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回 使心用意來行刺 安排巧計等拿賊
關燈
小
中
大
,告訴李才别離老爺左右,伺候聽差,我出去教他們晚間防範捉拿刺客。
李才答應說:“很好,你快去吧。
”包興出來,由角門奔校尉所,啟簾進室,見了王朝、馬漢。
王、馬二位趕緊站起身來,說:“郎官老爺請坐,今天怎麼這樣清閑自在?”包興說:“我是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
你們這差使所管何事?”王、馬二人齊說道:“我們所有不明白的差使,望郎官老爺指教,怎麼今天倒問起我們來了,豈不是明知故問麼?”包興道:“怕你們不知所司何事,我好告訴你們。
”王朝說:“侍候禦刑,站堂聽差,侍候上朝等事。
”包興又問:“還有何事?”回答:“捕盜拿賊。
”包興說:“你們還知道捕盜拿賊那?把賊拿在衙門來行刺來了。
”王朝問:“何出此言?”包興說:“你來看。
”王朝接将過來一看,吓的膽裂魂飛,說:“此物從何而至?”包興就将昨天晚間之事,對着他們細說一回。
又問:“别位護衛老爺又不在家,你們二位看看怎麼辦好?”王朝說:“我即刻派人,晚間在包相爺兩旁埋伏着拿賊就是了。
”包興說:“你們也曉得,相爺若有舛錯,我們該當什麼罪過。
”王朝說:“這個我們知道。
你老人家請回,伺候相爺去罷,我們晚間預備。
”包興把半全帖拿将過去,回内不提。
王朝、馬漢叫韓節、杜順兩個班頭到裡面,就将昨天晚間有人送信,說今天晚間防備刺客的話說了一遍。
兩個班頭一聞此言,急速出去,挑選夥計,俱要手靈眼亮、年輕力壯之人。
當日晚間吃畢晚飯,各帶短刀、鐵尺、繩索等物進來。
王朝、馬漢過來,點了點數目,共四十個人。
叫他們提上燈籠,俱用柳罐片蓋上,用的時節把柳罐片摘下來,立刻就亮了。
王、馬二位,也忙着吃罷晚飯,帶領四十個差役和二名班頭,慢慢進了包公住居的跨院。
就在書房前面,另有三個西房。
王朝在東,馬漢在西,每人帶了二十一個人,用香頭火把窗戶紙戳出梅花孔,分一半人,往外瞧看,恐防困倦,到時節再換那一半人。
包公在書房之内,聽着外邊有些動靜,明知道他們防範刺客,也不攔阻他們,自己拿一本書,在燈下觀看。
包興、李才兩個人也有防範。
此刻有二鼓多天,包興約會李才,先把書房隔扇閉好,後又将橫闩上上,從那邊搭過一張八仙桌子預上,桌子上又放着一把椅子。
包興低聲告訴李才說:“當初聽白玉堂說過,要是大行家,早也不出來,晚也不出來,等至三更天前後才來。
他們要是進來,就從這橫楣子上進來,我站在桌子上面椅子上看着。
賊要一爬橫楣子,我就先看見了。
我要看見,我好喊叫他們拿賊。
”李才說:“哥哥,到底是你有招兒。
”包興說:“什麼話呢!咱們守着高明人,聽他們講究過。
”說話之間,忽聽外面正打三更,包興說:“到時候了,我們上去罷。
”包興爬上桌子,又上了椅子,站在桌子上面,夠不着橫楣子,上了椅子,又太高了些,隻可彎了腰,把橫楣子撕了一個洞,往外看着。
李才上了桌子,把隔扇開了一個大孔,趴着往外直瞧。
包公正在燈下看書,聽着他們在那裡踢蹬噗咚,也不知作些什麼,擡頭一看,倒覺好笑。
笑的是他們膽子又小,又是義仆的氣象,總怕老爺有失,真要是有本事刺客,他們擋得住嗎? 開封府的事,暫且不提。
單說兩個刺客,頭天進城,到十字街下馬,打聽雙竹竿巷李天祥的宅子,到了門首,說明來曆,門上有人回禀進去。
不多一時,李天祥的兒子李黾說請。
二人把馬上包袱解下來,有人帶路,來至内書房,見了李公子要行大禮。
李黾把他們攙住,知道是天倫派來的人,不敢怠慢。
問二人名姓,他們将姓氏名字,怎麼來曆,一一說明,又将書信往上獻。
李公子接過來,拆開看明書信,置酒款待二人。
次日晌午,邢如龍、邢如虎換上李天祥家人的衣服,奔開封府趟了一回道,俱都看明。
複又回到李家,用了晚飯。
到二鼓之半,李黾問二位壯士所用何物。
二人齊說:“就用油綢子一塊,再用包袱一塊,我們兩個人殺了包公就不回來了,拿着他的腦袋去見老爺去了。
”李公子說:“但願二位壯士大事早成,二位高官得做,駿馬得騎。
”二人換上夜行衣靠,将白晝的衣服盡都包好,随身背起。
待殺了包公,躍城而過,明天走路之時就可換上白晝衣服。
收拾停妥,李公子每人敬了三杯酒,說了些吉祥好話。
正打三鼓,二人出屋,轉眼之間,蹿上房去,一溜煙相似,二人蹤迹不見。
李黾心中想道:二人此去,大事必成。
單說邢如龍、邢如虎直奔開封府,一路并沒遇見行路之人,到府牆根下,縱身蹿上牆去,由上面蹿到院中,尋找包公卧房。
二人往兩下一分,東房上一人,西房上一人,蹿在前坡,趴在房瓦之上,瞧看屋中,二人一怔,見屋内燭影照定,有人趴在橫楣子上,還有人扒着隔扇往外看。
二人正在猶疑之間,腿腕子全叫人揪住了。
扭頭一看,每人身後一個人,将他們揪住,不能動轉。
要問拿刺客這兩個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李才答應說:“很好,你快去吧。
”包興出來,由角門奔校尉所,啟簾進室,見了王朝、馬漢。
王、馬二位趕緊站起身來,說:“郎官老爺請坐,今天怎麼這樣清閑自在?”包興說:“我是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
你們這差使所管何事?”王、馬二人齊說道:“我們所有不明白的差使,望郎官老爺指教,怎麼今天倒問起我們來了,豈不是明知故問麼?”包興道:“怕你們不知所司何事,我好告訴你們。
”王朝說:“侍候禦刑,站堂聽差,侍候上朝等事。
”包興又問:“還有何事?”回答:“捕盜拿賊。
”包興說:“你們還知道捕盜拿賊那?把賊拿在衙門來行刺來了。
”王朝問:“何出此言?”包興說:“你來看。
”王朝接将過來一看,吓的膽裂魂飛,說:“此物從何而至?”包興就将昨天晚間之事,對着他們細說一回。
又問:“别位護衛老爺又不在家,你們二位看看怎麼辦好?”王朝說:“我即刻派人,晚間在包相爺兩旁埋伏着拿賊就是了。
”包興說:“你們也曉得,相爺若有舛錯,我們該當什麼罪過。
”王朝說:“這個我們知道。
你老人家請回,伺候相爺去罷,我們晚間預備。
”包興把半全帖拿将過去,回内不提。
王朝、馬漢叫韓節、杜順兩個班頭到裡面,就将昨天晚間有人送信,說今天晚間防備刺客的話說了一遍。
兩個班頭一聞此言,急速出去,挑選夥計,俱要手靈眼亮、年輕力壯之人。
當日晚間吃畢晚飯,各帶短刀、鐵尺、繩索等物進來。
王朝、馬漢過來,點了點數目,共四十個人。
叫他們提上燈籠,俱用柳罐片蓋上,用的時節把柳罐片摘下來,立刻就亮了。
王、馬二位,也忙着吃罷晚飯,帶領四十個差役和二名班頭,慢慢進了包公住居的跨院。
就在書房前面,另有三個西房。
王朝在東,馬漢在西,每人帶了二十一個人,用香頭火把窗戶紙戳出梅花孔,分一半人,往外瞧看,恐防困倦,到時節再換那一半人。
包公在書房之内,聽着外邊有些動靜,明知道他們防範刺客,也不攔阻他們,自己拿一本書,在燈下觀看。
包興、李才兩個人也有防範。
此刻有二鼓多天,包興約會李才,先把書房隔扇閉好,後又将橫闩上上,從那邊搭過一張八仙桌子預上,桌子上又放着一把椅子。
包興低聲告訴李才說:“當初聽白玉堂說過,要是大行家,早也不出來,晚也不出來,等至三更天前後才來。
他們要是進來,就從這橫楣子上進來,我站在桌子上面椅子上看着。
賊要一爬橫楣子,我就先看見了。
我要看見,我好喊叫他們拿賊。
”李才說:“哥哥,到底是你有招兒。
”包興說:“什麼話呢!咱們守着高明人,聽他們講究過。
”說話之間,忽聽外面正打三更,包興說:“到時候了,我們上去罷。
”包興爬上桌子,又上了椅子,站在桌子上面,夠不着橫楣子,上了椅子,又太高了些,隻可彎了腰,把橫楣子撕了一個洞,往外看着。
李才上了桌子,把隔扇開了一個大孔,趴着往外直瞧。
包公正在燈下看書,聽着他們在那裡踢蹬噗咚,也不知作些什麼,擡頭一看,倒覺好笑。
笑的是他們膽子又小,又是義仆的氣象,總怕老爺有失,真要是有本事刺客,他們擋得住嗎? 開封府的事,暫且不提。
單說兩個刺客,頭天進城,到十字街下馬,打聽雙竹竿巷李天祥的宅子,到了門首,說明來曆,門上有人回禀進去。
不多一時,李天祥的兒子李黾說請。
二人把馬上包袱解下來,有人帶路,來至内書房,見了李公子要行大禮。
李黾把他們攙住,知道是天倫派來的人,不敢怠慢。
問二人名姓,他們将姓氏名字,怎麼來曆,一一說明,又将書信往上獻。
李公子接過來,拆開看明書信,置酒款待二人。
次日晌午,邢如龍、邢如虎換上李天祥家人的衣服,奔開封府趟了一回道,俱都看明。
複又回到李家,用了晚飯。
到二鼓之半,李黾問二位壯士所用何物。
二人齊說:“就用油綢子一塊,再用包袱一塊,我們兩個人殺了包公就不回來了,拿着他的腦袋去見老爺去了。
”李公子說:“但願二位壯士大事早成,二位高官得做,駿馬得騎。
”二人換上夜行衣靠,将白晝的衣服盡都包好,随身背起。
待殺了包公,躍城而過,明天走路之時就可換上白晝衣服。
收拾停妥,李公子每人敬了三杯酒,說了些吉祥好話。
正打三鼓,二人出屋,轉眼之間,蹿上房去,一溜煙相似,二人蹤迹不見。
李黾心中想道:二人此去,大事必成。
單說邢如龍、邢如虎直奔開封府,一路并沒遇見行路之人,到府牆根下,縱身蹿上牆去,由上面蹿到院中,尋找包公卧房。
二人往兩下一分,東房上一人,西房上一人,蹿在前坡,趴在房瓦之上,瞧看屋中,二人一怔,見屋内燭影照定,有人趴在橫楣子上,還有人扒着隔扇往外看。
二人正在猶疑之間,腿腕子全叫人揪住了。
扭頭一看,每人身後一個人,将他們揪住,不能動轉。
要問拿刺客這兩個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