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黎燦
關燈
小
中
大
慶熹十三年元月初一,皇後王氏仍如往年,升座坤甯宮受皇妃、外命婦朝賀。
王皇後神色安詳平淡,淺含微笑,儀态萬方,任誰也看不出隻在幾天前,宮中還出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招福自缢當日,皇帝聞訊自然雷霆大怒,當即草書了廢後诏書,交于太傅劉遠,道:猖狂至斯,沒話好說,太傅看着辦吧。
劉遠道:這個沒憑沒據,皇上又語焉不詳,怎麼向天下人交待?還是先問太後的意思如何? 随便!皇帝氣出一身熱汗,拂袖而去。
劉遠捧着诏書,未回内閣,直接去了慈甯宮請見。
太後聽完,笑道:劉卿啊,選王氏為後,劉卿也是極贊成的,卻是為什麼? 皇後的父親現仍是統領十萬騎師的震北大将軍,長兄随侍在震北軍中,已勳至上護國将軍,次兄在西邊戍防,是正三品的上将。
王家一門都是功勳蓋世,當年擇後即是拉攏朝中重臣,牽制藩王的意思。
劉遠對其中厲害豈會不知,此時這話卻不能出口。
躊躇間,聽太後道:如今大戰在即,别說皇後沒做錯什麼,就是前錯萬錯,豈能說廢就廢?皇帝的心思和太傅是一樣的,不然連問也不問一聲,就容那奴才輕易了斷?劉卿就是不明白皇帝的孩子氣,皇帝吓唬人玩兒罷了。
孩子氣?那這诏書不過就是皇帝賭氣了劉遠跟着太後苦笑。
太後從他手中接過廢後诏書,命洪司言投入暖爐裡,一燒了事。
皇後無恙,皇帝卻氣得病了起來,大冷的天來回穿梭在宮裡,稍稍染了些風寒,正旦節也不是很有精神。
皇後來探望,被擋駕在外。
皇後也不生氣,淡淡一笑領着人自回坤甯宮。
皇帝病中仍然要務纏身,年前接了兵部文書的各地年輕武官已經陸續上京,兵部奏請衆人安置。
皇帝叫了翁直進來,出了一道上谕。
翁直展開看了,不由大驚道:重設京營? 正是。
前一陣辟邪和兵部、戶部商量的那筆銀饷辎重年前已經備齊,直接調入小合口兵營。
翁直悄悄往四周打量了一圈,沒見着辟邪的影子,吉祥、如意也不在禦前,不知什麼變故,也不敢問。
心中疑惑驚訝,卻無人相詢,隻得恬着臉陪笑道:聖上重建京營,臣愚昧不明聖意,反煩聖上萬事親躬,如今諸事皆備,倒讓老臣撿了個現成的便宜。
皇帝微微一笑,嘴角動了一下,卻忍住了沒說話。
翁直道:臣隻是一事不明,聖上賜教。
皇帝咳了一聲,道:講。
重設京營,現今糧饷、兵器、馬匹都不缺,武官正月過後也都會到京。
可是兵士從何而來?兵部是調動地方守軍,還是另行招募?皇上明示。
皇帝一笑,道:李及。
萬歲爺。
李及躬身相問。
皇帝正要咳嗽,一時說不上話來,隻擺了擺手。
李及不解,仍是等着。
皇帝換了口氣,不耐煩道:叫姜放。
是。
李及這才恍然,疾疾地出去了。
不刻姜放進來請安,皇帝笑道:重設京營,翁卿已得了上谕,正向朕要兵呢。
姜放笑道:臣這就把四萬精兵交給翁尚書。
翁直吃了一驚,難道姜統領已經招募了軍士?為何兵部不知? 姜放道:這四萬人尚書怎麼會不知道?那原本就是上江行宮的禁軍。
上江地面大,守軍共有六萬人,一年裡派上用場的時候不過一個月,放在那裡白吃糧饷,軍紀靡爛,遊手好閑。
去年皇上駕臨行宮,已命臣将上江圍場的四萬兵馬集結一處,時時操演,這半年來,不斷遣宮中侍衛來往監督。
這四萬人未曾調動,故兵部不曾留意,隻是禁軍統領和領侍衛大臣知道罷了。
翁直勉強笑道:上江禁軍調入京營,那麼上江的戍備又将如何? 皇帝道:上江不過是個避暑的行宮,本非什麼兵家必争之地,放那麼些守軍在那裡做什麼?行宮到底多大,諒你們兩個也說不清,朕一年裡不過去一兩個月,這麼些年來,走過的地方不到三成,不如将行宮周邊的地界交内務府,準許外面經營,朕隻要中間的那點跑跑馬就行了。
如此行宮的開支少了好些,守軍人數也可削減。
不好麼? 翁直老淚盈眶,道:聖上體恤臣子的艱難,甯可自己委屈,皇上聖明!古來這樣的賢君又有幾位? 皇帝失笑道:好了!兩位愛卿自去調動這路人馬入駐小合口,有事速回朕知。
想了一想,又道,姜放,你留一下。
是。
皇帝揉着太陽穴,看着一邊堆積如山的奏折和文書,歎了口氣,你和辟邪師兄弟們的交情還不錯? 姜放臉色一變,忙躬身道:臣不敢。
辟邪是内臣,況且現在 皇帝不愉道:問問罷了,跪安吧。
姜放叩頭,道:臣明白了。
臣告退。
皇帝聞言喜不自抑,明白了? 是,明白了。
姜放強忍着,沒有笑出聲來。
姜放将上江禁軍啟程,行軍,入營等事項與翁直商議完畢,抽了空從值房裡出來。
外臣不能從内宮幾條夾道過,姜放繞道最東邊的廊下夾路,到了居養院門前。
這天正月十五,小順子和小合子正爬在門邊上挂燈,見他來了,就要從梯子上下來請安。
姜放笑道:免了免了,小心摔着,你們三位爺都在嗎? 都在東廂房裡下棋。
姜爺晚上這兒看燈吃酒來。
沒這個享福的命。
姜放搖頭笑歎。
明珠已經聽見動靜走到廊下相迎,大統領來了,東廂裡坐,我這兒一會兒就得了點心。
這時居養院廊下已經挂滿了彩燈,燈下的紅穗兒微微飄動,瞧着喜慶洋洋,可院子裡一尺厚的雪卻無人清掃,零零星星落着些爆竹的紅绡,無人無聲,靜得妖異。
姜放掀簾子進了東廂,吉祥和辟邪在炕上安了棋桌,正在對弈,如意歪在一邊的榻上,象是睡着了,等姜放進來,他倒是第一個站起來笑道:這是個不速之客,兄弟們可看見了?清閑日子到頭了。
吉祥和辟邪扔了棋子,下了炕,衆人圍着桌子坐了。
姜放道:你們兄弟倒是逍遙快活,全不想萬歲爺平日裡的眷顧。
我今兒來問問,你們可有悔過之意了麼? 吉祥正色道:早已悔過了。
全指望大統領在萬歲爺面前替我們兄弟美言幾句。
姜放搖頭道:我怎麼敢在皇上面前提起,不如你們寫個悔過求赦的折子,我替你們遞上去也罷了。
吉祥一笑,那就聯名寫一個。
他看了看如意,道,如意,你寫。
如意忙搖手,我不識字,辟邪寫。
辟邪淡淡道:我病才好,提不得筆。
門簾一響,明珠托着幾隻細瓷碗兒進來,道:幾位爺吃點心。
兄弟三人面面相觑,都笑了。
明珠冷笑道:我在外聽見了,可别指望我。
不如這樣,這元宵的餡兒裡包着金錢一枚,誰吃到了,誰寫。
甚好。
衆人都笑,紛紛伸手去搶。
這元宵裡裹的是核桃仁和玫瑰餡,甚是香甜,如意吃了兩個,才要叫好,牙裡咯着了什麼,知是金錢,頓時不敢出聲。
吉祥吃得甚快,放下碗笑道:如此,我便回家過節,好歹也大半個月沒回去了。
姜放道:六爺如何?天色尚早,不如出去走動走動。
王皇後神色安詳平淡,淺含微笑,儀态萬方,任誰也看不出隻在幾天前,宮中還出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招福自缢當日,皇帝聞訊自然雷霆大怒,當即草書了廢後诏書,交于太傅劉遠,道:猖狂至斯,沒話好說,太傅看着辦吧。
劉遠道:這個沒憑沒據,皇上又語焉不詳,怎麼向天下人交待?還是先問太後的意思如何? 随便!皇帝氣出一身熱汗,拂袖而去。
劉遠捧着诏書,未回内閣,直接去了慈甯宮請見。
太後聽完,笑道:劉卿啊,選王氏為後,劉卿也是極贊成的,卻是為什麼? 皇後的父親現仍是統領十萬騎師的震北大将軍,長兄随侍在震北軍中,已勳至上護國将軍,次兄在西邊戍防,是正三品的上将。
王家一門都是功勳蓋世,當年擇後即是拉攏朝中重臣,牽制藩王的意思。
劉遠對其中厲害豈會不知,此時這話卻不能出口。
躊躇間,聽太後道:如今大戰在即,别說皇後沒做錯什麼,就是前錯萬錯,豈能說廢就廢?皇帝的心思和太傅是一樣的,不然連問也不問一聲,就容那奴才輕易了斷?劉卿就是不明白皇帝的孩子氣,皇帝吓唬人玩兒罷了。
孩子氣?那這诏書不過就是皇帝賭氣了劉遠跟着太後苦笑。
太後從他手中接過廢後诏書,命洪司言投入暖爐裡,一燒了事。
皇後無恙,皇帝卻氣得病了起來,大冷的天來回穿梭在宮裡,稍稍染了些風寒,正旦節也不是很有精神。
皇後來探望,被擋駕在外。
皇後也不生氣,淡淡一笑領着人自回坤甯宮。
皇帝病中仍然要務纏身,年前接了兵部文書的各地年輕武官已經陸續上京,兵部奏請衆人安置。
皇帝叫了翁直進來,出了一道上谕。
翁直展開看了,不由大驚道:重設京營? 正是。
前一陣辟邪和兵部、戶部商量的那筆銀饷辎重年前已經備齊,直接調入小合口兵營。
翁直悄悄往四周打量了一圈,沒見着辟邪的影子,吉祥、如意也不在禦前,不知什麼變故,也不敢問。
心中疑惑驚訝,卻無人相詢,隻得恬着臉陪笑道:聖上重建京營,臣愚昧不明聖意,反煩聖上萬事親躬,如今諸事皆備,倒讓老臣撿了個現成的便宜。
皇帝微微一笑,嘴角動了一下,卻忍住了沒說話。
翁直道:臣隻是一事不明,聖上賜教。
皇帝咳了一聲,道:講。
重設京營,現今糧饷、兵器、馬匹都不缺,武官正月過後也都會到京。
可是兵士從何而來?兵部是調動地方守軍,還是另行招募?皇上明示。
皇帝一笑,道:李及。
萬歲爺。
李及躬身相問。
皇帝正要咳嗽,一時說不上話來,隻擺了擺手。
李及不解,仍是等着。
皇帝換了口氣,不耐煩道:叫姜放。
是。
李及這才恍然,疾疾地出去了。
不刻姜放進來請安,皇帝笑道:重設京營,翁卿已得了上谕,正向朕要兵呢。
姜放笑道:臣這就把四萬精兵交給翁尚書。
翁直吃了一驚,難道姜統領已經招募了軍士?為何兵部不知? 姜放道:這四萬人尚書怎麼會不知道?那原本就是上江行宮的禁軍。
上江地面大,守軍共有六萬人,一年裡派上用場的時候不過一個月,放在那裡白吃糧饷,軍紀靡爛,遊手好閑。
去年皇上駕臨行宮,已命臣将上江圍場的四萬兵馬集結一處,時時操演,這半年來,不斷遣宮中侍衛來往監督。
這四萬人未曾調動,故兵部不曾留意,隻是禁軍統領和領侍衛大臣知道罷了。
翁直勉強笑道:上江禁軍調入京營,那麼上江的戍備又将如何? 皇帝道:上江不過是個避暑的行宮,本非什麼兵家必争之地,放那麼些守軍在那裡做什麼?行宮到底多大,諒你們兩個也說不清,朕一年裡不過去一兩個月,這麼些年來,走過的地方不到三成,不如将行宮周邊的地界交内務府,準許外面經營,朕隻要中間的那點跑跑馬就行了。
如此行宮的開支少了好些,守軍人數也可削減。
不好麼? 翁直老淚盈眶,道:聖上體恤臣子的艱難,甯可自己委屈,皇上聖明!古來這樣的賢君又有幾位? 皇帝失笑道:好了!兩位愛卿自去調動這路人馬入駐小合口,有事速回朕知。
想了一想,又道,姜放,你留一下。
是。
皇帝揉着太陽穴,看着一邊堆積如山的奏折和文書,歎了口氣,你和辟邪師兄弟們的交情還不錯? 姜放臉色一變,忙躬身道:臣不敢。
辟邪是内臣,況且現在 皇帝不愉道:問問罷了,跪安吧。
姜放叩頭,道:臣明白了。
臣告退。
皇帝聞言喜不自抑,明白了? 是,明白了。
姜放強忍着,沒有笑出聲來。
姜放将上江禁軍啟程,行軍,入營等事項與翁直商議完畢,抽了空從值房裡出來。
外臣不能從内宮幾條夾道過,姜放繞道最東邊的廊下夾路,到了居養院門前。
這天正月十五,小順子和小合子正爬在門邊上挂燈,見他來了,就要從梯子上下來請安。
姜放笑道:免了免了,小心摔着,你們三位爺都在嗎? 都在東廂房裡下棋。
姜爺晚上這兒看燈吃酒來。
沒這個享福的命。
姜放搖頭笑歎。
明珠已經聽見動靜走到廊下相迎,大統領來了,東廂裡坐,我這兒一會兒就得了點心。
這時居養院廊下已經挂滿了彩燈,燈下的紅穗兒微微飄動,瞧着喜慶洋洋,可院子裡一尺厚的雪卻無人清掃,零零星星落着些爆竹的紅绡,無人無聲,靜得妖異。
姜放掀簾子進了東廂,吉祥和辟邪在炕上安了棋桌,正在對弈,如意歪在一邊的榻上,象是睡着了,等姜放進來,他倒是第一個站起來笑道:這是個不速之客,兄弟們可看見了?清閑日子到頭了。
吉祥和辟邪扔了棋子,下了炕,衆人圍着桌子坐了。
姜放道:你們兄弟倒是逍遙快活,全不想萬歲爺平日裡的眷顧。
我今兒來問問,你們可有悔過之意了麼? 吉祥正色道:早已悔過了。
全指望大統領在萬歲爺面前替我們兄弟美言幾句。
姜放搖頭道:我怎麼敢在皇上面前提起,不如你們寫個悔過求赦的折子,我替你們遞上去也罷了。
吉祥一笑,那就聯名寫一個。
他看了看如意,道,如意,你寫。
如意忙搖手,我不識字,辟邪寫。
辟邪淡淡道:我病才好,提不得筆。
門簾一響,明珠托着幾隻細瓷碗兒進來,道:幾位爺吃點心。
兄弟三人面面相觑,都笑了。
明珠冷笑道:我在外聽見了,可别指望我。
不如這樣,這元宵的餡兒裡包着金錢一枚,誰吃到了,誰寫。
甚好。
衆人都笑,紛紛伸手去搶。
這元宵裡裹的是核桃仁和玫瑰餡,甚是香甜,如意吃了兩個,才要叫好,牙裡咯着了什麼,知是金錢,頓時不敢出聲。
吉祥吃得甚快,放下碗笑道:如此,我便回家過節,好歹也大半個月沒回去了。
姜放道:六爺如何?天色尚早,不如出去走動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