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少林寺位于少室山,為中嶽嵩山主峰之一。

    嵩山共有七十二峰,又分東、西兩大主峰,東峰稱“太室山”,西峰稱“少室山”,二峰各擁有三十六小峰,合之為七十二峰,即嵩山全景,二峰相隔十七華裡。

     自北魏孝文帝建寺以來,千年古剃,由跋陀僧人開始,至達摩而禅宗大興,唐代十三寺僧救駕唐太宗,自此名揚天下,而有天下第一古刹之稱。

     “武學泰鬥震古铄今,七十二技我武惟揚。

    ” 少林寺,是武學、禅宗之泰鬥,自北魏以來,一直是中原武林及佛門的勝地。

    本代主持天禅大師,德高望重,在他的心中,倒希望它是“聖地”,而不隻是“勝地”。

    隻是,天下事往往是無法如願的,就在今日,少林寺亦再度卷入武林的風波了。

    五更将盡,天色初明,卻見一條長長身影,飄然而來。

     清風伴着,淡淡晨霧,送來和尚們早課梵音和唱,使這穆靜的早晨,倍增莊嚴肅寂。

    “寶鼎蒸名香,普遍十方,虔誠奉獻法中王,端為嵩山少林寺地久天長,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蓮,南無香雲蓋,摩诃薩,南無本師澤迦牟尼佛,千手幹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南無-羅但那哆羅夜耶…………”刹那間——這條飛快的人影,已來到寺門前,停住腳,擡頭望了望寺門上方橫書“嵩山少林寺”五個大字。

     隻見,來人是位身着米色布衣長衫,腰東絲帶,赤空雙手,頭上卻戴了一項奇大的竹笠,使人看不清臉孔,但以其衣着,形态,可以看出來是位年青人。

     他在寺門前停留了片刻,冷冷地哼了一聲,昂首跨步進入寺門。

     此時——寺内閃出一個中年和尚,目光注視這位戴竹笠的人,心内頓感一絲愕然,于是雙手合掌,口念了一聲“阿彌陀佛!” 不禁瞄向他的臉孔,躬身道:“施主早!施主一大早來拜訪本寺,不知有何貴事?”但見,那戴笠人腳步沒有停下,仍然繼續向大推寶殿行去。

     中年和尚一看來人意圖不明,難分敵友,立即一個箭步,搶先閃身攔在戴笠人身前,趕忙道:“施主,硬闖本寺,意圖為何?” 戴笠人緩緩将腳步停了下來,冷笑道:“這位和尚哥哥,這座少林寺你的麼?做得了主?” 中年和尚無奈笑道:“不是!敢問施主為何稱我和尚哥哥?” 戴笠人神秘笑道:“在下,原本當和尚,但因俗事未了,隻好暫離崗位,雲遊四方,所以見到和尚,特别有親切感。

    ”中年和尚恍然輕笑道:“哦!如此甚好,就稱我圓通哥哥好了。

    ” 戴笠人突然大模大樣,冷冷說道:“不行!圓通和尚你可不能犯下佛家戒律,既入佛門,該是六根清淨,何有哥哥之稱呢?”圓通登時紅了臉,結巴的說:“這——” 戴笠人神氣說道:“還不去請方丈出來?” 圓通不禁惱羞成怒道:“方丈晨課未罷,施主有何事,請告知貧僧——”戴笠人顯得不耐煩,搖搖手制止圓通,道:“圓通和尚,在下要是硬闖佛殿,你當怎樣?”圓通不由身軀一震,道:“請恕圓通無禮。

    ” 突然——圓通和尚人已躍退一丈,注視來者,怎麼看也看不出來者是會武功的樣子,但卻不敢大意,立刻運氣提足,以應突變。

     戴笠人,望着已功力布滿全身的圓通,緩緩說道:“圓通和尚,你盡管出手,在下還是要進人大雄寶殿。

    ” 說完,舉步向前行去,圓通見對方定要硬闖大推寶殿,隻好一掌拍出,掌帶金風,朝戴笠人前胸玫來,有意阻攔。

     眼見掌勢接近戴笠人長衫寸許時,圓通霎時隻覺雙眼一花,戴笠人已閃身而過,當擡頭再看戴笠人時,人已前行二丈,這時候,他才知道此人武功,高不可測。

    刹那間——傳來鐘聲急賠響起,聲震嵩山諸峰。

     大殿上早課未罷二所有僧侶和尚,為這傳來急驟的鐘聲而驚駭。

    衆人望了望趺坐在佛祖前的方丈,默默地坐着,不敢有所行動。

     但見天禅大師白眉稍緊,雙目閃動,目光一掃右方打坐的一位老和尚道:“天心師弟你出去看看!” 天心大師應聲而起,躬身合掌道:“是!” 轉身疾快奔出大殿,此時,卻有一聲冷漠聲音,由殿門前傳來。

     天心大師停了腳步,三石大殿前站着一位頭戴竹笠的人,不由怔了一下。

    愕然說道:“不知施主來至本寺,有何貴事?”戴笠人冷冷說道:“不知大師法号?”天心大師道:“老僧為本寺成禅院天心,敬請施主明示?” 戴笠人躬身道:“原來是天心大師,在下失散了,那貶請大師通知定象禅師,有故人來訪。

    ”天心大師聞言心頭一震,心想定象師叔蹤江湖十多年了,今日這戴笠人卻要指名求見,不知為了什麼! 天心大師心神一凜,道:“阿彌陀佛!不知施主與定象師叔相識——” 戴笠人接道:“定象禅師乃是當代佛門高僧,在下不敢高攀,但求一見。

    ” 天心大師搖頭道:“定象師叔雲遊未歸,施主有事交托,貧僧可代為轉告。

    ” 戴笠人微笑道:“大師會錯意了,這樣罷,小生求見方丈,請大師代為轉告。

    ” 天心大師搖搖頭道:“方丈正在主持晨課。

    ” 戴笠人皺眉道:“在下進得寺來,就是要見見方丈。

    大師,在下忍耐有限,還是請方丈出來吧!在下有一事請教。

    ” 天心大師緊張道:“施主,請明告。

    ” 戴笠人道:“在下想見識一下,定象禅師那威震武林的一百零八顆人骨念珠。

    ” 此時——大推寶殿内響起一片佛号,魚貫走出一行身披黃色與紅色袈裟的僧侶,走在前面的方丈天禅大師步伐從容,走到殿前四尺處停了下來。

     天音大師和四名身着紅袈裟中年僧人,一字排列在方丈身後,此時,天心大師一躬身,也大步退至方丈身後輿天音大師并排而立。

     方丈天禅大師,舉态莊嚴,雙目微閃精芒炯炯,顯然是一位身懷超凡出俗的武功,當他望見戴竹笠人時,不由愕了一下,心中覺得這位年青人并無半點暴戾之氣,而是一片祥和,外表斯文,潇灑神采飄逸,更有一股逼人的英勇的氣息,再說,敢單槍匹馬隻身闖少林寺,這份豪氣巳非一般人所能及的。

    方丈天禅大師,不愧佛門高僧,單掌為禮道:“請恕老衲來遲。

    ” 戴笠人道:“在下來的魯莽,尚請大師見諒,在下來此之意,大概大都略有耳聞。

    ”方丈天禅大師堅定道:“定象師叔,确實雲遊未歸,望施主諒解,改日再來。

    ”戴笠人間言,雙眉微微一緊,冷冷說道:“在下千裡迢迢而來,就被大師三言兩語擋回,在下心中實有不甘,請大師明示!”天禅大師怔了怔,略一沉思,沉靜說道:“老衲身在佛門,不打诳語,施主應該相信老衲才是!” 戴笠人偏頭想了一下,道:“人不在,人骨念珠但求一見。

    ” 天禅大師稻感意外,道:“人骨念珠,乃定象師叔随身之物,人已不在,請恕老衲無能。

    ” 戴笠人長長歎了一口氣,道:“這麼說來,是在下來晚了,這樣罷!久聞少林武功威震江湖,為武學泰鬥,在下願領教大師少林絕學。

    ” 戴笠人此言一出,立即使那站立在方丈天禅大師身後的四名紅袈裟僧人,頓覺騷騷欲動,卻被天禅大師拾手示意制止,原來此四名是少林寺四大護法,道安、道空、道客、道覺四人。

     此時,身旁已閃出天心大師,朝方丈躬身道:“師兄,小弟願為一試。

    ” 方丈天禅大師并未阻攔,天心大師轉身向前行去,自己卻看出此人有過人武功,對自己信心十足。

    隻見天心大師走到與戴笠人相隔八尺之處,停下了腳步,開口說道:“敢請施主,賜告大名?”戴笠人白他一眼,道:“在下唐三,不知大師與定象禅師相比如何?” 天心大師怔了怔,道:“老僧怎敢與定象師叔相比。

    ” 唐三冷笑道:“很好!那麼大師應該全力一簿,才有獲勝的希望。

    ”天心大師聞言自知已面臨強敵,不禁轉頭望了望方丈天禅大師一眼,但方丈面無表情,隻好硬着頭皮,向前行進一步,道:“既然有勝負之分,結果施主又要如何?” 唐三凜神道:“在下如果敗了,生死由你,萬一大師失手,一二個月内定象禅師應出面與在下一晤,逾期少林寺和尚禁止行道江湖,大師做得了主嗎?” 天心大師聞言,内心不禁氣憤意形于色。

     方丈天禅大師見狀急道:“老衲做主,師弟好自為之。

    ” 唐三微微一笑,道:“大師小心了。

    ” 立刻橫跨半步,右手平伸,乍見紅雲浮顯,二指對向天心大師咽喉,将台二穴,左肘微屈,五指微張,倏然掌變碧綠色,将又心大師周身要害,整個罩住。

     方丈天禅大師,在旁觀看,目睹此招,心頭狂震,這“達摩神指”,是達摩絕學之一,已失蹤很久,二百多年來,“達摩神指”早已被人淡忘了,如今怎麼會出現在這年青人身上呢? 達摩絕學乃是西天竺國,第十八代佛祖師一生心血的結晶,由中國禅門始祖“達摩”祖師攜來東土,因其能随心所欲,可剛可柔,為佛門至高無上的絕學,恐所傳非人,贻害人類非淺,故少林嚴禁門下弟子,非心性純良,實質絕佳之人,不得妄傳,雖然達摩絕學是少林之物,但學成者,僅不過少數幾人而已。

    後來此經傳人第七代“覺慧禅師”手中,但因覺慧禅師往天山探雪蓮制藥濟世,不料卻遇上大雪崩,那時覺慧禅師尚未習成達摩絕學,因此連人帶經埋入雪堆之中,武林中人早已忘淡此事了。

     但是那左掌招式,卻不是少林絕學。

     天心大師見唐三的招式将自己封死,立刻雙手合力拍出一掌,隻見那掌勢攻至對方身前半尺時,雙掌刹那聞分開朝向唐三前胸兩邊擊去,威力驚人。

     眼見那掌風已近唐三,突然他一個旋轉,巧妙地避開天心大師玫來的雙掌。

    右手二指幻起層層白蓮,罩着方圓丈許,陣陣清香湧浮,左掌疾快拍出,一股碧綠寒流,寒氣凜列,攻向天心大師。

     一陣嘶嘶之聲過後,天心大師在雨股不同力道之下,人已怔在那裹。

     等到天心大師擡頭時,唐三已原地站在那裡,不由從内心打了一個寒噤,低頭一看寬大的黃色袈裟前胸部位已被點破九個小洞,人雖未受傷,可是以自己在少林寺的輩份地位,竟然敗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實在大失顔面了。

     想到此,長長歎了一口氣,緩緩閉上眼睛,右掌拍向天靈蓋,以求解脫。

    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