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品茶
關燈
小
中
大
次日一早,王遲便在段行洲院外候見,段行洲在内叫請進,開門的卻是鐵還三,他身着彩衣,發绾單髻,看來清清爽爽的臉上,細目冰冷地在王遲身上掃了掃。
王遲臉一紅,恭恭敬敬低聲道:三姑娘早啊。
他這副單相思的模樣誰能不明,鐵還三忍了半晌,才沒有伸手将他的雙目戳瞎。
王遲進來向段行洲行禮,言道方白帝備下小舟,請段行洲在青池運河内遊玩。
這兩人卻隻想留在莊中遊玩,好将水色山莊地勢悉數摸清,段行洲于是問鐵還三道:咱們從家裡出來,船過青池,走的不是運河麼? 鐵還三道:正是的。
王遲忙道:運河是其次的其次。
從青池向北二十裡,有一處名勝,五條飛瀑連綿,聲勢奪人,喚作五龍崖。
其上茶園一座,養得六百年翡翠茶樹十五株,現下正是清明新茶下來的時候。
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莊主言道:隻有山水間品茶論詩,方配得上段先生品格,其他俗禮實在不敢在先生面前提及。
既然論及雅俗品格,段行洲不便抛卻世外高人的頭銜,隻得勉強應了,定心喝了幾口茶,換了衣裳,才随王遲前往船塢。
碼頭上除了方白帝恭候之外,另有前來水色山莊辦事的青池商賈,因聽說上元節白船主人到了山莊,都擠到碼頭邊指望再睹高人風采。
果見段行洲白衣委地,衣袂拂風,雪白面容上神色從容,這麼多人圍觀之下也隻是淡淡地向方白帝抱了抱拳。
方白帝殷勤相迎,請他上船,人們都道段行洲會飄身躍至船上,瞪大了眼睛等他顯露武功,不料段行洲隻是慢吞吞從跳闆走上船去,倒是他身後的姑娘舉止輕盈,像一片迷霧般在岸上散開,又在船舷聚攏,實非凡間人物。
自有人感歎道:真人不露相。
這般的四平八穩,大巧若拙才是真正的高人。
難怪方莊主另眼相待,親下帖子請到莊上作客。
紛紛議論中,方白帝與段行洲所乘輕舟已從千帆間翩然蕩出,穿過水門遊入青池。
這一汪碧水映得人滿眼生花,像是汲取了天地間所有的新綠,一個勁兒往人們胸臆飄送。
段行洲與鐵還三縱是心事重重,此刻也不免胸襟大暢。
方白帝指點湖中點點白帆,言道這是捕撈白銀魚者,又将湖岸幾座險峰一一講給段行洲聽。
最後道:青池景色不過秀麗,比之西南崇山峻嶺,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段行洲腦子裡哪裡有什麼西南風光,鐵還三便替他道:整日雲霧飄繞,不見天日,未必比得上這裡。
方白帝道:三姑娘喜歡青池風光,不如在此多住些時日。
鐵還三笑道: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
還望莊主快快備妥輕舟纖夫,容我們主仆舒舒服服回程才好。
方白帝隻說快了快了,敷衍了事。
那輕舟向東掉轉頭去,行了頓飯工夫,見兩座青山接踵之處,分出一條水路,峽谷中靜靜的水面,在青山的陰影中隻是黑沉沉,不見些微波瀾。
那些船工前後呼嘯,折了舵向其中行駛而去。
今日方白帝在船上宴客,行走運河,因此水色山莊這時候竟未放其他船隻進入,這深淵般的水面上,隻有他們孤零零的一條船而已。
而高山伫立之間,早不見了春日明媚的陽光,不過小半裡,山嶽橫貫,隻道無路之時,卻閃出一條隧道。
點火。
方白帝點頭對船工道。
那紅彤彤的火光映出隧道頂端整齊的青石,船工的吆喝變成回聲陣陣,和着飙然的山風,撲在人們剛剛興緻勃勃甩脫棉衣的身上,令人像從巨蟒張開的大嘴裡看到了深不可測的腸道,凜然打了個寒噤。
這條隧道長約裡許,兩邊峻石刀劈般整齊,岸堤都是方石壘砌,待出了隧道,回頭相望,隻見兩岸各有箭樓一座,上面民勇正向方白帝抱拳緻意。
從此以後,每隔一裡,便築有水色山莊的崗哨,此運河工程之浩大、戒備之森嚴可見一斑。
段行洲看得目瞪口呆,方白帝笑道:自運河竣工,便有不少山上響馬失了生計,總騷擾運河工事,這裡招募青池民勇駐守隧道,也是迫不得已。
段行洲與鐵還三雖不以為然,也隻得哼哼唧唧幾聲,算是揭過。
這時王遲上前禀道午宴齊備,方白帝便請他二人入席。
因選得青池最上等的新鮮魚蝦,所以雖隻得幾樣精緻小菜,卻也讓段行洲與鐵還三大快朵頤。
這三人各存心事,均不多飲,一時停杯罷箸,忽覺眼前一亮,原來晌午的陽光射入峽谷,晴明天際倒影在運河安靜的水面上,輕舟的白帆也如雲朵似的飄着。
段行洲飲盡一杯酒,站在船頭笑道:正如乘浮雲沿銀河直上,不知盡頭何方。
方白帝撫掌道:水這東西,生生不息,上至浮雲,下至噴泉,西汲千年冰雪,東歸萬頃滄海,原是沒有盡頭的。
段行洲點頭道:一條運河溝通江河,奔湧至滄海,果然是十萬裡水色,觀之不盡。
段兄是我知己。
方白帝笑道。
鐵還三忽然道:才說沒有盡頭,怎麼前面是堤岸橫在水中? 啊。
方白帝起身指着前方,道,那也不是堤岸。
每年仲春之後,離水春汛,水位比之青池高了些。
而這個時候正是青池融雪最盛,湖水最涼之時,白銀魚也是這個時候最為美味。
若讓離水倒灌進來,隻怕毀了白銀魚這種佳肴。
青池依賴白銀魚為生的漁戶衆多,倘若修了這條運河而斷了他們的生路,運河不修也罷。
因此在運河最窄處築了兩道水壩 說話間輕舟已至水壩前,水門敞開,放他們小船進去之後,聽得岸上嘎啦啦鐵索絞盤聲響,兩岸各有十條大漢推動絞盤,又将水門關閉。
小船停在兩條水壩之間,此處水域可容船十多隻,方白帝笑道:若在往日總要湊齊了十二條船,方才開水門行走。
今日卻有些冷清了。
船身輕輕一震,原來是水壩間注水,小船借水勢慢慢浮起了一丈多高,岸上有漢子喊道:走啦!前面的水門便緩緩打開,船工長篙一點,小船駛出水壩,便滑入春日溫暖的離水中。
原來如此。
段行洲道,兩邊水位居然差了一丈多麼?
王遲臉一紅,恭恭敬敬低聲道:三姑娘早啊。
他這副單相思的模樣誰能不明,鐵還三忍了半晌,才沒有伸手将他的雙目戳瞎。
王遲進來向段行洲行禮,言道方白帝備下小舟,請段行洲在青池運河内遊玩。
這兩人卻隻想留在莊中遊玩,好将水色山莊地勢悉數摸清,段行洲于是問鐵還三道:咱們從家裡出來,船過青池,走的不是運河麼? 鐵還三道:正是的。
王遲忙道:運河是其次的其次。
從青池向北二十裡,有一處名勝,五條飛瀑連綿,聲勢奪人,喚作五龍崖。
其上茶園一座,養得六百年翡翠茶樹十五株,現下正是清明新茶下來的時候。
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莊主言道:隻有山水間品茶論詩,方配得上段先生品格,其他俗禮實在不敢在先生面前提及。
既然論及雅俗品格,段行洲不便抛卻世外高人的頭銜,隻得勉強應了,定心喝了幾口茶,換了衣裳,才随王遲前往船塢。
碼頭上除了方白帝恭候之外,另有前來水色山莊辦事的青池商賈,因聽說上元節白船主人到了山莊,都擠到碼頭邊指望再睹高人風采。
果見段行洲白衣委地,衣袂拂風,雪白面容上神色從容,這麼多人圍觀之下也隻是淡淡地向方白帝抱了抱拳。
方白帝殷勤相迎,請他上船,人們都道段行洲會飄身躍至船上,瞪大了眼睛等他顯露武功,不料段行洲隻是慢吞吞從跳闆走上船去,倒是他身後的姑娘舉止輕盈,像一片迷霧般在岸上散開,又在船舷聚攏,實非凡間人物。
自有人感歎道:真人不露相。
這般的四平八穩,大巧若拙才是真正的高人。
難怪方莊主另眼相待,親下帖子請到莊上作客。
紛紛議論中,方白帝與段行洲所乘輕舟已從千帆間翩然蕩出,穿過水門遊入青池。
這一汪碧水映得人滿眼生花,像是汲取了天地間所有的新綠,一個勁兒往人們胸臆飄送。
段行洲與鐵還三縱是心事重重,此刻也不免胸襟大暢。
方白帝指點湖中點點白帆,言道這是捕撈白銀魚者,又将湖岸幾座險峰一一講給段行洲聽。
最後道:青池景色不過秀麗,比之西南崇山峻嶺,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段行洲腦子裡哪裡有什麼西南風光,鐵還三便替他道:整日雲霧飄繞,不見天日,未必比得上這裡。
方白帝道:三姑娘喜歡青池風光,不如在此多住些時日。
鐵還三笑道: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
還望莊主快快備妥輕舟纖夫,容我們主仆舒舒服服回程才好。
方白帝隻說快了快了,敷衍了事。
那輕舟向東掉轉頭去,行了頓飯工夫,見兩座青山接踵之處,分出一條水路,峽谷中靜靜的水面,在青山的陰影中隻是黑沉沉,不見些微波瀾。
那些船工前後呼嘯,折了舵向其中行駛而去。
今日方白帝在船上宴客,行走運河,因此水色山莊這時候竟未放其他船隻進入,這深淵般的水面上,隻有他們孤零零的一條船而已。
而高山伫立之間,早不見了春日明媚的陽光,不過小半裡,山嶽橫貫,隻道無路之時,卻閃出一條隧道。
點火。
方白帝點頭對船工道。
那紅彤彤的火光映出隧道頂端整齊的青石,船工的吆喝變成回聲陣陣,和着飙然的山風,撲在人們剛剛興緻勃勃甩脫棉衣的身上,令人像從巨蟒張開的大嘴裡看到了深不可測的腸道,凜然打了個寒噤。
這條隧道長約裡許,兩邊峻石刀劈般整齊,岸堤都是方石壘砌,待出了隧道,回頭相望,隻見兩岸各有箭樓一座,上面民勇正向方白帝抱拳緻意。
從此以後,每隔一裡,便築有水色山莊的崗哨,此運河工程之浩大、戒備之森嚴可見一斑。
段行洲看得目瞪口呆,方白帝笑道:自運河竣工,便有不少山上響馬失了生計,總騷擾運河工事,這裡招募青池民勇駐守隧道,也是迫不得已。
段行洲與鐵還三雖不以為然,也隻得哼哼唧唧幾聲,算是揭過。
這時王遲上前禀道午宴齊備,方白帝便請他二人入席。
因選得青池最上等的新鮮魚蝦,所以雖隻得幾樣精緻小菜,卻也讓段行洲與鐵還三大快朵頤。
這三人各存心事,均不多飲,一時停杯罷箸,忽覺眼前一亮,原來晌午的陽光射入峽谷,晴明天際倒影在運河安靜的水面上,輕舟的白帆也如雲朵似的飄着。
段行洲飲盡一杯酒,站在船頭笑道:正如乘浮雲沿銀河直上,不知盡頭何方。
方白帝撫掌道:水這東西,生生不息,上至浮雲,下至噴泉,西汲千年冰雪,東歸萬頃滄海,原是沒有盡頭的。
段行洲點頭道:一條運河溝通江河,奔湧至滄海,果然是十萬裡水色,觀之不盡。
段兄是我知己。
方白帝笑道。
鐵還三忽然道:才說沒有盡頭,怎麼前面是堤岸橫在水中? 啊。
方白帝起身指着前方,道,那也不是堤岸。
每年仲春之後,離水春汛,水位比之青池高了些。
而這個時候正是青池融雪最盛,湖水最涼之時,白銀魚也是這個時候最為美味。
若讓離水倒灌進來,隻怕毀了白銀魚這種佳肴。
青池依賴白銀魚為生的漁戶衆多,倘若修了這條運河而斷了他們的生路,運河不修也罷。
因此在運河最窄處築了兩道水壩 說話間輕舟已至水壩前,水門敞開,放他們小船進去之後,聽得岸上嘎啦啦鐵索絞盤聲響,兩岸各有十條大漢推動絞盤,又将水門關閉。
小船停在兩條水壩之間,此處水域可容船十多隻,方白帝笑道:若在往日總要湊齊了十二條船,方才開水門行走。
今日卻有些冷清了。
船身輕輕一震,原來是水壩間注水,小船借水勢慢慢浮起了一丈多高,岸上有漢子喊道:走啦!前面的水門便緩緩打開,船工長篙一點,小船駛出水壩,便滑入春日溫暖的離水中。
原來如此。
段行洲道,兩邊水位居然差了一丈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