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大俠鐵笛子
關燈
小
中
大
危險,還要設法越過一道又險又滑、橫亘絕壑之上的山梁才能通過,不是獵人們真個窮極,或是有什急用,輕易無人前往,一去至少二三十人,内中還有好些借着機會跟着去采林中珍藥的藥夫子。
就這樣戒備森嚴,如臨大敵,有的仍難免于傷亡。
最兇惡是林中的大青狼,比虎豹還要厲害,那樣險滑而厭的山梁,竟能做一條線成群往來,稍見人影便要趕來傷害。
這虎狼吼聲聽去甚近,想起王老漢和衆獵人平日所說驚險之事,孤身一人不敢逗留,又見天近黃昏,恐師父回轉錯過機會,肚皮又餓得難受,暗罵,我真蠢極,附近便有桃樹,山桃正熟,還有野紅茗可以掘吃,好歹均能充饑,何必非要吃肉不可?念頭一轉,忙往下跑。
正走之間,猛瞥見側面山石後有彩影閃動,旺子當年春天往山中尋師,遇見過一條五色斑斓的大蟒,因逃得快,未被發現,中途回顧,那蟒正吞吃一隻大獾,其行如風,快得出奇,差一點沒有吓死。
歸告王老漢,再三警告,不令再去,并還通知山口内外打獵和采樵的人。
過了十來天,忽聽傳說那蟒已死絕壑之内,随衆往看,蟒身似已落入壑底,不見影迹,隻剩半邊蟒頭,挂在石梁旁邊樹桠之上,附近幾株樹木全被蟒尾打斷,野草也被掃平,血口開張竟達尺許,外面還拖着一尺多長的紅信,兇睛陝陝,一目已瞎,流着黑水,但又未見暗器。
因蟒頭斷處不是刀斬,蟒眼又流黑水,衆人都說那蟒無意之中被什毒刺傷了一目,毒發自死,死時犯了兇性,在當地亂迸亂跳,好些草木均為所毀,不知怎的一來,一蟒尾掃向山崖上面,崖石被它打碎,大塊落下,将頭打斷,蟒身負痛,頭被樹桠卡住,身子淩空下落,墜入壑底。
後又在相隔十餘丈的壑底隐隐約約發現一條死蟒影子,越以為所料不差。
旺子細看附近崖上并無墜落之痕,隻半邊蟒頭卡在一株斷樹桠中,附近也無山石碎裂之痕,方要開口,王媳奉命随衆往看,暗使眼色止住,心疑是她公公所為。
回去一問,說是另一異人因好友為蟒所傷,幾乎送命,特地趕來,用毒針射蟒雙目,将其殺死。
蟒頭乃他特制暗器打碎,蟒身墜壑時蟒頭已斷,随同餘勢猛射出去,被樹桠卡住,因此不曾墜落。
自己也是方才聽人送信才知底細。
旺子喜問:"可是師父之友?"王老漢笑說: "隔山森林中常有異人來此采藥,如何一聽有本領的人便是你師父一路?你年輕無識,你師父至遲中秋前後必有音信,到時自會告知。
無論遇見何事不要多問,也不可随便洩漏前事。
大害已除,再往山中,隻留心别的蛇獸好了。
"旺子事後想起尚自心驚。
這時見那彩影也是五色斑斓,映日生光,比前見還要好看,花花綠綠一大堆。
因有草樹将前面山石遮住,不曾看清,心疑是條大蟒,吓了一跳。
正要逃避,忽又覺那彩影不像是蟒,似有羽毛飄動,定睛一看,不禁大喜。
原來那是幾隻極肥的山雞,不知由何處沾了點水,這類禽鳥最愛惜它的羽毛,将長尾攤向山石之上正曬陽光,共有五隻之多,相隔均不甚遠。
内有兩隻并還聚在一起。
心中大喜,忙即輕悄悄掩向樹後,取出鋼丸連珠打去,居然打中四隻,隻有一隻驚走飛去。
暗忖,我今日運氣真好。
剛往回走,遙望峰崖上面老松下有兩條人影閃動,料知王媳所說兩人已到崖上,既在上面對坐,師父多半在内,這一喜真非小可,也不再顧别的,匆匆采了幾隻山桃,提了山雞,邊吃邊往回跑。
快要趕到,忽想起崖頂甚是幹淨、如在上面烤雞,煙火熏的,灰塵狼藉,用柴用水也不方便。
好在師父決不會走,身邊帶有小刀,不如就在崖下洗剝幹淨,将雞燒好再送上去,一舉兩便。
幼童心性,還恐師父先看出來,輕腳輕手先将雞皮剝掉,去腹洗淨,用樹枝撐好,乘着晚風斜陽晾幹水氣,再往附近斫些枯樹松塔柏葉之類,回來将火點燃,連熏帶烤将雞肉燒熟,就原枝穿好,乘着熱香趕上崖去。
還未到頂,便聽上面有人笑說:"哪裡來的烤雞香味?想必下面有人烤雞,我去看看是誰。
如是山中土人,買它兩隻來吃也好。
"旺子方想,上面兩人還不知道,另一人不知是否師父,忽聽一人接口攔道:"老五,你不要忙,人家送雞來了。
"旺子聽出二人均非師父口音,心雖失望,但想此是師父常來之所,便不是他,也是他的朋友,怎麼也能問出一點信息,仍往上面趕去。
到頂一看,見那兩人一個年約六旬,颔下無須,塌鼻突唇,一雙三角眼,形貌枯瘦,帶着一臉好笑。
另一人看去年紀不大,中等身材,貌相兇惡。
旺子年輕,識人無多,雖看不出這兩人的來曆心性,不知怎的心生厭惡。
暗忖,師父初遇時看去也和常人相同,因其有心相試,隻管說話無理,但那辭色仍是使人可親,不像這樣神氣。
這兩人雖都帶着一臉笑容,穿得也頗整齊,為何看去不大順眼?心中尋思,呆得一呆。
矮的一個已先笑道:"你這娃兒哪裡來的?天已黃昏,小小年紀,如何孤身一人在此烤雞,又到這崖上來?可是想賣與我們麼?" 旺子先想由這兩人身上打聽師父下落,何時前來,忽然回憶王老漢平日警告,遇見生人必須先探明他姓名來曆,方可露出你師父姓名之言,心方一動。
恰巧對方開口,見師念切,脫口答道:"我正為二位大叔烤來的,請随便吃吧。
"矮的一個見那山雞甚肥,烤得又好,香氣撲鼻,不由饞吻大動,随手接過,拿起一隻撕開便咬,又遞一隻與同伴。
瘦長子自一見面便朝旺子上下打量,似在想事神氣。
先想不接,後見那雞熱氣未退,香噴噴的,也動了饞吻,一面接過随手撕吃,連誇了兩聲雞好。
見還剩有兩隻,笑說: "老三,你問三不問四便吃人家東西,可知這娃兒的來曆麼?"那叫老三的矮子笑答: "管他什麼來曆,至多對頭派來,知我二人在此,故鬧玄虛,這好肥雞我們吃了再說。
" 随向旺子道:"這雞還有兩隻,你也吃一隻,吃完我們還有話問呢。
" 旺子人本機警,對那兩人雖極恭敬,暗中卻在留意察看,聞言心又一動,越看那兩人越不對心思。
覺着憑師父那樣劍俠中人,他的朋友神情言動必與相同,如何這兩人說話神氣都是那麼說不出的讨厭,是何原故?所說對頭不知是誰。
我還是小心些好。
心正尋思,覺這兩人年歲相差,不應是弟兄相稱,怎麼一叫老五,一叫老三,彼此全沒一個長幼? 忽聽瘦長子笑說:"你猜得不對,雖然這樣高峻的峰崖,他一個娃兒不應容易上下,身法又快,使人疑心。
但他并未得到對頭的傳授,就算對頭,知我弟兄不會以大欺小,況又送禮而來,斷無給他吃虧之理。
但是這厮何等心高好勝,武功如無根底,不得他的真傳,決不使其出來現世。
這娃兒明是窮苦山民之子,不知受了何人指點,看出我們形迹,特意借此進身。
方才我在北峰閑眺,曾經見他上下峰崖兩次,身法頗快。
先也疑是對頭徒弟,因你心粗氣盛,未對你說。
方才他在下面烤雞,我早看見,
就這樣戒備森嚴,如臨大敵,有的仍難免于傷亡。
最兇惡是林中的大青狼,比虎豹還要厲害,那樣險滑而厭的山梁,竟能做一條線成群往來,稍見人影便要趕來傷害。
這虎狼吼聲聽去甚近,想起王老漢和衆獵人平日所說驚險之事,孤身一人不敢逗留,又見天近黃昏,恐師父回轉錯過機會,肚皮又餓得難受,暗罵,我真蠢極,附近便有桃樹,山桃正熟,還有野紅茗可以掘吃,好歹均能充饑,何必非要吃肉不可?念頭一轉,忙往下跑。
正走之間,猛瞥見側面山石後有彩影閃動,旺子當年春天往山中尋師,遇見過一條五色斑斓的大蟒,因逃得快,未被發現,中途回顧,那蟒正吞吃一隻大獾,其行如風,快得出奇,差一點沒有吓死。
歸告王老漢,再三警告,不令再去,并還通知山口内外打獵和采樵的人。
過了十來天,忽聽傳說那蟒已死絕壑之内,随衆往看,蟒身似已落入壑底,不見影迹,隻剩半邊蟒頭,挂在石梁旁邊樹桠之上,附近幾株樹木全被蟒尾打斷,野草也被掃平,血口開張竟達尺許,外面還拖着一尺多長的紅信,兇睛陝陝,一目已瞎,流着黑水,但又未見暗器。
因蟒頭斷處不是刀斬,蟒眼又流黑水,衆人都說那蟒無意之中被什毒刺傷了一目,毒發自死,死時犯了兇性,在當地亂迸亂跳,好些草木均為所毀,不知怎的一來,一蟒尾掃向山崖上面,崖石被它打碎,大塊落下,将頭打斷,蟒身負痛,頭被樹桠卡住,身子淩空下落,墜入壑底。
後又在相隔十餘丈的壑底隐隐約約發現一條死蟒影子,越以為所料不差。
旺子細看附近崖上并無墜落之痕,隻半邊蟒頭卡在一株斷樹桠中,附近也無山石碎裂之痕,方要開口,王媳奉命随衆往看,暗使眼色止住,心疑是她公公所為。
回去一問,說是另一異人因好友為蟒所傷,幾乎送命,特地趕來,用毒針射蟒雙目,将其殺死。
蟒頭乃他特制暗器打碎,蟒身墜壑時蟒頭已斷,随同餘勢猛射出去,被樹桠卡住,因此不曾墜落。
自己也是方才聽人送信才知底細。
旺子喜問:"可是師父之友?"王老漢笑說: "隔山森林中常有異人來此采藥,如何一聽有本領的人便是你師父一路?你年輕無識,你師父至遲中秋前後必有音信,到時自會告知。
無論遇見何事不要多問,也不可随便洩漏前事。
大害已除,再往山中,隻留心别的蛇獸好了。
"旺子事後想起尚自心驚。
這時見那彩影也是五色斑斓,映日生光,比前見還要好看,花花綠綠一大堆。
因有草樹将前面山石遮住,不曾看清,心疑是條大蟒,吓了一跳。
正要逃避,忽又覺那彩影不像是蟒,似有羽毛飄動,定睛一看,不禁大喜。
原來那是幾隻極肥的山雞,不知由何處沾了點水,這類禽鳥最愛惜它的羽毛,将長尾攤向山石之上正曬陽光,共有五隻之多,相隔均不甚遠。
内有兩隻并還聚在一起。
心中大喜,忙即輕悄悄掩向樹後,取出鋼丸連珠打去,居然打中四隻,隻有一隻驚走飛去。
暗忖,我今日運氣真好。
剛往回走,遙望峰崖上面老松下有兩條人影閃動,料知王媳所說兩人已到崖上,既在上面對坐,師父多半在内,這一喜真非小可,也不再顧别的,匆匆采了幾隻山桃,提了山雞,邊吃邊往回跑。
快要趕到,忽想起崖頂甚是幹淨、如在上面烤雞,煙火熏的,灰塵狼藉,用柴用水也不方便。
好在師父決不會走,身邊帶有小刀,不如就在崖下洗剝幹淨,将雞燒好再送上去,一舉兩便。
幼童心性,還恐師父先看出來,輕腳輕手先将雞皮剝掉,去腹洗淨,用樹枝撐好,乘着晚風斜陽晾幹水氣,再往附近斫些枯樹松塔柏葉之類,回來将火點燃,連熏帶烤将雞肉燒熟,就原枝穿好,乘着熱香趕上崖去。
還未到頂,便聽上面有人笑說:"哪裡來的烤雞香味?想必下面有人烤雞,我去看看是誰。
如是山中土人,買它兩隻來吃也好。
"旺子方想,上面兩人還不知道,另一人不知是否師父,忽聽一人接口攔道:"老五,你不要忙,人家送雞來了。
"旺子聽出二人均非師父口音,心雖失望,但想此是師父常來之所,便不是他,也是他的朋友,怎麼也能問出一點信息,仍往上面趕去。
到頂一看,見那兩人一個年約六旬,颔下無須,塌鼻突唇,一雙三角眼,形貌枯瘦,帶着一臉好笑。
另一人看去年紀不大,中等身材,貌相兇惡。
旺子年輕,識人無多,雖看不出這兩人的來曆心性,不知怎的心生厭惡。
暗忖,師父初遇時看去也和常人相同,因其有心相試,隻管說話無理,但那辭色仍是使人可親,不像這樣神氣。
這兩人雖都帶着一臉笑容,穿得也頗整齊,為何看去不大順眼?心中尋思,呆得一呆。
矮的一個已先笑道:"你這娃兒哪裡來的?天已黃昏,小小年紀,如何孤身一人在此烤雞,又到這崖上來?可是想賣與我們麼?" 旺子先想由這兩人身上打聽師父下落,何時前來,忽然回憶王老漢平日警告,遇見生人必須先探明他姓名來曆,方可露出你師父姓名之言,心方一動。
恰巧對方開口,見師念切,脫口答道:"我正為二位大叔烤來的,請随便吃吧。
"矮的一個見那山雞甚肥,烤得又好,香氣撲鼻,不由饞吻大動,随手接過,拿起一隻撕開便咬,又遞一隻與同伴。
瘦長子自一見面便朝旺子上下打量,似在想事神氣。
先想不接,後見那雞熱氣未退,香噴噴的,也動了饞吻,一面接過随手撕吃,連誇了兩聲雞好。
見還剩有兩隻,笑說: "老三,你問三不問四便吃人家東西,可知這娃兒的來曆麼?"那叫老三的矮子笑答: "管他什麼來曆,至多對頭派來,知我二人在此,故鬧玄虛,這好肥雞我們吃了再說。
" 随向旺子道:"這雞還有兩隻,你也吃一隻,吃完我們還有話問呢。
" 旺子人本機警,對那兩人雖極恭敬,暗中卻在留意察看,聞言心又一動,越看那兩人越不對心思。
覺着憑師父那樣劍俠中人,他的朋友神情言動必與相同,如何這兩人說話神氣都是那麼說不出的讨厭,是何原故?所說對頭不知是誰。
我還是小心些好。
心正尋思,覺這兩人年歲相差,不應是弟兄相稱,怎麼一叫老五,一叫老三,彼此全沒一個長幼? 忽聽瘦長子笑說:"你猜得不對,雖然這樣高峻的峰崖,他一個娃兒不應容易上下,身法又快,使人疑心。
但他并未得到對頭的傳授,就算對頭,知我弟兄不會以大欺小,況又送禮而來,斷無給他吃虧之理。
但是這厮何等心高好勝,武功如無根底,不得他的真傳,決不使其出來現世。
這娃兒明是窮苦山民之子,不知受了何人指點,看出我們形迹,特意借此進身。
方才我在北峰閑眺,曾經見他上下峰崖兩次,身法頗快。
先也疑是對頭徒弟,因你心粗氣盛,未對你說。
方才他在下面烤雞,我早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