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不速之客。
白天,他化裝易容在城内外打聽消息,用各種威迫利誘手段取口供,包括擄人使用離魂大法。
晚上,他神出鬼沒在必要的地方偵查取口供探線索,真正回小村睡眠的時間少之又少。
是行動的時候了,首先是安下窩弓放下金釣。
這天近夜時分,他出現在宛平縣的的漂枯山。
這裡,是名勝區,但遊客稀少,隻有一些虔誠的信徒上下,因為距京城太遠,而且名勝也沒有西山绮麗,遊客如果步行,三個時辰隻多不少。
山深處的潭柘寺,在漢就建成了,稱喜福寺,唐代才改名潭柘,清代改為岫雲寺,乾隆帝最喜歡來這裡禮佛,所留的禦書匾額甚多。
寺在山深處,後面就是青龍潭,那條孽龍,自從建寺之出,出來就不敢現形傷人。
僧侶并不多,山深林幽,李平平不信佛,但他仍然在大殿颔首為禮。
然後在大殿外的巨大銀杏樹下,用五嶽朝天式打坐行功。
半個時辰、一個時辰…… 毫無動靜,他象是坐化了,寺内的僧人也不以為怪,似乎沒感覺出是一個活人。
終于,他身旁出現一個相貌清楚,鷹目高觀,年約花甲的青衫客,站在一旁象死人,注視着他久久不動。
寒氣仍濃,山甚高,高處不勝寒,穿青衫實在擋不住寒氣,僅管已經是五月末。
“你在等什麼?”青衫客終于忍不住發問。
“等要來的人。
”他睜開雙目。
“誰告訴你來的?” “不必問,不可問,反正我來了。
” “不會有人來。
” “是嗎?他最好是來。
” “不來就不好?” “對,不來,對雙方都不好。
” “要挾?” “不,為了雙方的利益;當然,他如果不想要利益,就會有災禍,你希望他有災禍嗎?” “哼!” “他可以不要他的利益,我卻不願輕易放棄,如果沒有他,就會增加我的困難,我的利益可能泡湯,所以,我希望他來當面談談雙方利益的細節。
他不來,我不甘損失,我就會逼他,把這裡變成鬥牛場,也把隔鄰馬鞍山的戒寺壇,同樣變成鬥牛場,老兄你,見過鬥牛場嗎?” “這……” “牛一鬥就難解難分,附近一切遭殃。
” “你憑什麼說這種話?” “憑我的拳頭硬,憑我的計謀高。
” “少吹牛。
” “吹牛?那是你的看法。
”他伸手拍拍巨大的樹幹:“找告訴你,如果我不是一個沒有野心的江湖浪人,而是一個把成王敗寇觀念捧作金科玉律的英雄豪霸,今年這棵帝王樹,已經突發新技了。
” 青衫客吃了一驚,臉色一變。
“去年冬,是你出入紫禁城?”青衫客警察地問。
“對,正是區區在下。
”他拍拍胸膛,意氣飛揚:“出入紫禁城,如入無人之境,宰皇帝将輕而易舉,跳上龍座坐一下易如反掌。
” 這株年代久遠的銀杏樹,的确令人莫測高深。
據說,朝庭的老皇帝宴駕死翹翹,新皇登基,這株怪樹就會突然長出大量新技,新技一發,就注定老皇帝死了。
所以,這株銀杏樹,稱帝王樹,這種預兆,據說十分靈驗,信不信由你。
他的意思是:假使他要宰皇帝,并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他曾經出入紫禁城,這株帝王樹,就會長新技。
紫禁城鬧鬼,早已傳遍京都,但有些目擊鬼怪的侍衛高手,卻知道是人而不是鬼怪。
“老夫卻不是信。
”青衫客穩下情緒,開始将青衫下擺掖在腰帶上。
“你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他長身而起,走向廣闊的殿前廣場。
“你必須經過三關考驗,證明你配見所要見的人,這人才會見你。
”青衫客沉聲說。
“客随主便,我無所謂。
” “很好,你知道考驗的後果嗎?” “武林朋友任何一種考驗,結果都大同小異,小意思,喂!你是第一關?” “對,較量内功。
”青衫客坐下,雙掌徐徐前伸。
“老兄,你輸定了。
”他神采飛揚地在對面坐下:“練内丹的人,年過一甲子,容或火候精純些,但精氣神已失去渾雄猛烈的沖刀,與我這種如龍似虎的年輕人較量,你一點勝算都沒有。
” 手掌一叫伸,四隻手掌貼住了。
片刻,兩人寶象莊嚴,渾身衣物不住外張,鼓動;再片刻,青衫客的手開始顫動;再片刻,青衫客臉色漸變,汗水開始沁心。
李平平一直保持寶象莊嚴神态,僅呼吸愈來愈起伏增大,雙手的肌肉開始逐漸收縮,象是凝結成某種緊縮聚合的物體,也象溶鐵凝固,從流體變成堅鋼。
身旁,先後來了兩個人,一僧一道。
他的虎目睜得更大,異光乍現。
“誰膽敢插手。
” 他一字一吐,聲如鐵錘擊砧: “我要他骨肉化泥,說一不二。
” 青衫客身軀開始顫動,臉上有痛苦的表情。
“你勝了,年輕人。
”年約花甲的幹瘦老和尚說:“你可以調息片刻,老袖領教施主的拳掌。
” 他呼出一口長氣,從容收掌長身而起。
青衫客象見水的泥人,伏下縮成一團顫栗 他不敢逞強大意,從容活動手腳一番,一面調息。
“施主似已内丹已成,難得難得。
”老和尚說。
“小有成就,仍在勤練苦修。
” 他客氣地說:“大師好象不屬中原派宗,是上面觀音殿的法師?” “老和尚不但不光頭,而且梳了怪異的高髻,披的袈裟雖然也是紅色,但比普通僧侶的袈裟寬大一倍。
“不錯,老袖正是觀音殿的僧伽。
”老和尚說:“百餘年前,長公主在觀音殿修行,皇室派來的八名活佛。
在這裡傳下衣缽,所以與本寺的僧侶有别,老衲是最後一代的傳人,今後恐怕後繼無人了。
” 蒙人入主中原,北平是大都,元世主忽必烈的女兒,就在這裡本寺最高的觀音殿出家,信的喇嘛教。
但本寺沒有喇嘛的佛象,禮佛行的是喇嘛五體投地禮,數十年禮拜,殿中留下了
白天,他化裝易容在城内外打聽消息,用各種威迫利誘手段取口供,包括擄人使用離魂大法。
晚上,他神出鬼沒在必要的地方偵查取口供探線索,真正回小村睡眠的時間少之又少。
是行動的時候了,首先是安下窩弓放下金釣。
這天近夜時分,他出現在宛平縣的的漂枯山。
這裡,是名勝區,但遊客稀少,隻有一些虔誠的信徒上下,因為距京城太遠,而且名勝也沒有西山绮麗,遊客如果步行,三個時辰隻多不少。
山深處的潭柘寺,在漢就建成了,稱喜福寺,唐代才改名潭柘,清代改為岫雲寺,乾隆帝最喜歡來這裡禮佛,所留的禦書匾額甚多。
寺在山深處,後面就是青龍潭,那條孽龍,自從建寺之出,出來就不敢現形傷人。
僧侶并不多,山深林幽,李平平不信佛,但他仍然在大殿颔首為禮。
然後在大殿外的巨大銀杏樹下,用五嶽朝天式打坐行功。
半個時辰、一個時辰…… 毫無動靜,他象是坐化了,寺内的僧人也不以為怪,似乎沒感覺出是一個活人。
終于,他身旁出現一個相貌清楚,鷹目高觀,年約花甲的青衫客,站在一旁象死人,注視着他久久不動。
寒氣仍濃,山甚高,高處不勝寒,穿青衫實在擋不住寒氣,僅管已經是五月末。
“你在等什麼?”青衫客終于忍不住發問。
“等要來的人。
”他睜開雙目。
“誰告訴你來的?” “不必問,不可問,反正我來了。
” “不會有人來。
” “是嗎?他最好是來。
” “不來就不好?” “對,不來,對雙方都不好。
” “要挾?” “不,為了雙方的利益;當然,他如果不想要利益,就會有災禍,你希望他有災禍嗎?” “哼!” “他可以不要他的利益,我卻不願輕易放棄,如果沒有他,就會增加我的困難,我的利益可能泡湯,所以,我希望他來當面談談雙方利益的細節。
他不來,我不甘損失,我就會逼他,把這裡變成鬥牛場,也把隔鄰馬鞍山的戒寺壇,同樣變成鬥牛場,老兄你,見過鬥牛場嗎?” “這……” “牛一鬥就難解難分,附近一切遭殃。
” “你憑什麼說這種話?” “憑我的拳頭硬,憑我的計謀高。
” “少吹牛。
” “吹牛?那是你的看法。
”他伸手拍拍巨大的樹幹:“找告訴你,如果我不是一個沒有野心的江湖浪人,而是一個把成王敗寇觀念捧作金科玉律的英雄豪霸,今年這棵帝王樹,已經突發新技了。
” 青衫客吃了一驚,臉色一變。
“去年冬,是你出入紫禁城?”青衫客警察地問。
“對,正是區區在下。
”他拍拍胸膛,意氣飛揚:“出入紫禁城,如入無人之境,宰皇帝将輕而易舉,跳上龍座坐一下易如反掌。
” 這株年代久遠的銀杏樹,的确令人莫測高深。
據說,朝庭的老皇帝宴駕死翹翹,新皇登基,這株怪樹就會突然長出大量新技,新技一發,就注定老皇帝死了。
所以,這株銀杏樹,稱帝王樹,這種預兆,據說十分靈驗,信不信由你。
他的意思是:假使他要宰皇帝,并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他曾經出入紫禁城,這株帝王樹,就會長新技。
紫禁城鬧鬼,早已傳遍京都,但有些目擊鬼怪的侍衛高手,卻知道是人而不是鬼怪。
“老夫卻不是信。
”青衫客穩下情緒,開始将青衫下擺掖在腰帶上。
“你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他長身而起,走向廣闊的殿前廣場。
“你必須經過三關考驗,證明你配見所要見的人,這人才會見你。
”青衫客沉聲說。
“客随主便,我無所謂。
” “很好,你知道考驗的後果嗎?” “武林朋友任何一種考驗,結果都大同小異,小意思,喂!你是第一關?” “對,較量内功。
”青衫客坐下,雙掌徐徐前伸。
“老兄,你輸定了。
”他神采飛揚地在對面坐下:“練内丹的人,年過一甲子,容或火候精純些,但精氣神已失去渾雄猛烈的沖刀,與我這種如龍似虎的年輕人較量,你一點勝算都沒有。
” 手掌一叫伸,四隻手掌貼住了。
片刻,兩人寶象莊嚴,渾身衣物不住外張,鼓動;再片刻,青衫客的手開始顫動;再片刻,青衫客臉色漸變,汗水開始沁心。
李平平一直保持寶象莊嚴神态,僅呼吸愈來愈起伏增大,雙手的肌肉開始逐漸收縮,象是凝結成某種緊縮聚合的物體,也象溶鐵凝固,從流體變成堅鋼。
身旁,先後來了兩個人,一僧一道。
他的虎目睜得更大,異光乍現。
“誰膽敢插手。
” 他一字一吐,聲如鐵錘擊砧: “我要他骨肉化泥,說一不二。
” 青衫客身軀開始顫動,臉上有痛苦的表情。
“你勝了,年輕人。
”年約花甲的幹瘦老和尚說:“你可以調息片刻,老袖領教施主的拳掌。
” 他呼出一口長氣,從容收掌長身而起。
青衫客象見水的泥人,伏下縮成一團顫栗 他不敢逞強大意,從容活動手腳一番,一面調息。
“施主似已内丹已成,難得難得。
”老和尚說。
“小有成就,仍在勤練苦修。
” 他客氣地說:“大師好象不屬中原派宗,是上面觀音殿的法師?” “老和尚不但不光頭,而且梳了怪異的高髻,披的袈裟雖然也是紅色,但比普通僧侶的袈裟寬大一倍。
“不錯,老袖正是觀音殿的僧伽。
”老和尚說:“百餘年前,長公主在觀音殿修行,皇室派來的八名活佛。
在這裡傳下衣缽,所以與本寺的僧侶有别,老衲是最後一代的傳人,今後恐怕後繼無人了。
” 蒙人入主中原,北平是大都,元世主忽必烈的女兒,就在這裡本寺最高的觀音殿出家,信的喇嘛教。
但本寺沒有喇嘛的佛象,禮佛行的是喇嘛五體投地禮,數十年禮拜,殿中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