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履險如夷

關燈
察之下,此子驕滿自恃,終是不成大器,所以諸位不必過慮,諒他逃不出咱們掌心。

    ” 他們邊行邊談,頃刻間已轉出一座廳内。

    大家分别落座之後,龐公度緩緩道;“萬一那厮竟然逃出此堡,兄弟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請三位率領鐵騎,務必圍戮此子,取他首級!” 屠雙勝應道:“隻要在方圓十裡之内及時發現他的蹤迹,這件任務包在小弟們的身上。

    ” 龐公度點點頭,又道:“如是在堡内發現他,那是兄弟的事,你們不必操心。

    ” 步天影道:“龐兄雖有神鬼莫測的玄機,但這個公孫元波來曆不明。

    這事非同小可,龐兄最好還是小心點。

    ” 龐公度道:“你的意思還是要先下手為強,趁早誅殺了他麼?” 步無影道:“先下手自是上佳之策,但縱或不然,亦不宜過于大意。

    如若把小弟等一夥人調回堡内,比較穩妥些。

    ” 龐公度搖搖頭,道:“步兄不必多虛,兄弟自有分教。

    ” 他說到這裡,屠雙勝等三人已不能多言了,隻好起身告辭,并且依令召集人馬,迅即出堡,等候信号。

     這回一直等到天亮,還沒有事故發生。

     朝陽斜斜照人石牢内,公孫元波揉揉眼睛,從床上坐起身。

    突然聽到一陣步聲,到門邊煥然停止。

     他打醒精神,向窗口望去,但見龐公度那副陰險多計的面孔出現。

    兩人互相打量着,誰都不先開口。

     最後還是公孫元波說道:“龐兄來得好早,隻不知大駕光臨,是不是有事要告訴兄弟?”龐公度淡然道:“公孫兄敢是已預期有一些事情将要發生麼?” 公孫元波心頭一震,道:“預期談不上,但兄弟自是希望貴堡有事故發生。

    這樣的話,無疑對兄弟有利。

    ” 他說話之時,心中暗忖:“這龐公度料事如神,才智出衆,氣度舉止也大是不凡,可知他在鎮北源局此一堡中,地位一定極高。

    ” 隻聽龐公度道:“公孫兄臨危不懼,膽勇過人,兄弟實在敬佩得很!” 公孫元波想道:“這是開場白,隻不知底下跟着來的是什麼詭計陰謀。

    ” 他牢牢地記着自己須得保持狂傲自大之态,當廠聳聳肩,道:“這也算不了什麼,若然連這一點膽力都沒有,将來萬一有機會像定遠侯奉沼至異域宣威時,如何擔當得起?” 他提到的定遠侯,便是漢代時投筆從戎、才識膽勇卓絕一代、威震西域諸國、以不世之功封為“定遠侯”的班超。

     班超的行動事迹,自是後來幹千萬萬有志氣的熱血青年仰慕效法的對象,公孫元波突然想起了他,傲氣逼人,竟是十分恰當的回答。

     龐公度面色一沉,道:“公孫兄雖是志氣遠大,一心效法前賢,無奈你已卷入了江湖是非的漩渦中,今生今世,隻怕壯志難酬了!” 公孫元波道:“孟夫子說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總之,一個人若想建大功立大業,自當經曆艱危險阻,方成千錘百煉之才。

    ” 他長笑一聲,傲氣逼人,又道:“像貴堡這等區區彈丸之地,鼠雀之事,何足道哉” 龐公度怔廠一下,竟然一時做聲不得。

     要知龐公度平生以來,實是閱人無數。

    但像公孫元波這等胸懷大志的青年,面對死亡的威脅,仍然傲然不懼。

    這種人物,龐公度雖知世上有的是,卻還是第一次遇見。

     他緩緩道:“想不到公孫兄竟是壯志淩雲的忐士,失敲得很!” 公孫元波道:“龐兄若能相信兄弟不是江湖之八,則作最後處決之時,自當有一個公正的交代。

    ” 龐公度道:“公孫兄雖然不是江湖人物,可是敝局的秘密既已被你得悉,這件事隻怕無法轉圈了。

    ” 公孫元波道:“若然如此,在下就不用多說了。

    ” 龐公度遺憾地搖搖頭,離開了窗口,可是他步履之聲,卻顯示他仍然在外面的角廊上。

     過了一陣,龐公度的面孔又出現了,說道:“公孫兄,兄弟甚感抱歉,對于你目下的處境,實是愛莫能助。

    ” 公孫元波道:“龐兄若是有維護之心,眼下就有一個辦法可以幫助在下。

    ” 龐公度訝道:“有這等事?兄弟自家都不知道,那是什麼辦法?” “假如龐兄有意維護,在下不須龐兄釋放,隻須給我三天時間。

    如若三天之内在下逃不出去,便是命數該絕,在下無話可說。

    ” 龐公度聽了公孫元波這一番話,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當下道:“咱們先把話說明白,兄弟就算給你三天時間,但當公孫兄試圖逃生之時,仍将竭盡全力阻截,這一點乃是兄弟必須做到的。

    公孫兄可明白我的意思?” 公孫元波點頭道:“在下明白得很!” 龐公度道:“兄弟實在想不出公孫兄如何尚有逃走的機會。

    ” 公孫元波道:“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在下逃走之時,不勞龐兄挂慮。

    ” 龐公度點點頭,道:“好,兄弟給你三天時間,這已是兄弟最大能力的限度了。

    過了三天,兄弟将不擇手段地對付公孫兄啦!” 公孫元波道:“咱們一言為定!” 龐公度道:“公孫兄要不要吃點新鮮的飯菜。

    ” 公孫元波道:“那倒不必了。

    在下從這邊氣窗望出去,感到外面雖然有人把守,可是已不像昨夜那麼多的人馬。

    現下龐兄又是獨自露面,莫非十八鐵騎已經離堡他去?” 龐公度道:“不錯。

    除了十八鐵騎,原本還有上百的車夫和腳夫,都離開了。

    不過那十八鐵騎都沒有遠去,仍然在本堡附近駐紮,嚴陣等候命令!” 公孫元波道:“他們當然不會遠去,隻不知目下留守本堡的,又是些什麼人物?” 龐公度深沉地笑一下,道:“公孫兄還是不要知道的好。

    ” 公孫元波沉吟了一下,才道:“也好。

    假如在下對貴堡隐事知道得太多,隻怕龐兄連三天時間也不能給我了。

    ” 這回龐公度是真的走了。

    公孫元波從窗口望出去,但見廊上兩邊都挂上了布慢,隔斷了他的視線,不過在布慢上的一些小洞,可以看見有些眼睛注視着這間牢房的動靜。

     公孫元波測木透張挂布幄的理由,更無法查看那後面有些什麼人物,不由得感到高深莫測,因此,對于龐公度的詭異手法,不覺大為佩服。

     他回到床邊坐下,細想此堡實在有許多令人不解之處。

    例如此堡的形勢,不但堡外周圍都是平曠的野地,同時四角所建皆高煤碉樓,更使這四周的曠地發揮了最大效用。

    任何敵人若想潛入此堡,除非有隐身之術才辦得到。

     除了形勢之外,他腦海中泛起了那些巨大的箱子。

    現在回想起來,倒像是一箱箱的金銀。

    這是因為這些箱子須得那麼多的車馬人手搬運,而且每一箱都不曾疊起來,可見得一定是太沉重之故。

     但最使人滋生疑惑的,卻是這座座堡和這些人的神秘氣氛,一種叫人說不出來的神秘和詭異氣氛。

     一直到晌午時分,公孫元波突然坐起身,因為他聽到了熟悉的腳步聲,曉得來人是誰。

     這也是他當日受嚴格訓練中的一項課目,從種種聲音中推測環境,而人類的步聲,更是主要的一項。

     轉眼間窗口出現龐公度的面孔,他冷冷地凝視着公孫元波,過了一會,才道:“公孫兄果然很有神通,兄弟剛剛接到局主的手谕,竟然指名要釋放公孫兄。

    ” 公孫元波傲然一笑,道:“那好極了。

    貴局主既是得知在下落在此堡之中,自然須下谕令釋放。

    ” 龐公度皺眉道:“但據兄弟所知,公孫兄不但不是與敝局有關之人,同時連嫖行也沒有什麼瓜葛,何以敝局主會下令釋放你呢?” 公孫元波道:“龐兄是真的不知道,抑是故意相問?” “兄弟自然是真心相詢。

    ” “龐兄若是不知内情,可見得貴局主的能令中,居然不曾提到在下的背景了。

    ” 龐公度點頭道:“命令中一點也沒有提到。

    ” 公孫元波道:“那麼在下不妨坦白奉告。

    龐兄之所以不能放過在下,原因很簡單,隻不過是因為在下知道了貴局若幹秘密而已,對也不對?” “不錯,咱們無怨無仇,本來沒有加害之理。

    ” “既是如此,”公孫元波道,“若然在下所知道的秘密,根本不成為秘密的話,則貴局立下令釋放在下,亦是合情合理之事。

    ” 龐公度訝道:“你可是說,還有别的人已知道敝局的秘密,而敝局主亦曉得這一點,所以不得不釋放了你?” “是的,貪局主須得顧全大體……” 他的話突然中斷,原來一則他發覺龐公度的神色不妥,二則突然想起了一事,也是感到大有問題。

     對于龐公度的異常态度,在他透露以前,自然難以猜測。

    說到他想起的一件事,那就是龐公度剛剛提到的命令。

    從他的說話中,公孫元波忽然悟出其中大有文章,所以住口導思。

     龐公度緩緩道:“公孫兄何以不說下去?” 公孫元波道:“在下突然醒悟,貴局主送到龐兄手中的命令大有問題!” 龐公度似是很感興趣,問道;“有什麼問題?” “以龐兄的身份地位,在資局之中,想必是僅次于貪局主的人物了?” 龐公度點點頭,道:“公孫兄猜得差不多了,但兄弟的身份,與這道命令有何幹連?” 公孫元波道:“在下吃過公事飯,是以曉得在一些正式的強有力的組織中,程序是極重要的因素。

    像貴局主給龐兄的命令中,顯然不合程序。

    ” 龐公度訝道:“公孫兄言下之意,敢是認為這道命令應該先經過其他的人麼?” “那倒不是。

    在下意思是命令中應該說明釋放在下的緣故。

    既然沒有提及,可見得這道命令不會馬上發生效力,因為以龐兄的地位,有權延緩一下,等查明原因才釋放在下。

    ” 龐公度一愣,道:“公孫兄說得頭頭是道,兄弟甚感佩服。

    ” 公孫元波沉吟道:“貴局王明知龐兄一定會這樣做,可見得他發出此令之時,乃是存心叫龐兄這樣做的。

    那麼他為何把事情弄得複雜起來呢?” 龐公度道:“這個問題你來告訴我吧!” 公孫元波道:“在下心中已有了答案,不知對是不對?” “公孫兄如不說出來,兄弟怎知對不對呢?” “在下的猜想是,貴局主發出此令之時,心中是一百二十個不願意,可是為勢所迫,又不得不應付,因此他發出此令.卻能使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