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劍氣如虹廿年真夢幻 柔情似水一笑解恩仇
關燈
小
中
大
回之後,祈鎮的弟弟,現任皇帝祈钰(明代宗)不肯讓位,祈鎮一回來就被他囚在皇城裡的南宮,名義上尊為“太上皇”,實際上是個囚犯。
祈鎮的皇帝夢落了空,于謙整頓國家的美夢也落了空,因為祈钰現在已不必倚仗于謙了,祈钰剝奪了于謙的權柄,隻叫他做一挂名的“兵部尚書”,不許他再幹預朝廷的“施政大計”。
王振等一班舊時權貴都已倒下,但很快就有一班新的權貴爬起來,“君臣醉樂慶太平”,昏昏然紛紛然。
簡直忘記了那“土木堡之變”,國家險被滅亡的慘痛了。
張丹楓失意情場,慘遭家難,更加上傷心國事,他悄悄的在北京躲了幾天,連于謙也不去見,就單騎獨行,回到江南。
江南明媚的風光,并沒有解除他心中的悲痛,他策馬慢行走到蘇州城外,忽地仰天吟道:“天道無常人事改,江山曆劫剩新愁!”從懷中掏出一紙染滿淚痕的信,信箋上的字句,他早已讀了數十百遍,不用看他也背得出來。
那封信是他父親在臨死的前一夕,偷偷放在他的衣袋中留給他的。
那封信是這樣寫的: 吾以當年一念之差,誤投瓦刺,結怨雲家。
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雲靖子孫,恨吾如仇,理所當然。
吾今決意以死贖罪,非為雲家,亦為無顔重歸故國也。
人生必有死,吾以衰暮之年,得見大漢使臣,威播異國,死而無恨。
你見識勝我百倍,有子如此,我可無牽挂矣。
我死後你當立即歸國,與雲家釋嫌修好,贖我罪行。
你與雲靖孫女相愛相憐之事,澹台将軍亦已告與我知。
此事若成,我更無憾矣。
父親的影子在張丹楓心中泛起:父親做過錯事,也做過好事,他幫助了瓦刺強大,也暗中幫助祖國打擊了也先。
張丹楓年輕時覺得不可理解的父親,而今已完全可以理解了。
父親像他一樣驕傲(可惜這驕傲卻引他走入歧途),父親也像他一樣血管中流的是中國人的血液。
張丹楓在心中重讀了這封信一遍,另一個影子又泛上來,這是雲蕾,是父親希望他能夠與之結合的雲蕾!可是經過了那一場傷心慘痛的事件之後,此生此世,隻恐怕是相見無斯,還說什麼談婚論嫁?張丹楓這兩個月來愁腸寸斷,幾乎又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
這次歸來,本欲借江南景色,聊解愁煩,哪知不到江南,還自罷了,一到江南,卻不由自己地更想起雲蕾,想當年并辔同來,也正是這個梅子黃時,榴花初放的季節,一路上曾留下多少笑聲,多少淚痕,到而今卻真像李清照詞所說的“物是人非事事休,無語淚先流。
”更傷心的是:“柔腸已斷無由斷”,“淚已盡,那能流!” 古城如畫,景色還似當年的淺笑的輕頻,不住地在眼前搖晃,張丹楓禁不住低低地歎了一聲:“小兄弟,一切都太遲了啊!” 忽聽得一聲嬌笑,張丹楓的耳邊就似聽得雲蕾說道:“誰說太遲?你怎麼不等我啊?”張丹楓回頭一看望,隻見一匹棗紅馬上,騎的正是雲蕾,淺笑盈盈,還是當年模樣。
這是夢境,還是真人?張丹楓又驚又喜,隻見雲蕾策馬行來,低眉一笑,招手說道:“傻哥哥,你不認得我麼?”呀,這竟然不是夢境!張丹楓大喜若狂,叫道:“小兄弟,真的是你來了?真的還不太遲?”雲蕾道:“什麼遲不遲的啊?你不是說過任憑路途如何遙遠,總會趕到的麼?你看看,不但我趕了來,他們也趕來了!” 張丹楓擡頭一看,隻見雲蕾的父親雲澄也在馬背上含笑地看着他們,面上雖然仍有刀痕,但卻是一派慈祥,毫無怨毒的神色了。
他勒住了馬,一躍而下,矯健非常,原來他的跛腳已經被雲重用張丹楓所教的法子醫好了。
經過了那場事變之後,他的怨氣已消,又從兒女口中知道張丹楓的苦心,連他的殘廢也是張丹楓預先安排,假手雲重醫好的,上一代的事情,上一代已經了結,還有什麼好說呢? 雲澄後面還有幾匹坐騎,那是雲重和他的母親,澹台滅明和他的妹妹,一齊看着他們,微微含笑。
澹台鏡明策馬上前兩步,與雲重同行,揚鞭笑道:“丹楓,快活林中已布置一新,園林更美,你還不進城麼?”張丹楓如在夢中初醒低聲說道:“小兄弟,你也進城麼?”雲蕾盈盈一笑,種種恩仇,般般情愛,都盡溶在這一笑之中。
正是: 盈盈一笑,盡把恩仇了。
趕上江南春未杳,春色花容相照。
昨宵苦雨連綿,今朝麗日晴天,愁緒都随柳絮,随風化作輕煙。
(全書完)
祈鎮的皇帝夢落了空,于謙整頓國家的美夢也落了空,因為祈钰現在已不必倚仗于謙了,祈钰剝奪了于謙的權柄,隻叫他做一挂名的“兵部尚書”,不許他再幹預朝廷的“施政大計”。
王振等一班舊時權貴都已倒下,但很快就有一班新的權貴爬起來,“君臣醉樂慶太平”,昏昏然紛紛然。
簡直忘記了那“土木堡之變”,國家險被滅亡的慘痛了。
張丹楓失意情場,慘遭家難,更加上傷心國事,他悄悄的在北京躲了幾天,連于謙也不去見,就單騎獨行,回到江南。
江南明媚的風光,并沒有解除他心中的悲痛,他策馬慢行走到蘇州城外,忽地仰天吟道:“天道無常人事改,江山曆劫剩新愁!”從懷中掏出一紙染滿淚痕的信,信箋上的字句,他早已讀了數十百遍,不用看他也背得出來。
那封信是他父親在臨死的前一夕,偷偷放在他的衣袋中留給他的。
那封信是這樣寫的: 吾以當年一念之差,誤投瓦刺,結怨雲家。
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雲靖子孫,恨吾如仇,理所當然。
吾今決意以死贖罪,非為雲家,亦為無顔重歸故國也。
人生必有死,吾以衰暮之年,得見大漢使臣,威播異國,死而無恨。
你見識勝我百倍,有子如此,我可無牽挂矣。
我死後你當立即歸國,與雲家釋嫌修好,贖我罪行。
你與雲靖孫女相愛相憐之事,澹台将軍亦已告與我知。
此事若成,我更無憾矣。
父親的影子在張丹楓心中泛起:父親做過錯事,也做過好事,他幫助了瓦刺強大,也暗中幫助祖國打擊了也先。
張丹楓年輕時覺得不可理解的父親,而今已完全可以理解了。
父親像他一樣驕傲(可惜這驕傲卻引他走入歧途),父親也像他一樣血管中流的是中國人的血液。
張丹楓在心中重讀了這封信一遍,另一個影子又泛上來,這是雲蕾,是父親希望他能夠與之結合的雲蕾!可是經過了那一場傷心慘痛的事件之後,此生此世,隻恐怕是相見無斯,還說什麼談婚論嫁?張丹楓這兩個月來愁腸寸斷,幾乎又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
這次歸來,本欲借江南景色,聊解愁煩,哪知不到江南,還自罷了,一到江南,卻不由自己地更想起雲蕾,想當年并辔同來,也正是這個梅子黃時,榴花初放的季節,一路上曾留下多少笑聲,多少淚痕,到而今卻真像李清照詞所說的“物是人非事事休,無語淚先流。
”更傷心的是:“柔腸已斷無由斷”,“淚已盡,那能流!” 古城如畫,景色還似當年的淺笑的輕頻,不住地在眼前搖晃,張丹楓禁不住低低地歎了一聲:“小兄弟,一切都太遲了啊!” 忽聽得一聲嬌笑,張丹楓的耳邊就似聽得雲蕾說道:“誰說太遲?你怎麼不等我啊?”張丹楓回頭一看望,隻見一匹棗紅馬上,騎的正是雲蕾,淺笑盈盈,還是當年模樣。
這是夢境,還是真人?張丹楓又驚又喜,隻見雲蕾策馬行來,低眉一笑,招手說道:“傻哥哥,你不認得我麼?”呀,這竟然不是夢境!張丹楓大喜若狂,叫道:“小兄弟,真的是你來了?真的還不太遲?”雲蕾道:“什麼遲不遲的啊?你不是說過任憑路途如何遙遠,總會趕到的麼?你看看,不但我趕了來,他們也趕來了!” 張丹楓擡頭一看,隻見雲蕾的父親雲澄也在馬背上含笑地看着他們,面上雖然仍有刀痕,但卻是一派慈祥,毫無怨毒的神色了。
他勒住了馬,一躍而下,矯健非常,原來他的跛腳已經被雲重用張丹楓所教的法子醫好了。
經過了那場事變之後,他的怨氣已消,又從兒女口中知道張丹楓的苦心,連他的殘廢也是張丹楓預先安排,假手雲重醫好的,上一代的事情,上一代已經了結,還有什麼好說呢? 雲澄後面還有幾匹坐騎,那是雲重和他的母親,澹台滅明和他的妹妹,一齊看着他們,微微含笑。
澹台鏡明策馬上前兩步,與雲重同行,揚鞭笑道:“丹楓,快活林中已布置一新,園林更美,你還不進城麼?”張丹楓如在夢中初醒低聲說道:“小兄弟,你也進城麼?”雲蕾盈盈一笑,種種恩仇,般般情愛,都盡溶在這一笑之中。
正是: 盈盈一笑,盡把恩仇了。
趕上江南春未杳,春色花容相照。
昨宵苦雨連綿,今朝麗日晴天,愁緒都随柳絮,随風化作輕煙。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