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劫後東鎮

關燈
夫處了?” “是小風子将女俠的銀兩交在下轉交女俠的。

    ” “什麼?小風子?” “在下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女俠和小風子離開紅柳園後,隔了幾天,小風子獨自回來,打聽女俠的下落。

    随後,他将女俠的銀兩和行囊寄放給在下。

    至于女俠的馬匹,他寄養在紅柳園的馬場中,便又離開了紅柳園,說去尋找女俠了。

    ” 小婷一聽萬分驚喜。

    要是這樣,小風子就沒有給避禍崖的人捉去,而且還活着回了紅柳園尋找自己。

    便問:“以後小風子有沒有回來過?” “一年後,他又風塵仆仆地回來,聽說女俠仍沒有回紅柳園,又出去找女俠了。

    ” “大夫,你知不知他去哪裡了?” “他離開紅柳園時告訴在下,準備去玉門關、祁連山一帶尋找女俠。

    此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至于他如今在什麼地方,在下也不知道。

    ” 小婷一時呆住了。

    想不到小風子對自己情深義重,不遠千裡迢迢去尋找自己的下落。

    他所以去玉門關、祁連山一帶尋找自己,是因為知道自己是那一帶的人,以為自己去尋找馬賊報父母之仇了。

    他不會武功,萬一碰上了兇殘的馬賊和土匪,那不危險嗎?不由說:“他怎麼這般的傻呵,去尋找我幹嗎?” 傅大夫說:“看來他對女俠十分關心,才這麼四處打聽女俠的下落。

    ” “大夫,我是擔心他不懂武功,會有危險。

    ” “女俠放心,在下看出小風子為人聰明機靈、善于應變,有一套在江湖上混生活的本領,又極講信義,不會有什麼危險的。

    ” “但願如大夫所說就好了。

    ” 怪老人問:“大夫,我孫女有多少銀兩寄放在你這裡?夠打造一輛如意的輪椅和安裝一雙假腿的費用麼?” “老伯,不但夠一切費用,還有多哩。

    有話說,兄弟歸兄弟,财物應分明。

    小風子交女俠這一筆銀兩給在下時,在下擔心以後會有口舌之争,便當面點明,女俠的銀兩,一共有九百二十八兩,還有一些金銀飾物。

    ” 怪老人一聽驚訝了:“我孫女怎會有這麼多的銀兩?”怪老人驚訝的不是這一筆财富,而是驚訝小風子這麼一個市井小人,江湖上的混混,竟然對這一筆财富沒有一點貪念,還四處去尋找小婷。

    這的确是市井中的一位君子,是一個光明磊落的大丈夫行為,這可是一個值得信賴和相托的人。

    他一下對小風子這個人改觀了。

     财富,最能暴露出一個人的本質了。

    是醜惡小人還是光明正直的真君子,在巨大财富這面明鏡的照耀下,那真是原形畢露。

    作為小風子來說,他要貪這筆财富,可以說沒人知道,大可以帶了這成千兩銀子遠走高飛,在他鄉隐姓埋名住下來。

    何況以小婷的個性,也不會在意這筆财富,也不會去追讨。

    當然,傅大夫這個人,也是一個見财不貪的君子。

    想不到小婷在江湖上,結交了這兩位可信賴的朋友,真是難得。

     小婷見爺爺問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多銀兩,說:“爺爺,我也不知道。

    會不會是小風子弄錯了,将他的一些銀兩,也放到我的包袱,當成是我的?” 怪老人說:“這不可能。

    我聽你說過,小風子身上根本沒有什麼銀兩,就是有,也隻是十兩左右。

    就算弄錯了,你也不可能有千兩銀子。

    ” “爺爺,我真的不知道呀。

    大概是思思小姐回崆峒山時,将她身上所有的銀兩,全放在我包袱中去了。

    ” 傅大夫說:“女俠為啥會有這麼多的銀兩,在下略知一二。

    ” “哦?你怎麼知道?” “女俠,當時你受傷卧床因而不知。

    這些銀兩的來源,有些是思思女俠留下的,有的是崆峒山派人來探望女俠時留下來的,有的是紅柳園的大戶人家,因感激女俠為紅柳園的安全而身負重傷而捐給女俠的。

    ” “哎,我不是不要嗎?他們怎麼又送來了?” “女俠雖然說不要,但各家各戶還是将銀兩留下,由小風子一一給你代收,最後一齊放進了女俠的行囊中。

    ” “這麼多的銀兩放進了我的行囊裡,我怎麼不知道?也沒感到異樣?” “女俠,因為大戶人家送來的是銀票,有些金銀,小風子也換成了銀票,所以女俠不知道,也沒感到異樣。

    ” “這個小風子,他怎麼亂代我收下人家的銀兩呀,事後也不告訴我?” “女俠,這也不能怪小風子。

    人家好心好意送來,他怎麼推也推不掉。

    他所以不告訴女俠,就是怕女俠拒絕不收,就會冷了紅柳園人們的心。

    ” 怪老人說:“婷女,事既如此,也就算了,何況事情已隔四年之久了。

    ” 小婷說:“大夫,我的這些銀兩,你都拿去為我爺爺打造輪椅和假腿吧。

    ” “女俠,就是在下怎麼用也用不了。

    ” “有多的就留給大夫今後用。

    ” “在下不敢。

    在下為人治病,隻收應收取的銀兩,其他分文也不想多取。

    ” “那就請大夫代辦周濟東鎮那些受災害的百姓好了,為他們重建家園,撫養孤兒寡婦和痛失親人的老人。

    ” “女俠如此仁慈善舉,在下願為代勞。

    ” “要是銀兩不夠,我爺爺還有一些,但大夫千萬别說出這些銀兩是我們拿出來的。

    ” “不說?要是有人問,在下怎麼回答?” 怪老人說:“大夫說是一位不知姓名的善人捐獻出來的好了,其他的什麼也不知道。

    ” “做善事而不揚名,這真是俠義人士所為。

    在下現在就到鎮上找一些長老們說去,令大家感到有希望,在東鎮安心住下來。

    不然,有不少人家,要遷移到别處住了。

    ” 怪老人說:“大夫去吧,所謂救災如救火,這可耽誤不得。

    ” “老伯,在下就去。

    ” 小婷“哎”了一聲:“大夫,那我爺爺的腿呢?” “女俠放心,誤不了。

    現在東鎮沒有什麼可居住的地方,請女俠祖孫兩人,在寒舍住上兩三月,這樣在下也方便醫治。

    ” “我們還有四位家人,今後也要在這裡住下了。

    ” “行,女俠的家人隻管住下便是。

    真的不夠用,在下請人再搭蓋兩間草房,這一帶有的是地方。

    ” 小婷笑着:“這樣就更好了。

    ” 從此,怪老人、小婷就在東鎮住下來,并且在傅大夫家附近,也建了一座草堂,兩家相鄰為伴。

     東鎮劫後餘生的百姓,在怪老人、小婷出錢相助之下,在廢墟中又重建了自己的家園。

    一些外逃或投親靠友的人們,也陸續轉了回來。

    甚至不少逃荒避禍的百姓,也來到東鎮安家落戶,放馬牧羊,從事生産。

    東鎮不但恢複了生機,人口也比以前多了,漸漸形成了一條街市。

    他們痛定思痛,選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為鎮長,組織青壯年練刀習武,保衛自己重建的家園。

    還加固鎮子四周的圍牆,修建了一座望哨台,以防馬賊、流寇、鞑子兵的突然襲擊。

    其中,怪老人和小婷的暗中相助不少,隻是不為人知而已。

    這也是怪老人一向救急不救貧、救難不救苦的救人宗旨,最主要是能令受過救濟的人在渡過難關後,懂得自力更生,自己救自己。

    小婷在怪老人的影響下,懂得今後該用什麼樣的方法救助别人了。

    一味的施舍不是最好的辦法,劫富濟貧雖然行為可嘉,卻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法,而且對生産力破壞極大。

    因為沒人敢發奮圖強,辛苦經營走富裕之路了。

    一旦富起來,就遭一些所謂的俠義之人劫走,那又何苦?不如得過且過、懶懶散散過日子。

    同時也造成一些懶人不思進取,躺下來望人施舍。

    當然,對那些巧取豪奪、殘酷盤剝他人以及靠貪贓枉法而富起來的人,那是另外一回事。

    不單要劫走他們的财富,而是要讓他們受到法律的制裁,令他們傾家蕩産才大快人心。

     在這兩三個月中,傅大夫精心為怪老人打造了一輛十分靈活的輪椅,坐在上面,真的是來往自如,十分方便,更用不着旁人來伺候。

     傅大夫也同時為怪老人安裝了一雙假肢,但要離開輪椅,如常人般自由走動,還要假以時日,現在,怪老人隻能端坐在輪椅上,叫人看不出他是失去了雙腿的老人。

    這樣,已令怪老人大為滿意了。

     在這段時間裡,怪老人的一切起居飲食,全由馬家母子伺候,小婷是插不上手了。

    能做的,除了代怪老人指點興兒和窦家兄弟練那一門奇特的刀法外,就是自己仍早晚勤練内功。

    她也像怪老人一樣深藏不露,練武,也隻在深夜無人之時。

    她的超群武功,除了傅大夫和身邊的人知道外,東鎮是無人知道的。

    東鎮人所知道的是,他們是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帶了兩個家人,前來東鎮找傅郎中醫治殘傷,從而在東鎮結戶而居,雇用了馬大嫂母子為伴。

    東鎮人怎麼也想不到,這祖孫兩人,是令全鎮上的人渡過難關的恩人。

     東鎮的人,不但不知道怪老人、小婷等人的真正面目,也不知道傅大夫是一位神醫。

     當怪老人能坐在輪椅上行動自如、出入方便後,小婷在靜極之中思動了。

    她極想到玉門關一帶尋找情深義重、在急難中冒死救了自己的小風子,當然也想打聽殺害自己父母的那一夥馬賊,同時更想上崆峒山看看思思小姐。

    但她不忍心丢下殘廢的爺爺不顧,自己一個人到江湖上闖蕩。

    其實,她也曾到紅柳園一帶打聽小風子的下落。

    的确,像傅大夫所說,小風子從那次回來之後,就再也沒有在紅柳園一帶出現過了,更無人知道小風子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