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虎帳蠻花疾情締鴛譜 清秋俪影妙語訂心盟

關燈
隻聽得瓦刺兵吹起沖鋒号号角,金鼓大鳴,山頭上升起了“帥”字大旗,一個番王模樣打扮的人,威風凜凜,策馬山頭揚鞭遙指,這番王正是總攬瓦刺軍政大權的太師也先。

    那被截成無數小股的明兵東奔西竄,瓦刺士兵四面堵截,正在混戰之中,忽見東邊的一小股明兵,突然在陣上升起一面龍旗,瓦刺兵個個歡呼:“哈,明朝的皇帝在這裡了!” 張丹楓氣得咬牙切齒,心道:“王振這□真是狼心狗肺,他還怕敵人不知道皇上的所在呢。

    ”這龍旗正是王振升起,有意報給敵人知道的。

     明朝的皇帝祈鎮被困在土木堡一個晝夜,眼見大軍崩潰,一敗塗地,不可收拾。

    正與張風府商議,想法突圍,忽見王振面色蒼涼,進來報道:“皇上,大事不好,敵軍的鐵甲兵已沖至帳前,快叫張統領去抵禦一陣。

    ”張風府道:“皇上休驚,我今日拼了性命,也要替皇上沖開一條血路。

    ”張風府匆匆出帳,王振忽然奸笑一聲,道:“主上,今日之事,除了委屈投降,别無生路,請主上到瓦刺軍中講和。

    ”祈鎮大吃一驚道:“愛卿怎出此言?”王振闆起面孔喝道:“武士何在?”帳中湧出王振的心腹武士一下子就把皇帝縛了。

     張風府方沖出帳外,忽見陣上升起龍旗,始知是王振的奸計,欲待退回帳中,保護皇上,瓦刺兵來得極為迅疾,眨眼之間,已給截斷,困在重圍。

     雲蕾熱血沸騰,道:“大哥,咱們去殺王振救皇帝。

    ”他們這一隊,乃是中軍,前面人山人海,縱有寶馬,也難沖過。

    張丹楓苦笑一聲,道:“今日之事,不是硬拼可了。

    咱們且上高地看看。

    ” 隻見王振把皇帝縛在馬上,親自手拿白旗,迎風招展,有些忠于皇上的衛士想來解救,卻給王振的武士擋住,敵人眼看就要合圍奔至。

     忽聽得霹靂一聲大叫,護衛将軍樊忠手舞雙錘,奮不顧身地飛馬沖回,瓦刺與王振的武士前後夾攻,一齊放箭,樊忠雙錘隻護前心、頭蓋兩處要害部分,其他肩上、背心中了十幾枝箭,兀自不倒,旋風般地直沖了入來。

    王振見他神威凜凜,不覺驚叫道:“樊将軍有話好說。

    ”樊忠大喝一聲:“我今日要替天下除此奸賊!”手起一錘,把王振打于馬下,身上也中了幾刀。

    樊忠哈哈大笑,倒過錘頭,向自己頭顱猛的一錘,甯死不辱,自殺死了。

     瓦刺兵如潮水般一湧而至,登時把明朝皇帝擒了。

    鐵蹄踐踏,一陣沖殺,随皇帝出征的大臣如尚書邝塵、王佐,學士曹鼐、張益,英國公張輔等全都在此役犧牲,王振的武士也傷亡八九。

    此一役便是明史上最痛心的一役,史稱“土木之變”。

     張風府見皇上被擒,“哇”的一口鮮血噴了出來,急怒攻心,揮刀力戰,霎忽之間,連把十幾名瓦刺健兒劈于馬下。

    但敵兵越來越多,有如鐵壁銅牆,哪能沖得出去?張風府大叫一聲:“君辱臣亡,義無反顧!”橫刀回砍,便待自刎,忽地敵陣一箭飛來,正中手腕,寶刀落地,登時也被敵兵擒了。

     瓦刺大獲全勝,鳴金收兵,就在土木堡清掃出方圓數裡的戰場,安下篷帳,殺牛宰羊,狂歡慶祝。

    張丹楓與雲蕾也雜在軍士之中,聽他們談論。

    隻聽得一個軍官道:“今晚主帥帳中更有熱鬧看呢,可惜我隻是千夫長,還沒有資格看這場熱鬧的戲。

    ”另一個軍官問道:“什麼熱鬧的戲?”先前那軍官道:“聽說今晚咱們主帥要逼明朝皇帝青衣侍酒,這豈不妙絕!”又一個軍官道:“明朝的皇帝被我們擒了,我看這場戰事也就快要結束,咱們都可以回家過年了。

    ”他的同伴道:“我們還未進入北京,中華地廣人多殺之不盡,焉能這樣輕易結束。

    ”那軍官笑道:“漢人把天子比做真龍,你想,群龍無首,焉難作戰?這皇帝要保全性命,隻有乖乖地投順咱們,叫他下一道命令,願作我們的屬國,那麼大明江山,豈不是唾手可得。

    ”張丹楓憂心如焚,想道:“若然如此,确是可慮。

    但願這位明朝皇帝不是貪生怕死之人。

    ”先前那位軍官又道:“明朝的軍隊是不足懼了,隻是那雁門關外的金刀寨主,尚在關外流竄,忽聚忽散不易撲滅,這倒是個心腹之患。

    ”另一個軍官笑道:“他的大寨已給咱們鏟平,金刀老賊父子雖然逃脫,亦不過是癬疥之患而已。

    而且有澹台将軍在雁門關駐守,他更是無法作亂,何足懼哉。

    ”張丹楓與雲蕾聽得周健父子的安全消息,又知道澹台滅明的下落,心中稍稍安慰。

     再說明朝的皇帝祈鎮被擒之後,也先将他囚在中軍帳中,帳外三重防衛,帳中另有三名武藝高強的武士,按劍臨視,其中之一便是也先手下的虎将額吉多,此人不但以七十二路風雷劍法稱雄漠外,而且人亦甚機警。

    祈鎮以大明皇帝,一旦變為瓦刺的階下之囚,心中又羞又氣又悔又憤,聽說先也還要他晚上青衣侍酒,更是羞憤得無地自容,心中七上八落,想着今晚之宴去呢還是不去?若然去了,那就像宋朝被金人擄去的徽、欽二帝一樣,屈身事胡,不但有辱國體,而且永為後世所笑,但若然不去,又恐有性命之憂,心中實是躊躇難決。

     忽聽得帳外有人報道:“太師請額吉多将軍到主帥帳中談話。

    ”一個瓦刺軍官捧着令箭走入,額吉多十分精細,驗過令箭,果是瓦刺軍中最高的令箭--這種令箭是瓦刺國君禦賜,用綠玉所造的。

    額吉多以為也先有急事相詢,接過令箭,匆匆便走。

     那傳令的軍官見額吉多一出帳門,忽地一個轉身,雙臂斜伸,向兩名武士的腰間重重一戳,手法迅疾之極,那兩名武士雖是瓦刺國中的高手,蓦然受襲,毫無招架之餘地,哼也不哼一聲,立刻倒地。

    那軍官微微一笑,将頭拉下,道:“皇上,你還認得我麼?” 這傳令的軍官正是張丹楓,他父親張宗周在瓦刺官拜右丞相,與也先的父親脫歡同一班輩,在也先未繼承父位、總攬兵權之前,張宗周與脫歡權力不相上下,同受國君寵信,可以顧問軍務,瓦刺先王曾分賜他們綠玉令箭,可以命令任何軍官。

    其後至也先繼位,權力日大,自封太師,張宗周為了明哲保身對瓦刺的軍務“顧”而不“問”,這支令箭已有十年不用了。

    張丹楓偷走之時,順手将這支令箭偷走,想不到竟在今日派了用場。

     皇帝祈鎮睜眼一瞧,這一驚非同小可。

    張丹楓道:“擂台比武之時,我送給你的信,你看了麼?”皇帝顫聲說道:“你就是張丹楓?”張丹楓道:“不錯,我就是你所要搜捕的大仇家。

    ”皇帝道:“好,我今日落在你的手中,你也不必我說,快快将我一刀殺掉就是。

    ”張丹楓笑道:“我若要殺你,豈待今日?我雖身穿胡服,心在漢家。

    ”皇帝道:“那麼你就救我出去。

    ”外面重重防衛,要救出去,談何容易。

    張丹楓微微一笑道:“皇上,今日之事,隻有你自己可救自己。

    ”皇帝道:“此話怎說?”張丹楓道:“也先今晚必迫你投降,你若投降不但斷送了大明的九萬裡江山,你的性命也将不保。

    你若不降于謙必然聚集義師,保土作戰。

    瓦刺内部不和,也先将來必然内外受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