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無影飛針
關燈
小
中
大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舊俗送竈日,在人間掌理了一年禍福善惡的竈君老爺,循例要上天述職了。
這天家家戶戶都準備了極為豐富的祭品為竈王爺餞行,希望他老人家看在這最後一餐的分上,上天言好事,來年下界保平安。
對于那些豐盛的菜肴,竈老爺隻聞個味,祭品依然原封不動,歸凡人享受,既可獲悅于家神,又可一祭五髒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所以這一天十分的熱鬧,人們把它稱為小年夜,也是年末狂歡的序曲。
雪花飄落,臘鼓頻催,雖然寒意鎖住了姑蘇城,但是人們并沒有被這寒冷凍結的氣候壓住了歡樂。
那有錢的人家擁裘圍爐,大飽竈君享剩的殘餘,沒錢的人也能湊上一兩味凍肉鹹,治一瓶燒酒,燒一個小土炭爐,潤潤枯腸。
竈老爺關系來年家運,怠慢不得,供過的果品菜肴留着過年還太早,倒不如先塞在肚子裡好。
家家有竈神,連商賈行旅也不例外,該回家過年的夥計們也都準備行裝了,這一頓祭神的餘肴,也正好謝酬他們一年的辛勞。
觀前街上有一家鴻盛客棧,半大半小門面,隻供一些小行商與行囊不太豐盛的單身客人過往歇住的,時近歲尾,沒什麼客人了,放過鞭炮,恭送竈老爺啟程升天後,夥計們關上店門,正準備好好地吃喝一場。
忽然門上響起了剝啄剝啄的敲擊聲。
掌櫃的王老實朝一個小夥計道:“吳老三去看看,如果是客人,就推說已經住滿了,請他上别家照顧去。
如果是煤炭行豐收賬的,也叫他回去,告訴他,年前我一定把欠賬結清,絕少不了他們一個的。
” 普通開客棧的一定是本地人,但鴻盛店的王老實卻是外地人,一口土腔,隻知道是北邊的,卻弄不清是哪一處的。
好在他雇了幾個本地夥計,而蘇州人說話本就好聽,即使是吵起架來也是細聲軟語的,所以生意還勉強過得去。
何況王老實沒有家小,對人也大方,在他小客棧裡當夥計,收入并不比别家大客棧的差,心地也好,如有付不起店賬的客人,他也從來不追究,臨走時還會送上幾吊錢的盤纏給那客人的。
這樣,一年下來,當夥計的都落下幾文,王老實還得賠上一點,以至于拖欠煤炭行的幾十兩銀子還沒有付。
吳老三倒是站了起來道:“老闆,我們都是近鄉人,離過年還有好幾天,又何必把生意朝外推呢?” 王老實笑笑道:“不必了!你們辛苦了一年,也該回家休息幾天,準備一下過年的大小事情。
” 吳老三道:“老闆,你這樣體恤下人,做夥計的心裡實在不安,一年下來,你老不但沒賺錢,還得賠上幾文。
” “在趕着年節,我們再做幾天,回鄉來往的客人正多,那麼年三十再歇業也是不晚的,好好賺幾細貼補貼補。
” 王老實含笑道:“我就一個人,賺錢留給誰,能混日子就算了,今年還好,隻欠下煤炭行一筆賬,我還貼得起,把門外的人打發一下,大家過個舒服年。
” 吳老三搖搖頭,走上打開店門,倒是怔了一怔,随即笑了起來道:“二位找錯地方了!” 門外是一對男女,女的騎在一頭瘦驢上,披着舊鬥篷,擋住了臉,看不清容貌年歲,但看露出來的一绺秀發,就知道不會太大,何況手裡抱着一面琵琶。
男的倒是很清秀,三十來歲年紀,瘦瘦的身材,肩頭挂了個長長的青布袋子,既然那女的抱着琵琶,這布袋裡必然也是樂器,那形狀像是胡琴。
這對男女不是夫婦就是兄妹,他們的職業也一定是闖客棧賣唱的,所以吳老三說完那句話後,就想關門。
未料那男的卻一腳跨了進來道:“這裡是鴻盛客棧不是?” 吳老三見他強行跨入,不禁有點兒生氣地道:“門外挂着招牌,你長了眼睛,自己不會看看?” 男子道:“是鴻盛客棧就沒有錯。
” 吳老三道:“本棧送竈以後,就不做生意,裡面一個客人都沒有,你們要賣唱就趕快到别家去,别耽誤了發财。
” 男子笑道:“誰說我們是賣唱的?” 吳老三微愕道:“不賣唱,你們帶着樂器幹嗎?” 那男子哈哈笑道:“帶着樂器就一定要賣唱,你頸子上還頂着人頭呢,是不是要賣腦袋兒呢?” 吳老三一聽這男的說話太氣人了,正想回頂一句,可是擡頭一看,那男子雙目中射出了逼人的寒光,不自禁地打了個冷顫,将到口的話便咽了下去,忙換了一副笑臉道:“那,二位有何貴幹?” 那男子冷冷地道:“住店,你們開着客棧,上門來的客人不是住店,難道還會來買棺材的不成嗎?” 這時那女子開口道:“大哥!跟一個夥計磨什麼嘴,咱們進去吧!叫他們把牲口拉去喂點料。
” 說的是一口京腔,聲音很脆,跟着跨了下來,那男子忙将青布口袋解下遞過去給她握着,道:“小姐,門口有一道門檻,小心一點,别絆着了。
” 女的先掀去鬥篷,露出一張十分姣好的臉,一手抱着琵琶,一手扶着布套,摸索着進到門裡笑道:“謝謝你,大哥,你帶我把位置走一遍,回頭我好自己行動。
” 男的道:“小姐,這是何必呢?由我代勞好了。
” 女的一昂頭道:“不,大哥,隻要帶到地頭,找準了對象,以後的事由我自己來做,你絕不可以插手。
” 男的歎了一口氣,一派無可奈何之狀,将氣發到吳老三的頭上,厲聲喝道:“你聽見沒有呢,還不接牲口去。
” 吳老二哆嗦了-下,心想這-對男女真是邪門,女的叫男的大哥,好像是兄妹,男的卻叫她小姐,好像是她的仆人,到底是什麼關系呢? 那男的長相斯文,兩隻眼睛卻亮得怕人,女的長得真美,尤其是一對眼睛,明如星星,誰知竟是個亮跟瞎子。
但不管如何,這一對男女絕不是什麼好顧客,還是少招惹為妙。
因此,他笑了一笑道:“實在抱歉,小店房間不多,都已經住滿了客人,我看二位還是找個……” 男的一瞪眼道:“胡說,剛才你目己還說店裡一個客人都沒有的,怎麼,一下子都住得滿滿的了?” 吳老三是不想招惹這一對惡客,才把王老實的說辭順口說出,卻忘記先前将他們當作賣唱的,說過店中沒有住客的話了。
現在前言不符後語,不知該如何是? 那一對男女也不理他,男的牽着女的,直往裡走。
吳老三看着忙趕上一步道:“客官,是我說錯了,我們老闆交待過,送竈以後就不再做生意了,二位還是換一家吧。
” 男子回頭瞪他一眼道:“我們看準了這一家,做不做生意是你們的事,住不住是我們的事了。
” 吳老三心裡實在氣,但對那個男的又有說不出的畏懼,隻得賠笑道:“二位請多包涵,小店的夥計吃過了送竈酒後,都要回家去了,沒有人侍候二位。
” 男子冷冷地道:“我們不要人侍候,你管你的去。
” 吳老三心想天下哪有這種不講理的客人,但又不知如何推托。
忽然内院出來-個人,吳老三見是王老實,急忙向前道:“老闆,這兩位客人一定要住店的,我……” 王老實打量二人一下,神色很平靜地道:“老三,客人既然進來了,大雪天,不能硬往外推,反正屋子空着,就請他們住下好了,把行李拿進來。
” 那女子道:“沒有行李,就是一頭驢,叫人好好地喂。
” 王老實朝吳老三揮揮手道:“你去牽牲口到槽裡,用上好草料,客人由我來招呼好了。
” 吳老三見東家吩咐下來,隻好噘着嘴走了。
王老實到櫃上點了兩支蠟燭,将他們引到一間客房中,放下蠟燭
這天家家戶戶都準備了極為豐富的祭品為竈王爺餞行,希望他老人家看在這最後一餐的分上,上天言好事,來年下界保平安。
對于那些豐盛的菜肴,竈老爺隻聞個味,祭品依然原封不動,歸凡人享受,既可獲悅于家神,又可一祭五髒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所以這一天十分的熱鬧,人們把它稱為小年夜,也是年末狂歡的序曲。
雪花飄落,臘鼓頻催,雖然寒意鎖住了姑蘇城,但是人們并沒有被這寒冷凍結的氣候壓住了歡樂。
那有錢的人家擁裘圍爐,大飽竈君享剩的殘餘,沒錢的人也能湊上一兩味凍肉鹹,治一瓶燒酒,燒一個小土炭爐,潤潤枯腸。
竈老爺關系來年家運,怠慢不得,供過的果品菜肴留着過年還太早,倒不如先塞在肚子裡好。
家家有竈神,連商賈行旅也不例外,該回家過年的夥計們也都準備行裝了,這一頓祭神的餘肴,也正好謝酬他們一年的辛勞。
觀前街上有一家鴻盛客棧,半大半小門面,隻供一些小行商與行囊不太豐盛的單身客人過往歇住的,時近歲尾,沒什麼客人了,放過鞭炮,恭送竈老爺啟程升天後,夥計們關上店門,正準備好好地吃喝一場。
忽然門上響起了剝啄剝啄的敲擊聲。
掌櫃的王老實朝一個小夥計道:“吳老三去看看,如果是客人,就推說已經住滿了,請他上别家照顧去。
如果是煤炭行豐收賬的,也叫他回去,告訴他,年前我一定把欠賬結清,絕少不了他們一個的。
” 普通開客棧的一定是本地人,但鴻盛店的王老實卻是外地人,一口土腔,隻知道是北邊的,卻弄不清是哪一處的。
好在他雇了幾個本地夥計,而蘇州人說話本就好聽,即使是吵起架來也是細聲軟語的,所以生意還勉強過得去。
何況王老實沒有家小,對人也大方,在他小客棧裡當夥計,收入并不比别家大客棧的差,心地也好,如有付不起店賬的客人,他也從來不追究,臨走時還會送上幾吊錢的盤纏給那客人的。
這樣,一年下來,當夥計的都落下幾文,王老實還得賠上一點,以至于拖欠煤炭行的幾十兩銀子還沒有付。
吳老三倒是站了起來道:“老闆,我們都是近鄉人,離過年還有好幾天,又何必把生意朝外推呢?” 王老實笑笑道:“不必了!你們辛苦了一年,也該回家休息幾天,準備一下過年的大小事情。
” 吳老三道:“老闆,你這樣體恤下人,做夥計的心裡實在不安,一年下來,你老不但沒賺錢,還得賠上幾文。
” “在趕着年節,我們再做幾天,回鄉來往的客人正多,那麼年三十再歇業也是不晚的,好好賺幾細貼補貼補。
” 王老實含笑道:“我就一個人,賺錢留給誰,能混日子就算了,今年還好,隻欠下煤炭行一筆賬,我還貼得起,把門外的人打發一下,大家過個舒服年。
” 吳老三搖搖頭,走上打開店門,倒是怔了一怔,随即笑了起來道:“二位找錯地方了!” 門外是一對男女,女的騎在一頭瘦驢上,披着舊鬥篷,擋住了臉,看不清容貌年歲,但看露出來的一绺秀發,就知道不會太大,何況手裡抱着一面琵琶。
男的倒是很清秀,三十來歲年紀,瘦瘦的身材,肩頭挂了個長長的青布袋子,既然那女的抱着琵琶,這布袋裡必然也是樂器,那形狀像是胡琴。
這對男女不是夫婦就是兄妹,他們的職業也一定是闖客棧賣唱的,所以吳老三說完那句話後,就想關門。
未料那男的卻一腳跨了進來道:“這裡是鴻盛客棧不是?” 吳老三見他強行跨入,不禁有點兒生氣地道:“門外挂着招牌,你長了眼睛,自己不會看看?” 男子道:“是鴻盛客棧就沒有錯。
” 吳老三道:“本棧送竈以後,就不做生意,裡面一個客人都沒有,你們要賣唱就趕快到别家去,别耽誤了發财。
” 男子笑道:“誰說我們是賣唱的?” 吳老三微愕道:“不賣唱,你們帶着樂器幹嗎?” 那男子哈哈笑道:“帶着樂器就一定要賣唱,你頸子上還頂着人頭呢,是不是要賣腦袋兒呢?” 吳老三一聽這男的說話太氣人了,正想回頂一句,可是擡頭一看,那男子雙目中射出了逼人的寒光,不自禁地打了個冷顫,将到口的話便咽了下去,忙換了一副笑臉道:“那,二位有何貴幹?” 那男子冷冷地道:“住店,你們開着客棧,上門來的客人不是住店,難道還會來買棺材的不成嗎?” 這時那女子開口道:“大哥!跟一個夥計磨什麼嘴,咱們進去吧!叫他們把牲口拉去喂點料。
” 說的是一口京腔,聲音很脆,跟着跨了下來,那男子忙将青布口袋解下遞過去給她握着,道:“小姐,門口有一道門檻,小心一點,别絆着了。
” 女的先掀去鬥篷,露出一張十分姣好的臉,一手抱着琵琶,一手扶着布套,摸索着進到門裡笑道:“謝謝你,大哥,你帶我把位置走一遍,回頭我好自己行動。
” 男的道:“小姐,這是何必呢?由我代勞好了。
” 女的一昂頭道:“不,大哥,隻要帶到地頭,找準了對象,以後的事由我自己來做,你絕不可以插手。
” 男的歎了一口氣,一派無可奈何之狀,将氣發到吳老三的頭上,厲聲喝道:“你聽見沒有呢,還不接牲口去。
” 吳老二哆嗦了-下,心想這-對男女真是邪門,女的叫男的大哥,好像是兄妹,男的卻叫她小姐,好像是她的仆人,到底是什麼關系呢? 那男的長相斯文,兩隻眼睛卻亮得怕人,女的長得真美,尤其是一對眼睛,明如星星,誰知竟是個亮跟瞎子。
但不管如何,這一對男女絕不是什麼好顧客,還是少招惹為妙。
因此,他笑了一笑道:“實在抱歉,小店房間不多,都已經住滿了客人,我看二位還是找個……” 男的一瞪眼道:“胡說,剛才你目己還說店裡一個客人都沒有的,怎麼,一下子都住得滿滿的了?” 吳老三是不想招惹這一對惡客,才把王老實的說辭順口說出,卻忘記先前将他們當作賣唱的,說過店中沒有住客的話了。
現在前言不符後語,不知該如何是? 那一對男女也不理他,男的牽着女的,直往裡走。
吳老三看着忙趕上一步道:“客官,是我說錯了,我們老闆交待過,送竈以後就不再做生意了,二位還是換一家吧。
” 男子回頭瞪他一眼道:“我們看準了這一家,做不做生意是你們的事,住不住是我們的事了。
” 吳老三心裡實在氣,但對那個男的又有說不出的畏懼,隻得賠笑道:“二位請多包涵,小店的夥計吃過了送竈酒後,都要回家去了,沒有人侍候二位。
” 男子冷冷地道:“我們不要人侍候,你管你的去。
” 吳老三心想天下哪有這種不講理的客人,但又不知如何推托。
忽然内院出來-個人,吳老三見是王老實,急忙向前道:“老闆,這兩位客人一定要住店的,我……” 王老實打量二人一下,神色很平靜地道:“老三,客人既然進來了,大雪天,不能硬往外推,反正屋子空着,就請他們住下好了,把行李拿進來。
” 那女子道:“沒有行李,就是一頭驢,叫人好好地喂。
” 王老實朝吳老三揮揮手道:“你去牽牲口到槽裡,用上好草料,客人由我來招呼好了。
” 吳老三見東家吩咐下來,隻好噘着嘴走了。
王老實到櫃上點了兩支蠟燭,将他們引到一間客房中,放下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