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掖宮劫美
關燈
小
中
大
、水旱、撫恤、赈災、瘟疫……
望着諸臣死氣沉沉的臉,聽着他們沒完沒了的奏報,說的全是些讓人煩惱掃興的消息,他坐在那裡,見他們彼此絮絮煩煩說個不休的,不由得就滿腹躁怒起來,不覺揮揮手,一下子打斷了諸多的奏報,一面傳诏下朝,一面早已忽地起身兀自去了。
隻有離開奏禀諸多國事的朝臣,來到後宮美人當中,才能令他郁怒煩燥的情緒稍稍和緩一些。
為使美人開心,他别出心裁地下诏:同時冊立後宮楊麗華、朱滿月、元樂尚、陳月儀和尉遲熾繁五人并為大周皇後。
為了盡情娛遊,便以各種理由連連放朝數日,離宮出京,或是臨幸天興宮,或是遊樂道會苑,或是命歌舞雜戲晝夜不停。
一時心血來潮,令京城少年穿上女人的服飾入殿歌舞,與後妃們相攜同觀。
隆冬臘月,召集百官和内外命婦來到宮中,捉拿一些住在長安京城的南朝人或是突厥胡人,命他們相互以冷水澆潑為戲,見他們滿身冰淩,哭寒叫冷,感到樂不可支。
如此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的嬉戲胡鬧,陪侍左右的文武要臣和内史宮監們俱都疲憊不堪,暗暗叫苦。
此時,平時伴駕左右的文武百官和後妃竟也難免禍及。
一天,鄭譯奉诏彈奏琵琶,一曲《十面埋伏》正彈到激越高亢之處,忽聽“格崩”一聲,主弦砉然而斷!宣帝此時飲酒正暢,也聽得癡醉,見鄭譯突然琴弦崩斷,以為有意,一時怒起,抓起一隻酒樽劈頭朝鄭譯砸來!宣帝見鄭譯不僅沒有請罪,反倒面無表情時,越發認為鄭譯是有意,當即命人将鄭譯拉下去杖責一通,并免去身上所有官職! 好在,宮監執刑者與鄭譯交好,手下留情,傷皮不傷肉。
養了幾天,宣帝不知何事突然想起鄭譯來,命诏複原職,宣鄭譯即刻伴駕,見鄭譯一瘸一拐的上殿,宣帝竟哈哈大笑起來。
鄭譯為保全身家,一面呵呵一笑,一面叩謝陛下複用的隆恩。
除了鄭譯,嗣後,劉昉等親腹近臣,并朝中文武百官,被鞭撻杖責算是好運了,其中在宣帝一怒之下被诏誅殺和罷免者,竟有數十人之衆。
一時間,帝宮京畿烏煙瘴氣,朝廷百官各懷恐懼,小心翼翼,度日如年…… 洛陽宮初成,宣帝命百官伴駕,從西京長安出發,既為探望出俗少林寺為尼的母親、太帝太後李娥姿,又兼行幸親新宮。
文武百官,侍衛後妃,浩浩蕩蕩,一路直奔行幸東都洛陽。
宣帝一身胡服,親禦驿馬,馬镫上懸着雞鴨,一面聽雞鴨嘎嘎掙紮亂叫,一面樂不可支。
催馬揚鞭日馳三百裡直奔洛陽宮,五位皇後及文武百官侍衛數百人,各自緊緊相随其後。
臨近洛陽東都時,見官道寬敞,宣帝欲使東都百姓一覽皇家浩威的國儀,便令五位皇後的車馬并駕齊驅。
不想,遇路面有車轍颠簸之處,五位皇後的金辂無法并駕,或有錯前或有落後的,宣帝見狀大怒,竟親自揮鞭責打車夫,一時間,禦馬驚閃,禦夫慘号,鬧得馬車擠作一團,撲倒在地…… 宣帝正怒發沖冠之際,見此情形,竟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諸位王公大臣見狀,也俱都禁不住捧腹大笑。
宣帝和諸位王公一起大笑之際,無意瞥見,唯有嶽父、随國公楊堅一人肅穆不笑…… 時日不久,宣帝做出了一樣更令人不解和怪戾的決定:突然命内史下诏,要即刻禅帝位于七歲的太子宇文闡! 滿朝文武頓然大愕! 他們實在猜不出,這位變幻莫測、喜怒無常的陛下,登基才一年多,又正值風華正茂的年紀,怎麼突然就要把江山社稷,朝國萬機,交與一個隻有七八歲的孩子去掌理呢? 然而,宣帝執政一年餘,衆臣百官心驚肉跳,苦不堪言,平時上朝伴駕捱過一天是一天的。
如今,滿朝文武中已沒有一個直谏不諱的朝士了。
衆人清知,勸谏不僅無用,反會招來殺身之禍。
所以,衆人幹脆樂得裝聾做傻。
因見宣帝突然決定禅位于太子,許多文武朝臣驚愕之餘反倒暗暗松了一口氣。
對這位陛下,反正他們已不抱什麼希望了。
如此一來,今後不用再天天面對這個暴君,倒落得輕松解脫了! 于是,衆人遵旨依例,請出七八歲的小太子,奏樂鼓吹,三呼萬歲扶上帝位,依旨,尊宣帝為天元太上皇,楊麗華為天元皇太後。
其它四位皇後分别為天大皇太後,天左皇太後,天中皇太後,天右皇在後。
衆臣開始每天準時五更上朝,輔佐幼主,按班朝列并禀奏朝政諸事,然後再由文武朝臣組成的八大輔臣商議定奪。
末了,再令宮監内官們向天元太上皇傳述禀報……
隻有離開奏禀諸多國事的朝臣,來到後宮美人當中,才能令他郁怒煩燥的情緒稍稍和緩一些。
為使美人開心,他别出心裁地下诏:同時冊立後宮楊麗華、朱滿月、元樂尚、陳月儀和尉遲熾繁五人并為大周皇後。
為了盡情娛遊,便以各種理由連連放朝數日,離宮出京,或是臨幸天興宮,或是遊樂道會苑,或是命歌舞雜戲晝夜不停。
一時心血來潮,令京城少年穿上女人的服飾入殿歌舞,與後妃們相攜同觀。
隆冬臘月,召集百官和内外命婦來到宮中,捉拿一些住在長安京城的南朝人或是突厥胡人,命他們相互以冷水澆潑為戲,見他們滿身冰淩,哭寒叫冷,感到樂不可支。
如此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的嬉戲胡鬧,陪侍左右的文武要臣和内史宮監們俱都疲憊不堪,暗暗叫苦。
此時,平時伴駕左右的文武百官和後妃竟也難免禍及。
一天,鄭譯奉诏彈奏琵琶,一曲《十面埋伏》正彈到激越高亢之處,忽聽“格崩”一聲,主弦砉然而斷!宣帝此時飲酒正暢,也聽得癡醉,見鄭譯突然琴弦崩斷,以為有意,一時怒起,抓起一隻酒樽劈頭朝鄭譯砸來!宣帝見鄭譯不僅沒有請罪,反倒面無表情時,越發認為鄭譯是有意,當即命人将鄭譯拉下去杖責一通,并免去身上所有官職! 好在,宮監執刑者與鄭譯交好,手下留情,傷皮不傷肉。
養了幾天,宣帝不知何事突然想起鄭譯來,命诏複原職,宣鄭譯即刻伴駕,見鄭譯一瘸一拐的上殿,宣帝竟哈哈大笑起來。
鄭譯為保全身家,一面呵呵一笑,一面叩謝陛下複用的隆恩。
除了鄭譯,嗣後,劉昉等親腹近臣,并朝中文武百官,被鞭撻杖責算是好運了,其中在宣帝一怒之下被诏誅殺和罷免者,竟有數十人之衆。
一時間,帝宮京畿烏煙瘴氣,朝廷百官各懷恐懼,小心翼翼,度日如年…… 洛陽宮初成,宣帝命百官伴駕,從西京長安出發,既為探望出俗少林寺為尼的母親、太帝太後李娥姿,又兼行幸親新宮。
文武百官,侍衛後妃,浩浩蕩蕩,一路直奔行幸東都洛陽。
宣帝一身胡服,親禦驿馬,馬镫上懸着雞鴨,一面聽雞鴨嘎嘎掙紮亂叫,一面樂不可支。
催馬揚鞭日馳三百裡直奔洛陽宮,五位皇後及文武百官侍衛數百人,各自緊緊相随其後。
臨近洛陽東都時,見官道寬敞,宣帝欲使東都百姓一覽皇家浩威的國儀,便令五位皇後的車馬并駕齊驅。
不想,遇路面有車轍颠簸之處,五位皇後的金辂無法并駕,或有錯前或有落後的,宣帝見狀大怒,竟親自揮鞭責打車夫,一時間,禦馬驚閃,禦夫慘号,鬧得馬車擠作一團,撲倒在地…… 宣帝正怒發沖冠之際,見此情形,竟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諸位王公大臣見狀,也俱都禁不住捧腹大笑。
宣帝和諸位王公一起大笑之際,無意瞥見,唯有嶽父、随國公楊堅一人肅穆不笑…… 時日不久,宣帝做出了一樣更令人不解和怪戾的決定:突然命内史下诏,要即刻禅帝位于七歲的太子宇文闡! 滿朝文武頓然大愕! 他們實在猜不出,這位變幻莫測、喜怒無常的陛下,登基才一年多,又正值風華正茂的年紀,怎麼突然就要把江山社稷,朝國萬機,交與一個隻有七八歲的孩子去掌理呢? 然而,宣帝執政一年餘,衆臣百官心驚肉跳,苦不堪言,平時上朝伴駕捱過一天是一天的。
如今,滿朝文武中已沒有一個直谏不諱的朝士了。
衆人清知,勸谏不僅無用,反會招來殺身之禍。
所以,衆人幹脆樂得裝聾做傻。
因見宣帝突然決定禅位于太子,許多文武朝臣驚愕之餘反倒暗暗松了一口氣。
對這位陛下,反正他們已不抱什麼希望了。
如此一來,今後不用再天天面對這個暴君,倒落得輕松解脫了! 于是,衆人遵旨依例,請出七八歲的小太子,奏樂鼓吹,三呼萬歲扶上帝位,依旨,尊宣帝為天元太上皇,楊麗華為天元皇太後。
其它四位皇後分别為天大皇太後,天左皇太後,天中皇太後,天右皇在後。
衆臣開始每天準時五更上朝,輔佐幼主,按班朝列并禀奏朝政諸事,然後再由文武朝臣組成的八大輔臣商議定奪。
末了,再令宮監内官們向天元太上皇傳述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