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千裡托孤

關燈
” “那幫匪徒,自古霖自殺之後,發覺失了重要之物,竟疑惑他将此物收藏在我那族侄女,他的未亡人之處,數渡派人前往逼問。

    ” “我那族侄女萬般無奈,才星夜出走,到甘新一帶尋找于我,可憐她那時,腹中尚懷着這小娃子哩——” 無名和尚聽得身子一戰,閉目間仿佛看到一個大腹便便的女子,在群匪追殺之下,亡命地奔逃,不由連聲低念佛号,喃喃說道: “孽障!孽障!貧道種罪如此之深,恐怕百世難贖其辜了!……” 馬三愧憐惜地望了望沉睡的孤兒,道: “往者不谏,來猶可追,如今他父母已死,後悔何益?可是……” 無名和尚聽出馬三魁弦外之意,接道: “施主,事由貧僧而起,但有吩咐,貧僧無不從命,隻是這孩子……” 補鍋怪人馬三魁接道: “和尚,你且聽補鍋佬把話說完——我那侄女尋到我時,身負重傷,再加上一路奔波,飽受風霜之苦,已是無法救治,她在産下這娃子之後,就……就死了。

    ” 說到這裡,一向滑稽突梯,遊戲風塵的怪客,竟也泫然含淚,唏噓一陣之後,他忽地目光暴射,逼視着無名和尚道: “不過,我那侄女臨死之前,可交待了我幾句話,她說:你在古霖自殺之後,發覺錯責了他,曾去尋我那侄女,答應她,隻要是她求你之事,必定盡力去做——和尚,可有這事嗎?” 無名和尚點了點頭,馬三魁才頗為慰藉地接着說道: “這就好!她死去之後,我才看出這娃子竟是早産之兒,再加上在胎中之時,受了娘親郁怒悲哀,與那奔波之苦,先天不足,根本不能長大!” 無名和尚念聲“阿彌陀佛”,含目低聲道: “此子不但先天不足,且是戾氣所鐘,倘不是呵護得法,隻怕難以活至今日。

    ” 補鍋怪人接道: “這兩個月來,我南北奔波,也正為了挽回這孩子一條小命,前此,我不惜前往青靈峪,懇求青靈上人對他施予援手。

    但青靈上人也是無能為力,他說普天之下,能具這等超凡人聖的脫胎換骨功力之人,隻有和尚你這一派——” 無名和尚倏地面皮微微一顫,低念一聲“阿彌陀佛”。

     卻聽馬三魁又道: “于是,我才想起你來——臨行之前,承蒙青靈上人将他多年珍藏,碩果僅存的一粒‘保命金丹’見贈,說是能延續此子半年命脈,要不然,隻怕他早已随父母之魂于地下了。

    ” 無名和尚聽罷,半晌無語,補鍋怪人馬三魁按捺不住,沉聲說道: “和尚!我補鍋佬一生不求他人,你真要言而有信,這孩子可交給你了——隻要将這孩子造就成人,我補鍋佬也承你的厚情!” 無名和尚舉目之間,隻見馬三魁滿面企求之色注視自己,沉吟片刻之後,方才緩緩說:“施主!那超凡人聖的脫胎換骨之功,豈是等閑?貧僧實在無此修為,普天之下隻有一人……” 馬三魁先聽無名和尚說不擅此功,大是失望難過,後來聽說普天之下,尚有一人擅此,不由希冀之心大盛,忙不及待地催問道: “和尚,有人能治,就有轉機之望,此人是誰?快說!” 無名和尚面容肅穆,沉聲道: “此人乃貧僧的大師兄,當今聖僧無住大師……” 補鍋怪人馬三魁“哦”了一聲,接着說道: “這位無住大師,既是和尚你的大師兄,求他量也不難。

    ” 無名和尚喃喃宣了一聲佛号,道: “若在三年之前,我去求他,自是不難——然而我這位大師兄在三年前對佛發願,不再過問世事,已于東海普陀山閉關靜參佛法了。

    ” 馬三魁沉思半晌,怔怔說道: “和尚——那無住大師雖不再過問世事,難道連自己師弟,你的事都不管嗎?況且佛家慈悲為懷,普渡衆生,你見了他備說此子遭遇,他總不能見死不救。

    ” 無名和尚平靜地接道: “大師兄若能見我,這事也就有望——無如他閉關之時,那時貧僧在一旁護法,大師兄曾傳谕門人子弟,不得前去擾他修持,貧僧已經有三年未谒法駕了……” 補鍋怪人聽得心頭微顫,不由激動得大聲而呼道: “如此說來……和尚你是言而不行,見死不救的了……” 隻見無名和尚低頭合目,嘴皮一陣微動,默然良久,才睜眼說道: “施主,罪由貧僧所種,焉能見死不救,說不得貧僧隻得拼受家法重責,帶這孩子上一次普陀了!” 天連海,海接天,萬頃碧被,海天一色…… 偶爾,軟風微拂,浪翻濤湧,珠飛玉濺,好一派上下同情的無邊海景。

     一帆如畫,駛攏聳峙于東海之中,疊岩千仞的普陀山下。

     這一葉飄海扁舟,載的是朝山進香的善男信女,但,也有兩個不平凡的腳色。

     這兩人,一個是佛門高僧,有着絕頂武功造詣的無名和尚,另一個,正是那先天不足的早産兒,眼下尚不知今後是生是死的古家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