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江湖突生變
關燈
小
中
大
,不過我有點小意見,如果能加個西洋公主什麼的,結局必定更圓滿。
” “你懂個屁!阿拉老夫說了半天,你居然把它當成‘童話’故事?哇!阿拉老夫好慘呀!” “哇噻!故事完了沒有?” “完?開玩笑,才剛開始呢!還沒到高嘲哩!” “哇噻!還有高嘲啊!快說,快說。
” “别急别急,阿拉老夫先來兩口潤潤喉。
” 咕咕的灌了好幾口,又幹咳一聲清清喉嚨,才繼續道:“這幾個奇高的年輕英豪,勇武過人而又充滿正義感的高手,年紀都不大,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來龍去脈,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姓名。
但是為首的人每次出面總是自稱‘報應一号’,見過他們真正面目的的人也不多,因為他們行動時都是蒙面的。
武林在擾擾攘攘數年後,終于靠這幾位無名英雄的努力,回複了平和的氣氛。
各門各派為了感念‘報應一号’等人除魔衛道維護正義的恩德,于是互相邀約,在泰山觀日峰召開了武林大會。
大會當天,除了九派一幫及四大世家當家掌門全部親臨外,其他各地較小的門派,莫不以能獲邀參加這次武林大會為榮。
包括言門、譚門、唐門、武功、神劍、快刀、形意、八卦等等百餘門派的掌門共聚一掌,群雄濟濟,堪稱盛況空前。
在武林大會中,他們一緻決議,共同推舉‘報應一号’為本屆武林盟盟主,但是‘報應一号’卻從頭到尾都沒出現過,使與會的人有些怏怏。
因為誰也不知道‘報應一号’姓甚名誰,家住何方,也無從去尋覓一個有心遁世的人,此議隻得作罷……” “哇噻!為善不欲人知,建議全國好人好事代表選拔應該有他的一份,可是他幹嘛要叫‘一号’呢?那是個拉屎撒尿的地方,難聽死了!” “你懂個屁!那隻是他臨時想到胡谄的名字,一号代表老大的意思,什麼跟什麼,扯到廁所去了?” “哇噻!沒辦法,流行嘛!現在的人都把毛坑叫做一号,習慣成自然,改也改不掉,所以一号隻好帶點臭味了。
” “歪理!” “哇噻!歪理你就别理,說你的故事吧!” “武林大會也隻好草草收場,事後,各門派都接到署名‘報應一号’的一封簡函,内容很簡單,隻說明他們行俠的目的,隻不過在盡一個江湖人的本份而已,不在于争名奪利,更不想被武林盟主的名位所羁絆。
而且由于邊關的軍情告急,國家正在招募丁勇赴援,他已經領着兄弟從軍去了,請各門派另立适當人選雲雲,後來,武林中再也沒聽說‘報應一号’的行蹤了。
” “哇噻!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他們真的去從軍啦?” “你懂個屁!男兒立志在邊關,男子漢大丈夫,自然以國家興亡為己任,保家衛國才是豪俠行迳。
” “哇噻!我大概中了邪才說錯了話。
” “你不隻‘撞了邪’,恐怕還‘撞了歪’,亂七八糟發起瘋來,該吃藥了!” “哇噻!沒那麼嚴重吧?故事後來又如何發展呢?” “‘報應一号’一夥,果真跑去吃饅頭了,由于他們武功高強又骁勇善戰,臨陣身先士卒又傈悍無比,轉戰邊牆各地,屢建奇功,為國家民族捍衛邊疆,立下不少的汗馬功勞,可惜他們武功超群,卻不是做官的材料。
當時邊關的守将,卻是一個貪得無厭好色好貨的貪官,他不但把‘報應一号’所有的戰功全記在自己的名下,而且妒賢嫉才,屢次加以刁難。
他們也不計較,反正也不是為了貪圖一官半職或榮華富貴而來,當人是盡一個匹夫的責任而已,也就不以為意。
終于在一次遠征的行動中,貪官出現了最可惡的行為,幾乎把幾個忠臣良将,埋葬在滾滾黃沙的戰場上。
這一次他們隻率三千鐵騎,孤軍深入敵陣,卻遭五萬胡騎的重重包圍,他率衆往返沖殺,效當年趙子龍七進七出,一共砍折了六把精鋼馬刀,斃敵三萬餘騎,胡人認為是神人再世,驚懼而退?聞名喪膽。
而他所率的三千精兵,也十停折了八停,連傷帶患,隻剩得五六百人回營。
而那個可惡的貪官,坐擁十萬大兵,竟不肯撥一兵一年支援。
在這一次驚天動地的戰役中,‘報應一号’身受重傷,他的五個師兄弟,全部為國捐軀,壯烈成仁,實在可歌可泣。
” 這一段,老酒鬼說得抑揚頓挫,十分精彩,少年聽得好像十分的入神。
“這一仗,他率衆奮勇争先,斃敵十幾倍,按理來說,當是有功無過。
然而那位貪官,不但沒有加以賞賜或慰勉,反而辦他贻誤軍機的大罪,把他拿在軍監牢中,在監牢中受盡了折磨。
幸而他平時治軍嚴謹,人緣也不錯,終于有見義勇為的人,秘密投函申告到元帥府,才使得他能平反冤獄,不至于含恨他鄉。
對于這個事件,他非常感慨,想不到沒有在戰場上死于敵人鋒摘,卻幾乎死在自己的長官的手中。
而五位義結金蘭的師兄弟之死,對他的打擊更大,因此而覺得心灰意冷,更由于在最後一役中,身受嚴重創傷,在獄中又被迫無法調理,以緻于身上某處經脈受損嚴重,功力隻能發揮到六七成而已。
使他頓萌急流勇退之心,因而以身體受傷,已無法再适應戰争生涯為理由,從軍中退了下來,攜眷隐居于山西大同府。
” 少年不禁義憤填膺,大聲播口:“哇噻!這狗官太過份了,要是我,先殺了這貪吃的老狗,自去做山大王,日子又何等逍遙!” “你懂個屁!人家忠君愛國識得大體懂得進退,哪像你,沖沖動動莽莽撞撞,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你想,你的做法就是造反,那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哇噻!我……我隻是一時義憤說說罷了,你不是時常說:‘爛成茄子,人人得兒豬隻’(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嗎?” “我的天,你的國語怎麼這麼不标準?好啦!你不要再噜嗦個沒完沒了,否則這局悲劇就要變成悲喜劇了,對不起,阿拉老夫說到哪兒啦?” “哇噻!你的記憶真爛,才一
” “你懂個屁!阿拉老夫說了半天,你居然把它當成‘童話’故事?哇!阿拉老夫好慘呀!” “哇噻!故事完了沒有?” “完?開玩笑,才剛開始呢!還沒到高嘲哩!” “哇噻!還有高嘲啊!快說,快說。
” “别急别急,阿拉老夫先來兩口潤潤喉。
” 咕咕的灌了好幾口,又幹咳一聲清清喉嚨,才繼續道:“這幾個奇高的年輕英豪,勇武過人而又充滿正義感的高手,年紀都不大,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來龍去脈,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姓名。
但是為首的人每次出面總是自稱‘報應一号’,見過他們真正面目的的人也不多,因為他們行動時都是蒙面的。
武林在擾擾攘攘數年後,終于靠這幾位無名英雄的努力,回複了平和的氣氛。
各門各派為了感念‘報應一号’等人除魔衛道維護正義的恩德,于是互相邀約,在泰山觀日峰召開了武林大會。
大會當天,除了九派一幫及四大世家當家掌門全部親臨外,其他各地較小的門派,莫不以能獲邀參加這次武林大會為榮。
包括言門、譚門、唐門、武功、神劍、快刀、形意、八卦等等百餘門派的掌門共聚一掌,群雄濟濟,堪稱盛況空前。
在武林大會中,他們一緻決議,共同推舉‘報應一号’為本屆武林盟盟主,但是‘報應一号’卻從頭到尾都沒出現過,使與會的人有些怏怏。
因為誰也不知道‘報應一号’姓甚名誰,家住何方,也無從去尋覓一個有心遁世的人,此議隻得作罷……” “哇噻!為善不欲人知,建議全國好人好事代表選拔應該有他的一份,可是他幹嘛要叫‘一号’呢?那是個拉屎撒尿的地方,難聽死了!” “你懂個屁!那隻是他臨時想到胡谄的名字,一号代表老大的意思,什麼跟什麼,扯到廁所去了?” “哇噻!沒辦法,流行嘛!現在的人都把毛坑叫做一号,習慣成自然,改也改不掉,所以一号隻好帶點臭味了。
” “歪理!” “哇噻!歪理你就别理,說你的故事吧!” “武林大會也隻好草草收場,事後,各門派都接到署名‘報應一号’的一封簡函,内容很簡單,隻說明他們行俠的目的,隻不過在盡一個江湖人的本份而已,不在于争名奪利,更不想被武林盟主的名位所羁絆。
而且由于邊關的軍情告急,國家正在招募丁勇赴援,他已經領着兄弟從軍去了,請各門派另立适當人選雲雲,後來,武林中再也沒聽說‘報應一号’的行蹤了。
” “哇噻!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他們真的去從軍啦?” “你懂個屁!男兒立志在邊關,男子漢大丈夫,自然以國家興亡為己任,保家衛國才是豪俠行迳。
” “哇噻!我大概中了邪才說錯了話。
” “你不隻‘撞了邪’,恐怕還‘撞了歪’,亂七八糟發起瘋來,該吃藥了!” “哇噻!沒那麼嚴重吧?故事後來又如何發展呢?” “‘報應一号’一夥,果真跑去吃饅頭了,由于他們武功高強又骁勇善戰,臨陣身先士卒又傈悍無比,轉戰邊牆各地,屢建奇功,為國家民族捍衛邊疆,立下不少的汗馬功勞,可惜他們武功超群,卻不是做官的材料。
當時邊關的守将,卻是一個貪得無厭好色好貨的貪官,他不但把‘報應一号’所有的戰功全記在自己的名下,而且妒賢嫉才,屢次加以刁難。
他們也不計較,反正也不是為了貪圖一官半職或榮華富貴而來,當人是盡一個匹夫的責任而已,也就不以為意。
終于在一次遠征的行動中,貪官出現了最可惡的行為,幾乎把幾個忠臣良将,埋葬在滾滾黃沙的戰場上。
這一次他們隻率三千鐵騎,孤軍深入敵陣,卻遭五萬胡騎的重重包圍,他率衆往返沖殺,效當年趙子龍七進七出,一共砍折了六把精鋼馬刀,斃敵三萬餘騎,胡人認為是神人再世,驚懼而退?聞名喪膽。
而他所率的三千精兵,也十停折了八停,連傷帶患,隻剩得五六百人回營。
而那個可惡的貪官,坐擁十萬大兵,竟不肯撥一兵一年支援。
在這一次驚天動地的戰役中,‘報應一号’身受重傷,他的五個師兄弟,全部為國捐軀,壯烈成仁,實在可歌可泣。
” 這一段,老酒鬼說得抑揚頓挫,十分精彩,少年聽得好像十分的入神。
“這一仗,他率衆奮勇争先,斃敵十幾倍,按理來說,當是有功無過。
然而那位貪官,不但沒有加以賞賜或慰勉,反而辦他贻誤軍機的大罪,把他拿在軍監牢中,在監牢中受盡了折磨。
幸而他平時治軍嚴謹,人緣也不錯,終于有見義勇為的人,秘密投函申告到元帥府,才使得他能平反冤獄,不至于含恨他鄉。
對于這個事件,他非常感慨,想不到沒有在戰場上死于敵人鋒摘,卻幾乎死在自己的長官的手中。
而五位義結金蘭的師兄弟之死,對他的打擊更大,因此而覺得心灰意冷,更由于在最後一役中,身受嚴重創傷,在獄中又被迫無法調理,以緻于身上某處經脈受損嚴重,功力隻能發揮到六七成而已。
使他頓萌急流勇退之心,因而以身體受傷,已無法再适應戰争生涯為理由,從軍中退了下來,攜眷隐居于山西大同府。
” 少年不禁義憤填膺,大聲播口:“哇噻!這狗官太過份了,要是我,先殺了這貪吃的老狗,自去做山大王,日子又何等逍遙!” “你懂個屁!人家忠君愛國識得大體懂得進退,哪像你,沖沖動動莽莽撞撞,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你想,你的做法就是造反,那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哇噻!我……我隻是一時義憤說說罷了,你不是時常說:‘爛成茄子,人人得兒豬隻’(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嗎?” “我的天,你的國語怎麼這麼不标準?好啦!你不要再噜嗦個沒完沒了,否則這局悲劇就要變成悲喜劇了,對不起,阿拉老夫說到哪兒啦?” “哇噻!你的記憶真爛,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