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勢難幸時運兇

關燈
身郭家,他開罪了郭子興,三妹的日子便必定難過極了。

     因此劉伯溫雖已對全莊的優劣了然,卻不敢貿然道白,隻能暫時隐于心上,待時機成熟,再作打算。

     劉伯溫在郭家莊一住便過了半月。

    半月來郭子興從沒流露半點生厭的意思,相反每當劉伯溫甫露告辭之意,郭子興便極力挽留,意态甚為誠懇,令劉伯溫不忍逆了他的一片心意。

     郭子興與劉伯溫熟了,閑餘便與劉伯溫天南地北的談古論今,劉伯溫發覺,郭子興于處世治國之道,竟亦甚有見地。

     一天飯後,兩人又論及如何治國之道。

    劉伯溫微笑道:“嶽武穆曾言,文人不貪錢,武人不畏死,則天下必定太平。

    ” 郭子興卻搖頭道:“不然,治國之道在于知賢,而不在于自賢。

    自賢僅一己之身,知賢卻可養集賢士,衆心合力,則天下萬事皆可大成耳!” 劉伯溫一聽,暗暗稱贊,趁機道:“郭大哥于治國之道甚有見地,為何不謀一展抱負,而甘于淡泊,偏安一角?” 郭子興苦笑道:“現今豺狼當道,尚敢言政乎?” 劉伯溫微笑道:“正因為目下豺狼當道,才需要郭大哥你等人才挺身而出!于亂世自有處世之道。

    ” 郭子興道:“依劉兄弟之見,何為處亂世之道?” 劉伯溫道:“身處亂世,小弟以為當以上中下三策以應之。

    ” 郭子興大感興趣道:“何為下策?” 劉伯溫道:“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此法雖可苟全生命,但隻怕激流之下無靜水,覆巢之下無完卵。

    ” 郭子興笑笑,道:“何為中策?” 劉伯溫道:“因勢利導,伺機而進退;此法當可保存家業生命,但風骨全無,隻怕被後人譏為斷脊之物。

    ” 郭子興歎了口氣,似乎心靈已被觸動,忙道:“然則何為上策?” 劉伯溫雙目一亮,朗聲道:“察天時、識地利、懂人和;進而大舉,則能扶天下之危者,必據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憂者,必享太平之樂。

    當其時也,自身已與天下存亡為一體,一己憂患何複存哉!” 郭子興一聽,沉吟不語,臉色驟變,似乎大受震動。

    好一會,郭子興卻緩緩道:“劉兄弟壯懷激烈,于處世之道見解卓絕,令人拜服。

    下策不可取,中策不可為,當宜取上策,但可惜于天時、地利、人和三者訣要,一時之間如何可以論折透徹?” 劉伯溫微笑道:“郭大哥廣交天下豪士賢能,上挂聚賢廳三字,顯見已得人和之道耳。

    又郭家莊依山而立,莊内壁壘森嚴,防禦嚴密,進退自如,地利之道全隐其中。

    周旋天下,逐鹿中原,郭大哥三道中已得二道,尚猶豫什麼?” 郭子興雙目精光一現,道:“劉兄弟之言,郭某不敢自居。

    但雖然如此,至關重大的天時一道,卻至今茫無頭緒,郭某因此委實不敢輕舉妄動。

    ” 劉伯溫微笑道:“天時者,天下之大勢也,郭大哥隻須審度目下時勢,個人行止便足可定奪矣!” 郭子興心中一動,忙道:“聽英兒道,劉兄弟精通天機之道,依兄弟之見,目下時勢端的如何?天機主何朕兆?” 劉伯溫略一沉吟,便朗聲道:“元人氣數将盡,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若有心成大事,此其時矣!小弟有一偈語,郭大哥隻須牢記,不須細問究竟,日後自有應驗。

    偈語曰,惟日與月,下民之極,應運而生,其色曰赤。

    又道:枝枝葉葉現金光,晃晃朗朗照四方,江東岸上光明起,談空說偈有真王。

    ” 郭子興一聽,沉吟:“潦州地處黃河東岸。

    莫非當主濠州光明先起麼?又其色曰赤,恰好郭家莊内顔色皆紅赤,難道郭家當出一代應運之人?” 劉伯溫微微一笑,暗道“乾卦已有朕兆,潛龍,勿用也;而見龍在田,才是利見大人;隻怕所遇僅是地龍而非天龍,成大事者有餘,應運而生取天下者隻怕尚未現身也。

    但劉伯溫雖有此念,在郭子興面前卻不便點破。

    因為劉伯溫已然判定,郭子興亦是地龍之一,雖不能成其帝業,但成王業則綽綽有餘,況妙演夭機,勢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