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茅屋聚群英 杯酒言歡談大業

關燈
疑,便将花、張二人所帶信号發出報警便了。

    " 正說之間,沈鴻、樊茵、萬英、杜霜虹和佟二俠已由對面蘆棚興沖沖走來,互相禮見一談,才知前遇二賊乃是坐了張莊自備小船往迎同黨的,因見來船可疑,方才又有被打惡奴歸報,得知山口裡面強敵甚多,正在蒸馍,準備救災。

    因樊、杜二女在頭一船上,當先開路,人又生得美貌年輕,二賊不知厲害,上前喝問。

    雙方還未動手,佟二俠看出來賊是他三弟兄兩年前西北路上的敗将,由後面飛越過去,剛一現身,便将二賊吓退,仗着船輕流急,逃回莊去。

    沈、萬二俠和十幾個刀客首領均在未條船上,知道張莊聚有不少兇險人物,恐其尋仇生事,一到山口,便将樊、杜、佟三俠喊往未條船上,一同斷後。

    本意把那幾條雇用的大小木船放回,送他走遠,方始入山,以防連累,忽見莊後有一小舟,上坐兩人,打槳飛駛而來,老遠便喊,說奉莊主和各位英雄之命,救災乃是好事,此時水大,也無法動手,便到重陽節水如不退也必改期,請告鐵笛子和各位英雄,在水退以前雙方随意坐船來往,兩不相犯。

    并說張氏父子是局外人,諸位英雄隻在莊中暫時寄居,主人并不參與此事。

    方才雖因誤會,死了三人,乃是他們自取其禍,後将死屍撈起兩具,備棺盛殓,此事業已過去,決不經官動府。

    雙方都是江湖上的英雄豪傑,目前又發生這大水災,如蒙賞臉,由他父子做和事佬,使雙方言歸幹好,兩罷幹戈,再好沒有等語。

     沈鴻等五俠看出那兩人乃張家所用武師,内中一個耳朵傷還未好,用布紮緊,說時不住朝後張望,并還想等回音,便令上船。

    細一盤問,得知張氏父子因家中養有許多豺虎,心本不定,又經兩個明白一點的武師幾次暗中警告,越發憂疑,再經昨日棘門三俠玉泉崖和山口兩場大打,傷了好些惡賊巨盜,同時看出群賊口說大話,外強中幹,好些膽怯之狀,半夜裡忽又來一少年,手持一物,隻幾句話,便将兩個賊黨逼了就走。

    這時李、黑二賊剛剛約了人來,蘇賊立命同黨追去,走時還說,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連那少年一同擒回。

    不料天明前去的人隻回來了一個,并還受傷頗重,跟着發水,看水的武師打手還有别家的人均被對方打了回來,還死了三個,說起敵人的本領從來不曾見過,越想越心寒。

    因聽群賊明言,經官無用,反而有害,實在無法,仗着老賊蘇五昔年情面,拉往一旁,勸令講和,以免兩敗俱傷。

    蘇賊雖未公然答應,張錦元卻看出他的心意是騎虎難下,惟恐對方不允,平白丢人,便和他說好,先打對方一個招呼,水退以前兩不相犯,以免出入不便,一面暗令心腹武師乘機偷聽對方口氣。

    這些武師均因來賊狂傲,心中痛恨,又知此是未來大害,賊黨如在,不論勝敗,這碗太平飯先吃不成功。

    就是主人厚道,也不免于受氣,于是全說出來。

     沈鴻等諸俠已知鐵笛子的用意,便令來人轉告張氏父子,善惡邪正,宛如水火,不能并立,講和之事再休提起。

    水退以前本以救災為重,不願與人私鬥,但也不容鼠輩猖狂,兩不相犯,自然是好,賊黨也可就便多約點人送死等語。

    來人又代張氏父子說了許多好話,沈鴻等見那兩人辭色誠懇,事還未定以前,不願使其難堪,稍微勸告了幾句,便令回去。

    看出敵人膽怯,不會出什花樣,便留花、張二人看守,一同走來,大家相見。

     談完前事,内中最歡喜的是旺子。

    前三日還是一個村童,在老漢翁媳照顧之下,雖比以前為人牧羊,受那欺淩打罵要好得多,但是心目中的師父共隻見過一面,并還不曾面允,一去不來,是否有望還拿不準,每日正在苦望,無端受那奇禍,被狗子擒去,并還身遭毒打。

    眼看兇多吉少,好容易費盡心力,由那狂風暴雨當中逃将出來,心情正在萬分悲憤,做夢也未想到,就這一夜功夫因禍得福,跟着會見幾位師長,都是成名多年的英俠,不禁心花怒放,宛如貧兒暴富,歡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回到王家之後,人來越多,師父又去而複轉,知道事已定局,無論如何也可守定師長,從此不會離開。

    後來棘門三俠,沈、萬兩對夫妻和佟二俠等趕到,哪一位都是奇俠異人,各有特長,先是一心想要讨教,多學一點本領,不是守在師長旁邊,一呼即諾,承應恐後,便是忙進忙出,幫助做點雜事,連飯也無心吃。

     男女諸俠見他勇于任事,最肯出力,人又聰明機智,俱都看重,誇他難得,癞、啞二俠更是喜他。

    旺子因這兩人表面上一冷一熱,天性俱都滑稽,幼童性情,分外投機,老跟在二人旁邊問長問短。

    癞和尚看出他人小志大,樣樣均肯用心,問出的話都含有深意,便朝他使一眼色,引往無人之處,低聲笑道:"聽你師父口氣、這場架暫時決打不起來,就打也在秋深水退之後。

    休看賊黨不是我們對手,你那一點本領,随便一個小賊你也未必打得他過。

    我們均以救人為重,不像尋常江湖中人專重個人私鬥。

    你要讨得他的歡心,第一是要學他的樣,将來學成之後,承他衣缽出去救人。

    你年紀輕,就将師傅本領學會,也隻對付敵人,遇到大事驟然發生,眼前放着許多苦難的人民,你便多麼心好,也是無法救濟。

    難得遇到這場大水災,此時你各位師長正在調度安排,隻等糧船到齊,人和用具也都運來,分配停當,便要領頭出去救災。

    你雖跟去,所見隻是一斑,再要疏忽過去,結果隻湊了一場熱鬧,并無所得,也長不了多少見識,将來自己出外,遇到稍大的事,仍要手忙腳亂。

    最好此時守在你師父旁邊,耳目并用,留心察聽,他是如何運用心思,分配人力物力,以及籌備銀米,救急之外還要防荒,興修水利,除害之外還要軟硬兼施,恩惠并用,使原有惡人但有可原之道,便設法使其從善歸正,化莠為良,這才是大學問,大心胸,比你學那一技之長高明得多,也更有用處。

    隻管趕前趕後,忙些零碎小事,有什麼用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