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小小的滄州城、大大的條山莊。
河間府的滄州,位于南運河的東岸。
在這一帶平原遼闊的城市,這座城其實不算小,有八裡周徑,隻因為位于運河旁,水陸交通發達,而本地除了單純的農産外,并無其他大宗貨物行銷,所以市面不算繁榮,人口也漸漸外移。
這一帶罕見山影,即使有,也隻是一些小丘陵而已。
滄州城北三裡左右,有一座小山叫條山。
稱之為山,在那些見過大山大嶺的人來說,簡直不成氣候。
隻是山南麓那座大名鼎鼎的條山莊,名氣确是大,大得令大江南北大河兩岸的朋友,皆耳熟能詳。
三十年前,江湖上出現了一位武林英豪滄海客楊雲波,他的驚濤劍法威震武林,曾經單人獨創怒闖武當解劍池七子的七星劍陣,排解了武當與少林北鬥名位之争,是武當開山以來,唯一能佩劍進入三元宮的人。
楊雲波在十年前封劍歸隐,目下已是年屆古稀之人,在家莳花養鳥恰然自得。
而楊家的子弟也退出江湖務農經商,不過問江湖是非,頗有成就,生活過得風平浪靜,古井無波。
但江湖朋友并末忘懷這位武林前輩,隻是老人家既已封劍歸隐,不好前來打擾條山莊的清靜。
楊大俠在江湖行道期間,由于修養到家,三十年闖蕩生涯。
極少與人結怨結仇,因此得以安享清福。
條山莊其實并不大,大的隻是名氣而已。
莊主楊雲波共有兩子一女。
第三代連外孫也算上,計有六男三女,人丁并不多,但每個人都是仙露明珠,仙蘭玉樹,在滄州,楊家子弟可說是佳評如潮。
已牌左右,一艘小舟從南面下放,靠上了西關碼頭南端。
這裡,不是上下行船隻停泊的地方,而是上下遊四鄉農産的集散地,運農産的小舟,皆是在這兒停泊。
與棧号有交易契約的人,就在碼頭上交貨由棧号派人接運。
自行買賣的人,則在碼頭等候識貨的買主交易,附近的雞鴨魚肉果菜等等,則在對面的城根下小市場零售。
中間隔了一條小路,附近則有将近十家土瓦屋,形成一處城外的小市集。
早市将散,這艘小舟方靠岸,可知是來自遠鄉的人。
船一靠岸,年輕的船夫抓起纜繩跳上岸來,熟練地在樁上系奸纜,向鄰船的船夥計含笑打招呼。
這位年輕的船夫身材雄偉,年約二十出頭,五官清秀,健康,活潑、大方,但舉動在活潑敏捷中帶有三分安詳沉靜,顯出是個有教養的人。
他那雙充滿靈氣的大眼,黑白分明。
經常帶着三分笑意,極易予人好感。
鄰舟一名船夫正在解纜,含笑道:“辛老弟,怎麼來得這麼晚?” 他搖搖頭,苦笑道:“别提了,鎮對面驿站開出兩艘船,攔住了河道,共截了八艘船,靠岸一一詳細檢查,整整耽誤了一個時辰。
老天爺。
能平安脫身僥幸了。
” “咦!是些什麼人?” “誰知道,他們自稱是河泊所的官兵,一沒穿公服,二無身份證明,三沒說要檢查些啥玩意,反正他們一個個像是兇神惡煞,有刀有劍這就夠了。
”他滿腹牢騷地訴說。
“哦!這幾天城裡來了不少不三不四的人,一切都要小心哪!千萬别在船上藏着犯禁的玩意兒。
” “除了一些淋水桃,我船上一無所有。
”他毫不介意地說。
船上共有十二隻柳條筐,筐蓋已被割斷了繩子,裡面盛着河間府肅甯縣的物産淋水桃。
近數十年來,淋水桃的出産已不僅限于肅甯縣,移植成功各地皆可種植。
不但是淋水桃可以種植,甚至這名傳遐迩的密桃三裡坡,在滄州附近亦可種植了。
但因水土有異,品質與風味,普遍比肅甯所産的要差一級。
他不再多說,登上碼頭向左首不遠處的一間小食店走去。
店門的竈台前,站着一位中年大掌鍋,含笑道:“辛小哥,今天怎麼啦?晚到了好些時候呢!” 他往店裡鑽,笑道:“有條事耽擱了。
哦!李管事走了?” 大掌鍋向城廂一指,說:“等了你好半天,帶了人走了一盞茶時分啦!留下話,等會兒再派人來卸貨,你可以在這裡等一等,不必進城去找他了。
” “謝謝你,張師傅,我在這等他。
早餐還沒着落,給我弄碗大麥填填五髒廟。
可好?先謝了。
” “進去坐,片刻就好……” 話末完,他突然向碼頭叫:“老兄們,船上沒有人,上去幹嗎?” 原來有三名黑衣大漢,不知何時已跳落他的船艙,正在掀起筐蓋,抓起碗大的乳青色淋水桃,大口大口啃得正有勁,吃得津律有味。
他一面說,一面快步往碼頭上走。
三個黑衣大漢,一個比一個雄壯,壯得像條大枯牛,在
河間府的滄州,位于南運河的東岸。
在這一帶平原遼闊的城市,這座城其實不算小,有八裡周徑,隻因為位于運河旁,水陸交通發達,而本地除了單純的農産外,并無其他大宗貨物行銷,所以市面不算繁榮,人口也漸漸外移。
這一帶罕見山影,即使有,也隻是一些小丘陵而已。
滄州城北三裡左右,有一座小山叫條山。
稱之為山,在那些見過大山大嶺的人來說,簡直不成氣候。
隻是山南麓那座大名鼎鼎的條山莊,名氣确是大,大得令大江南北大河兩岸的朋友,皆耳熟能詳。
三十年前,江湖上出現了一位武林英豪滄海客楊雲波,他的驚濤劍法威震武林,曾經單人獨創怒闖武當解劍池七子的七星劍陣,排解了武當與少林北鬥名位之争,是武當開山以來,唯一能佩劍進入三元宮的人。
楊雲波在十年前封劍歸隐,目下已是年屆古稀之人,在家莳花養鳥恰然自得。
而楊家的子弟也退出江湖務農經商,不過問江湖是非,頗有成就,生活過得風平浪靜,古井無波。
但江湖朋友并末忘懷這位武林前輩,隻是老人家既已封劍歸隐,不好前來打擾條山莊的清靜。
楊大俠在江湖行道期間,由于修養到家,三十年闖蕩生涯。
極少與人結怨結仇,因此得以安享清福。
條山莊其實并不大,大的隻是名氣而已。
莊主楊雲波共有兩子一女。
第三代連外孫也算上,計有六男三女,人丁并不多,但每個人都是仙露明珠,仙蘭玉樹,在滄州,楊家子弟可說是佳評如潮。
已牌左右,一艘小舟從南面下放,靠上了西關碼頭南端。
這裡,不是上下行船隻停泊的地方,而是上下遊四鄉農産的集散地,運農産的小舟,皆是在這兒停泊。
與棧号有交易契約的人,就在碼頭上交貨由棧号派人接運。
自行買賣的人,則在碼頭等候識貨的買主交易,附近的雞鴨魚肉果菜等等,則在對面的城根下小市場零售。
中間隔了一條小路,附近則有将近十家土瓦屋,形成一處城外的小市集。
早市将散,這艘小舟方靠岸,可知是來自遠鄉的人。
船一靠岸,年輕的船夫抓起纜繩跳上岸來,熟練地在樁上系奸纜,向鄰船的船夥計含笑打招呼。
這位年輕的船夫身材雄偉,年約二十出頭,五官清秀,健康,活潑、大方,但舉動在活潑敏捷中帶有三分安詳沉靜,顯出是個有教養的人。
他那雙充滿靈氣的大眼,黑白分明。
經常帶着三分笑意,極易予人好感。
鄰舟一名船夫正在解纜,含笑道:“辛老弟,怎麼來得這麼晚?” 他搖搖頭,苦笑道:“别提了,鎮對面驿站開出兩艘船,攔住了河道,共截了八艘船,靠岸一一詳細檢查,整整耽誤了一個時辰。
老天爺。
能平安脫身僥幸了。
” “咦!是些什麼人?” “誰知道,他們自稱是河泊所的官兵,一沒穿公服,二無身份證明,三沒說要檢查些啥玩意,反正他們一個個像是兇神惡煞,有刀有劍這就夠了。
”他滿腹牢騷地訴說。
“哦!這幾天城裡來了不少不三不四的人,一切都要小心哪!千萬别在船上藏着犯禁的玩意兒。
” “除了一些淋水桃,我船上一無所有。
”他毫不介意地說。
船上共有十二隻柳條筐,筐蓋已被割斷了繩子,裡面盛着河間府肅甯縣的物産淋水桃。
近數十年來,淋水桃的出産已不僅限于肅甯縣,移植成功各地皆可種植。
不但是淋水桃可以種植,甚至這名傳遐迩的密桃三裡坡,在滄州附近亦可種植了。
但因水土有異,品質與風味,普遍比肅甯所産的要差一級。
他不再多說,登上碼頭向左首不遠處的一間小食店走去。
店門的竈台前,站着一位中年大掌鍋,含笑道:“辛小哥,今天怎麼啦?晚到了好些時候呢!” 他往店裡鑽,笑道:“有條事耽擱了。
哦!李管事走了?” 大掌鍋向城廂一指,說:“等了你好半天,帶了人走了一盞茶時分啦!留下話,等會兒再派人來卸貨,你可以在這裡等一等,不必進城去找他了。
” “謝謝你,張師傅,我在這等他。
早餐還沒着落,給我弄碗大麥填填五髒廟。
可好?先謝了。
” “進去坐,片刻就好……” 話末完,他突然向碼頭叫:“老兄們,船上沒有人,上去幹嗎?” 原來有三名黑衣大漢,不知何時已跳落他的船艙,正在掀起筐蓋,抓起碗大的乳青色淋水桃,大口大口啃得正有勁,吃得津律有味。
他一面說,一面快步往碼頭上走。
三個黑衣大漢,一個比一個雄壯,壯得像條大枯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