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大戰前夕

關燈
項少龍帶着兩個錦盒,回到官署,進入靜室,打開一看,原來是兩件剌繡精美的袍服,心中湧起溫馨的感覺。

     在這以男性為中心的杜會,女子要幸福快樂真不容易。

    郭秀兒和李嫣嫣就是明顯的例子,兩女雖身分尊貴,但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去追尋向往的事物。

     她們的命運,仍是操縱在男人的手上。

     百感交集時,滕翼使人來喚他。

     項少龍收拾情懷,到了大堂。

     滕冀道:“又出事了,剛才在城門處因渭南武士行館的人由外地運兵器回來,給守城的軍官诘問,一言不合,竟打傷了那軍官,給管中邪逮着,但缪毒出面,管中邪被迫放人,可見呂不韋現在仍容忍缪毒。

    ” 項少龍笑道:“倒要看他能忍多久。

    是了!找個機會通知小俊,他和鹿丹兒的婚事該沒有間題,與管中邪決鬥後,我們就可正式去提親下聘。

    ” 滕翼大喜,忙道人去通知荊俊。

     項少龍道:“有了鹿丹兒,他好該心滿意足。

    二哥最好管得更緊一點,不要讓他涉足風月場所。

    現在鹹陽龍蛇混雜,呂缪兩黨的人又鬥争益烈,我們最好避免牽涉在内。

    ” 滕翼苦笑道:“我對他不知說盡了多少話,這小子天性愛風流熱鬧,兼之交遊廣闊,要他呆在家中,除非打斷他的腿才行。

    ” 項少龍歎了一口氣。

     荊俊早晚會鬧出事來,但隻要沒有傷殘殒命的情況,其他事自己該可擔當得起,點頭道:“那隻好加強他護從的實力,有起事來不緻吃上大虧。

    ” 滕翼道:“若他能成鹿家之婿,地位立時不同。

    要知鹿公在文武兩方都有極大的影響力,當今秦室有點名堂的将領,誰不出于他帳下?荊俊作了鹿公的孫女婿,任何人想動他,都要先好好想想才行。

    ” 項少龍又暗忖若鹿公仍在,說不定會反對這頭親事,說到底荊俊仍非秦人。

     滕翼續道:“隻要小俊不踏足醉風樓,該可無事,現在缪毒和呂不韋正明裡暗裡以醉風樓作為較量地盤,那伍孚可慘透了。

    ” 項少龍想起單美美和呂缪兩人糾纏不清的關系。

     這單美美确是琴清和紀嫣然外最美的女人,姿色尤在赢盈、鹿丹兒,甚或烏廷芳和趙緻之上。

    如此尤物,說算沒有呂不韋和缪毒,亦是人人想收歸私房的寶貝。

     但不知如何,自己對她卻一點好感都欠奉。

    可能是受過趙雅、平原夫人或晶王後的教訓,最怕口不對心的美女。

     滕翼一拍額頭道:“我差點忘了圖管家着你待至申時末到老地方見面,他該有重要消息告訴你。

    ” 項少龍點頭道:“呂不韋怕是要謀反了。

    ” 一個時辰後,項少龍與圖先在老巢見面,後者額際處的發腳花白斑駁,而這變化隻是最近幾個月的事,可見他活在很沉重的壓力下。

     兩人坐好後,圖先豎起拇指贊道:“少龍真厲害,打得蒙骜和呂不韋的人大敗而回,今趟最失臉子的是蒙骜,但呂不韋卻不敢怪責他,亦把呂不韋的大計部署全打亂了。

    ” 項少龍知自己猜得不錯,呂不韋性情暴躁,并非有耐性之人;怎肯坐看小盤權勢愈來愈大呢?笑道:“他是否準備造反了?” 圖先冷笑道:“造反他仍未夠斤兩,但奪權他卻是遊刃有餘,本來他已牢牢抓緊軍政兩方面的大權,隻要除了你,其他如缪毒這種假太監能成什麼氣候,王翦和安谷奚又遠戍邊防。

    可是他卻偏奈何不了你,連王齒現在都靠往你那邊去。

    昨晚他便在管中邪和蒙骜前大罵你和王齒,非常激動。

    此人豺狼成性,一點都記不得自己做過多少傷天害理的事。

    ” 項少龍想起一事,問道:“王齒究竟有沒有告訴他,鹿公等曾對他和儲君滴血認親,确定了儲君和他并沒有父子關系呢?” 圖先還是首次聽到此事,問清楚詳情後;色變道:“少龍你真大膽,連我都不敢确定儲君究竟是異人還是呂不韋的兒子,你卻敢去搏這一鋪。

    若真是呂不韋的兒子,豈非把以前赢回來的全賠掉嗎?” 項少龍當然不會告訴他其中真相,歎道:“若我諸多推托,豈非更使鹿公等肯定儲君是呂賊的孽種嗎?這趟總算押對了。

    ” 圖先仍是猶有餘悸,好一會才道:“王齒該仍沒有将此事告訴呂不韋,因為每次受氣回來,他都是罵朱姬多一點。

    可見他恨的是朱姬沒有把他乃真正父親一事告訴儲君。

    真奇怪,以呂不韋的精明,該不會連自己是否儲君的父親都不知道?而且在他把朱姬送給異人時,早處心積慮要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大秦之主,那又怎會弄錯呢?當年他曾親口告訴我儲君是他的兒子。

    ” 項少龍忍不住道:“但朱姬卻親口告訴我,連她都弄不清楚儲君是出自先王還是呂不韋。

    ” 圖先哂道:“就算心知肚明,這有野心的女人都不會把真相說出來,若非儲君遠她而近你,她亦不會像現在般縱容缪毒,說到底仍是權力作祟。

    ” 項少龍心中一震,首次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朱姬。

     若這話是其他人說出來,他定不會像現在般放在心上,但圖先早在她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