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虎曰逃生識地龍

關燈
旋風過處,一頭吊睛白額虎蓦地撲了出來! 劉伯溫剛從身邊密林擦過,猛地一見,登時大叫一聲:“我命休矣!” 當此危急猝然之際,他的“天機三式”自衛招式,卻是無論如何也使不出來。

    “天機三式”雖然足抵千軍萬馬,但那是對付人的進襲,碰上猛獸是否管用,劉伯溫可連想也沒想過。

     劉伯溫轉身就逃,但猛虎顯然已潛伏久矣,謀定而動,一動其勢就不可收拾,豈容它鼻子下的獵物再行失去? 劉伯溫隻跑得三數丈,便覺身後熱氣襲上身來,原來那猛虎的血盆大口已距他的背部不足三尺遠了。

     劉伯溫拼命向前跑,祈求拉開那要命的三尺距離。

    但猛虎的速度顯然勝于他的腳力,那三尺距離不但沒有拉開,反而迅速縮短,猛虎噴出的熱氣已沿劉伯溫的背部升上了脖子!劉伯溫雖仍在發力狂奔,但他知道,他的脖子已在虎口的控制之下,它隻消再稍微撲高一點,他的脖子就會立斷,他的腦袋也立時搬家。

     劉伯溫不禁歎了口氣,暗道劉某莫非今日命喪于此處?前次那虎已把三妹馬雲英銜去了,至今生死未蔔,如今自己眼見也難逃虎口,虎啊虎,莫非我等四結義兄妹犯了你這林中之王的大忌麼? 劉伯溫老大不甘心,他一面拼命狂奔,雖明知此乃徒然之舉,但總不能束手待斃,面對死神,能拖得一時片刻也是好的,一面在口袋中摸出三個銅錢,右手捏着銅錢,于袖内随手一翻一搖,銅錢二背一正,立現于袖内掌心。

    這便是所謂“袖占一課”的“易經蔔卦”術了。

     劉伯溫心中一震,暗道此乃乾卦,卦曰潛龍,勿用;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卦中分明指出此行當有二龍現身,潛龍者,地龍也,不可重用;見龍在田者,天龍也,見之如見偉人,大事可成;皆不失為大吉之象,但為甚卻如此兇險?眼看這虎口是萬萬逃不脫的了! 這時,在後面狂追的猛虎發怒,大吼一聲,淩空而起,竟一下子飛上劉伯溫的頭頂,腰身一扭,血盆大口向下,兇狠絕倫地向劉伯溫的頭部撲咬下來! 劉伯溫此時已避無可避,他不論向前後向左向右,均萬難避開猛虎的血盆大口,他不禁長歎一聲,叫道:“劉伯溫啊劉伯溫,你說什麼憑一身本事妙演天機,逐元蠻複漢疆?如今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壯志滿懷付東流耳……莫非當真是天亡漢邦麼?” 就在此時,一枝利箭呼嘯而到,噗的一聲正正插入猛虎的白額,利箭的力道太猛,餘勢未盡,競把猛虎向後撞出近丈,才猛地随猛虎摔落下來。

     片刻之前尚兇猛絕倫的吊睛白額虎,在利箭突襲之下,竟連吼聲也不及發出,便已如一灘爛泥,倒在山地,動也不動。

     劉伯溫虎口餘生,僥幸逃過劫數,他不禁又驚又佩,暗道發箭之人,不但天生神力,且百步穿楊箭法奇準,豈料濠州地域,尚隐有這等能人! 劉伯溫正轉念,忽地一陣得得馬蹄聲由遠而近,一匹馬如旋風般的飛馳而至。

    白馬上一位年約四十的中年男子,手執一柄烏黑鐵弓,颔下一部長須,甚有威儀。

     “小兄弟無恙麼?”長須男子在馬上含笑間道。

     劉伯溫見此人救人而不居功,反而殷殷相問,心中不禁一動,他微笑一下,道:“多謝這位大哥相救!若非大哥天生神力,遙發神箭,小弟隻怕已無緣在此饒舌矣!” 長須男子拈須一笑,道:“郭某人剛上州府,與元人理論,返回時已見小兄弟危在旦夕,不及細思,隻好行險遙發一箭,僥幸中的,小兄弟不必客氣。

    你小小年紀,怎會孤身入此山野險地?” 劉伯溫道:“小弟欲尋一位走散的義妹,不想撞上這頭猛虎,若非碰上郭大哥,隻怕小弟尋人不着先送上生命了!” 長須男子一聽,雙眉忽地一揚,他略一沉吟:“小兄弟貴姓?祖籍何處?能告知郭某麼?” 劉伯溫見此人處事大有氣度,且天生神力,實乃一位軍旅奇才,便暗道“易經”乾卦示曰:潛龍,勿用;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莫非應在此人身?但他到底是地龍還是天龍?這般轉念,劉伯溫便微笑道:“小弟劉某,字伯溫,江浙人士;因尋訪一位失散四年的義妹,才犯險路經此地,有勞郭大哥動問。

    ” 長須男子道:“在下郭子興,家園便在此地不遠,劉兄弟不遠千裡尋妹,其情教人飲佩,但目下兵荒馬亂,虎豹橫行,劉兄弟勇氣雖然可嘉,但畢竟是讀書人,如何可孤身犯險?劉兄弟若不嫌棄,便請先随在下返莊稍歇,再由在下派人助你尋訪如何?” 劉泊溫心中一動,暗道三妹雖已失散四年,但按其命相斷無夭折之危,倒不須過急尋訪,既然郭大哥誠意相邀,正好趁機打探他的根基底細。

    劉伯溫便向郭子興拱手相謝,欣然答允随他返莊。

    郭子興見劉泊溫甚為爽快,心中亦喜,當即翻身躍下,抱起劉伯溫輕輕一躍,便上了馬背。

     白馬似乎甚懂主人心意,郭子興甫上馬背,它便撒蹄飛奔,雖快如箭矢,但穩如舟船,更無丁點颠簸之感。

     劉伯溫暗贊道:“良将配白馬,反元複漢大業,若得此人參與,勝券便添多幾分了!”他心存此念,卻不敢貿然點破。

     白馬急馳了一陣,掠過密林,轉入一條石砌的大道,再急馳一陣,一座依山而立的大莊院便現在眼前。

     莊門匾額上大書“郭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