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賀冶年

關燈
慶熹十三年二月初五,朱雀大道上,黃土墊道,淨水潑街,數十裡黃帷和上萬禁軍将離都分割得支離破碎。

    辰時,大駕自朱雀門而出,皇帝乘白馬,箭袖常服,火赤皮弁攏發,神采飛揚,實有些英武風範。

    在皇帝坐騎旁随侍的大将,焦黃的面龐上,清高難掩,峥嵘凝聚,正是當今國丈,震北大将軍衛甯侯王舉。

    随行的自然少不了兵部衆将、京營監軍,另有兩千侍衛禁軍拱扈,初春清寒之下緩行前往小合口京營閱兵觀禮。

     重設京營後,皇帝第一次駕臨,賀冶年就算是明天咽氣,今日也不得不在小合口露面。

    初四裡他便和姜放頂着寒風預肅校場,監看司設監于将台上陳設禦幄。

    至初五正日,日出之際,更在校場立明黃金龍大纛,犧牲以祭旗纛之神。

     賀冶年裹緊了鬥蓬,隻顧注視晨曦中飄擺的旗角,在冰冷的風裡微微顫抖。

     總督大人,賀天慶雖然是他的親兄弟,但在軍中卻仍以官稱,抱拳道,天太涼,聖上隻怕要在兩三個時辰後才駕到,何不回帳中稍歇。

     賀冶年仍怔着,半晌才道:也好。

    轉回身,見姜放遠遠地看着自己,更是勉強挺了挺腰杆,扶緊了佩刀。

     快馬一撥撥地來報,到巳正時皇帝已在五裡之外。

    賀冶年領姜放與京營衆将在校場轅門外跪迎,見皇帝的儀仗旗纛遮天蔽日地到了眼前,高呼萬歲,伏地四拜。

     皇帝在馬上颔首,平身,兩位愛卿辛苦了。

    回頭看着王舉,又道,震北大将軍随朕一起來的。

    大将軍領兵數十載,京營衆将好生操演,得大将軍指點一二,是京營的福氣,也是朕的福氣。

     是。

    賀冶年和姜放向王舉行了禮。

     王舉隻在馬上欠欠身,也不答話。

    賀冶年同姜放在前導引,駕進轅門,便有内中軍舉号炮,平川之上驚雷三聲,遙聞校場内钲鼓振作,頓時人聲寂肅,營中隻有皇帝一行馬蹄如同暴雨,拍打不休。

    皇帝在将台下勒住缰繩,踩着内監脊背下馬,攜了王舉的手,共登将台。

     又是三聲号炮,皇帝升座。

    台下黑壓壓兩萬精兵,持紅纓長槍,單膝跪地放聲大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陽光在這瞬間似乎暗了一暗,賀冶年體虛氣短,不由心神動搖,身子顫了顫。

    聽到皇帝平靜道了聲免,忙穩住聲音,禦前躬身請閱陣。

     皇帝點點頭,賀冶年傳令下去,台上吹号笛,麾黃旗,鼓聲一作,校場内甕然一片甲胄摩擦的金戈之聲,兩萬重甲将士巋然挺起身軀,象夜色中漆黑海面的潮汐,玄甲方陣猛然高漲。

    鼓聲再作,黑旗疾搖,台下驟然殺聲沖天,槍刃在陽光下凜凜耀目,似乎蛟龍鱗甲,滾滾翻騰,方陣瞬間已變為曲陣。

     軍威雄壯,皇帝大喜,心中熱血沖動,握着拳轉臉要對王舉說話,卻見他花白長髯之下微微的倨傲笑意,不由忍住不語,向辟邪使了個眼色。

     辟邪上前伏在皇帝嘴邊,聽他交待了幾句,微微一笑,點頭道:皇上聖明,奴婢這就去辦。

    他悄悄走到賀冶年與姜放身邊,傳了皇帝口谕。

     不刻校場中已連變銳、直、方、圓諸陣,姜放喝令鳴金止鼓,複吹号笛,麾黃旗,钲聲剛作,數萬人頓時鴉雀無聲。

     皇帝起身高聲贊道:好! 翁直等兵部衆官也跟着喝彩。

     皇帝回頭問道:大将軍看如何? 王舉傲然道:皇上的親兵,果然行止有度,靜如踞虎,動若奔龍。

    如此虎狼之師,駐守京師,綽綽有餘。

     皇帝知他所指,順着他道:震北軍軍紀嚴明,奔襲大漠,據敵千裡。

    京營眼下這些陣法,在真正的大将面前不過班門弄斧。

    但,他回頭對賀冶年道,京營重建不過一兩個月,就有如此軍威聲勢,到底是賀卿操演有度,節制适法。

     衆臣立即随聲附和,哄的皇帝十分高興。

     賀冶年臉色青白,冷風下額頭還微現汗珠,勉強笑道:皇上過譽了。

    臣一直抱病家中,京營諸事均由協督姜放和監軍辟邪掌管。

    臣無功受祿,寝食難安。

     皇帝道:不然。

    賀卿鞠躬盡瘁,朕如何不知。

    他向吉祥點頭示意,吉祥捧出一道上谕,京營總、協戎政賀冶年、姜放即日擢升正一品,各賞玉如意一雙,金錢百枚,賜寶劍一柄。

    京營諸将另外均有賞賜。

     賀冶年謝恩叩頭,伏地半晌沒有擡起頭來。

     皇帝道:賀卿? 是。

    臣謝皇上恩典。

    賀冶年站起身來,退在一旁垂手不語。

     一時吉祥出來,傳賜将士酒飯。

    皇帝号炮聲中上馬回銮。

     你看王舉靠得住麼?皇帝坐在寝殿炕上,憂心忡忡地問。

     辟邪道:萬歲爺覺得有些不妥麼? 皇帝蹙眉道:王舉随顔王、洪王征戰匈奴多年,當年也的确是獨領一方軍務的大将。

    自上元九年以後,匈奴一直内裡吞并不已,南下來犯的,最厲害的時候也不過萬人,加上戍北的軍務都交在涼王手中,震北軍一直守備在樂州、白羊,論起來也是多年沒有打過硬仗了。

     萬歲爺說的有理。

    辟邪道,但王舉領兵極為苛嚴,震北軍十二萬騎師軍紀整肅,士氣高漲,他的功勞還是不小的。

     正因為如此,他才異常倨傲。

    皇帝歎氣道,朕兩日後要拜他為将,隻怕他的脾氣,和涼王處不到一處去,屆時若軍心分裂,豈不令人擔心。

     萬歲爺的意思是 朕也沒有什麼别的意思,所謂用人不疑,皇帝道,更何況現今朝中還有誰能和涼王一較長短,把持得住涼州八萬精騎? 皇上說得是,現下能當此重任的,隻有王舉一人了。

     話雖如此,皇帝仍是憂慮,思索半晌,無奈轉而問道:校場上,朕讓你傳旨取消了騎兵演陣,姜放可說什麼了? 他原不知是為了王舉,後來才有些明白。

     皇帝道:王舉領騎師十二萬,不會把京營騎兵演陣放在眼裡,以他的高傲,且不知會說出什麼不中聽的來,白白地讓他挫傷京營将士的銳氣。

    你去和姜放說明白朕的用意。

     是。

    辟邪領命,次日又前往小合口巡視京營,見了姜放的面,說明皇帝的話。

     這我明白。

    姜放道,王舉這個人清是極清的,但就是傲過了頭。

    匈奴現在的兵力戰法早和多年前有天壤之别,他若還是翻那些個老花樣,隻怕要吃虧。

     皇帝也正擔心這個呢。

     這裡原本有個法子。

    姜放微笑道,隻要皇帝身邊指派個人過去監軍,調諧王舉和必隆,不就行了? 辟邪搖頭道:皇帝對内臣總有一萬個戒心。

    我能在京營監軍,已屬不易。

    内臣在外掌兵這個事無論是誰提出來,對他将來都是無窮的後患。

    我們切不可急于這一時。

     這時有人進來禀報,賀冶年的車馬已經備好,這便要回京了。

     怎麼備下了車?辟邪問。

     他這兩天吹足了冷風,病了,騎不得馬。

     姜放同辟邪起身出去,賀冶年已由賀天慶攙扶着從後堂出來,蠟黃的臉色,嘴唇也是慘白。

    兩人上前告别,賀冶年靜默了一會兒,才微笑道:這裡,就交給你們了。

     是。

    姜放覺得有些傷感,躬身施了一禮,總督大人保重。

     賀冶年點點頭,喘了幾口氣,讓人服侍着在車中躺下,賀天慶也告了假,向姜放、辟邪施禮,護着馬車緩緩出城。

     辟邪并不喜歡在毫無興緻的人的耳邊喋喋不休,故而撇下了姜放,自己尋陸過說話,走到騎兵營副将的官廳外,便見黎燦坐在台階上懶洋洋曬着太陽,仔細擦拭槍鋒。

     怎麼在這裡?辟邪低頭看着他用雪白的長绫将槍鋒綁在槍杆上,不禁又道,你是天子的親兵,怎麼用起白色來了?大大不吉。

     黎燦終于擡起頭,那用什麼顔色的?黑的? 赤。

    辟邪道。

     黎燦大笑,染血之後自然是紅色的。

    他手腕一抖,槍尖甕然做響。

     那可要等一陣子了。

    辟邪道,京營戍備離都,誰要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