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竊取武功施詭計 闖開虎穴見恩師
關燈
小
中
大
風聞,韓希舜與完顔豪深相結納,除了公事之外,彼此交換對這份圖解的心得,這也是原因之一呢。
” 公體璞道:“金宋乃是敵國,目前不過暫時休戰而已,完顔豪怎的竟敢到相府作客?” 耿照說道:“那完頗豪正是金國的密使,金主不願派遣正式使臣,以免給蒙古方面知道。
是以由他以貝子的身份,來和宋國的宰相磋商。
” 公孫璞憤然說道:“金寇占據宋國的半幅江山,還有什麼好磋商的?” 耿照苦笑道:“咱們此刻身在臨安,臨安就是宋室南遷之後,把原來的杭州改名的。
為什麼要改名臨安,你想想看。
” 公孫璞懂得師父的意思,長歎說道:“我明白了‘臨安’即是‘苟安’,南宋君臣,隻圖偏安江左,哪裡還顧得中原父老?” 耿照說道:“正是這樣,否則也沒有當年秦桧用十二金牌召回嶽飛的事了。
“不過這次完顔豪以金國密使的身份到來,内情卻還要比當年勾結秦桧騙和的複雜得多。
” 白逖雖是相府客卿,亦是不知内情,說道:“他們磋商什麼,耿大哥可有所知?” 耿照說道:“我是個現任總兵,韓侘胄不能不讓我知道一些。
“據我所知,今年春初,蒙古本來也派有密使來的,蒙古大汗要求與宋國聯盟,滅金之後,蒙古願歸還宋國被金所占的疆土。
” 白逖說道:“這恐怕也隻是騙人的話罷了。
要是蒙古有誠意與宋聯盟,它又何必派兵侵擾陝南川北,又指使史天澤在江淮搗亂?” 耿照說道:“不錯,朝廷之中,許多大臣也有與你同樣的看法。
是以這半年間,是否要聯蒙古以滅金,朝廷一直是懸而未決。
“看來大概是金國已得到風聲,所以急急忙忙就派遣完顔豪來了。
“皇上與韓相國既怕蒙古,也怕金人,但蒙古離得遠,金國離得近,他們怕萬一蒙古未曾滅金,金兵先來入寇,如何得了?是以雖有與蒙古聯盟之意,卻也不能不敷衍金人。
他們接待完顔豪,就是想探聽出金國什麼價錢的。
” 白逖歎道:“這不等于把江南的剩水殘山,插上草标找尋賣主嗎?” 耿照說道:“也是事有湊巧,蒙古方面因有汗位之争,滅金的計劃要拖延一年,皇上和韓相國打聽了金國所開的價錢,就願意和金國先謀和了。
他們還說這正是看風使舵的上上國策呢。
” 公孫璞道:“金國開的是什麼價錢?” 耿照說道:“兩國劃江而治,聯手襲匪。
” 公耿璞道:“襲什麼匪?” 耿照說道:“他們口中的‘匪’,還能是什麼人,當然是民間抗金的義軍了。
” 公孫璞憤然道:“這麼說,我也是匪了。
” 白逖苦笑道:“你是從金雞嶺來的,當然是如假包換的匪了。
我和你們金雞嶺互通聲氣,也算得是通匪有據了。
” 公孫璞道:“義軍抵禦外敵,正是要保大宋扛山。
皇上怎能恩将仇報,反而和敵人攜手屠殺他們?” 耿照說道:“皇上可不是你這樣的想法,他是甯願做金虜的兒皇帝,卻怕老百姓造反搶他的江山。
這樣的事情不是現在才有,以前也不知有過多少次了。
嶽少保大敗金軍,在朱仙鎮殺得金兀術幾乎全軍覆沒,你知道得的是什麼人之力?” 公孫璞道:“那是牛臯所豐領的太行山上的一股義軍功勞最大,我雖然不熟前朝史實,也常聽得說書人說的。
聽說嶽少保為了招降牛臯,不惜與他結拜做異姓兄弟。
” 耿照道:“牛臯也是因為嶽少保是抗金名将,這才歸降他的。
但後來嶽少保也因聖旨難違,強迫牛臯助他襲匪。
最可惜的是襲滅了太湖的楊麼。
楊麼當年有十幾萬弟兄,正是抗金最得力的一股義軍。
” 公孫璞道:“現在皇上又要‘襲匪’了,這不正是重蹈覆轍嗎?” 耿照歎道:“豈隻是曆史重演,比當年還要糟呢。
現在是和金寇聯手‘襲匪’的呀!” 公孫淩道:“師父,那你怎麼樣?” 耿照道:“嶽少保為了愚忠,牛臯為了手足之義,做出了大錯之事。
我的功業自然遠遠不能和他們相提井論,但也不能像他們的糊塗。
” 公孫璞道:“師父,你是現任總兵,如果皇上調你襲匪,那又如何?” 耿照道:“我現在已經不是總兵了。
” 公孫璞喜道:“師父,你老人家不做官啦?” 耿照道:“廷議中我堅持異議,皇上很不高興,要把我調任禦林軍的副統領,我說我願削職為民,皇上大概見我去意甚堅,終于也答應了。
” 公孫璞道:“師父,你做得對,這樣的官,做不做也罷。
” 白逖卻道:“耿大俠,你不肯附和他們,隻怕韓侘胄也不放心你吧。
你可得提防他暗中加害才好。
” 耿照說道:“我會小心的。
所以昨日我一辭了官,今日就搬出相府。
” 公孫璞這才明白師
” 公體璞道:“金宋乃是敵國,目前不過暫時休戰而已,完顔豪怎的竟敢到相府作客?” 耿照說道:“那完頗豪正是金國的密使,金主不願派遣正式使臣,以免給蒙古方面知道。
是以由他以貝子的身份,來和宋國的宰相磋商。
” 公孫璞憤然說道:“金寇占據宋國的半幅江山,還有什麼好磋商的?” 耿照苦笑道:“咱們此刻身在臨安,臨安就是宋室南遷之後,把原來的杭州改名的。
為什麼要改名臨安,你想想看。
” 公孫璞懂得師父的意思,長歎說道:“我明白了‘臨安’即是‘苟安’,南宋君臣,隻圖偏安江左,哪裡還顧得中原父老?” 耿照說道:“正是這樣,否則也沒有當年秦桧用十二金牌召回嶽飛的事了。
“不過這次完顔豪以金國密使的身份到來,内情卻還要比當年勾結秦桧騙和的複雜得多。
” 白逖雖是相府客卿,亦是不知内情,說道:“他們磋商什麼,耿大哥可有所知?” 耿照說道:“我是個現任總兵,韓侘胄不能不讓我知道一些。
“據我所知,今年春初,蒙古本來也派有密使來的,蒙古大汗要求與宋國聯盟,滅金之後,蒙古願歸還宋國被金所占的疆土。
” 白逖說道:“這恐怕也隻是騙人的話罷了。
要是蒙古有誠意與宋聯盟,它又何必派兵侵擾陝南川北,又指使史天澤在江淮搗亂?” 耿照說道:“不錯,朝廷之中,許多大臣也有與你同樣的看法。
是以這半年間,是否要聯蒙古以滅金,朝廷一直是懸而未決。
“看來大概是金國已得到風聲,所以急急忙忙就派遣完顔豪來了。
“皇上與韓相國既怕蒙古,也怕金人,但蒙古離得遠,金國離得近,他們怕萬一蒙古未曾滅金,金兵先來入寇,如何得了?是以雖有與蒙古聯盟之意,卻也不能不敷衍金人。
他們接待完顔豪,就是想探聽出金國什麼價錢的。
” 白逖歎道:“這不等于把江南的剩水殘山,插上草标找尋賣主嗎?” 耿照說道:“也是事有湊巧,蒙古方面因有汗位之争,滅金的計劃要拖延一年,皇上和韓相國打聽了金國所開的價錢,就願意和金國先謀和了。
他們還說這正是看風使舵的上上國策呢。
” 公孫璞道:“金國開的是什麼價錢?” 耿照說道:“兩國劃江而治,聯手襲匪。
” 公耿璞道:“襲什麼匪?” 耿照說道:“他們口中的‘匪’,還能是什麼人,當然是民間抗金的義軍了。
” 公孫璞憤然道:“這麼說,我也是匪了。
” 白逖苦笑道:“你是從金雞嶺來的,當然是如假包換的匪了。
我和你們金雞嶺互通聲氣,也算得是通匪有據了。
” 公孫璞道:“義軍抵禦外敵,正是要保大宋扛山。
皇上怎能恩将仇報,反而和敵人攜手屠殺他們?” 耿照說道:“皇上可不是你這樣的想法,他是甯願做金虜的兒皇帝,卻怕老百姓造反搶他的江山。
這樣的事情不是現在才有,以前也不知有過多少次了。
嶽少保大敗金軍,在朱仙鎮殺得金兀術幾乎全軍覆沒,你知道得的是什麼人之力?” 公孫璞道:“那是牛臯所豐領的太行山上的一股義軍功勞最大,我雖然不熟前朝史實,也常聽得說書人說的。
聽說嶽少保為了招降牛臯,不惜與他結拜做異姓兄弟。
” 耿照道:“牛臯也是因為嶽少保是抗金名将,這才歸降他的。
但後來嶽少保也因聖旨難違,強迫牛臯助他襲匪。
最可惜的是襲滅了太湖的楊麼。
楊麼當年有十幾萬弟兄,正是抗金最得力的一股義軍。
” 公孫璞道:“現在皇上又要‘襲匪’了,這不正是重蹈覆轍嗎?” 耿照歎道:“豈隻是曆史重演,比當年還要糟呢。
現在是和金寇聯手‘襲匪’的呀!” 公孫淩道:“師父,那你怎麼樣?” 耿照道:“嶽少保為了愚忠,牛臯為了手足之義,做出了大錯之事。
我的功業自然遠遠不能和他們相提井論,但也不能像他們的糊塗。
” 公孫璞道:“師父,你是現任總兵,如果皇上調你襲匪,那又如何?” 耿照道:“我現在已經不是總兵了。
” 公孫璞喜道:“師父,你老人家不做官啦?” 耿照道:“廷議中我堅持異議,皇上很不高興,要把我調任禦林軍的副統領,我說我願削職為民,皇上大概見我去意甚堅,終于也答應了。
” 公孫璞道:“師父,你做得對,這樣的官,做不做也罷。
” 白逖卻道:“耿大俠,你不肯附和他們,隻怕韓侘胄也不放心你吧。
你可得提防他暗中加害才好。
” 耿照說道:“我會小心的。
所以昨日我一辭了官,今日就搬出相府。
” 公孫璞這才明白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