居中一攔,便即後退,恰又擋在中間,雙方并未沾身,陳三竟會跌撞出去老遠。
最奇怪的是,陳三驟出不意,經此猛撞,面上卻并無驚懼之容,直到撞向牆上,方始皺眉呼痛。
劉泰先挨那一下,又似陳三故意就勢打的,那兩外客對于陳三又如此注意,越想越怪,暗忖:此人初來之時,曾往招商店投宿,和姑夫好似相識,不久便在此開店,把家眷接來,村中窮人差不多全受過他的好處,每節賒出去的酒賬,不知有多少。
對方不還,向例不要,就算平日賣價甚貴,也決不夠填補,人更謙和大方得出奇,方才被瘦子撞了那一下,如換常人,必受重傷,他卻安然無事。
好些奇處,正想回去向店主暗中打聽,忽聽瘦子喚道:“我弟兄幾杯老酒,不成敬意,凡是在場的人,都須盡量,你點酒未吃,如何就走?” 老幺方說:“店中客人等用,尊客盛意心領,好在店主不是外人,去了再來,也是~樣。
”瘦的一個接口問道:“店主人也是你們這裡土著麼?”陳三在旁插口道:“雖非土著,在此開店也有十來年了。
”老幺人甚機警,見瘦子目注陳三,口角間略帶巧笑,意似不信,故作未聞,插口說道:“這位陳三哥,十年前由開封到此,投親不遇,受了斜對門酒店中人的閑氣,自己在此開了一家。
因他酒好菜多,價錢雖貴,對于同村的人,向不計較,買賣越來越興旺。
不到兩年,對門那家便關了張,剩他獨家買賣,生意越發好了。
二客聞言,互相對看了一眼,面帶驚疑之容,又叫老幺飲上兩杯熱酒再走。
老幺覺出這兩人決非尋常,一面謝諾,暗中查看,見二客随身包裹有半截竹箭外露,與于瑾方才插向樹上的箭一樣,也是刻着一朵梅花,兩個篆字,心中一動,方要開口,繼一想,這類江湖上人行蹤詭秘,于相公隻命插箭為記,未說别的,好在外面風大,人還未走,還是回店送信,等他自來,比較穩妥,遂問:“二客貴姓,何時起身?” 二客笑說:“還有同伴未到,暫時不走。
”并問:“早來可有騎馬女客經過?”老幺方答:“沒有。
”猛想起方才那輛轎車所駕雙馬,好些奇怪,因二客不說姓名,也未再提,匆匆吃了兩杯酒,便道謝起身。
回到店中,先向後院老客複命,跟着趕往西偏院。
進門見于瑾正在房中觀書,神态安詳,笑問:“可有什事?”老幺忙把前事說了,滿拟對方聞言定必驚喜,誰知于瑾仍和平日一樣,從容笑道:“多謝你費心,請你再跑一趟,往那枯樹上看看,那支竹箭還在不在。
”老幺笑答:“竹箭深插樹縫之内,不會失落。
外面路靜人稀,天寒風大,并無車馬行人經過,不會失落。
”于瑾仍命去往樹上查看,并說:“酒店兩人并非同伴,也許無心巧合。
我那故鄉,這類竹箭甚多,不足為奇,有人詢問,不可說我在此。
”随取了一塊銀子,命老幺買點酒吃。
老幺道謝接過,心想:方才隻有一輛轎車經由樹下揚鞭而過,毫未停留,斷無被人取走之理,不過于相公為人甚好,那支竹箭必有原因,還是去看一下為是。
及至走往樹下一看,前插竹箭已然不見,先疑酒店二客那支竹箭與此相同,也許路過拔去,記得方才插箭之後,迎頭遇見那輛轎車,對面馳過,跟着便去買酒,那兩酒客已然先在,并未離座,如何取法?回到店前,又問同伴店夥:“可曾見人走過?”同伴答以當日天氣太冷,無事多在房中避風,又不到打尖住店時候,無人出外,不曾留意。
想了又想,隻有土豪劉泰路過取走比較近情,但是人已受傷,經人扶持同回,不特無心及此。
藏處隐秘,也看不見,想想不對,忙往店中趕回。
剛一進門,于瑾似已前知,笑說:“箭丢了吧?不必找了。
酒店所遇二客,如來店中投宿,不問便罷,如若向你打聽,可告以今早轎車之事。
”并說:“車夫在樹上取下一物,像是一支竹箭,别的全不知道,更不要提我一字。
”老幺聞言,記在心裡。
果然不多一會,那兩酒客便來投店。
老幺受人之托,連忙迎上前去,引往另一偏院安置。
二客見他殷勤,也頗喜歡,随說:“天氣寒冷,要在此住上兩日才走。
”跟着打聽劉泰為人,家居何處。
老幺料他不懷好意,心想,劉泰雖然可惡,畢竟本鄉本上,便推說:“劉泰酒後無德,并非十分惡人。
”二客知他誤會,微笑答道:“你當我弟兄和這類無知鼠輩一般見識麼?我且問你,這裡附近不遠有好些大村莊,近五年來可曾出過什事沒有?” 老幺聞言,忽想起附近原有好幾處村莊,均是聚族而居的富戶,近四五年,不知何故,相繼家敗人亡,固然年景荒旱,兵亂之後民不聊生,地方窮苦,但這幾家多是有名的紳宦富戶,田業衆多,決不緻敗得如此快法。
最奇是無論男女主人,均得暴病而死,有時連親人也全連上,過不數月便衰敗下來,至少也把田産丢掉大半。
平時不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