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奸宦弄權沉冤誰與雪 擂台争勝俠士暗飛針
關燈
小
中
大
。
于謙微微笑道:“張丹楓早已把你的事情、你的相貌都告訴我啦,你到現在才來見我麼?” 雲蕾看他親切的笑容,就如同自己的親人長輩一樣,不禁淚如雨下,拜倒地上。
于謙俯身将她扶起,說道:“我點翰林那年,是你爺爺做的主考,不嫌有僭的話,我可要叫你一聲侄女。
”雲蕾聽他提起爺爺,更是傷心,抽噎說道:“我爺爺是怎樣死的?當真是皇上禦旨賜死的麼?伯伯你可知道内情?” 于謙叫雲蕾坐下,給她倒了一杯熱茶道:“你且揩幹眼淚聽我細說。
”雲蕾試淚聆聽。
于謙歎了口氣,說道:“你爺爺遇難那年,我已做到兵部侍郎,聽得雁門關外傳來你爺爺的噩耗,文武百官,無不驚奇悲憤,大家都說你爺爺羁留異國,在冰天雪地裡牧馬二十年,始終堅貞不屈,真是節比蘇武,請皇上昭雪,更正罪名,另加封贈。
皇上看了奏本竟然說道:‘雲靖死了嗎,朕也不知道呀,待朕回去問問,你的奏本,且先擱下吧。
’說罷就下令退朝,大臣劉新忍耐不住,挺身而出,追入禦書房問道:‘那麼賜死雲靖的诏書,不是聖上寫的嗎?’皇上支支吾吾,司禮太監王振聞扭趕來,說道:‘皇上,你自己寫的诏書也忘記了嗎?’皇上忙道:‘啊,是、是、是朕寫的诏書。
他是什麼罪賜死的,讓朕想想。
’王振在旁邊說道:‘他身為使臣,□顔事仇,是以賜死。
’皇上道:‘對,對!!是為了這個罪名賜死的!’劉得新大罵王振道:‘明明是你這□假傳聖旨,害死忠良,卻将惡名推給皇上,叫皇上失盡人心!’王振老羞成怒,立刻發作,将劉得新捕下天牢,捏了一個罪名,要把他處死。
滿朝文武不服,交章彈劾,後來劉得新才得免一死,削職為民。
那個替你爺爺伸冤的禦史,也被流放海南,不久就給王振害死了。
其他出頭彈劾的人,各各受貶,我那時也給貶到江西去做巡按。
” 雲蕾悲憤之極,道:“好可恨的奸閹,原來我的爺爺是他害死的!他為什麼要害死我的爺爺?”于謙道:“後來我們打聽出來,原來王振這□,早已和也先父子有所勾結,将中國的鐵器換蒙古的馬匹,暗中大做買賣,賺其大錢,聽說這些買賣在蒙古都是公開交易的。
你爺爺是前朝大臣,極有聲望,更兼守節二十年,忠貞不下蘇武牧羊,若然回來,必然要整頓朝綱肅清奸黨。
我猜想王振一來是怕你爺爺在蒙古已知道他勾通外國的情事,二來是怕你爺爺回朝之後,對他不利,是以假傳聖旨,先下毒手!他是司禮太監,皇上的印玺也在他手上,内外章奏,除了是大臣親自抱本上朝所奏的外,都要經過他的手,他要假傳聖旨,那是易于反掌。
” 雲蕾聽了之後,在悲憤之中,不由得想起了當年張宗周叫澹台滅明送給他爺爺的三個錦囊。
要知這三道錦囊,來得十分奇怪,所以雲蕾當年雖然年幼無知,但長成之後,潮音和尚、金刀周健以及後來的張丹楓都曾對她提過。
第一道錦囊中便藏有一顆蠟丸,内中有一張字條是王振寫與脫歡(也先之父)、張宗周二人的信,商量以鐵器交換馬匹的買賣的。
這一道錦囊推斷雲靖被捕,叫謝天華入京将蠟丸交與于謙,參劾王振。
這第三道錦囊的推斷雖然落空,(雲靖不止被捕,而且是被立刻害死),但總算是張宗周的一番好意。
雲蕾想道:“若然這顆蠟丸當年交與于謙,王振的羽翼及勢力都尚未如今之盛,有了真憑實據,把他扳倒,也說不定。
” 于謙話說完了,歎口氣道:“雲大人沉冤未雪,但有你這樣一個好孫女兒,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雲蕾想起爺爺的慘死,憤火又生,擊掌誓道:“我不把這奸賊碎屍萬段,誓不為人。
”于謙搖搖頭道:“雲姑娘,這個時候,我卻不贊成你去報仇。
” 雲蕾憤道:“老伯用意?”于謙道:“王振此時權傾朝野邸中甲士如雲,這也罷了。
軍中将領,也有許多是他的幹兒,現在咱們正在全力對付瓦刺入侵,若操之過急,隻怕反會誤了大事。
俗語有雲:千夫所指,無疾而死。
罪惡滿盈,又哪能有好下場。
将來他奸謀更露之時,就是你不去親自報仇,這自會有人将他除掉。
再說你雖精通武藝,卻是孤掌難鳴,最少也得見了你的哥哥再說。
” 雲蕾一想這話也是正理,當下默然不語,淚濕衣衫。
于謙緩緩起立,将玻璃窗格推開,意味深長地道:“嗯,天就要亮了。
蕾侄,你住在哪兒?”雲蕾道:“我住在客店。
”于謙言道:“客店人雜,你單身一人又是女扮男裝,想必諸多不便,不如搬到我這兒吧。
我這兒消息也靈通一些。
”雲蕾道:“既然老伯吩咐,侄女兒也不客氣了,待我回去收拾立刻搬來。
”隔房有一個清脆的女孩子的聲音叫道:“爹,你又一晚沒睡覺嗎?” 于謙笑上眉梢,道:“就睡啦。
”對雲蕾道:“我的女兒催我睡啦,你快搬行李來吧。
我常常因為事忙熬個通宵的,這也沒有什麼,就是冷淡了這個孩子。
”雲蕾見他們父女的親愛情狀,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爺爺與爸爸。
于謙的年歲和十年前的爺爺差不多,可爺爺對自己卻沒有于謙那樣慈祥。
雲蕾回去結了店帳,搬到于家,于謙的女兒叫做于承珠,今年不過九歲,聰明伶俐,活潑非常,雲蕾改回女裝,承珠直追着她叫姐姐。
雲蕾和她甚為相得,自此就在于家住下來。
雲蕾住到于家,心中還隐藏有一個希望,希望張丹楓會再來會見于謙,可是一連住了半個月,張丹楓卻沒有來過。
至于那番王和澹台滅明,也早在雲蕾搬到于家之後的第六天,就因和談失敗而歸國去了。
住到半月之期,雲蕾想起了張風府所說的今年武舉特科,不住地問于謙消息,于謙總笑着道:“乖侄女,别心急,你哥哥若然出考,我
于謙微微笑道:“張丹楓早已把你的事情、你的相貌都告訴我啦,你到現在才來見我麼?” 雲蕾看他親切的笑容,就如同自己的親人長輩一樣,不禁淚如雨下,拜倒地上。
于謙俯身将她扶起,說道:“我點翰林那年,是你爺爺做的主考,不嫌有僭的話,我可要叫你一聲侄女。
”雲蕾聽他提起爺爺,更是傷心,抽噎說道:“我爺爺是怎樣死的?當真是皇上禦旨賜死的麼?伯伯你可知道内情?” 于謙叫雲蕾坐下,給她倒了一杯熱茶道:“你且揩幹眼淚聽我細說。
”雲蕾試淚聆聽。
于謙歎了口氣,說道:“你爺爺遇難那年,我已做到兵部侍郎,聽得雁門關外傳來你爺爺的噩耗,文武百官,無不驚奇悲憤,大家都說你爺爺羁留異國,在冰天雪地裡牧馬二十年,始終堅貞不屈,真是節比蘇武,請皇上昭雪,更正罪名,另加封贈。
皇上看了奏本竟然說道:‘雲靖死了嗎,朕也不知道呀,待朕回去問問,你的奏本,且先擱下吧。
’說罷就下令退朝,大臣劉新忍耐不住,挺身而出,追入禦書房問道:‘那麼賜死雲靖的诏書,不是聖上寫的嗎?’皇上支支吾吾,司禮太監王振聞扭趕來,說道:‘皇上,你自己寫的诏書也忘記了嗎?’皇上忙道:‘啊,是、是、是朕寫的诏書。
他是什麼罪賜死的,讓朕想想。
’王振在旁邊說道:‘他身為使臣,□顔事仇,是以賜死。
’皇上道:‘對,對!!是為了這個罪名賜死的!’劉得新大罵王振道:‘明明是你這□假傳聖旨,害死忠良,卻将惡名推給皇上,叫皇上失盡人心!’王振老羞成怒,立刻發作,将劉得新捕下天牢,捏了一個罪名,要把他處死。
滿朝文武不服,交章彈劾,後來劉得新才得免一死,削職為民。
那個替你爺爺伸冤的禦史,也被流放海南,不久就給王振害死了。
其他出頭彈劾的人,各各受貶,我那時也給貶到江西去做巡按。
” 雲蕾悲憤之極,道:“好可恨的奸閹,原來我的爺爺是他害死的!他為什麼要害死我的爺爺?”于謙道:“後來我們打聽出來,原來王振這□,早已和也先父子有所勾結,将中國的鐵器換蒙古的馬匹,暗中大做買賣,賺其大錢,聽說這些買賣在蒙古都是公開交易的。
你爺爺是前朝大臣,極有聲望,更兼守節二十年,忠貞不下蘇武牧羊,若然回來,必然要整頓朝綱肅清奸黨。
我猜想王振一來是怕你爺爺在蒙古已知道他勾通外國的情事,二來是怕你爺爺回朝之後,對他不利,是以假傳聖旨,先下毒手!他是司禮太監,皇上的印玺也在他手上,内外章奏,除了是大臣親自抱本上朝所奏的外,都要經過他的手,他要假傳聖旨,那是易于反掌。
” 雲蕾聽了之後,在悲憤之中,不由得想起了當年張宗周叫澹台滅明送給他爺爺的三個錦囊。
要知這三道錦囊,來得十分奇怪,所以雲蕾當年雖然年幼無知,但長成之後,潮音和尚、金刀周健以及後來的張丹楓都曾對她提過。
第一道錦囊中便藏有一顆蠟丸,内中有一張字條是王振寫與脫歡(也先之父)、張宗周二人的信,商量以鐵器交換馬匹的買賣的。
這一道錦囊推斷雲靖被捕,叫謝天華入京将蠟丸交與于謙,參劾王振。
這第三道錦囊的推斷雖然落空,(雲靖不止被捕,而且是被立刻害死),但總算是張宗周的一番好意。
雲蕾想道:“若然這顆蠟丸當年交與于謙,王振的羽翼及勢力都尚未如今之盛,有了真憑實據,把他扳倒,也說不定。
” 于謙話說完了,歎口氣道:“雲大人沉冤未雪,但有你這樣一個好孫女兒,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雲蕾想起爺爺的慘死,憤火又生,擊掌誓道:“我不把這奸賊碎屍萬段,誓不為人。
”于謙搖搖頭道:“雲姑娘,這個時候,我卻不贊成你去報仇。
” 雲蕾憤道:“老伯用意?”于謙道:“王振此時權傾朝野邸中甲士如雲,這也罷了。
軍中将領,也有許多是他的幹兒,現在咱們正在全力對付瓦刺入侵,若操之過急,隻怕反會誤了大事。
俗語有雲:千夫所指,無疾而死。
罪惡滿盈,又哪能有好下場。
将來他奸謀更露之時,就是你不去親自報仇,這自會有人将他除掉。
再說你雖精通武藝,卻是孤掌難鳴,最少也得見了你的哥哥再說。
” 雲蕾一想這話也是正理,當下默然不語,淚濕衣衫。
于謙緩緩起立,将玻璃窗格推開,意味深長地道:“嗯,天就要亮了。
蕾侄,你住在哪兒?”雲蕾道:“我住在客店。
”于謙言道:“客店人雜,你單身一人又是女扮男裝,想必諸多不便,不如搬到我這兒吧。
我這兒消息也靈通一些。
”雲蕾道:“既然老伯吩咐,侄女兒也不客氣了,待我回去收拾立刻搬來。
”隔房有一個清脆的女孩子的聲音叫道:“爹,你又一晚沒睡覺嗎?” 于謙笑上眉梢,道:“就睡啦。
”對雲蕾道:“我的女兒催我睡啦,你快搬行李來吧。
我常常因為事忙熬個通宵的,這也沒有什麼,就是冷淡了這個孩子。
”雲蕾見他們父女的親愛情狀,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爺爺與爸爸。
于謙的年歲和十年前的爺爺差不多,可爺爺對自己卻沒有于謙那樣慈祥。
雲蕾回去結了店帳,搬到于家,于謙的女兒叫做于承珠,今年不過九歲,聰明伶俐,活潑非常,雲蕾改回女裝,承珠直追着她叫姐姐。
雲蕾和她甚為相得,自此就在于家住下來。
雲蕾住到于家,心中還隐藏有一個希望,希望張丹楓會再來會見于謙,可是一連住了半個月,張丹楓卻沒有來過。
至于那番王和澹台滅明,也早在雲蕾搬到于家之後的第六天,就因和談失敗而歸國去了。
住到半月之期,雲蕾想起了張風府所說的今年武舉特科,不住地問于謙消息,于謙總笑着道:“乖侄女,别心急,你哥哥若然出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