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喝雉呼盧名園作豪賭 揚聲擲骰俠客儆兇頑
關燈
小
中
大
外禍,并列舉王振與瓦刺私通的證據,叫皇帝及早防備。
其次直說自己本與皇家有世宿冤仇,但若皇帝肯全心抗敵,則這冤仇也可化解。
再勸皇帝不可殘害忠良,否則自己取他首級易如反掌。
這封信寫得情文并茂,軟硬兼施,本來是張丹楓一片為國家打算的忠心,豈料皇帝看了,先是一驚,心中想道:“世上竟有這樣的異人,若不除掉朕的性命豈不是在他掌握之中?”繼而聯想起太祖的遺诏,猜度此人十九是張士誠的後代,所以才會有“世宿冤仇”之語,暗自拿出宮中所藏張士誠畫像比對果然有些相像,越發駭怕,對張丹楓的好意,全不理會。
因此才有遺令雲重與其他七名高手前往蘇州之舉。
張丹楓寫這封信雖然有如對牛彈琴,但卻也有一點成功之處,那就是在皇帝未能捕殺張丹楓之前,為了怕他暗殺手段的厲害,這就絕對不敢降罪保薦過張丹楓的張風府。
皇帝的駭怕疑慮,雲蕾的焦急不安,都暫且按下不表。
且說雲重領了皇命,第二日一早便秘密出京,皇帝所賜的禦馬雖不及張丹楓那匹“照夜獅子”的神駿,但也相差不遠,六七日間,便跨過了河北、山東兩省,進入江蘇。
這一日到了吳縣,吳縣與蘇州相鄰,不過半日路程。
雲重緩了口氣,策馬慢行。
江南山水秀麗,天下聞名,雲重這時不必急于趕路,心境稍稍寬舒,放目浏覽,但見田畝縱橫,港汊交錯,波光雲影,淺山如黛,處處顯出江南水鄉的情調。
雲重久處漠北,幾曾見過如此幽美的風景,心曠神怡,忽覺在塵世上逐利争名實是無謂。
走了一段路程,眼前一亮,前面一個小湖在路邊平靜的躺着,蔚藍的天色,映以淡碧的湖光,真是一幅絕妙的圖畫。
湖邊有一座古墓,雲重投眼一瞥,忽見碑石上寫的是幾個篆字,乃是“澹台滅明之墓”,吃了一驚,心道:“澹台滅明乃是瓦刺的大将,上個月還在北京,怎麼這裡有他的墓?而且這墓形式奇古,顯然不是新近所造。
”正疑惑間,忽見一個牧童,牛角挂書,自湖邊緩緩行來。
雲重問道:“小哥,這裡是什麼地方?這是何人墳墓?”那牧童笑道:“你這位客人想是遠地來的,這個村叫做澹台村,這個湖就叫做澹台湖,這個墓就是我們始祖的墳墓。
”雲重奇道:“什麼,是你們始祖的墳墓?”那牧童笑道:“看你不像是沒讀過書的人,難道連澹台滅明是什麼人也不知嗎?”雲重一怔,隻聽得那牧童問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句成語你懂得麼?”雲重心中微愠,道:“小哥你倒考起我來了。
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子羽是孔子的學生,品學兼優,但相貌醜陋,所以孔子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就是叫人不要隻看外表的意思。
”那牧童笑道:“可不是來。
我們的始祖澹台滅明,就是孔門七十二第子之一,他别号子羽,隻要讀過四書的人都會知道。
這個湖本來是他的住宅,據說後來滄桑變化,下陷為湖,所以叫做澹台湖。
我們的縣志裡都載有的。
”那牧童侃侃而談,旁證博引,頓時令雲重呆了。
雲重的師父董嶽文武全才,雲重小時也曾跟他師父讀過經史,此時想起孔門七十二弟子之中,果然有一個叫做“澹台滅明”。
還記得自己在第一次聽得瓦刺有個大将叫做澹台滅明時心中還暗暗好笑:這樣一個武夫卻取了一個古代名儒的名字。
自己還一直以為“澹台”乃是胡姓,誰知卻是江南文物之邦的姓氏,而且還有墓留有江蘇吳縣,供人瞻仰。
不過這個墓大約是他後代子孫所重建,看墓碑的篆字和營造的形式,最少也是秦、漢以後的建築,絕不是春秋時代的遺冢了。
那牧童一笑說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聖人的話,果然說得不錯!”短笛橫吹,騎牛緩緩而去。
雲重心中一怔,咀嚼“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兩句名言,心中想道:“原來那澹台滅明果是漢人,難道這名字是他有意取得與先賢一樣嗎?澹台滅明相貌奇醜,這點倒可以與古代的那個澹台滅明相提并論,但他投靠番邦,又豈能與先賢相比?唔,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莫非他取這個名字,其中也含有深意?叫我們不要隻從外表的相貌行徑去看他?難道這‘滅明’二字含意不是要‘滅掉明朝’?哼,難道那個一介武夫的澹台滅明也有什麼崇高的胸襟報負?” 雲重繞過澹台湖,進入澹台村,心中不住地想澹台滅明的事,想起自己前次在正定夜襲番王,澹台滅明武功遠勝于己,顯然未下殺手。
又想起他在張風府家中比武,曾經替張風府打退暗算他的對頭之事,心中更覺疑惑,忽而笑道:“此一澹台彼一澹台,此澹台不是彼澹台,何必想它。
”這時已是中午時分,烈日當頭,口中焦渴。
江南蘇杭一帶,茶亭酒肆,處處皆是,這條路從村中穿過,兩旁田畝,竟無一人耕作,路邊的茶亭酒肆也沒一間開門。
雲重見此景象,十分奇怪,心道:“這澹台村難道沒有人的嗎?” 雲重再策馬行了一程,口中焦渴更甚,忽見路邊有一茶亭有一個老妪在那裡賣茶。
雲重笑道:“行了這許多路,才覓得喝茶之處。
好在不是處處如此,要不然我倒以為是在大漠旅行了。
”進入茶亭,系好馬匹。
那老妪道:“客人來了,明兒倒茶。
”隻見一個年約十四五歲的少女,提着茶具出來,給他倒了一杯碧綠的香茶。
那少女雖是荊钗裙布,面目卻自有一股清秀之氣,那老妪道:“我們這一村都是複姓澹台,你就叫我澹台大娘好了。
”正與那老妪搭讪聊天,忽見一騎快馬經過茶亭馬上騎士相貌粗豪,并不下馬,就放開喉嚨問道:“喂,我問你這老婆婆,昨日是不是有個白馬書生,經過這裡?”“白馬書生?”雲重不由得蓦然一驚,這人所探問的“白馬書生”,豈不是張丹楓嗎? 那老婆婆瞪了一眼,道:“沒聽見!”那騎士跳下馬來,大聲叫道:“我問你有沒有見過一個白馬書生?”聲震屋瓦,那老婆婆張目結舌,仍不作聲。
騎士大怒道:“就是聾子也該聽見。
”走入茶亭,就要揪那婆婆。
雲重心知有異,輕輕伸臂一格,他練的是金剛大力手功夫,這一格暗藏勁力,那騎士幾乎給他摔倒,大吃一驚,情知遇到高人不敢發作。
雲重笑道:“有話好說,何必生氣?這位老婆婆耳朵是有點不大方便。
”其實這老婆婆适才還與雲重談話,雲重此言乃故意替她掩飾。
那老婆婆卻一笑道:“我這耳朵很怪,太大聲聽不見,太小聲也聽不見。
要不大不小,恰到好處才聽得見。
你剛才問什麼?再說一遍。
”那騎士按下怒火,柔聲說道:“請問有一位白馬書生可曾從這裡經過?”那老婆婆道:“啊,白馬書生?呀,是,是有一位白馬書生,他昨天這個時分從這裡經過,吩咐下來,說凡有人問及他的,都請在明日中午到蘇州快活林相會,他請喝酒。
”那騎士聽了此言,立刻上馬便走。
那老婆婆冷笑一聲,道:“明兒,記下來了!”那少女坐在一角繡花笑道:“是記下來了。
”把錦緞一揚,上面繡有七朵紅花,有大有小道:“這是第七個!” 雲重好生納悶,他情知這兩母女不是常人,但自恃武功,也不避江湖忌諱,禁不住問道:“什麼白馬書生?那快活林又是什麼地方?”那老婆婆盯了雲重一眼,笑道:“你這位客官為人很好,我說與你聽。
快活林是蘇州一個銷金場所,聽說以前張士誠在蘇州稱帝時,曾把那地方建作行宮。
後來張士誠戰死,快活林被官家當作逆産處置,産給商買。
現在快活林的主人叫做九頭獅子殷天鑒,他把那大好園林,變成秦樓賭館,弄了不少造孽錢,廣買田地,買到我們吳縣來。
澹台村的田地,十之七八都是他的。
”雲重道:“如此說來,這九頭獅子也算得是個大惡霸了,但這與白馬書生又有何幹?”那老婆婆道:“我們這個茶亭的地皮也是他的,他每個月要來收三兩六錢銀子,我們欠了三月租錢,他昨日就派了兩個武師來,說要拉明兒作他的丫頭,抵償租錢,恰恰那個白馬書生經過,替我們還了銀子,又将那兩個武師打得個狗吃屎。
”那少女插口說道:“好,那書生可沒有打人,是那兩個武師打他。
哈真妙極了,那兩個武師拳頭剛碰着他的身體,就哎喲喲直叫起來,也不見那書生還手,那兩個武師就跌倒地下亂滾,爬起來時,我瞧見他們的拳頭都腫得像海腕般大。
客官,你見多識廣,這可是什麼邪法?”雲重心知這是種類似“沾衣十八跌”的上乘内功,嘴中卻道:“我也不知道。
”那老婆婆道:“那兩個武師本領為濟,口卻很硬,對那白馬書生道:‘有種的你到快活林見我們的九頭獅子。
’那白馬書生仰天大笑道:‘過兩天我就去看他。
看看九頭獅子是怎麼兇法?’” 雲重心中甚是奇怪,想道:“張丹楓到蘇州來明明是要找他祖先的藏寶與地圖,卻怎的沒來由多管閑事,與一個惡霸作對,不怕露出身份麼?若說行俠仗義,那麼将那兩個武師折辱了一頓,替這兩母女還了銀子就算了,天下惡霸打之不盡,何況他又有大事在身,豈可意氣用事,輕重倒置?”但一想到所見所聞,張丹楓的每件行事,都是計劃缜密,含有深意,心中又是捉摸不定。
那老婆婆續道:“那位白馬相公把兩個武師趕跑之後,又對我道:你叫村中的男子後日都到快活林瞧熱鬧去,我有銀子分給他們。
客官,你當然不稀罕他分銀子,可也想瞧瞧熱鬧去麼?”雲重道:“我久慕蘇州園林之名,何況又有熱鬧可看,那是定然要去的了。
”付了茶錢,立刻告辭,偷眼一瞥,隻見那少女的錦緞上已繡了第八朵紅花。
雲重馬行快速,日頭未落,已到蘇州。
隻見街道全是五色斑斓的大小石卵鋪成的石子路,别具一種清新的風格,房屋建築精雅之處
其次直說自己本與皇家有世宿冤仇,但若皇帝肯全心抗敵,則這冤仇也可化解。
再勸皇帝不可殘害忠良,否則自己取他首級易如反掌。
這封信寫得情文并茂,軟硬兼施,本來是張丹楓一片為國家打算的忠心,豈料皇帝看了,先是一驚,心中想道:“世上竟有這樣的異人,若不除掉朕的性命豈不是在他掌握之中?”繼而聯想起太祖的遺诏,猜度此人十九是張士誠的後代,所以才會有“世宿冤仇”之語,暗自拿出宮中所藏張士誠畫像比對果然有些相像,越發駭怕,對張丹楓的好意,全不理會。
因此才有遺令雲重與其他七名高手前往蘇州之舉。
張丹楓寫這封信雖然有如對牛彈琴,但卻也有一點成功之處,那就是在皇帝未能捕殺張丹楓之前,為了怕他暗殺手段的厲害,這就絕對不敢降罪保薦過張丹楓的張風府。
皇帝的駭怕疑慮,雲蕾的焦急不安,都暫且按下不表。
且說雲重領了皇命,第二日一早便秘密出京,皇帝所賜的禦馬雖不及張丹楓那匹“照夜獅子”的神駿,但也相差不遠,六七日間,便跨過了河北、山東兩省,進入江蘇。
這一日到了吳縣,吳縣與蘇州相鄰,不過半日路程。
雲重緩了口氣,策馬慢行。
江南山水秀麗,天下聞名,雲重這時不必急于趕路,心境稍稍寬舒,放目浏覽,但見田畝縱橫,港汊交錯,波光雲影,淺山如黛,處處顯出江南水鄉的情調。
雲重久處漠北,幾曾見過如此幽美的風景,心曠神怡,忽覺在塵世上逐利争名實是無謂。
走了一段路程,眼前一亮,前面一個小湖在路邊平靜的躺着,蔚藍的天色,映以淡碧的湖光,真是一幅絕妙的圖畫。
湖邊有一座古墓,雲重投眼一瞥,忽見碑石上寫的是幾個篆字,乃是“澹台滅明之墓”,吃了一驚,心道:“澹台滅明乃是瓦刺的大将,上個月還在北京,怎麼這裡有他的墓?而且這墓形式奇古,顯然不是新近所造。
”正疑惑間,忽見一個牧童,牛角挂書,自湖邊緩緩行來。
雲重問道:“小哥,這裡是什麼地方?這是何人墳墓?”那牧童笑道:“你這位客人想是遠地來的,這個村叫做澹台村,這個湖就叫做澹台湖,這個墓就是我們始祖的墳墓。
”雲重奇道:“什麼,是你們始祖的墳墓?”那牧童笑道:“看你不像是沒讀過書的人,難道連澹台滅明是什麼人也不知嗎?”雲重一怔,隻聽得那牧童問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句成語你懂得麼?”雲重心中微愠,道:“小哥你倒考起我來了。
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子羽是孔子的學生,品學兼優,但相貌醜陋,所以孔子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就是叫人不要隻看外表的意思。
”那牧童笑道:“可不是來。
我們的始祖澹台滅明,就是孔門七十二第子之一,他别号子羽,隻要讀過四書的人都會知道。
這個湖本來是他的住宅,據說後來滄桑變化,下陷為湖,所以叫做澹台湖。
我們的縣志裡都載有的。
”那牧童侃侃而談,旁證博引,頓時令雲重呆了。
雲重的師父董嶽文武全才,雲重小時也曾跟他師父讀過經史,此時想起孔門七十二弟子之中,果然有一個叫做“澹台滅明”。
還記得自己在第一次聽得瓦刺有個大将叫做澹台滅明時心中還暗暗好笑:這樣一個武夫卻取了一個古代名儒的名字。
自己還一直以為“澹台”乃是胡姓,誰知卻是江南文物之邦的姓氏,而且還有墓留有江蘇吳縣,供人瞻仰。
不過這個墓大約是他後代子孫所重建,看墓碑的篆字和營造的形式,最少也是秦、漢以後的建築,絕不是春秋時代的遺冢了。
那牧童一笑說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聖人的話,果然說得不錯!”短笛橫吹,騎牛緩緩而去。
雲重心中一怔,咀嚼“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兩句名言,心中想道:“原來那澹台滅明果是漢人,難道這名字是他有意取得與先賢一樣嗎?澹台滅明相貌奇醜,這點倒可以與古代的那個澹台滅明相提并論,但他投靠番邦,又豈能與先賢相比?唔,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莫非他取這個名字,其中也含有深意?叫我們不要隻從外表的相貌行徑去看他?難道這‘滅明’二字含意不是要‘滅掉明朝’?哼,難道那個一介武夫的澹台滅明也有什麼崇高的胸襟報負?” 雲重繞過澹台湖,進入澹台村,心中不住地想澹台滅明的事,想起自己前次在正定夜襲番王,澹台滅明武功遠勝于己,顯然未下殺手。
又想起他在張風府家中比武,曾經替張風府打退暗算他的對頭之事,心中更覺疑惑,忽而笑道:“此一澹台彼一澹台,此澹台不是彼澹台,何必想它。
”這時已是中午時分,烈日當頭,口中焦渴。
江南蘇杭一帶,茶亭酒肆,處處皆是,這條路從村中穿過,兩旁田畝,竟無一人耕作,路邊的茶亭酒肆也沒一間開門。
雲重見此景象,十分奇怪,心道:“這澹台村難道沒有人的嗎?” 雲重再策馬行了一程,口中焦渴更甚,忽見路邊有一茶亭有一個老妪在那裡賣茶。
雲重笑道:“行了這許多路,才覓得喝茶之處。
好在不是處處如此,要不然我倒以為是在大漠旅行了。
”進入茶亭,系好馬匹。
那老妪道:“客人來了,明兒倒茶。
”隻見一個年約十四五歲的少女,提着茶具出來,給他倒了一杯碧綠的香茶。
那少女雖是荊钗裙布,面目卻自有一股清秀之氣,那老妪道:“我們這一村都是複姓澹台,你就叫我澹台大娘好了。
”正與那老妪搭讪聊天,忽見一騎快馬經過茶亭馬上騎士相貌粗豪,并不下馬,就放開喉嚨問道:“喂,我問你這老婆婆,昨日是不是有個白馬書生,經過這裡?”“白馬書生?”雲重不由得蓦然一驚,這人所探問的“白馬書生”,豈不是張丹楓嗎? 那老婆婆瞪了一眼,道:“沒聽見!”那騎士跳下馬來,大聲叫道:“我問你有沒有見過一個白馬書生?”聲震屋瓦,那老婆婆張目結舌,仍不作聲。
騎士大怒道:“就是聾子也該聽見。
”走入茶亭,就要揪那婆婆。
雲重心知有異,輕輕伸臂一格,他練的是金剛大力手功夫,這一格暗藏勁力,那騎士幾乎給他摔倒,大吃一驚,情知遇到高人不敢發作。
雲重笑道:“有話好說,何必生氣?這位老婆婆耳朵是有點不大方便。
”其實這老婆婆适才還與雲重談話,雲重此言乃故意替她掩飾。
那老婆婆卻一笑道:“我這耳朵很怪,太大聲聽不見,太小聲也聽不見。
要不大不小,恰到好處才聽得見。
你剛才問什麼?再說一遍。
”那騎士按下怒火,柔聲說道:“請問有一位白馬書生可曾從這裡經過?”那老婆婆道:“啊,白馬書生?呀,是,是有一位白馬書生,他昨天這個時分從這裡經過,吩咐下來,說凡有人問及他的,都請在明日中午到蘇州快活林相會,他請喝酒。
”那騎士聽了此言,立刻上馬便走。
那老婆婆冷笑一聲,道:“明兒,記下來了!”那少女坐在一角繡花笑道:“是記下來了。
”把錦緞一揚,上面繡有七朵紅花,有大有小道:“這是第七個!” 雲重好生納悶,他情知這兩母女不是常人,但自恃武功,也不避江湖忌諱,禁不住問道:“什麼白馬書生?那快活林又是什麼地方?”那老婆婆盯了雲重一眼,笑道:“你這位客官為人很好,我說與你聽。
快活林是蘇州一個銷金場所,聽說以前張士誠在蘇州稱帝時,曾把那地方建作行宮。
後來張士誠戰死,快活林被官家當作逆産處置,産給商買。
現在快活林的主人叫做九頭獅子殷天鑒,他把那大好園林,變成秦樓賭館,弄了不少造孽錢,廣買田地,買到我們吳縣來。
澹台村的田地,十之七八都是他的。
”雲重道:“如此說來,這九頭獅子也算得是個大惡霸了,但這與白馬書生又有何幹?”那老婆婆道:“我們這個茶亭的地皮也是他的,他每個月要來收三兩六錢銀子,我們欠了三月租錢,他昨日就派了兩個武師來,說要拉明兒作他的丫頭,抵償租錢,恰恰那個白馬書生經過,替我們還了銀子,又将那兩個武師打得個狗吃屎。
”那少女插口說道:“好,那書生可沒有打人,是那兩個武師打他。
哈真妙極了,那兩個武師拳頭剛碰着他的身體,就哎喲喲直叫起來,也不見那書生還手,那兩個武師就跌倒地下亂滾,爬起來時,我瞧見他們的拳頭都腫得像海腕般大。
客官,你見多識廣,這可是什麼邪法?”雲重心知這是種類似“沾衣十八跌”的上乘内功,嘴中卻道:“我也不知道。
”那老婆婆道:“那兩個武師本領為濟,口卻很硬,對那白馬書生道:‘有種的你到快活林見我們的九頭獅子。
’那白馬書生仰天大笑道:‘過兩天我就去看他。
看看九頭獅子是怎麼兇法?’” 雲重心中甚是奇怪,想道:“張丹楓到蘇州來明明是要找他祖先的藏寶與地圖,卻怎的沒來由多管閑事,與一個惡霸作對,不怕露出身份麼?若說行俠仗義,那麼将那兩個武師折辱了一頓,替這兩母女還了銀子就算了,天下惡霸打之不盡,何況他又有大事在身,豈可意氣用事,輕重倒置?”但一想到所見所聞,張丹楓的每件行事,都是計劃缜密,含有深意,心中又是捉摸不定。
那老婆婆續道:“那位白馬相公把兩個武師趕跑之後,又對我道:你叫村中的男子後日都到快活林瞧熱鬧去,我有銀子分給他們。
客官,你當然不稀罕他分銀子,可也想瞧瞧熱鬧去麼?”雲重道:“我久慕蘇州園林之名,何況又有熱鬧可看,那是定然要去的了。
”付了茶錢,立刻告辭,偷眼一瞥,隻見那少女的錦緞上已繡了第八朵紅花。
雲重馬行快速,日頭未落,已到蘇州。
隻見街道全是五色斑斓的大小石卵鋪成的石子路,别具一種清新的風格,房屋建築精雅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