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智旭大師
關燈
小
中
大
。
” 古沛恭謹地道:“大師過獎了,我那點微末之技焉能和大師相提并論。
” 老僧笑了一笑,道: “你不必過謙,老僧生平向不輕言,豈會妄贊,看你的神采,好似習過我禅宗秘功一般,不知是否?” 古沛聞言不禁大為驚奇,越發料定這位老僧必是智旭大師無疑,更加恭謹地道:“正是。
” 智旭大師搖頭不解地道:“我禅宗向來不收俗家弟子,你焉得習此?” 古沛道:“弟子幼失怙恃,乏人照料,幾乎夭折,後幸蒙青靈上人慨賜保命金丹,又得無住聖僧擡愛,為我施脫胎換骨大法,始得保住生命,此後即在普陀寄居,因是盡得禅宗神功,雖未披剃,也算是禅宗弟子了。
” 智旭大師點了點頭,道:“你過來讓我看看。
” 又仔細端詳了一番後,道:“果是天生奇材,秉賦特異,難怪無住肯舍棄畢生修為,替你施脫胎換骨丁。
” 古沛沉吟了一下,暗自籌思如何開口,求智旭大師為他以天龍禅功化除戾煞之氣,智旭大師又道:“你來此作什?” 古沛乘機說: “在無住聖僧為弟子施脫胎換骨大法時,因他老人家證果在即,時機迫促,不及為我将體内先天戾煞之氣化除,僅将之逼聚眉心,此後每隔數日,必發作一次,發作時非要殺害生靈不可,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雖先後曾尋青衣醫隐和青靈上人求治,二位前輩均謂雖可用金針渡厄之法将我體内先天戾煞之氣驅除,但我這一身得自無住聖僧轉贈的功力卻也要随之而去,未免太過可惜,不肯下手。
後得青靈上人指點,始知大師在此閉關,能以天龍禅功為我消除體内戾煞之氣,因是尋來。
” 智旭大師沉吟了一下慨然道: “近百年來,如論禅宗人材,當推無住為第一,現無住已逝,他日能繼無住而發揚光大我禅宗門戶者,除你以外恐再無他人能當此重任,為了師門前途着想,此舉雖然艱巨,我也隻好勉力為之了。
” 古沛見智旭大師竟慨然應允,不由大喜過望,急施體稱謝道:“謝大師鴻恩。
” 智旭大師面色倏轉肅然,慎重地道: “你且慢點歡喜,須知此舉非比等閑,一個不慎,你我均有走火人魔之危險,成功與否仍在不定之數。
且此後你就要擔起發揚光大禅宗門戶的重任,這個擔字可也沉重得很呢!” 古沛毫不猶豫地道: “隻要這戾煞之氣能夠消除,弟子雖百死不惜,我既身為禅宗弟子,自當應負起發揚光大師門之責,焉能逃避?” 智旭大師點頭道:“既然如此,我們就一言為定了,現在你且随我來。
” 轉身向峰後行去。
行出約裡餘遠之後,來到一座古洞之前。
智旭大師率先入内,古沛也随後走進。
初進入時,洞中黑黝黝地,古沛眼力雖已臻達“虛室生明”的境地,仍隻能大緻地辨識出洞中景物的輪廓來。
越往裡走,卻越見明亮,到了洞底,竟是大放光明,如同白晝一般。
隻見靠着洞壁有一個廣約五六畝的圓潭,潭水色作碧綠,左邊的潭面上布滿了堅冰,右邊的潭水卻是熱氣蒸騰,好像是煮熟了的水似的。
古沛不禁啧啧稱奇。
又見潭的中央突出一塊高約五尺的方石,石上放着一雙不知何物制成,閃閃發光的金色蒲團。
智旭大師指着圓池道: “此潭下接地氣,左邊乃是地底寒煞之氣發洩的通道,故此布滿了堅冰,右邊乃是地底火毒之氣宣洩的出口,故此蒸氣升騰,宛如沸水。
” 古沛始恍然大悟,何以在同一潭水之中,會顯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的緣故。
智旭大師又指着洞頂道: “正對着潭中央上方的洞頂有兩個小洞,左邊的乃是地底火毒餘氣宣洩的途徑,右面的則是地底寒煞之氣宣洩的孔道。
每日子時,寒煞餘氣化作一陣罡風自右邊小洞中吹出,襲向潭中方石,午時則是火毒餘氣化罡風而出。
”古沛循着智旭大師手指的方向望去,果見洞頂上有兩個尺許圓的小洞,右邊的洞壁上布滿寒霜,左邊的洞壁則是光秃秃的。
想峰頂上的那個冰柱,便是被這火毒餘氣所溶。
智旭大師又指着石上的金色蒲團說道: “這蒲團乃是南海離朱島所産火蠶織成,極為珍重,隻要坐在上面,便有助人收攝心神之功。
今後的三個月内,你都要坐在上面,遭受寒煞、火毒二氣的磨煉,以助你發散部分體中的先天戾煞之氣,并可使你增加忍受苦難的能力。
俟三月期滿,我再為你以天龍禅功化除剩餘的戾煞之氣,這樣不但困難減少,而且更能徹底。
現在已是巳初,你經過長途跋涉,想必也甚勞
” 古沛恭謹地道:“大師過獎了,我那點微末之技焉能和大師相提并論。
” 老僧笑了一笑,道: “你不必過謙,老僧生平向不輕言,豈會妄贊,看你的神采,好似習過我禅宗秘功一般,不知是否?” 古沛聞言不禁大為驚奇,越發料定這位老僧必是智旭大師無疑,更加恭謹地道:“正是。
” 智旭大師搖頭不解地道:“我禅宗向來不收俗家弟子,你焉得習此?” 古沛道:“弟子幼失怙恃,乏人照料,幾乎夭折,後幸蒙青靈上人慨賜保命金丹,又得無住聖僧擡愛,為我施脫胎換骨大法,始得保住生命,此後即在普陀寄居,因是盡得禅宗神功,雖未披剃,也算是禅宗弟子了。
” 智旭大師點了點頭,道:“你過來讓我看看。
” 又仔細端詳了一番後,道:“果是天生奇材,秉賦特異,難怪無住肯舍棄畢生修為,替你施脫胎換骨丁。
” 古沛沉吟了一下,暗自籌思如何開口,求智旭大師為他以天龍禅功化除戾煞之氣,智旭大師又道:“你來此作什?” 古沛乘機說: “在無住聖僧為弟子施脫胎換骨大法時,因他老人家證果在即,時機迫促,不及為我将體内先天戾煞之氣化除,僅将之逼聚眉心,此後每隔數日,必發作一次,發作時非要殺害生靈不可,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雖先後曾尋青衣醫隐和青靈上人求治,二位前輩均謂雖可用金針渡厄之法将我體内先天戾煞之氣驅除,但我這一身得自無住聖僧轉贈的功力卻也要随之而去,未免太過可惜,不肯下手。
後得青靈上人指點,始知大師在此閉關,能以天龍禅功為我消除體内戾煞之氣,因是尋來。
” 智旭大師沉吟了一下慨然道: “近百年來,如論禅宗人材,當推無住為第一,現無住已逝,他日能繼無住而發揚光大我禅宗門戶者,除你以外恐再無他人能當此重任,為了師門前途着想,此舉雖然艱巨,我也隻好勉力為之了。
” 古沛見智旭大師竟慨然應允,不由大喜過望,急施體稱謝道:“謝大師鴻恩。
” 智旭大師面色倏轉肅然,慎重地道: “你且慢點歡喜,須知此舉非比等閑,一個不慎,你我均有走火人魔之危險,成功與否仍在不定之數。
且此後你就要擔起發揚光大禅宗門戶的重任,這個擔字可也沉重得很呢!” 古沛毫不猶豫地道: “隻要這戾煞之氣能夠消除,弟子雖百死不惜,我既身為禅宗弟子,自當應負起發揚光大師門之責,焉能逃避?” 智旭大師點頭道:“既然如此,我們就一言為定了,現在你且随我來。
” 轉身向峰後行去。
行出約裡餘遠之後,來到一座古洞之前。
智旭大師率先入内,古沛也随後走進。
初進入時,洞中黑黝黝地,古沛眼力雖已臻達“虛室生明”的境地,仍隻能大緻地辨識出洞中景物的輪廓來。
越往裡走,卻越見明亮,到了洞底,竟是大放光明,如同白晝一般。
隻見靠着洞壁有一個廣約五六畝的圓潭,潭水色作碧綠,左邊的潭面上布滿了堅冰,右邊的潭水卻是熱氣蒸騰,好像是煮熟了的水似的。
古沛不禁啧啧稱奇。
又見潭的中央突出一塊高約五尺的方石,石上放着一雙不知何物制成,閃閃發光的金色蒲團。
智旭大師指着圓池道: “此潭下接地氣,左邊乃是地底寒煞之氣發洩的通道,故此布滿了堅冰,右邊乃是地底火毒之氣宣洩的出口,故此蒸氣升騰,宛如沸水。
” 古沛始恍然大悟,何以在同一潭水之中,會顯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的緣故。
智旭大師又指着洞頂道: “正對着潭中央上方的洞頂有兩個小洞,左邊的乃是地底火毒餘氣宣洩的途徑,右面的則是地底寒煞之氣宣洩的孔道。
每日子時,寒煞餘氣化作一陣罡風自右邊小洞中吹出,襲向潭中方石,午時則是火毒餘氣化罡風而出。
”古沛循着智旭大師手指的方向望去,果見洞頂上有兩個尺許圓的小洞,右邊的洞壁上布滿寒霜,左邊的洞壁則是光秃秃的。
想峰頂上的那個冰柱,便是被這火毒餘氣所溶。
智旭大師又指着石上的金色蒲團說道: “這蒲團乃是南海離朱島所産火蠶織成,極為珍重,隻要坐在上面,便有助人收攝心神之功。
今後的三個月内,你都要坐在上面,遭受寒煞、火毒二氣的磨煉,以助你發散部分體中的先天戾煞之氣,并可使你增加忍受苦難的能力。
俟三月期滿,我再為你以天龍禅功化除剩餘的戾煞之氣,這樣不但困難減少,而且更能徹底。
現在已是巳初,你經過長途跋涉,想必也甚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