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章

關燈
,雜念一除,即覺心地瑩潔如鏡。

     石室裡面端賴壁間小孔明暗,而分出晝間夜間,然而,白剛并不理會到底是幾天幾夜,以藥充饑,以坐養性,在不知不覺間,忽被一陣奇熱驚醒,睜眼一看,目力加倍明朗,石室裡所有的暗處,看來都一一清晰異常。

     這時,他雖已自知到達能夠在黑夜視物的境界,但是否有取經的資格,仍覺毫無把握,他收攝心神,繼續打坐下子去,忽覺所坐的蒲團石輕微一動,即向側面挪移,一個尺許大小的淺穴,恰在蒲團石的一側。

     白剛低頭一看,即見穴裡正正放着一本厚書,書面上赫然是《五禽奇經》四字。

     果然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白剛在石上打坐時的熱力,傳導幹蒲團石,竟使因熱而生的氣勁,推開蒲團石而現出藏經,怎不令他心中狂喜? 他探手取經,即打石上翻閱,裡頭首頁是華佗祖師像,次頁又是另一位童顔鶴發,仙風道骨的老者肖像,旁邊有“弟子羅浮客方正研述重訂”的字樣,忙将書本供在鼎前,肅衣再拜,然後一頁一頁翻閱下去。

     《五禽奇經》共計分為七大部份,除了華倫原著虎、熊、鹿、猿、鳥,等五部之外,羅浮客還加上一部“蛇經”在五部之後,每一部又分為氣功、力功、輕身功、拳法、兵器、術數……等章,在六部之前,又述有融會貫通各部的方法,而自成一部。

     白剛驟得奇書,喜不自勝,一口氣把它讀完,然後再一章一節,一句一字,推敲研究,依照書中指示,參照壁間圖形,辛勤練習,不知不覺間,他已練成最後一頁的功,也服下最後一粒丹藥,暗想自己練了這麼久的功,大部份都自覺有長足進步,惟有輕功一門,沒有到實地去練習,每天在石室裡懸空而睡,懸空疾轉,到底快到何等程度,還是沒有把握。

     他為了一試輕功,便将五禽經往藏經盒一放,往時,他每練完一節,便将五禽經放回藏盒,然後閉目瞑思。

    那知這對将奇經一放進經盒,石桌底下立即“格格”響動起來,瞬間,經盒蓋起,石鼎移回,與初次所見完全一樣。

     這是自從取得奇經以來,一直沒有發生過的奇事,白剛微微一怔,接着即明白先師羅浮客要将奇經收回,而自己也到了辭師離室的時候,不禁驚喜交集,重整衣冠,在蒲團石倒身下拜。

     因恐離開之後,對于五禽經的藝業會有遺忘,又端坐在蒲團石上,默誦經義,直到感覺肚裡饑餓,才走往石門後面,用“粘”宇的氣功,想要拉退石門,那知還是分毫不動,暗道:“我這時的粘字氣功,那怕不能将一株大樹拔起,但石月還是恁地堅牢,敢情祖師不讓我由這門走出了。

    ” 地旋即記起初次進來那個投井狀的石窟,當下走進甬道,爬往眢井,意念一動,不覺腳下已用上暗勁,“呼”的一聲,身形立即拔上地面。

     五禽奇功果然恁般神奇,白剛大喜已極,再回顧窟底,卻見一方平滑的石闆上,顯出“再度封關一千年”七個字,洞口也立即向裡一合。

     白剛征了半晌,才醒覺應該往蘋果林找點吃的,一縱身軀,不覺已射離峰頂數十丈,又使他猛可一驚,急依照平時所練,提氣輕身,飄飄而下。

     他經過這一意外,才确信自己的藝業,已達他往時夢想不到之境,待飄下谷底,再望蘋果樹上,卻是枝繁葉茂,碩果無存。

    新果隻有李子大小,怎生吃得?可巧這時恰有一群山鴿飛過十幾丈高空,他為了試一試自己的藝業。

    一縱身軀,居然電射而上,順手一探,即抓到兩隻山鴿,找來幾根枯枝,一破石點火,烤好山鴿,飽食一頓,正要起身離去,忽見一夥勁裝漢子飛奔而來。

     為首那人還依稀認得眼前這位少年,正是堂主交下定要搜的人,不料将近一年,又在旗峰谷出現,喜得咯咯怪笑道:“好小子!你居然又來了,乖乖地跟爺們回去吧!”餘衆吆喝一聲,立即蜂湧而上。

     白剛由那夥人服飾打扮上,知是天龍幫的人物,不禁冷喝一聲:“替我滾開吧!”橫臂一揮,十幾個壯漢頓時紛紛摔開數丈,此時,他得意已極,一聲長笑,身形電閃登峰,取準十方鎮方向,飛騰而去。

     要知他為了習藝,忍心放下蕭楚君和何通,一别經年,此時功成藝就,怎不歸心似箭,向知己,向至友,報個喜訊! 那知他剛到一處市鎮,即見暮色蒼茫中,有個白衣纖影,一閃入鎮,不禁“咦”一聲道:“皇甫姐姐怎也在這裡?” 他雖然急着要回十方鎮,但已發現皇甫碧霞在這鎮上,怎好不先見一面?想到皇甫碧霞以前曾經為他辛勞,為他焦慮,替他擋災,說不定有要事才到這市鎮裡來,自己正好助她一臂,忙收起絕頂輕功,放開大步,入鎮尋找。

     那知他走盡幾條大街,卻不見皇甫碧霞的蹤影,忽然側裡“咝”一聲風響,反手一接,已抓到一個紙團,打開一看,即見上面寫着:“堂堂須眉,何以言而無信,今夜三更,候駕于七裡溪,如君膽怯,盡可不來。

    ” 這分明是一張挑戰書,而被約的人似曾有爽約行事,白剛始終不明白自己幾時與人有過節,本待不加理會,卻因書中措詞傲慢,而且又要尋找皇甫碧霞,索性暫宿一宵,順便查看這樁奇事。

     他摸摸身上還有一二十兩碎銀,總夠花用十天半月,于是,走進一家客錢投宿,洗去風塵,即向店夥河道:“你們這裡有個地名喚做七裡溪,離這裡多遠?打哪個方向走?” 店夥聞言一驚,怔了半晌才道:“相公可是要去七裡溪?聽說那地方常常鬧鬼,就是青天白日也常有厲鬼出現,一到黃昏,更是沒人敢走。

    ” 白剛獨處荒山幽洞經年,那還怕鬼?笑道:“謝謝你的好意,請告知去向就行!” 店夥見這位斯文謅謅的公子哥兒并不在意,也笑笑道:“那地名雖叫七裡溪,其實離鎮有三十多裡,也沒有什麼溪流,走出南面鎮口不遠,便可望見亂葬崗的墓地,再過去一箭遠近就是猴子嶺,翻往嶺下,有一片鵝卵石狹谷,就叫做七裡溪……” 白剛聽那店夥繪形繪聲,七裡溪嚴然就是妖魔鬼怪麇集的地方,料知定有蹊跷,反而暗自決定非去不可,當下吩咐店夥代買一點酒菜,以備在房裡獨酌。

     少頃,店夥把酒菜帶來,卻又嘻嘻笑道:“相公!後面有個客人,也向小的打聽在七裡溪的路,小的将那邊鬧鬼的事告訴她,她說反正要去捉鬼,你說這事怪不?” 白剛微笑道:“那客人可是道爺?” “如是道爺便不奇怪了,那人是個姑娘。

    ” 白剛靈機一動,忙道:“可是一位十幾歲的白衣姑娘。

    ” 店夥點點頭道:“相公敢情和她認識,她正是一位白衣姑娘……哦!她可長得真美!” 他自覺說溜了嘴,笑了一笑,竟自走了。

     白剛暗道:“難怪滿街尋她不着,原來她反和自己同宿一店。

    ”他高興起來,忙往後院尋找。

     後院一共隻有兩間廂房,一間無人住宿,鎖了房門,一間燈光搖搖,由門隙漏出。

     白剛毫不猶豫,走向有光的一間。

    先敲敲房門見沒人答應,随喚輕輕喚一聲:“皇甫姐姐!”但仍沒人回答,他不免疑惑起來,由門隙望去,又見房裡空空,幾時有皇甫碧霞的人影? 他還以為自己找錯了房門,往前廳問明店夥,知道并沒有錯,猜明她可能又往外面去了,打算先回房去,過一會再來,那知回到自己房中,即見桌上留有一張紙條。

    上面寫着: “妾已去遠,不必再尋,七裡溪之事與君無關,幸勿前往涉險。

    ”等二十三字,并沒有署下姓名。

     這可把白剛攪糊塗了,由字意上看來,留字的人不但對于自己的意向了解,而且甚為關切,理應是皇甫碧霞所為,但皇甫碧霞既知自己在此,為何避不相見?再則,她也不該用那樣親昵的一個“妾”字。

     然而,除了皇甫碧霞之外,還會有誰?白剛思忖良久,還是找不到答案,最後還是決定往七裡溪探個明白。

     二更剛過,白剛穿窗而出,展起輕功,依照店夥指示的方向疾奔,不消多時,已翻過一座古木參天,大霧迷漫,氣象陰沉的大嶺,即見一處長形夾谷,果然盡是鵝卵石的地面。

     白剛停身谷中,除了風聲蕭蕭,使人起孤凄之感而外,并不見有往何異狀,暗笑那店夥未免大驚小怪,故意吓人。

     那知正在思忖間,忽瞥見兩道黑影疾射而來,白剛微微一笑,肩頭略晃,身形已落在二十丈外一株高樹上面。

     (悲也!校到此發現處少了兩頁!不知被那個小子借的時候搞丢的,樓主一定設法補上。

    ) 剛練成五禽奇功,首次與高手對招,見一劍迎喉而來,竟拿不定如何化解才好,再則曾經說過讓對方三招,百忙中隻得把脖子一偏。

     那知他勉強避開咽喉的劍尖,古玄修手腕微微一翻,劍鋒即如銀光下瀉,向他肩膀劈落。

     白衣少女不覺驚叫一聲,一步縱出,不料身子尚未到達,卻見玄修道長一劍劈空,敢情用力過猛,竟是前沖一步,才定得住身形,白剛卻是好象未曾動過身子,仍然站在原地。

     這一個奇迹出現,白衣少女芳心一陣狂喜,然而,一種無名的愁緒,卻又迅速登上心頭。

     原來白剛情智急生,意念立動,即時施展出“蛇遊”的身法,單腳着地,身子左右一晃,即已讓開一劍。

     古玄修料不到對方身法恁地輕靈,自己一招兩式可說是疾倫無比,不但被他避開,而且使自己出醜,羞怒之下,劍勢一收,向上空劃個圓弧,身形一動,反手一劍,竟由白剛身後橫掃一劍。

     白剛能讓開一招,信心大增,滴溜溜身軀一轉,以古玄修作為中心,順着劍勢又繞回原地,因他身法太快,看來仍是身形未動。

     古玄修一連兩招俱吃白剛避開,而且看不出對方如何走避,不禁暗驚道:“前次在金山寺相遇,這小子身手雖是奇快,卻不及今天這般詭異莫測,要是第三劍還迫不了他還手,本派陰陽劍法的威名就要喪盡……” 他一想到為了昆侖一派的威名,殺機更濃,運足功力,聚集劍尖,迫出一藍一白兩道劍芒,忽然暴雷似一聲厲喝,身形直拔五丈有餘,随即見一蓬十丈方廣的光網,猛罩而下。

     這一招“陰陽交替”乃陰陽劍絕招之一。

    白衣少女不禁驚叫一聲:“小心!” 那知這邊叫聲未落,但見青影一飄,“嚓”一聲響,古玄修一柄寶劍已連柄帶劍插進地面。

     古玄修氣得面如土色,狠狠一掌,劈向自己頂門。

     然而光影一閃,白剛已緊握對方手腕,從容道:“道長且莫氣惱,你我素無仇恨,前此取去龍誕草,實因情急救人,日後自當尋覓奉還。

    ”随手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