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後患無窮 第2章 煮酒論酒
關燈
小
中
大
“小奇尚未有機會說出見呂不韋的經過呢!”
桓奇歎了一日氣道:“說到玩手段,我那是這老奸巨猾的對手。
我雖應允了他明早朝會時提出須增添兩名副将,他仍借口為建鄭國渠,隻能逐步增加速授軍的經費,擺明是要留難和控制我。
” 衆人均大感頭痛,由于呂不韋抓緊财政開支,等若間接把軍隊控制在他手上,任何軍隊的增添裝備或遠程調動,若沒有他點頭,就難以實現。
李斯最熟悉國家的财務,提議道:“烏爺不若把這筆赢來的大财,獻給儲君,再由儲君納于廷庫之内,那末有甚特别開支,就可不經呂不韋而能直接應付各種需求了。
” 烏應元豪氣幹雲道:“這個容易,我還可另外捐獻一筆錢财,那廷庫就相當可觀了。
隻要能令呂不韋奸謀難逞,我烏應元是絕不會吝啬的。
” 衆人齊聲叫好。
再商量了一會行事的細節,興高采烈時,王齒歎了一口氣道:“我王齒一生隻佩服三個人,就是白起、廉頗和李牧。
白起狠辣奇詭,廉頗穩重深沉,但若說到用兵如神、高深難測者,仍以李牧為首,趙國縱去了廉頗,但一天有李牧此人在,我大秦仍未可輕言亡趙。
” 王陵奇道:“今晚晚宴人人興高采烈,老齒你為何忽然生出如許感歎?” 王齒在衆人好奇的目光下,苦笑道:“因為我剛收到由魏國傳來的消息,安厘王病倒了,故聯想到廉頗亦必時日無多,才心生感觸。
” 荊俊不解道:“聽說安厘王一直不肯起用廉頗,若他去世,對廉頗該有利無害才對,為何他反變為時日無多呢?” 陶方亦訝道:“廉頗現正寄居信陵君府内,顯然與無忌公子關系密切。
安厘王若去,信陵君便成為魏國最有影響力的人,水漲船高下,廉頗的行情隻有向好而不會變壞,為何大将軍竟有此言?” 王齒見衆人均一頭霧水,惟有紀嫣然若有所思,秀眸射出黯然之色,喟然道:“人說物以其類,我與廉頗雖屢屢對陣沙場,仍對他會落得如許收場,心中惋借。
至于我為何有此看法,紀才女必已有悟于心,就有請才女代為說出來吧!” 人人均知紀嫣然曾在大粱長居過一段時間,深悉大梁情況,目光都轉到她身上去。
這名着天下的才女美目泛起凄迷之色,香唇輕吐道:“安厘王若病危,信陵君亦命不久矣。
廉頗既失靠山,惟有離魏投楚。
楚人雖有李園,但卻慣戀偏安之局,故廉頗再難有作為了。
” 衆人這才恍然。
以魏安厘王的性格,必會在病逝前施辣手先迫死信陵君,否則就怕魏太子王位難保。
這種權力王位之争,絕沒有人情可講的餘地。
項少龍想起龍陽君,他自是太子增的一黨,可想而知因安厘之病,使龍陽君正陷身激烈的鬥争中,那是全勝或全敗之局,其中沒有絲毫轉折的間隙。
桓奇正容向王齒請教道:“王老将軍剛才說白起比李牧尚差少許,不知為何會有此看法。
要知白起一生戰無不勝,三十七年揚威沙場,攻取城池七十有餘,料敵應變,層出不窮,未嘗一敗,長平一戰,采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策略,更是一戰功成。
使趙人由強轉弱,何人尚能與其争一日之短長。
” 桓奇顯然對白起這前輩名将非常崇拜,故忍不住出言為其争辯。
王齒眼中射出緬懷之色,徐徐道:“當年長平之戰,白起為主将,我王齒為裨将,此事在當時乃最高機密,其時先王有令:”有敢洩武安君白起斬,故趙人初并不知主持大局者,實長武安君,此正為白起一向慣用的手段,為求成功,不擇手段。
“ 項少龍心中生出頗為特别的感覺。
以一個二十一世妃的人,卻到這古戰國的時代裡,聽着王齒這一代名将娓娓叙述那最關鍵性和最慘烈的一場攻防戰,這種滋味,确是難以言宣。
長平之戰可說是當時最為人讨論的話題,除趙人不願提起這傷心往事外,其他人都樂此不疲。
但聽着王齒這當年曾參與其事的秦方大将親口說出來,衆人的感受更大是不同,既心生敬畏,又長意趣盎然。
王齒歎道:”廉頗确是老而彌堅,知道我強他弱,稍一失利,立采築壘固守,疲憊我軍的戰略,看似保守,其實卻是明智之舉。
要知長平坐擁天險,實是無可比拟的堅固要沖。
在長平一戰前,白起和老夫定下策咯,先攻韓國,由白起攻占韓魏交界的軍事重鎮野王,老夫則北向攻擊上黨一帶,貼迫長平,而在此時座鎮長平的廉頗已有先見之明,下令構築防禦工事,準備了充足的兵力和糧草,要和我們打一場持久戰。
“ 王陵點頭道:”廉頗确是有饒略的人,弄到我方大軍不但面對堅城而無用武之地,還因其不斷派人擾亂我們的糧援部隊,使我方出現軍需補給困難的危機,當時就是由我負補給後援之責。
反之廉頗卻是以逸待勞,在長平城東側建立了一個非常堅固的陣地,鞏固了防軍和首都邯鄲的聯絡,使我們陷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若非趙孝成年輕氣盛,以為廉頗老而怯戰,遂中了武安君反間之計,改以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趙恬代廉頗,敗的可能就是我們了。
所以長平之勝,敗因在于孝成王陣前換将的錯着,武安君的運籌帷幄,隻屬次要。
“ 王齒解釋道:”老夫對白大将軍亦非常欽佩,但有名主始有名臣,當年先王一開始便破
我雖應允了他明早朝會時提出須增添兩名副将,他仍借口為建鄭國渠,隻能逐步增加速授軍的經費,擺明是要留難和控制我。
” 衆人均大感頭痛,由于呂不韋抓緊财政開支,等若間接把軍隊控制在他手上,任何軍隊的增添裝備或遠程調動,若沒有他點頭,就難以實現。
李斯最熟悉國家的财務,提議道:“烏爺不若把這筆赢來的大财,獻給儲君,再由儲君納于廷庫之内,那末有甚特别開支,就可不經呂不韋而能直接應付各種需求了。
” 烏應元豪氣幹雲道:“這個容易,我還可另外捐獻一筆錢财,那廷庫就相當可觀了。
隻要能令呂不韋奸謀難逞,我烏應元是絕不會吝啬的。
” 衆人齊聲叫好。
再商量了一會行事的細節,興高采烈時,王齒歎了一口氣道:“我王齒一生隻佩服三個人,就是白起、廉頗和李牧。
白起狠辣奇詭,廉頗穩重深沉,但若說到用兵如神、高深難測者,仍以李牧為首,趙國縱去了廉頗,但一天有李牧此人在,我大秦仍未可輕言亡趙。
” 王陵奇道:“今晚晚宴人人興高采烈,老齒你為何忽然生出如許感歎?” 王齒在衆人好奇的目光下,苦笑道:“因為我剛收到由魏國傳來的消息,安厘王病倒了,故聯想到廉頗亦必時日無多,才心生感觸。
” 荊俊不解道:“聽說安厘王一直不肯起用廉頗,若他去世,對廉頗該有利無害才對,為何他反變為時日無多呢?” 陶方亦訝道:“廉頗現正寄居信陵君府内,顯然與無忌公子關系密切。
安厘王若去,信陵君便成為魏國最有影響力的人,水漲船高下,廉頗的行情隻有向好而不會變壞,為何大将軍竟有此言?” 王齒見衆人均一頭霧水,惟有紀嫣然若有所思,秀眸射出黯然之色,喟然道:“人說物以其類,我與廉頗雖屢屢對陣沙場,仍對他會落得如許收場,心中惋借。
至于我為何有此看法,紀才女必已有悟于心,就有請才女代為說出來吧!” 人人均知紀嫣然曾在大粱長居過一段時間,深悉大梁情況,目光都轉到她身上去。
這名着天下的才女美目泛起凄迷之色,香唇輕吐道:“安厘王若病危,信陵君亦命不久矣。
廉頗既失靠山,惟有離魏投楚。
楚人雖有李園,但卻慣戀偏安之局,故廉頗再難有作為了。
” 衆人這才恍然。
以魏安厘王的性格,必會在病逝前施辣手先迫死信陵君,否則就怕魏太子王位難保。
這種權力王位之争,絕沒有人情可講的餘地。
項少龍想起龍陽君,他自是太子增的一黨,可想而知因安厘之病,使龍陽君正陷身激烈的鬥争中,那是全勝或全敗之局,其中沒有絲毫轉折的間隙。
桓奇正容向王齒請教道:“王老将軍剛才說白起比李牧尚差少許,不知為何會有此看法。
要知白起一生戰無不勝,三十七年揚威沙場,攻取城池七十有餘,料敵應變,層出不窮,未嘗一敗,長平一戰,采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策略,更是一戰功成。
使趙人由強轉弱,何人尚能與其争一日之短長。
” 桓奇顯然對白起這前輩名将非常崇拜,故忍不住出言為其争辯。
王齒眼中射出緬懷之色,徐徐道:“當年長平之戰,白起為主将,我王齒為裨将,此事在當時乃最高機密,其時先王有令:”有敢洩武安君白起斬,故趙人初并不知主持大局者,實長武安君,此正為白起一向慣用的手段,為求成功,不擇手段。
“ 項少龍心中生出頗為特别的感覺。
以一個二十一世妃的人,卻到這古戰國的時代裡,聽着王齒這一代名将娓娓叙述那最關鍵性和最慘烈的一場攻防戰,這種滋味,确是難以言宣。
長平之戰可說是當時最為人讨論的話題,除趙人不願提起這傷心往事外,其他人都樂此不疲。
但聽着王齒這當年曾參與其事的秦方大将親口說出來,衆人的感受更大是不同,既心生敬畏,又長意趣盎然。
王齒歎道:”廉頗确是老而彌堅,知道我強他弱,稍一失利,立采築壘固守,疲憊我軍的戰略,看似保守,其實卻是明智之舉。
要知長平坐擁天險,實是無可比拟的堅固要沖。
在長平一戰前,白起和老夫定下策咯,先攻韓國,由白起攻占韓魏交界的軍事重鎮野王,老夫則北向攻擊上黨一帶,貼迫長平,而在此時座鎮長平的廉頗已有先見之明,下令構築防禦工事,準備了充足的兵力和糧草,要和我們打一場持久戰。
“ 王陵點頭道:”廉頗确是有饒略的人,弄到我方大軍不但面對堅城而無用武之地,還因其不斷派人擾亂我們的糧援部隊,使我方出現軍需補給困難的危機,當時就是由我負補給後援之責。
反之廉頗卻是以逸待勞,在長平城東側建立了一個非常堅固的陣地,鞏固了防軍和首都邯鄲的聯絡,使我們陷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若非趙孝成年輕氣盛,以為廉頗老而怯戰,遂中了武安君反間之計,改以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趙恬代廉頗,敗的可能就是我們了。
所以長平之勝,敗因在于孝成王陣前換将的錯着,武安君的運籌帷幄,隻屬次要。
“ 王齒解釋道:”老夫對白大将軍亦非常欽佩,但有名主始有名臣,當年先王一開始便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