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秦皇肆虐 靈虛洞府藏密典 虮蝮揚威 龍潭水底誅怪獸
關燈
小
中
大
拉起,然後微笑的說道:“徒兒,曆劫多生,尚識得我否。
” 自己對他注視了一陣,彷佛見過,可是想不起在什麼地方見過,老頭兒見了他如此,不禁歎了口氣說:“癡兒,癡兒,左三右四,速返師門,見汝本來面目!” 說完,一掌拍向秦含柳的腰際,感到一陣痛楚,恍然驚醒,睜眼一看,天色已經大明,那裡有什麼老人,可是腰際痛楚猶存,趕快爬起身來一看,原來是一壁突出白石,梗在自己的腰下所緻,俯下身去,仔細一看那塊白石,原來是一塊上好的和阗美玉,用手一拿,卻又像生了根似的,拔不出來,蓦然想起潭邊那座岩洞的機紐,和夢中老頭的話。
心裡想道:莫不是這塊美玉,就是開啟那座洞門的樞紐嗎?不自覺地将那塊白玉扯了一下,發現可以扯動,心中馬上默念左三右四,手也就跟着向左邊扯了三圈,再又往右邊回扯,剛好到達第四圈的時候,立即聽洞壁裡面,一陣軋軋的齒輪響聲,當中那團純白色的圓形石塊,慢慢地往壁内縮了進去,現出一道圓形大門出來。
秦含柳見自己無意之中,竟然開啟了洞門,心中不禁大喜,三蹦兩跳地就跑了過去,走進圓門一看,赫!裡面竟然像瑤池仙府一般,布置得清幽絕俗,金碧輝煌,石質如翠玉一般,通體透明,洞壁上嵌着無數明珠,照耀得五彩缤紛,光華耀眼,鐘形洞頂,中央刻着一幅太極圖,四周雕龍刻鳳,翩翩欲生,卻又看不出絲毫斧鑿痕迹,宛似一座整體的翠玉山石,經巧工名匠塑鑿而成一樣。
洞府裡面,被間隔為五間頗為寬敞的石室,地面用淡藍和純白兩種顔色的磨光石塊,鋪成一些玄妙的圖案,當中的石室中央,靠近牆壁的地方,擱着一張石榻,上面擺着一張玉龍須編成的蒲團,蒲圍上面,一個白髯過胸的老頭端端正正地,盤膝坐在上面,可不就是自己夢中所見的那個老人嗎?但見他膚色潔白如玉,沒有一絲血色,雙目垂簾,如老僧入定一樣,在石榻上面,一動也不動,好像是一座莊嚴無比的玉石雕像,根木不像一個活人,石榻前面蒲地上,另外擺着一張玉龍須的拜墊,秦含柳不敢放肆,恭恭敬敬地走了過去,跪在那塊拜墊上面,朝那石榻上面的老人,拜了下去。
剛把頭碰在拜墊前面的一塊藍色圓石上,忽然聽到洞頂上面,發出一個老人的聲音說道:“來人能入此洞,即算有緣,可往右邊第一間石室裡面,将壁上刻的那個最大的太極圖,向右邊旋轉兩周,再往裡一按,打開壁上的隐廚,取出老人遺留的靈虛記事,自會明白這裡的一切。
” 聲音來自頭頂,可把秦含柳吓了一大跳,起來留心一看,榻上的老人仍然如最初一樣,根本沒有張過嘴,那麼洞頂的聲音又是誰發出來的呢?饒是秦含柳聰明萬分,也始終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下過,那聲音既然如此吩咐,秦含柳自然不敢違背,當即依言,往右邊第一間房子裡面走了進去。
仔細一看,那間石室,完全是書房的布置,兩面牆壁,排滿了檀香木的書架,架上擺滿絹質的書籍,由于石洞裡面纖塵不起,那架子上的書籍,都像剛擺上去的一樣,除了有一部翻舊了的痕迹以外,沒有一點塵封的現象,在對正房門的那一面牆壁,卻空無一物,牆壁嵌裝了大大小小不等的太極圖形,作天樞七鬥的星辰排列,那個最大的太極圖,就嵌在鬥柄的位置。
另一面牆前,擺一張青玉書案,兩旁各自放置了一張白石圓凳。
書案上方的中央,從洞頂懸下一顆明珠,光華四射,照耀得滿室生輝,如同白晝一樣,此外就再沒有其他雜物了。
秦含柳把房間裡面的環境,打量清楚以後,就按着剛才那陣聲音的指示,走近房門對面的那面牆壁,将中央那個大的太極圖,撥了兩圈,然後徐徐用手一按,果然聽到機簧一響,從青玉書案旁邊的那面牆上,現出一道小門,從裡面自動推出四方端正的玉盒,輕輕地落在青玉案上。
秦含柳退到青玉案的前面,在白石圓橙上坐好,然後誠惶誠恐地把玉盒打開,隻見裡面放着一本黃絹釘成的厚書,皮面用金漆寫着靈虛記事的篆字,筆力蒼勁,與洞府門外所刻的四個篆字,顯然是出于一人的手筆,将書皮打開一看,裡面全是用朱砂寫成的蝌蚪文字,根據字體的研究,完全是秦以前所通用的大篆,秦含柳廣讀經史,對于文字源流的研究,也下過一番苦功。
因此讀來并不費力。
當他一口氣從頭至尾,讀完了這本記事以後,不禁令他搖頭吐舌,稀奇不已,對于現在遺傳下來的那點稀少的典籍,感到惋惜不止,想不到古人的文化,竟然達到那樣的巅峰,對于腐儒僅僅執着經書治國,不重民生,并且唱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那種膚淺的見解,更從内心感到厭惡。
原來這座洞府的主人,名叫靈虛客是春秋戰國時候,鬼谷子的衣缽傳人,鬼谷子在當時名重一時,大家隻曉得他是一個大軍事家,傳授了孫膑寵涓兩人的兵法,據說當時這兩個一起去拜師的時候,鬼谷子曾經出了一個難題考試他們,要他們把自己請出屋門,然後才肯傳藝。
龐涓人很聰明,但心術較壞,想了一想,馬上說道:“我放一把火把屋子燒了。
還怕你不跑出來嗎?” 鬼谷子聽了一想,然後說道:“這個方法雖然霸道一點,倒也不失為一個方法,好,就算你及格了吧!” 然後轉過頭來對孫膑說道:“該看你的啰!” 孫膑卻很謙虛的表示說:“師父,放火焚燒房子,弟子沒有這麼大的膽子,同時要弟子将師父請出房子,這個題目實在太難了一點,如果師父坐到外面來,由弟子将師父請回房子裡面去,也許還有一點辦法可想!” 鬼谷子見他如此一言,馬上搬了椅子,坐到屋外,然後對孫膑說道:“好,我就坐到屋子的外面來,倒看看你究竟有什麼辦法能把我請同房去。
” 孫膑馬上跪到地上磕頭說道:“師父,你就不要再難為弟子了吧!弟子好不容易已經将師父請了出來,實在沒有辦法能将你老人家請進去了!” 鬼谷子聽完以後,馬上體會出來已經上當,一陣哈哈大笑的說道:“好,好,自古兵不厭詐,你倒真是一個上好的将才,老夫就傳授你們一些兵法,以應上天的劫數吧!” 鬼谷子雖然口裡對于兩個人都加贊許,但并未将他們認為是自己衣缽傳人,因為鬼谷子雖然以軍事名于當世,實則為當世第一奇人,軍事兵法,隻不過是他所學的半爪片鱗而已。
其他諸如物理、化學、氣候、天文、數理、醫藥……心理等等各種科學,莫不具有高深的研究,尤其是一身出奇的技擊功夫,可執當時天下牛耳,毫無愧色,但由于其修心養性的功夫,已經物我兩忘,色空無往的最高境界,在人前毫無炫露,因此,後世僅因孫膑龐涓的事迹,知道他是一個有名的兵法大師,其他部份,反而湮滅無聞。
他的那一身出倫拔萃的奇絕武功,實際也就是融化各種科學原理,運用在精神上的一種修練,近世自然科學雖然發達,對于瑜珈術中各種奇迹,認為不可理解,實為味于精神科學的原理所緻,而我國卻又因為上古文化,淪于秦火,各種科學研究,蓦然中斷,遂又使得這一門精神科學,轉向哲學的方向,僅能使人獲得心性修養的益處,對于身體方面的鍛練,遂無所進展,僅僅依靠印度傳過的一點氣功配合國人的精神研究,而變成不為人所重視的東西了,現在東西文化已經交流,精神科學的研究,雖未引起重視,但相信不久的将來,這一部門一定會有長足的進展,前古失傳的神奇的武功,也可以再行昌明于後世。
且說鬼谷子對于孫膑,龐涓兩人,雖然感到他們都有過人的資秉,但一個流于兇殘,一個流于詭詐,自己這一身絕學,如果傾囊相授,說不定就會給天下生民帶來無限的災害,但從氣數上推算,這兩個人又都是應劫而生,即使自己不收他們,如果給邪派人物看中,反而更要壞事,好在他們隻是仰慕自己的兵法而來,也就僅僅對這一方面,加以傅授,同時企圖用潛移默化的功夫,變化兩人的氣質,以便将來找不到傳人的時候,觀察兩人入世以後的作為,再決選擇一個召回師門,加以深造。
但事實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寵涓隻學到一半,就心高氣傲,認為已經盡得師傅,因為熱中名利,遂提前不告而别,下山去了,後來孫膑學成歸來,投靠于他,反被削去雙足,如果不是齊國大使,将其偷運出境,現代的孫子兵法,也就不會流傳于世了。
由于他們師兄弟互相殘殺,鬼谷子對于他們大失所望,隻好另覓傳人,靈虛客就是他的第三個弟子,此人天性淳厚,資質之佳,更勝于孫寵二人,鬼谷子在初見面時,仍然以那一道難題相試,靈虛客既不采用寵涓的威脅方式,也不使用孫膑的詐術,隻在門外很恭謹的跪着對鬼谷子說道:“師父愛我,願将絕藝相授,則弟子不請,師父也會自動離屋,師徒如父子,秉于赤誠,若以術相欺,非尊師之道,弟子雖能,亦不願為也。
” 一番話說得鬼谷子深為動容,果然自動的走出門,将他拉了起來說道:“孺子可教,我這一身絕學,也許不會失傅了。
” 從此以後,師徒兩人,遂遠離塵寰,隐于深山之内,共同研采宇宙和人生的奧秘,數十年後,靈虛客盡得鬼谷子的真傳,而且青勝于藍,更發明不少的真理。
鬼谷子将一身絕學,傳給靈虛客以後,遂将傳道救世的責任,交付給他,但卻囑其應俟機運,不可逆數而行,吩咐完畢,就一去不歸,不知所終了。
靈虛客秉承師訓,最初本來打算下山,輔佐一位明主,以求造福生民,不負所學,但周遊列國,觀察的結果,沒有一個能成大器的人物,再一虛心推算,知道人性進化,走入逆潮,必待數萬千年後,方能完全淨化,那時始能實現大同世界,否則科學的知識愈豐富,則人心愈将為物質所役,欲壑難填,勢必造成無窮的紛争,因此,遂打消初念,僅僅覓取一個傳人,以傳承這一部份絕學,使其延續下去,待時機成熟,再出而濟世。
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大索天下,對于那些奇才異能之士,不是收為己用,就是大事加以殺戮,更将天下一切秘笈寶典,除保留一部份,儲之阿房宮外,一律加以焚毀,廣行愚民政策,以求建立他的子孫帝王萬世的基業。
靈虛客已經深得數理之秘,深知那是劫數使然,人力無法挽回,但為了避免麻煩,和保留古人心血研究的成果,師徒兩人,遂在秦始皇廣事搜羅之先,将自己曆年累積的典籍精華,和自己與師父鬼谷子的精心著作,全部攜帶,遠遁苗疆,選定這處地方,開辟了這座洞府,潛居下來,因為行前露了一點痕迹,所以才将洞府修得這麼隐秘。
靈虛客雖然深明玄理,但他的弟子明因子,心性的修為卻還不夠,靈虛客帶他遠離中原,實非所願,因此,遂在洞府開辟得略具規模的時候,向靈虛客請命,要到秦宮探視一番。
靈虛客虔心推求了三天,知道他此時的宿願,尚不足以成大道,遂慨然允其所請,終于在秦宮裡面,為那一群邪道高手,将他困死,那些高手,也因此傷亡殆盡,反而造成了武林上的真空狀态,正對了秦始皇的心思,再加以秦始皇搜羅的武學秘笈,因博浪一錐的原因,另藏深山,中國上古前人精研而成的各項神妙技擊,遂從此成為絕響,反而讓外來的達摩心法,在中國盡情發展,形成了少林武當兩大宗派。
靈虛客自弟子下
” 自己對他注視了一陣,彷佛見過,可是想不起在什麼地方見過,老頭兒見了他如此,不禁歎了口氣說:“癡兒,癡兒,左三右四,速返師門,見汝本來面目!” 說完,一掌拍向秦含柳的腰際,感到一陣痛楚,恍然驚醒,睜眼一看,天色已經大明,那裡有什麼老人,可是腰際痛楚猶存,趕快爬起身來一看,原來是一壁突出白石,梗在自己的腰下所緻,俯下身去,仔細一看那塊白石,原來是一塊上好的和阗美玉,用手一拿,卻又像生了根似的,拔不出來,蓦然想起潭邊那座岩洞的機紐,和夢中老頭的話。
心裡想道:莫不是這塊美玉,就是開啟那座洞門的樞紐嗎?不自覺地将那塊白玉扯了一下,發現可以扯動,心中馬上默念左三右四,手也就跟着向左邊扯了三圈,再又往右邊回扯,剛好到達第四圈的時候,立即聽洞壁裡面,一陣軋軋的齒輪響聲,當中那團純白色的圓形石塊,慢慢地往壁内縮了進去,現出一道圓形大門出來。
秦含柳見自己無意之中,竟然開啟了洞門,心中不禁大喜,三蹦兩跳地就跑了過去,走進圓門一看,赫!裡面竟然像瑤池仙府一般,布置得清幽絕俗,金碧輝煌,石質如翠玉一般,通體透明,洞壁上嵌着無數明珠,照耀得五彩缤紛,光華耀眼,鐘形洞頂,中央刻着一幅太極圖,四周雕龍刻鳳,翩翩欲生,卻又看不出絲毫斧鑿痕迹,宛似一座整體的翠玉山石,經巧工名匠塑鑿而成一樣。
洞府裡面,被間隔為五間頗為寬敞的石室,地面用淡藍和純白兩種顔色的磨光石塊,鋪成一些玄妙的圖案,當中的石室中央,靠近牆壁的地方,擱着一張石榻,上面擺着一張玉龍須編成的蒲團,蒲圍上面,一個白髯過胸的老頭端端正正地,盤膝坐在上面,可不就是自己夢中所見的那個老人嗎?但見他膚色潔白如玉,沒有一絲血色,雙目垂簾,如老僧入定一樣,在石榻上面,一動也不動,好像是一座莊嚴無比的玉石雕像,根木不像一個活人,石榻前面蒲地上,另外擺着一張玉龍須的拜墊,秦含柳不敢放肆,恭恭敬敬地走了過去,跪在那塊拜墊上面,朝那石榻上面的老人,拜了下去。
剛把頭碰在拜墊前面的一塊藍色圓石上,忽然聽到洞頂上面,發出一個老人的聲音說道:“來人能入此洞,即算有緣,可往右邊第一間石室裡面,将壁上刻的那個最大的太極圖,向右邊旋轉兩周,再往裡一按,打開壁上的隐廚,取出老人遺留的靈虛記事,自會明白這裡的一切。
” 聲音來自頭頂,可把秦含柳吓了一大跳,起來留心一看,榻上的老人仍然如最初一樣,根本沒有張過嘴,那麼洞頂的聲音又是誰發出來的呢?饒是秦含柳聰明萬分,也始終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下過,那聲音既然如此吩咐,秦含柳自然不敢違背,當即依言,往右邊第一間房子裡面走了進去。
仔細一看,那間石室,完全是書房的布置,兩面牆壁,排滿了檀香木的書架,架上擺滿絹質的書籍,由于石洞裡面纖塵不起,那架子上的書籍,都像剛擺上去的一樣,除了有一部翻舊了的痕迹以外,沒有一點塵封的現象,在對正房門的那一面牆壁,卻空無一物,牆壁嵌裝了大大小小不等的太極圖形,作天樞七鬥的星辰排列,那個最大的太極圖,就嵌在鬥柄的位置。
另一面牆前,擺一張青玉書案,兩旁各自放置了一張白石圓凳。
書案上方的中央,從洞頂懸下一顆明珠,光華四射,照耀得滿室生輝,如同白晝一樣,此外就再沒有其他雜物了。
秦含柳把房間裡面的環境,打量清楚以後,就按着剛才那陣聲音的指示,走近房門對面的那面牆壁,将中央那個大的太極圖,撥了兩圈,然後徐徐用手一按,果然聽到機簧一響,從青玉書案旁邊的那面牆上,現出一道小門,從裡面自動推出四方端正的玉盒,輕輕地落在青玉案上。
秦含柳退到青玉案的前面,在白石圓橙上坐好,然後誠惶誠恐地把玉盒打開,隻見裡面放着一本黃絹釘成的厚書,皮面用金漆寫着靈虛記事的篆字,筆力蒼勁,與洞府門外所刻的四個篆字,顯然是出于一人的手筆,将書皮打開一看,裡面全是用朱砂寫成的蝌蚪文字,根據字體的研究,完全是秦以前所通用的大篆,秦含柳廣讀經史,對于文字源流的研究,也下過一番苦功。
因此讀來并不費力。
當他一口氣從頭至尾,讀完了這本記事以後,不禁令他搖頭吐舌,稀奇不已,對于現在遺傳下來的那點稀少的典籍,感到惋惜不止,想不到古人的文化,竟然達到那樣的巅峰,對于腐儒僅僅執着經書治國,不重民生,并且唱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那種膚淺的見解,更從内心感到厭惡。
原來這座洞府的主人,名叫靈虛客是春秋戰國時候,鬼谷子的衣缽傳人,鬼谷子在當時名重一時,大家隻曉得他是一個大軍事家,傳授了孫膑寵涓兩人的兵法,據說當時這兩個一起去拜師的時候,鬼谷子曾經出了一個難題考試他們,要他們把自己請出屋門,然後才肯傳藝。
龐涓人很聰明,但心術較壞,想了一想,馬上說道:“我放一把火把屋子燒了。
還怕你不跑出來嗎?” 鬼谷子聽了一想,然後說道:“這個方法雖然霸道一點,倒也不失為一個方法,好,就算你及格了吧!” 然後轉過頭來對孫膑說道:“該看你的啰!” 孫膑卻很謙虛的表示說:“師父,放火焚燒房子,弟子沒有這麼大的膽子,同時要弟子将師父請出房子,這個題目實在太難了一點,如果師父坐到外面來,由弟子将師父請回房子裡面去,也許還有一點辦法可想!” 鬼谷子見他如此一言,馬上搬了椅子,坐到屋外,然後對孫膑說道:“好,我就坐到屋子的外面來,倒看看你究竟有什麼辦法能把我請同房去。
” 孫膑馬上跪到地上磕頭說道:“師父,你就不要再難為弟子了吧!弟子好不容易已經将師父請了出來,實在沒有辦法能将你老人家請進去了!” 鬼谷子聽完以後,馬上體會出來已經上當,一陣哈哈大笑的說道:“好,好,自古兵不厭詐,你倒真是一個上好的将才,老夫就傳授你們一些兵法,以應上天的劫數吧!” 鬼谷子雖然口裡對于兩個人都加贊許,但并未将他們認為是自己衣缽傳人,因為鬼谷子雖然以軍事名于當世,實則為當世第一奇人,軍事兵法,隻不過是他所學的半爪片鱗而已。
其他諸如物理、化學、氣候、天文、數理、醫藥……心理等等各種科學,莫不具有高深的研究,尤其是一身出奇的技擊功夫,可執當時天下牛耳,毫無愧色,但由于其修心養性的功夫,已經物我兩忘,色空無往的最高境界,在人前毫無炫露,因此,後世僅因孫膑龐涓的事迹,知道他是一個有名的兵法大師,其他部份,反而湮滅無聞。
他的那一身出倫拔萃的奇絕武功,實際也就是融化各種科學原理,運用在精神上的一種修練,近世自然科學雖然發達,對于瑜珈術中各種奇迹,認為不可理解,實為味于精神科學的原理所緻,而我國卻又因為上古文化,淪于秦火,各種科學研究,蓦然中斷,遂又使得這一門精神科學,轉向哲學的方向,僅能使人獲得心性修養的益處,對于身體方面的鍛練,遂無所進展,僅僅依靠印度傳過的一點氣功配合國人的精神研究,而變成不為人所重視的東西了,現在東西文化已經交流,精神科學的研究,雖未引起重視,但相信不久的将來,這一部門一定會有長足的進展,前古失傳的神奇的武功,也可以再行昌明于後世。
且說鬼谷子對于孫膑,龐涓兩人,雖然感到他們都有過人的資秉,但一個流于兇殘,一個流于詭詐,自己這一身絕學,如果傾囊相授,說不定就會給天下生民帶來無限的災害,但從氣數上推算,這兩個人又都是應劫而生,即使自己不收他們,如果給邪派人物看中,反而更要壞事,好在他們隻是仰慕自己的兵法而來,也就僅僅對這一方面,加以傅授,同時企圖用潛移默化的功夫,變化兩人的氣質,以便将來找不到傳人的時候,觀察兩人入世以後的作為,再決選擇一個召回師門,加以深造。
但事實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寵涓隻學到一半,就心高氣傲,認為已經盡得師傅,因為熱中名利,遂提前不告而别,下山去了,後來孫膑學成歸來,投靠于他,反被削去雙足,如果不是齊國大使,将其偷運出境,現代的孫子兵法,也就不會流傳于世了。
由于他們師兄弟互相殘殺,鬼谷子對于他們大失所望,隻好另覓傳人,靈虛客就是他的第三個弟子,此人天性淳厚,資質之佳,更勝于孫寵二人,鬼谷子在初見面時,仍然以那一道難題相試,靈虛客既不采用寵涓的威脅方式,也不使用孫膑的詐術,隻在門外很恭謹的跪着對鬼谷子說道:“師父愛我,願将絕藝相授,則弟子不請,師父也會自動離屋,師徒如父子,秉于赤誠,若以術相欺,非尊師之道,弟子雖能,亦不願為也。
” 一番話說得鬼谷子深為動容,果然自動的走出門,将他拉了起來說道:“孺子可教,我這一身絕學,也許不會失傅了。
” 從此以後,師徒兩人,遂遠離塵寰,隐于深山之内,共同研采宇宙和人生的奧秘,數十年後,靈虛客盡得鬼谷子的真傳,而且青勝于藍,更發明不少的真理。
鬼谷子将一身絕學,傳給靈虛客以後,遂将傳道救世的責任,交付給他,但卻囑其應俟機運,不可逆數而行,吩咐完畢,就一去不歸,不知所終了。
靈虛客秉承師訓,最初本來打算下山,輔佐一位明主,以求造福生民,不負所學,但周遊列國,觀察的結果,沒有一個能成大器的人物,再一虛心推算,知道人性進化,走入逆潮,必待數萬千年後,方能完全淨化,那時始能實現大同世界,否則科學的知識愈豐富,則人心愈将為物質所役,欲壑難填,勢必造成無窮的紛争,因此,遂打消初念,僅僅覓取一個傳人,以傳承這一部份絕學,使其延續下去,待時機成熟,再出而濟世。
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大索天下,對于那些奇才異能之士,不是收為己用,就是大事加以殺戮,更将天下一切秘笈寶典,除保留一部份,儲之阿房宮外,一律加以焚毀,廣行愚民政策,以求建立他的子孫帝王萬世的基業。
靈虛客已經深得數理之秘,深知那是劫數使然,人力無法挽回,但為了避免麻煩,和保留古人心血研究的成果,師徒兩人,遂在秦始皇廣事搜羅之先,将自己曆年累積的典籍精華,和自己與師父鬼谷子的精心著作,全部攜帶,遠遁苗疆,選定這處地方,開辟了這座洞府,潛居下來,因為行前露了一點痕迹,所以才将洞府修得這麼隐秘。
靈虛客雖然深明玄理,但他的弟子明因子,心性的修為卻還不夠,靈虛客帶他遠離中原,實非所願,因此,遂在洞府開辟得略具規模的時候,向靈虛客請命,要到秦宮探視一番。
靈虛客虔心推求了三天,知道他此時的宿願,尚不足以成大道,遂慨然允其所請,終于在秦宮裡面,為那一群邪道高手,将他困死,那些高手,也因此傷亡殆盡,反而造成了武林上的真空狀态,正對了秦始皇的心思,再加以秦始皇搜羅的武學秘笈,因博浪一錐的原因,另藏深山,中國上古前人精研而成的各項神妙技擊,遂從此成為絕響,反而讓外來的達摩心法,在中國盡情發展,形成了少林武當兩大宗派。
靈虛客自弟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