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十載重來芳心傷往事 兩番邀鬥平地起疑雲

關燈
”原來這對男女,男的叫做烏蒙夫,本是上官天野的二弟子,上官天野昔日曾與玄機逸士争雄,劇鬥三日三夜不分勝負。

    他有幾種極厲害的功夫,一指禅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他的功夫甚怪,其中的一指禅與另一種功夫必須童男童女才能修練,而且即算在煉成之後,若一結婚,功力就要大減。

    所以上官天野在收徒之後,必先問明徒弟此生結不結婚,若甘願不結婚的才傳以一指禅功,大弟子澹台滅明因自己這一支人遠走異國,不願絕後,所以沒有答應,因而也就隻得了吳鈎劍法和其他的内外功夫,一指禅功卻沒有學到。

    二弟子烏蒙夫貪得上乘功夫,一入門就答應此生誓不結婚。

    那女子叫做林仙韻,外号金鈎仙子,是上官天野的三弟子,也是一入門就答應不結婚。

    林仙韻十餘年前,美豔非常,烏蒙夫與她同門習技,日久生情愫,林仙韻是個女子,較為沉靜,沒有表露出來,烏蒙夫卻是大膽追求,有許多痕迹落在上官天野的眼裡。

     上官天野本意要調教出幾個出色的弟子,再與玄機逸士一決雌雄,他又最不歡喜别人言而無信,一發現了二弟子烏蒙夫對林仙韻懷有異心,不禁勃然大怒,一氣之下,竟将他趕出門牆,所以澹台滅明對别人說起,就隻是說自己隻有一個師妹,而沒有提及烏蒙夫了。

     烏蒙夫被逐出師門之後,一方面是對師門仍甚依戀,一方面也是悲憤莫名,心中自思:天下難道就沒有一種更上乘的武功,可以夫婦雙修的麼?師父的一指禅功,結婚之後就會功力減弱,據師父說那是因為洩了真元之氣,壞了“童子功”的緣故,但假若有一種上乘的内功,可以保住真元之氣的,那麼結婚又有何妨?烏蒙夫因為有此一念,所以雲遊天下,一心一意想尋覓一種正宗的更上乘的内功,十餘年來,卻沒有尋到。

    他少年之時曾聽澹台滅明談起張士誠和彭和尚的舊事,聽說彭和尚有一本遺書叫《玄功要訣》,雖然不知内容,但以彭和尚那麼高的本領而書名又叫做《玄功要訣》,想必内中大有道理。

    是以他也想尋覓這本書。

    一月之前,他回到蒙古,碰到了也先手下的武士額吉多,說是已探出張士誠的寶藏和那本遺書都埋在蘇州,關鍵則是在石英家中的一幅畫圖。

    額吉多知他曾是澹台滅明的師弟,便邀他相助,他無可無不可,便随了額吉多到沙濤的山寨,恰好遇到張丹楓,這才知道《玄功要訣》已給張丹楓取去。

    他是長輩,又自負是武林中成名的人物,自然不便向小輩要書,故此悄然而退。

    他對異族亦無好感,但他因專心一意要學上乘内功,對瓦刺與明朝的兩國相争之事,亦不甚關心,但他也不願張丹楓毀在額吉多與沙濤的手裡,緻使奇書落入蒙古武士的手中,故此他退出了沙濤的山寨之後,卻又暗地裡去向金刀寨主報信。

     至于金鈎仙子林仙韻,雖然表面沒顯露,心中對烏蒙夫也是念念不忘。

    她在師門十年之後,武功已有成就,上官天野遣她下山,自立門戶,她就在雁門關外的一座山中,潛心苦練,也不收徒弟。

    烏蒙夫幾天之前找到了她,兩人提起别後之情,各自凄怆。

    但禁于師門的約束,仍不敢談婚論嫁。

    後來烏蒙夫說起,說是探得玄機逸士有兩個弟子,即将出關,林仙韻道:“師父十年來心願,就是要勝過那玄機逸士,隻不知這幾十年來,玄機逸士又創了什麼奇特的武功。

    他也想門下的弟子勝過玄機逸士的弟子,好替他争光。

    你我不如到雁門關外,邀鬥玄機逸士的那兩名弟子,勝了固好,就是不能勝,也總可以探出一些虛實,為師門立一大功。

    也許師父就因此會讓你重列門牆了。

    ”烏蒙夫給她說動,便同到雁門關外一個險要之地攔截,烏蒙夫本探聽出玄機逸士那兩名弟子,是一男一女,但截到之時,卻隻見潮音和尚一人。

    這就是烏蒙夫與潮音和尚相鬥的前因後果。

     無巧不巧,雙方正在激戰之時,謝天華策馬來到,叫道:“潮音師兄,你且歇一會兒。

    ”青鋼劍一亮,便向金鈎仙子林仙韻挑戰。

    潮音和尚向謝天華瞥了一眼,意頗不忿,但也不言語。

     林仙韻道:“你是謝天華嗎?”謝天華道:“不錯,謝天華正是區區。

    ”林仙韻道:“我素聞玄機逸士門下,以謝天華的武功最強,今日你來得正好,我也想見識見識你的武功。

    ”左手一起,霍地便是一鈎,謝天華反手一劍,身随劍勢,一牽一引,林仙韻被他帶動兩步,金鈎幾乎脫手,不禁大吃一驚。

    須知鈎奪之類的兵器,本來是用以克制刀劍的,而今林仙韻的金鈎反被謝天華的青鋼劍所克,事屬反常,哪得不驚!謝天華劍随身轉,滴溜溜地轉了半個圓圈,劍把一翻,劍身貼着金鈎劍尖便刺敵腕,這一招正是百變玄機劍法中的一個最精妙的招數。

    林仙韻右手劍招已發,一招“玉女穿針”,疾刺謝天華胸口的“玄現穴”,這是“圍魏救趙”之策,要迫謝天華撤劍回救。

    謝天華心中暗笑:“我焉能給你刺着?”身形略略一偏,劍身仍然黏着金鈎,劍尖往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