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觸景傷情窮村嘶駿馬 神機妙算泥沼陷追兵

關燈
取笑,忽見張丹楓面色慘白,久久不語,怔了一怔,急忙收口。

     周山民道:“明朝已派出使臣,就将到瓦刺來談和了。

    ”澹台滅明道:“這個我早已知道。

    ”周山民道:“你猜使臣是誰?”張丹楓定了定神,忍不住問道:“是誰?”周山民道:“就是雲蕾的哥哥!”張丹楓呆了一呆,想起雲重素來對自己含有敵意,如今一來,自己和雲蕾的事情更絕望了。

    石翠鳳問道:“怎麼,你不高興嗎?”張丹楓道:“高興還來不及呢!雲重做使臣,那是最好不過了!” 張丹楓所說的倒非虛僞之語,而是出自肺腑。

    須知雲重的爺爺當年出使瓦刺,牧馬胡邊受盡折磨。

    而今中國由弱轉強,由他的孫兒再來出使,這真是最痛快之事。

    何況雲重一心為國剛強能幹,比他的爺爺猶勝幾分,由他出使,可見于謙知人之明。

    張丹楓雖覺雲重對自己的誤會之深,甚是遺憾,但那是私事,故此聽得雲重出使,雖禁不住呆了一呆,卻為國家深慶得人。

     周山民道:“雲重經過雁門關之時,曾與我們相見,是他托我去向他的母親報信,請她老人家到瓦刺京城相會的。

    想不到他的父親還活着。

    伯母說,她等到雲蕾回來時,再和他們父女一同上京。

    不必我陪了。

    ”張丹楓聽到“雲蕾”二字,身軀微微顫抖,周山民瞧了他一眼,又道:“雲重帶了十八名禦前侍衛做随從,另外還有幾位女子随行。

    ”澹以滅明奇道:“什麼,還有娘兒們随行?”周山民笑道:“澹台将軍,聽說随行的就是你的妹子芳名叫做澹台鏡明的。

    ”澹台滅明喜道:“哈她也來了。

    想是我的堂叔她的父親洞庭莊主叫她來接我的。

    ”周山民道:“一點不錯,恭喜你們,你們都可以回國了。

    ”歇了一歇,又道:“那幾個女子都是你們澹台村的人,是你的妹子叫她們同來作伴的。

    ”澹台滅明心道:“鏡明這小妞兒倒想得周到,想是不願孤身與雲重一起,以免贻人口實。

    呀,丹楓如此郁悶,若然将鏡明許配與他,倒是兩全其美。

    ”正自遐思隻聽得周山民又道:“他們是天朝的使節,一路有人接待,每天隻能走五六十裡。

    也許還要十多才能到瓦刺京城呢。

    我倒是為他們擔心。

    ”張丹楓道:“怎麼?”周山民道:“兩國在戰亂之後,到處都有黑道的人物崛起。

    雲重雖然帶了十八名禦前侍衛,也得提防發生意外。

    在雁門關内,有我們傳下了綠林箭可保無事。

    到了雁門關外,那就非我們之力所及了。

    ”澹台滅明道:“這次是也先有心向明朝談和,明朝的使臣若在瓦刺境内出事,他也難以下台。

    ”周山民道:“話雖如此,但也先奸狡,中外皆知,心腹難測。

    何況瓦刺也在四分五裂之中,未必都聽也先号令。

    瓦刺的綠林大盜那更不用說了。

    還是小心提防的好。

    我就是想和你們商量,要不要派幾個得力的人去接他們呢?” 張丹楓一直默默不語,聽說至此,忽然叫道:“周大哥,石賢妹,我敬你們一碗酒!”端起大碗,一飲而盡。

    周山民、石翠鳳愕然看他,隻見張丹楓喝完之後,将碗一摔哈哈笑道:“周大哥,我的小馬快,先走一步了。

    你放心,我擔保雲大哥平安到達瓦刺京城!”飛身上馬,那馬一聲長嘶,放開四蹄,立刻絕塵而去。

    澹台滅明的坐騎是蒙古最佳的馬種,猶自趕它不上,周山民與石翠鳳的馬那就更不用說了。

     三日之後,張丹楓回到瓦刺京城,但見街道上行人熙來攘往,紛紛擾擾,争購糧食。

    原來是他們聞得風聲,生怕也先太師與阿刺知院開戰,故此先把日常所需要的物品囤積起來。

    張丹楓心中歎道:“若然天下升平,永無戰事,那可多好!”又想道:“戰氛彌漫,戰機緊迫,也先更要急于與中國謀和了。

    看來雲重的運氣要比他的爺爺好得多,這次他定可不辱使命,順利締和,并将他們的皇帝老兒接回去了。

    ”回到家中,隻見家人禀道:“少爺,你現在才回來,老爺日日都在盼望你呢。

    老爺這幾日都躺在床上,不住地叫人出去探望,看你回來沒有呢。

    ” 張丹楓吃了一驚,急忙趕往書房,隻見父親獨自一人,坐在書桌旁邊寫字,聽到人聲,問道:“是誰?”張丹楓松了口氣,應道:“是我。

    爹,你沒事麼?”張宗周回過頭來,道:“澹台将軍呢?”張丹楓道:“他的馬慢,大約要到明天早上才能到家。

    聽家人說,你老人家點不舒服,是什麼病?請的是哪位大夫?”張宗周道:“難得你這樣挂念我。

    也沒有什麼,是老毛病,這半月來天氣不好,落了十幾天雨,前日才放晴,我的膝蓋關節又作痛了。

    ”張丹楓道:“為何不請大夫?”張宗周笑道:“我正要說給你聽,你在石室中帶回那幾本彭和尚的劄記真是有用。

    原來其中還有醫治關節疼痛的療法,據書上說,就算手足跛了,也可以用柳枝接骨之法配以針灸治療,将它醫好呢。

    ”彭和尚當年每到一處地方都寫下随筆,其中有風土人情,有就着山川形勢而談到用兵的議論,有各地的見聞和收集的各種民間驗方,林林總總,所記甚雜。

    留在石洞之中的本來是斷簡零篇,張丹楓拿了回來之後加以整理,輯成專書,留在家中,給父親閱覽。

    如今聽父親說起,這才記得其中果然有這一條,心中一動,問道:“爹爹,你試過沒有?”張宗周站起來走了幾步,又伸腳踢了幾下,道:“我是昨天才試用他的療法的,叫人在腳闆的穴道上刺了幾針,果然今日便能走動了。

    ”張丹楓道:“這樣靈驗,可真是了不得。

    這本書我可得再仔細地讀一讀。

    ”張宗周道:“彭和尚是我們大周的國師,做過兩個天子的師父,學究天下,當然是非同小可,你是應該仔細地讀讀。

    ”在書案上抽出那本書,交與了張丹楓,叫他在自己身邊坐下,喝了口茶,笑道:“聽說明朝的使者就要來,我可放下心了,但不知來的是誰?若然能像當年的雲靖,那就好了。

    ”說着,說着,聲調忽轉蒼涼,張丹楓知他是想起當年之事,心中内疚。

    這霎那間,雲澄憔悴的顔容,雲重倔強的形貌,雲蕾楚楚可憐的樣子,一一在心頭泛起,想道:“我爹爹雖然欲解前仇,但這冤仇卻如何解得?” 張宗周道:“丹楓,你想什麼?”張丹楓勉強一笑,道:“沒什麼,我也在猜明朝的使臣是誰呢。

    ”他起初本想把雲重出使之事告知父親,但轉念一想,雲澄父子對自己一家的怨憤如此之深,隻怕将來難以相諒,若然如實告知父親,他定更為傷心,更多自疚,故此忍住。

     兩父子沉默一陣,張丹楓道:“爹,你的心意還沒改?”張宗周自是知他所指,苦笑道:“到明朝的使臣來後,你就跟他回國。

    但不準你作明朝的官。

    ”張丹楓道:“爹爹你呢?”張宗周道:“我此生隻有夢中回到江南了。

    唐詞人韋莊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我是老亦不還鄉,皆因怕斷腸。

    丹楓你休得再提!”張丹楓打了一個寒噤,感覺到父親心如槁木,縱是春順大地,東風吹拂,也難以發芽,一低頭,隻見書桌上的一張詞箋墨迹未幹,那是陸遊《沁園春》詞的前幾句:“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念累累枯冢,茫茫夢境,王侯蝼蟻,畢竟成塵。

    ”想是因為自己進來打斷,所以沒有寫完。

    父親心情如此衰飒,張丹楓不禁在心中歎了口氣,欲說還休。

     這一晚張宗周斷斷續續做了好幾個夢,夢中遊遍江南……天亮醒來,鄉思更濃,悲思更甚。

    忽聽得家人敲門報道:“澹台将軍和少爺向大人請安。

    ”張宗周立即披衣而起走進書房,見澹台滅明已在那裡相候,張丹楓立在一邊。

    張宗周道:“澹台将軍,你回來了?丹楓真不懂事,就是他急着要回來見我,也不遲在這一日半日,他恃着馬快,把你撇在後面,實是不應該。

    ”張丹楓心内一酸,心道:“爹呀,你哪知道我匆匆回來就是為了要再匆匆離去。

    ” 澹台滅明道:“啟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