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佛道鬥法

關燈
武林中的名宿前輩,怎麼做出“往口!貴同黨穴道自解的時辰将到,不殺他們貧道豈不被你們圍攻?” “道友可以再制住他們的穴道。

    ” “貧道不想麻煩費手腳。

    ” “你……。

     “我這人心狠手辣,言出必行。

    ” 和尚長歎一聲,痛苦地說:“貧道這幾位兄弟義薄雲天,不聽貧僧勸阻,暗中前來附近潛伏為貧僧護法。

    道友,劍下留情,兩卷秘笈确是不在貧僧手中,道友饒了他們,貧僧願死在道友劍下,以明心志。

    ”說完,向西方屈身下拜,然後合掌跌坐,垂首就戳。

     老道提劍陰森森地走近,緩緩伸劍指着和尚的心口,冷笑道:“賊秃驢,你的苦肉計引不起貪道的慈悲心。

    ” 和尚頭擡也不擡,一字一吐地說:“貧僧一生中,兇狠殘忍敢作敢為,決不至于引苦肉計自陷死境今天确是甘心就死,絕不希望道友慈悲。

    請答應貧僧,饒了他們。

    ” “哼!”老道僅哼了一聲,劍尖疾吐。

     和尚絲紋不動,僅輕歎一聲。

     劍尖右偏,“嗤”一聲刺入和尚的左肩窩。

     和尚頰肉抽搐,不言不動。

     老道并不将劍拔出,厲聲道:“交出秘笈,饒他們不死。

    ” “貧僧确無此物。

    南無阿彌陀佛!” 老道拔劍,鮮血激射。

    劍尖再吐,刺向和尚的心口。

     生死須史,蓦地傳來了沉喝聲:“道長劍下留情!” 劍尖停在和尚的心坎上,鋒刃破肌一兩分,停住了,和尚渾如未覺,口中低誦着佛号,從容就死。

     老道扭頭一笑,注視着奔來的艾文慈說:“你不在山腳下等候,别具用心,貧道猜想有三種可能。

    ” 艾文慈接近至丈四五左右止步,間:“道長所猜可否一說?” “其一,你本來就是賊秃驢的早年小賊夥。

    其二,你懼怕貧道。

    其三,你與賊秃驢有怨,你我有志一同但你知道賊秃驢的藏匿處,不願貧道參預,所以你故意指引貧道人迷途,目已來找賊秃驢。

    哈哈!你想不到貧道比你先到一步吧?” “胡說!” “胡說?事實是貧道有先見之明,跟蹤而來,果真找到賊秃驢此地的藏匿處。

    無論如何,貧道飲水思源,得往往你才是。

    ” 艾文慈籲出一口長氣,苦笑道:“武林三仙,果然名不虛傳,高明,小可甘拜下風。

     “貧道猜對了吧?” “道長猜對了兩項。

    ” “當然你不是賊秃驢的賊夥,貧道對這一項本就存疑。

    怪!你為何怕我?貧道已經表明你我是友非敵了。

    ” “道長鷹視狼顧,不可信任,誰又不怕?不錯,小可對賊秃驢确是恨重如山,但在遇到道長之前,确是不知他是大名鼎鼎的響馬賊巨魁趙瘋子。

    ” “你與他有何仇怨?” “響馬賊蹂躏五省,殺人如麻,屍堆成山,血流漂杵,多少人為之破家,多少人屍填溝渠?荼毒的數百萬人,誰不想食其肉寝其皮?小可也是受害人之一,怎肯輕易放過他?” “哦!原來如此。

    那麼,你與福林村文家沾親帶故了。

    ”老道冷笑着說,語氣中帶有危險。

     “就算是吧?道長不是說艾神醫對你有恩麼?” “不錯。

    ” “但道長對小可懷有陰謀,為何?” “恩是一回事,利害又是一回事,等貧道處理了賊秃驢,再告訴你“且慢!”艾文慈急叫,阻止老道送劍。

     “你想親手殺他不成?”老道問。

     “不!他已放下屠刀,遁隐深山甘心過苦行僧的慚梅生活,而且為了昔日的弟兄,甘心就死,義重如山,殺之不祥。

    ” “你知道他殺了多少人?你不是與他恨重如山麼?” 艾文慈想起逸綠姑娘和酒仙的勸告,黯然地說:“屠殺福林村的真兇,不是趙瘋子。

    再說,響馬賊造反,并不完全是他們的錯。

    成王敗寇,他們有他們不得不反的苦衷。

    戰火已熄了三年,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人總不能永遠在仇恨中過活。

    他既然已經出家慚侮,何不給他一次機會?” “我看你言不由衷。

    ”老道冷冷地說。

     艾文慈當然知道自己言不由衷,但見了和尚為友請命甘心就死的情景,确也平空湧起憐憫之情,也有點惋惜英雄末路的感慨,遲說:“仇恨很難消除,但小可确也有點不忍。

    ” 老道哈哈狂笑,說:“天下間的人都像你,豈不天下太平?不忍是你的事,貧道可沒有你那麼好說話,江湖朋友瞧不起有婦人之仁的人。

    賊秃驢罪惡滔天,殺了他貧道也算是為世除害,你不忍便走遠些,” “道長……” 這瞬間,和尚突然左手一撥,将點在心口上的劍撥偏,右手一掌擊出。

     “嗤”一聲響,劍尖劃破僧衣,和尚的左胸也裂了一條三分深的血縫,左掌也被劍鋒劃破,皮開肉綻。

     同一瞬間,“嘭”一聲響,和尚以聚合畢生精力擊出的一掌,掌勁劈空擊在老道的小腹上。

     也在同一瞬間,老道臨危反擊,在中了劈空掌力的同時,仰面倒退起腳反擊,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