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心似斷雲空出峽 身如飛絮己無家
關燈
小
中
大
氣。
若是在平地上放馬奔馳,韓佩瑛決不會留意路人對她的眼色,此時她剛好走到一段狹窄的山路,不能不小心翼翼的策馬緩行,以免失足傷人。
路旁那個老頭盯着她望,恰好與她打了一個照面。
兩人目光相接,韓佩瑛不覺“咦”的一聲叫了出來,原來這個老頭姓王,正是和她同一個村子的人。
韓佩瑛連忙下馬,将坐騎牽過一邊,前面來的一輛騾車隻道她是有心讓路,忙不疊的道謝。
一大批難民潮水般的随着騾車湧過。
王老漢和他的家人仍然停在路旁,向着她微微一笑,說道:“是韓、韓小——小哥嗎?”顯然亦已是認出她了。
韓佩瑛道:“這裡不方便說話,咱們到那邊樹下歇歇好嗎?” 王老漢一家五口,兩個兒子一個媳婦和一個七歲大的孫女兒,那女孩子眯着眼睛,好像十分好奇的打量着韓佩瑛問道:“你不是韓姑姑嗎?聽說你做新娘子去了,怎的現在變成了新郎宮回來屍韓佩瑛穿的一身衣裳是奚玉瑾給她縫制的新衣,雖然沾了風塵,那繡工精美的青天緞袍子還是光彩奪目,在一個窮家的女孩子心目之中,隻有做新郎的人才穿這樣華美的衣裳的。
韓佩瑛面上一紅,笑道:“伶伶,虧你還認得我。
哎呀,你的腳都已經起了水泡了,讓姑姑抱抱你吧,” 韓佩瑛和王老漢一家人在山坡上的一棵大樹下坐了下來,王老漢道:“韓姑娘,你怎的一個人在這個時候跑回來?聽說你嫁到南方,我正替你歡喜呢。
在這兵荒馬亂的年頭,還講什麼‘回門’的禮法?就是‘回門’也該叫姑爺陪你啊!唉,你不知道咱們這裡的人正是已不得跑得越遠越好呢!” 韓佩瑛不願多聽解釋,說道:“我放心不下爹,跑回來看看。
蒙古鞑子打來了嗎?洛陽怎麼樣了?” 王老漢道:“廿四那天,聽說鞑子已經占了汜水,第二天我們全家就逃難了。
現在是怎麼個情形,我們就不知道了。
” 汜水是洛陽東面的一個市鎮,距離不到二百裡。
韓佩瑛吃了一驚,道:“鞑子來得好快呀!” 王老漢的大兒子安慰她道:“今天是廿八,四天工夫,鞑子料想還未曾打到洛陽的。
” 韓佩瑾道:“王伯伯,你們臨走之前,可有見着我的爹爹?” 王老漢道:“韓姑娘,你是知道的,我王老漢一生,曾受過你爹爹不少恩惠。
我的風濕病是你爹贈醫贈藥醫好的。
甲子那年大旱,我幾乎過不了年,也是多虧了你爹爹的周濟。
我如今離鄉背井,不知何日方得還家,怎能不向你的爹爹道别?” 老年人說話習慣啰嗦,王老漢唠唠叨叨他說了一大段才說到正題。
韓佩瑛連忙問道:“我爹爹怎麼樣,他的病好了點嗎?你可知道他有沒有走難的打算?” 王老漢道:“好得多了,那天他還扶着拐杖送我出大門口呢。
”說至此處,歎了口氣繼續說道:“你爹是咱們村子裡的富戶,一旦鞑子打來,隻怕不遇兵災,也會遇上盜劫。
我得過你爹恩惠,豈能不為他着想?所以廿四那天晚上,我到你家勸你爹和我們一同逃走,你爹說他走路不便,甯願留在家裡聽天由命。
我說你走路不便,可以坐騾車呀,咱們一路上也好互相有個照顧。
但你爹卻不肯聽從我的勸告,他送了幾十兩銀子給我做盤纏,他自己卻不肯走。
” 韓佩瑾家住洛陽城外的一個山村,村子裡的人隻道她的父親是個外來的富戶,卻不知他是一位武學的大名家,而韓佩瑛家中的富有也遠遠超過村人的想象之外。
韓佩瑛聽說父親沒事,放下了心,說道:“多謝看伯對我爹的關心。
” 王老漢道:“你這話說颠倒了,是應該我多謝你的爹爹才對。
對啦,你這次回來,還是勸你爹爹走難的好。
我們勸他他不會聽,或許還會嫌我這老漢啰嗦,隻有你勸他才勸得動。
” 韓佩瑛笑道:“老伯多心了,我爹怎會嫌你啰嗦了,這次回去,我是要勸爹的。
” 王老漢道:“廿五那天早上,臨走之前,我還到過你家辭行,不知你爹是否讨厭了我的啰嗦,他沒有開門見我,” 韓佩瑛吃了一驚,說道:“也沒人應門麼?” 王老漢道:“沒有,也許是我去得太早了。
” 王老漢的大兒子笑道:“那天天剛亮你就去拍人家的大門,富戶人家都是習慣睡得很遲的,那時候隻怕韓老爹子還在夢中呢。
韓姑娘,我爹是個老懵懂,他說錯了話,你别放在心上。
” 韓佩瑛好生詫異,心裡想道:“爹爹的内功何等深厚,即使是在夢中,隻要有一絲聲響也會驚醒他的,何況還有廚子、花衛和兩位老家人,難道他們也沒有聽見拍門之聲?” 韓佩瑛隐隐感到不妙,但心想以她父親的武功而論,即使是在病中,江湖上等閑之輩也還不是他的對手,除非是碰上了武林中頂尖兒的大仇家。
何況王老漢前一晚還見過他,一晚之間,難道就會出了什麼意外?韓佩瑛懷疑不定,暗自思量:“反正不過百多裡路程,今晚就可到家,何必在這裡猜度?”當下說道:“王老伯,我這匹坐騎送給你。
我走了,太平之後,咱們再聚吧!” 韓佩瑛是嫌路上難民擁擠,騎馬反而不便走路。
王老漢年邁體衰
若是在平地上放馬奔馳,韓佩瑛決不會留意路人對她的眼色,此時她剛好走到一段狹窄的山路,不能不小心翼翼的策馬緩行,以免失足傷人。
路旁那個老頭盯着她望,恰好與她打了一個照面。
兩人目光相接,韓佩瑛不覺“咦”的一聲叫了出來,原來這個老頭姓王,正是和她同一個村子的人。
韓佩瑛連忙下馬,将坐騎牽過一邊,前面來的一輛騾車隻道她是有心讓路,忙不疊的道謝。
一大批難民潮水般的随着騾車湧過。
王老漢和他的家人仍然停在路旁,向着她微微一笑,說道:“是韓、韓小——小哥嗎?”顯然亦已是認出她了。
韓佩瑛道:“這裡不方便說話,咱們到那邊樹下歇歇好嗎?” 王老漢一家五口,兩個兒子一個媳婦和一個七歲大的孫女兒,那女孩子眯着眼睛,好像十分好奇的打量着韓佩瑛問道:“你不是韓姑姑嗎?聽說你做新娘子去了,怎的現在變成了新郎宮回來屍韓佩瑛穿的一身衣裳是奚玉瑾給她縫制的新衣,雖然沾了風塵,那繡工精美的青天緞袍子還是光彩奪目,在一個窮家的女孩子心目之中,隻有做新郎的人才穿這樣華美的衣裳的。
韓佩瑛面上一紅,笑道:“伶伶,虧你還認得我。
哎呀,你的腳都已經起了水泡了,讓姑姑抱抱你吧,” 韓佩瑛和王老漢一家人在山坡上的一棵大樹下坐了下來,王老漢道:“韓姑娘,你怎的一個人在這個時候跑回來?聽說你嫁到南方,我正替你歡喜呢。
在這兵荒馬亂的年頭,還講什麼‘回門’的禮法?就是‘回門’也該叫姑爺陪你啊!唉,你不知道咱們這裡的人正是已不得跑得越遠越好呢!” 韓佩瑛不願多聽解釋,說道:“我放心不下爹,跑回來看看。
蒙古鞑子打來了嗎?洛陽怎麼樣了?” 王老漢道:“廿四那天,聽說鞑子已經占了汜水,第二天我們全家就逃難了。
現在是怎麼個情形,我們就不知道了。
” 汜水是洛陽東面的一個市鎮,距離不到二百裡。
韓佩瑛吃了一驚,道:“鞑子來得好快呀!” 王老漢的大兒子安慰她道:“今天是廿八,四天工夫,鞑子料想還未曾打到洛陽的。
” 韓佩瑾道:“王伯伯,你們臨走之前,可有見着我的爹爹?” 王老漢道:“韓姑娘,你是知道的,我王老漢一生,曾受過你爹爹不少恩惠。
我的風濕病是你爹贈醫贈藥醫好的。
甲子那年大旱,我幾乎過不了年,也是多虧了你爹爹的周濟。
我如今離鄉背井,不知何日方得還家,怎能不向你的爹爹道别?” 老年人說話習慣啰嗦,王老漢唠唠叨叨他說了一大段才說到正題。
韓佩瑛連忙問道:“我爹爹怎麼樣,他的病好了點嗎?你可知道他有沒有走難的打算?” 王老漢道:“好得多了,那天他還扶着拐杖送我出大門口呢。
”說至此處,歎了口氣繼續說道:“你爹是咱們村子裡的富戶,一旦鞑子打來,隻怕不遇兵災,也會遇上盜劫。
我得過你爹恩惠,豈能不為他着想?所以廿四那天晚上,我到你家勸你爹和我們一同逃走,你爹說他走路不便,甯願留在家裡聽天由命。
我說你走路不便,可以坐騾車呀,咱們一路上也好互相有個照顧。
但你爹卻不肯聽從我的勸告,他送了幾十兩銀子給我做盤纏,他自己卻不肯走。
” 韓佩瑾家住洛陽城外的一個山村,村子裡的人隻道她的父親是個外來的富戶,卻不知他是一位武學的大名家,而韓佩瑛家中的富有也遠遠超過村人的想象之外。
韓佩瑛聽說父親沒事,放下了心,說道:“多謝看伯對我爹的關心。
” 王老漢道:“你這話說颠倒了,是應該我多謝你的爹爹才對。
對啦,你這次回來,還是勸你爹爹走難的好。
我們勸他他不會聽,或許還會嫌我這老漢啰嗦,隻有你勸他才勸得動。
” 韓佩瑛笑道:“老伯多心了,我爹怎會嫌你啰嗦了,這次回去,我是要勸爹的。
” 王老漢道:“廿五那天早上,臨走之前,我還到過你家辭行,不知你爹是否讨厭了我的啰嗦,他沒有開門見我,” 韓佩瑛吃了一驚,說道:“也沒人應門麼?” 王老漢道:“沒有,也許是我去得太早了。
” 王老漢的大兒子笑道:“那天天剛亮你就去拍人家的大門,富戶人家都是習慣睡得很遲的,那時候隻怕韓老爹子還在夢中呢。
韓姑娘,我爹是個老懵懂,他說錯了話,你别放在心上。
” 韓佩瑛好生詫異,心裡想道:“爹爹的内功何等深厚,即使是在夢中,隻要有一絲聲響也會驚醒他的,何況還有廚子、花衛和兩位老家人,難道他們也沒有聽見拍門之聲?” 韓佩瑛隐隐感到不妙,但心想以她父親的武功而論,即使是在病中,江湖上等閑之輩也還不是他的對手,除非是碰上了武林中頂尖兒的大仇家。
何況王老漢前一晚還見過他,一晚之間,難道就會出了什麼意外?韓佩瑛懷疑不定,暗自思量:“反正不過百多裡路程,今晚就可到家,何必在這裡猜度?”當下說道:“王老伯,我這匹坐騎送給你。
我走了,太平之後,咱們再聚吧!” 韓佩瑛是嫌路上難民擁擠,騎馬反而不便走路。
王老漢年邁體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