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卷 司馬玄紅顔逢知己
關燈
小
中
大
小巫見了大巫,不勝氣索,故又複為此詩,以表服膺。
”遂叫書童将小姐原扇送看,呂柯佯驚道:“門生立門許久,并不知老師有如此掌珠,古稱謝庭道韫,由此觀之,不足數也。
但不知青春幾許?”華嶽道:“今年二八,學生怕長安這些绔褲不諒,故諱而不言。
” 司馬玄看了原扇,又細觀新詞,再三遜謝道:“學生一是呈醜,暗獲步韻之罪,又明抱形穢之羞,而反辱佳章諄諄垂譽,真不啻百朋三錫。
童蒙小子何敢當此?欲報無瓊,竊欲再獻一言,以申感激之私,不識可否?”華嶽聽了道:“佳章恨少,但草草不敢多請,肯蒙賜教,固出望外!”因叫取筆硯金箋,司馬玄又依前韻和了一首道: 文章男子事,一但屬閨仙。
恭讀慚無地,榮噓感自天。
眉年才八八,雪句已千千。
漫說葭難倚,明珠不敢前。
司馬玄題畢,雙手呈與華嶽。
華嶽看了,賞愛不已,道: “幽思逸緻,愈出愈奇,雖杜李複生,不能逾此。
但小女閨娃識字,怎敢當兄謬譽?”司馬玄道:“蓬茅淺眼,豈識台階閨閣之盛?不過就聲影之間聊志景仰耳!”呂柯道:“師妹佳章,非于古名媛中相求,固不可易得;而司馬玄才迥出時流,亦自不減!老師一置掌中,一收門下,可謂雙美矣!”大家歡然入席又飲,直飲得盡興方散。
到次早,呂柯單來謝酒。
謝畢,就正色說道:“門生有一言上告。
”華嶽道:“何事?”呂柯道:“令愛小姐以老師之德位之尊,自有公侯求偶。
但師妹奇才,若失身绔褲,豈不負了老師一番教養?敝友司馬玄雖新進小生,其人其才尚不可量。
老師台鑒甚明,若坦之東床,才美雙全,異日自能緻獲甥室之榮。
不知老師台意何如?”華嶽道:“老夫兩番索和,愚意實與賢契相合,但小女尚幼,何不守候下科,待司馬兄高占魁名,那時宮花結采,更為全美。
”呂柯道:“教師高論最妙,但恐成言未定,或遇高才捷足,中有變更,為之奈何?” 華嶽笑道:“此事賢契勿憂,男如司馬,女如小女,當今必無兩個。
況老夫非失信之人,司馬亦多情之士,再有斧柯,如賢契居其間,料無他慮。
隻要司馬兄亦期上達耳。
”呂柯道: “老師九鼎一言,即納吉問名不逾。
于此門生傳示司馬,使他靜守甥舍,以待乘龍可也。
”說罷,辭出回家,就對司馬玄細細說知,司馬玄聽說允了,滿心歡喜道:“我隻怕訪盡天下沒有個奇才女子,便虛我一生之想!今即有華小姐這等絕代佳人,又許了我,隻要我少候二年,帶頂紗帽去做親,此事猶如探囊取物,有何難哉!”便興勃勃的東遊西蕩,或題詩酒館,或作賦僧房,十分得意。
一日遊到棋盤街上,隻見一個老兒挑了一擔花賣,司馬玄看見他五色滿肩、群芳壓擔,甚覺可愛,便步上前來觀看。
此時是三月天氣,日色暄暖,那老兒挑得熱了,歇下擔,就取出一把扇子來扇。
司馬玄看見那扇子上字寫得龍蛇飛動,不像個村漢手中之物,他且不看花,先用手來拿他的扇子。
那老者看見司馬玄衣冠齊整,跟着家人,知道他是個貴人,不敢違拗,隻得将扇子遞了與他。
司馬玄接來一看,卻是一首詩: 桃李随肩獲厚赀,幽蘭空谷有誰知? 越溪不作春風遇,還是苎蘿村女兒。
紅菟村尹氏荇煙有感題 司馬玄初意看詩,隻道是甚才人題詠,及自讀完,芳韻襲人,字字是美人幽恨,又見寫着“尹氏荇煙”,心下大驚道: “終不成又有個才女?”因問老兒道:“這首詩是誰人寫的?”老兒笑嘻嘻笑道:“桃花也有,杏花也有,莫有栀子。
”司馬玄道:“我問你扇頭。
”老兒道:“蘭花方有箭頭。
”司馬玄見他耳聾,隻得用手指着扇子大聲說道:“這字是誰人寫的?”老兒方聽見,道:“相公問這字是那個寫的麼?”司馬玄道:“正是!”老兒笑嘻嘻的道:“我不說。
”司馬玄道:“為何不說?” 老兒道:“這扇子是隔壁尹家姑娘的,我借來扇,我若說了,他要怪我。
”司馬玄道:“扇子固是他的,這扇子上詩句是他寫的麼?”老兒又笑道:“相公好不聰明!他的扇子不是他寫,難道我老漢會寫?”司馬玄笑道:“這尹家姑娘今年幾多年紀,便曉得作詩寫字?”老兒又笑嘻嘻道:“我不說。
相公買花麼? 照顧我買些,若不買,還我扇子,我别處去賣。
”司馬玄道: “不買花,扇賣與我罷。
”老兒搖頭道:“扇子是借來的,不賣。
” 司馬玄道:“我多與你些銀子,賣了罷。
”老兒道:“相公與我多少銀子?”司馬玄就在家人銀包内取了一錠,遞與老兒道: “我與你,你肯賣麼?”老兒看見一錠紋銀有二、三兩重,連忙送還司馬玄道:“相公請收好了,不要取笑!”司馬玄道: “我當真要買,誰與你取笑?”老兒心下疑疑惑惑,又不好收,看着司馬玄隻是笑。
司馬玄道:“你不要笑,你收了銀子,我還有話問你。
”老兒見口氣是實,便滿心歡喜,将銀子塞在腰裡道:“相公果然買我這扇子,我連這擔花也送了相公罷!”司馬玄道:“花倒不要你送,你隻對我說,那尹家姑娘今年幾歲了,生得人物何如?這作詩寫字怎生會得?”老兒想了道: “如今隻得要對相公說了,隻是說起來話長,這裡站着說話不便。
”司馬玄道:“此處到呂衙不遠了,你可挑了跟我到呂衙來,我叫呂老爺連花都替你買了。
”老兒歡喜,果挑花跟到呂衙。
司馬玄叫家人将花送入呂衙内裡,卻自己帶了老兒到書房中,叫他也坐了,細細盤問。
老兒道:“我們住的那地方叫做紅菟村,出城南去有十七、八裡,那裡山清水秀,十分有趣。
舊時有個李閣老老爺,不知為甚事,皇帝惱他,叫他住在城外,整整的住了七、八年。
他閑居無事,因愛這紅菟村好景緻,便日日來遊賞,有時住在妙香庵,幾個月不回去。
那時這尹姑娘才八、九歲,頭發披肩,生得彎彎眉兒、俏俏身兒,眼睛就如一汪水兒,面頰就似一團雪兒,點點一雙腳兒,尖尖兩隻手兒,走到人前就如水洗的一般,也時常到庵中玩耍。
李老爺看見,愛他生得清秀,因叫他認幾個字兒。
誰知他聰明得緊,一過目就認得不忘,李老爺歡喜,便教他讀書、做詩文。
不期這尹姑娘天生成的伶俐,學着就會,又寫得一筆好字。
李老爺對人說:‘這個女兒好文才,若是做個男子,定要中舉、中進士、做官,可惜生在鄉間,恐怕無人知道,埋沒了他的才學!’李老爺臨起身回去,還再三對尹老官人說: ‘你莫要輕看了你女兒,他是一個女中才子,異日定有高人來訪求。
若誤嫁了村夫俗子,便令山川秀氣無靈了!’故此尹姑娘今年一十七歲,尚未曾許與人家。
李老爺起身時,又将帶不去的許多書籍、文章、古董、玩器都與了尹姑娘。
他如今那裡像個田家女兒,每日隻是燒香、看書、作詩、寫字,就像個不出門的秀才一般。
尹老官兒也不敢去管他。
今早我來賣花,因怕天氣暖,問他借了這把扇子來,許說回去就還他。
如今賣與相公,回去隻好調個謊,說失落了,隻怕他還怪哩!” 司馬玄聽了這番言語,不覺身子俱飄飄不定。
因又問道:“這尹姑娘寫的詩稿與扇子多麼?”老兒道:“他終日不住手的寫,怎麼不多?”司馬玄道:“若是多,不論詩箋也罷,鬥方也罷,你再拿些來賣與我。
”老兒道:“相公說定了,若真要買,我求也求他些來。
”司馬玄道:“我真要買,你隻管拿來!”說罷,老兒要去,司馬玄又叫家人到呂衙裡讨了三錢銀子,還他花錢。
老兒歡喜不勝,挑着空擔一路上想道:“今日是那裡造化,撞見這位呆相公?一把白紙扇子就與我一錠銀子。
我回去問尹姑娘求他十把扇子,明日賣與他,可不又有十錠銀子?倒是一場富貴了!” 老兒到家已是下午,走到園中放擔。
隻見尹荇煙在無夢閣上憑欄看花,忽見老兒回來,因叫道:“張伯伯,今日花都賣完了麼?”張老兒聽見,忙走近閣下,笑嘻嘻說道:“今日造化!撞見一位少年相公,瘋瘋癫癫、又肯出錢,都替我買了。
”尹荇煙道:“這等說,是得利了?”張老兒道:“利雖得些,卻有件事不好說,亂亂的将姑娘借我的扇子失落了,卻如何處?”尹荇煙道:“扇子失落了值甚的,隻是有我寫的詩句在上面,恐被俗人拿去,便明珠暗投,許多不妙。
”說罷,老兒因肚饑,就去吃飯。
因取出那錠銀子稱稱,足有二兩六、七錢,連賣花的三錢放在一起差不多三兩,滿心歡喜,就取一塊碎的買了一壺酒來吃在肚裡,不覺醺醺醉了。
又想着還要尹荇煙的詩扇,又走到閣下來,不期尹荇煙已下閣去,隻得從後園門轉了過來。
原來尹荇煙這住居甚是幽雅,門前一帶深河,樹木交映,李廷機替他題了一個扁額在門前,叫做“小河洲”。
尹荇煙又在卧房之外收拾了一間軒子,藏貯這些經書子史與古玩之物,自家在内時時娛弄。
因想:“當日西施以浣紗著名,我豈浣紗之婦,西施浣紗,我實浣古。
”遂自寫一匾叫做:“浣古軒”。
此時尹荇煙正下閣來,在軒子裡閑坐。
忽見張老醉醺醺來道:“我還要進城去賣花,天氣熱,明日姑娘若有多的扇子,再借我三、五把去扇扇。
”荇煙笑道:“張伯伯,不要取笑!就是大熱,也隻消一把足矣。
為何就要三、五把?”張老兒道: “越多越好,替換着扇,便省得扇壞姑娘的扇子。
” 尹荇煙因他是父親一輩的老人家,不好回他,就在案頭取了一把白紙無字的與他,道:“張伯伯,拿去将就用罷。
” 張老兒接在手中,看見沒字,便道:“這個不好,須是姑娘寫幾個字在上面方好。
”尹荇煙見張老兒說話有因,便回說道:“寫詩沒有了。
”張老道:“若沒詩扇,便是寫下的花箋,或是鬥方,可借我幾張去遮遮日頭罷!”尹荇煙心下想道: “他要詩箋何用?定是有人叫他來求。
”因笑說道:“詩扇、鬥方都有,張伯伯須是老實說,是誰央你來求?我就多送你幾張。
”張老兒見說着心病,便笑道:“我不說,我說了姑娘要怪!”尹荇煙道:“張伯伯實說,我不怪!”張老兒道:“就是方才說的那位少年相公,原要買花,因看見了扇子,連花都不買,拿着扇子讀來讀去,就像瘋了的一般,定要與我買。
我不賣,他急了,就拿出一錠銀子與我,我看見有些利錢,隻得瞞着姑娘賣了與他。
他叫我再拿些去賣,因此又來求姑娘。
你若肯扶持我,我登時就是一個小财主了!” 尹荇煙聽了,心下想道:“此等名利世界,肯出價買我扇子上詩句,必是個真正才子方能如此。
若論詩文好合,要算做一個知己了。
隻怕還是見了女子名字,一時猛浪,強作解事耳。
”又想想道:“我有主意了!”因對張老兒說道:“詩扇賣與他也罷,隻是賣賤了,你明日須要去與他找價。
他若肯出五十兩銀子便罷,若不肯,退還原銀,讨了扇子回來。
” 張老兒笑道:“姑娘耍我,他如何肯出許多?”尹荇煙道: “我不耍你,你隻管去找,包管他肯。
”張老兒道:“姑娘,既如此說,我明日便去與他找。
但我看見姑娘往日寫得十分容易,何不送我一張?等我順路去賣,倘或他不肯找,我好将這張多少賣些,也不空了。
”尹荇煙道:“你找了價來,我再多與你幾幅也不打緊,如今沒有。
”張老沒奈何,隻得回去睡了。
到次早,又挑了一擔花進城,便不到市上去賣,一直挑到呂衙來,把擔歇在所傍階下,竟自走到書房裡。
此時司馬玄正拿着尹荇煙的詩扇,在那裡吟誦,忽見老兒走來,便迎出來道:“你又有甚詩、字來麼?”張老兒道:“詩字雖多,卻未曾拿來。
”司馬玄道:“為甚不拿來?”張老兒道:“昨日賣了那把扇子與相公,回去受了尹姑娘一肚皮氣。
”司馬玄道: “為甚受氣?”張老兒道:“他說我賣賤了,十分怪我。
叫我來找價,若是相公肯找價便罷,若是不肯找,将原銀送還相公,讨回原扇。
”司馬玄道:“他要多少銀子?”張老兒道:“他要五十兩銀子,少一厘也成不得!”司馬玄心下暗想道:“故索高價,自是美人作用。
我莫若借此通個消息。
”因說道:“五十兩銀子不為多,隻是這把扇子舊了我不要,原退與你。
有别的詩文拿來,便是五十兩也罷。
”張老兒聽了,着驚道: “相公退回原物,定要原銀了?”司馬玄道:“扇還你,原銀就送你買酒吃,我也不要了。
隻是别樣詩文定要拿來。
”張老兒聽見不要原銀,滿心歡喜道:“一定拿來,相公可将原扇還我罷!”司馬玄道:“你在門前等着,我就拿出來。
” 張老兒出去,司馬玄忙取一柄白紙扇,與原扇差不多,就依韻題了一首詩在上面。
拿出來遞與張老兒道:“你拿去罷。
” 張老兒村人,那裡認得真假?接了扇,挑起花擔就走,走到各處忙忙賣花。
回去先不歸家,就将扇子送還尹荇煙道: “我說他不肯找,原扇退還,放在桌上!”便不多言,就
”遂叫書童将小姐原扇送看,呂柯佯驚道:“門生立門許久,并不知老師有如此掌珠,古稱謝庭道韫,由此觀之,不足數也。
但不知青春幾許?”華嶽道:“今年二八,學生怕長安這些绔褲不諒,故諱而不言。
” 司馬玄看了原扇,又細觀新詞,再三遜謝道:“學生一是呈醜,暗獲步韻之罪,又明抱形穢之羞,而反辱佳章諄諄垂譽,真不啻百朋三錫。
童蒙小子何敢當此?欲報無瓊,竊欲再獻一言,以申感激之私,不識可否?”華嶽聽了道:“佳章恨少,但草草不敢多請,肯蒙賜教,固出望外!”因叫取筆硯金箋,司馬玄又依前韻和了一首道: 文章男子事,一但屬閨仙。
恭讀慚無地,榮噓感自天。
眉年才八八,雪句已千千。
漫說葭難倚,明珠不敢前。
司馬玄題畢,雙手呈與華嶽。
華嶽看了,賞愛不已,道: “幽思逸緻,愈出愈奇,雖杜李複生,不能逾此。
但小女閨娃識字,怎敢當兄謬譽?”司馬玄道:“蓬茅淺眼,豈識台階閨閣之盛?不過就聲影之間聊志景仰耳!”呂柯道:“師妹佳章,非于古名媛中相求,固不可易得;而司馬玄才迥出時流,亦自不減!老師一置掌中,一收門下,可謂雙美矣!”大家歡然入席又飲,直飲得盡興方散。
到次早,呂柯單來謝酒。
謝畢,就正色說道:“門生有一言上告。
”華嶽道:“何事?”呂柯道:“令愛小姐以老師之德位之尊,自有公侯求偶。
但師妹奇才,若失身绔褲,豈不負了老師一番教養?敝友司馬玄雖新進小生,其人其才尚不可量。
老師台鑒甚明,若坦之東床,才美雙全,異日自能緻獲甥室之榮。
不知老師台意何如?”華嶽道:“老夫兩番索和,愚意實與賢契相合,但小女尚幼,何不守候下科,待司馬兄高占魁名,那時宮花結采,更為全美。
”呂柯道:“教師高論最妙,但恐成言未定,或遇高才捷足,中有變更,為之奈何?” 華嶽笑道:“此事賢契勿憂,男如司馬,女如小女,當今必無兩個。
況老夫非失信之人,司馬亦多情之士,再有斧柯,如賢契居其間,料無他慮。
隻要司馬兄亦期上達耳。
”呂柯道: “老師九鼎一言,即納吉問名不逾。
于此門生傳示司馬,使他靜守甥舍,以待乘龍可也。
”說罷,辭出回家,就對司馬玄細細說知,司馬玄聽說允了,滿心歡喜道:“我隻怕訪盡天下沒有個奇才女子,便虛我一生之想!今即有華小姐這等絕代佳人,又許了我,隻要我少候二年,帶頂紗帽去做親,此事猶如探囊取物,有何難哉!”便興勃勃的東遊西蕩,或題詩酒館,或作賦僧房,十分得意。
一日遊到棋盤街上,隻見一個老兒挑了一擔花賣,司馬玄看見他五色滿肩、群芳壓擔,甚覺可愛,便步上前來觀看。
此時是三月天氣,日色暄暖,那老兒挑得熱了,歇下擔,就取出一把扇子來扇。
司馬玄看見那扇子上字寫得龍蛇飛動,不像個村漢手中之物,他且不看花,先用手來拿他的扇子。
那老者看見司馬玄衣冠齊整,跟着家人,知道他是個貴人,不敢違拗,隻得将扇子遞了與他。
司馬玄接來一看,卻是一首詩: 桃李随肩獲厚赀,幽蘭空谷有誰知? 越溪不作春風遇,還是苎蘿村女兒。
紅菟村尹氏荇煙有感題 司馬玄初意看詩,隻道是甚才人題詠,及自讀完,芳韻襲人,字字是美人幽恨,又見寫着“尹氏荇煙”,心下大驚道: “終不成又有個才女?”因問老兒道:“這首詩是誰人寫的?”老兒笑嘻嘻笑道:“桃花也有,杏花也有,莫有栀子。
”司馬玄道:“我問你扇頭。
”老兒道:“蘭花方有箭頭。
”司馬玄見他耳聾,隻得用手指着扇子大聲說道:“這字是誰人寫的?”老兒方聽見,道:“相公問這字是那個寫的麼?”司馬玄道:“正是!”老兒笑嘻嘻的道:“我不說。
”司馬玄道:“為何不說?” 老兒道:“這扇子是隔壁尹家姑娘的,我借來扇,我若說了,他要怪我。
”司馬玄道:“扇子固是他的,這扇子上詩句是他寫的麼?”老兒又笑道:“相公好不聰明!他的扇子不是他寫,難道我老漢會寫?”司馬玄笑道:“這尹家姑娘今年幾多年紀,便曉得作詩寫字?”老兒又笑嘻嘻道:“我不說。
相公買花麼? 照顧我買些,若不買,還我扇子,我别處去賣。
”司馬玄道: “不買花,扇賣與我罷。
”老兒搖頭道:“扇子是借來的,不賣。
” 司馬玄道:“我多與你些銀子,賣了罷。
”老兒道:“相公與我多少銀子?”司馬玄就在家人銀包内取了一錠,遞與老兒道: “我與你,你肯賣麼?”老兒看見一錠紋銀有二、三兩重,連忙送還司馬玄道:“相公請收好了,不要取笑!”司馬玄道: “我當真要買,誰與你取笑?”老兒心下疑疑惑惑,又不好收,看着司馬玄隻是笑。
司馬玄道:“你不要笑,你收了銀子,我還有話問你。
”老兒見口氣是實,便滿心歡喜,将銀子塞在腰裡道:“相公果然買我這扇子,我連這擔花也送了相公罷!”司馬玄道:“花倒不要你送,你隻對我說,那尹家姑娘今年幾歲了,生得人物何如?這作詩寫字怎生會得?”老兒想了道: “如今隻得要對相公說了,隻是說起來話長,這裡站着說話不便。
”司馬玄道:“此處到呂衙不遠了,你可挑了跟我到呂衙來,我叫呂老爺連花都替你買了。
”老兒歡喜,果挑花跟到呂衙。
司馬玄叫家人将花送入呂衙内裡,卻自己帶了老兒到書房中,叫他也坐了,細細盤問。
老兒道:“我們住的那地方叫做紅菟村,出城南去有十七、八裡,那裡山清水秀,十分有趣。
舊時有個李閣老老爺,不知為甚事,皇帝惱他,叫他住在城外,整整的住了七、八年。
他閑居無事,因愛這紅菟村好景緻,便日日來遊賞,有時住在妙香庵,幾個月不回去。
那時這尹姑娘才八、九歲,頭發披肩,生得彎彎眉兒、俏俏身兒,眼睛就如一汪水兒,面頰就似一團雪兒,點點一雙腳兒,尖尖兩隻手兒,走到人前就如水洗的一般,也時常到庵中玩耍。
李老爺看見,愛他生得清秀,因叫他認幾個字兒。
誰知他聰明得緊,一過目就認得不忘,李老爺歡喜,便教他讀書、做詩文。
不期這尹姑娘天生成的伶俐,學着就會,又寫得一筆好字。
李老爺對人說:‘這個女兒好文才,若是做個男子,定要中舉、中進士、做官,可惜生在鄉間,恐怕無人知道,埋沒了他的才學!’李老爺臨起身回去,還再三對尹老官人說: ‘你莫要輕看了你女兒,他是一個女中才子,異日定有高人來訪求。
若誤嫁了村夫俗子,便令山川秀氣無靈了!’故此尹姑娘今年一十七歲,尚未曾許與人家。
李老爺起身時,又将帶不去的許多書籍、文章、古董、玩器都與了尹姑娘。
他如今那裡像個田家女兒,每日隻是燒香、看書、作詩、寫字,就像個不出門的秀才一般。
尹老官兒也不敢去管他。
今早我來賣花,因怕天氣暖,問他借了這把扇子來,許說回去就還他。
如今賣與相公,回去隻好調個謊,說失落了,隻怕他還怪哩!” 司馬玄聽了這番言語,不覺身子俱飄飄不定。
因又問道:“這尹姑娘寫的詩稿與扇子多麼?”老兒道:“他終日不住手的寫,怎麼不多?”司馬玄道:“若是多,不論詩箋也罷,鬥方也罷,你再拿些來賣與我。
”老兒道:“相公說定了,若真要買,我求也求他些來。
”司馬玄道:“我真要買,你隻管拿來!”說罷,老兒要去,司馬玄又叫家人到呂衙裡讨了三錢銀子,還他花錢。
老兒歡喜不勝,挑着空擔一路上想道:“今日是那裡造化,撞見這位呆相公?一把白紙扇子就與我一錠銀子。
我回去問尹姑娘求他十把扇子,明日賣與他,可不又有十錠銀子?倒是一場富貴了!” 老兒到家已是下午,走到園中放擔。
隻見尹荇煙在無夢閣上憑欄看花,忽見老兒回來,因叫道:“張伯伯,今日花都賣完了麼?”張老兒聽見,忙走近閣下,笑嘻嘻說道:“今日造化!撞見一位少年相公,瘋瘋癫癫、又肯出錢,都替我買了。
”尹荇煙道:“這等說,是得利了?”張老兒道:“利雖得些,卻有件事不好說,亂亂的将姑娘借我的扇子失落了,卻如何處?”尹荇煙道:“扇子失落了值甚的,隻是有我寫的詩句在上面,恐被俗人拿去,便明珠暗投,許多不妙。
”說罷,老兒因肚饑,就去吃飯。
因取出那錠銀子稱稱,足有二兩六、七錢,連賣花的三錢放在一起差不多三兩,滿心歡喜,就取一塊碎的買了一壺酒來吃在肚裡,不覺醺醺醉了。
又想着還要尹荇煙的詩扇,又走到閣下來,不期尹荇煙已下閣去,隻得從後園門轉了過來。
原來尹荇煙這住居甚是幽雅,門前一帶深河,樹木交映,李廷機替他題了一個扁額在門前,叫做“小河洲”。
尹荇煙又在卧房之外收拾了一間軒子,藏貯這些經書子史與古玩之物,自家在内時時娛弄。
因想:“當日西施以浣紗著名,我豈浣紗之婦,西施浣紗,我實浣古。
”遂自寫一匾叫做:“浣古軒”。
此時尹荇煙正下閣來,在軒子裡閑坐。
忽見張老醉醺醺來道:“我還要進城去賣花,天氣熱,明日姑娘若有多的扇子,再借我三、五把去扇扇。
”荇煙笑道:“張伯伯,不要取笑!就是大熱,也隻消一把足矣。
為何就要三、五把?”張老兒道: “越多越好,替換着扇,便省得扇壞姑娘的扇子。
” 尹荇煙因他是父親一輩的老人家,不好回他,就在案頭取了一把白紙無字的與他,道:“張伯伯,拿去将就用罷。
” 張老兒接在手中,看見沒字,便道:“這個不好,須是姑娘寫幾個字在上面方好。
”尹荇煙見張老兒說話有因,便回說道:“寫詩沒有了。
”張老道:“若沒詩扇,便是寫下的花箋,或是鬥方,可借我幾張去遮遮日頭罷!”尹荇煙心下想道: “他要詩箋何用?定是有人叫他來求。
”因笑說道:“詩扇、鬥方都有,張伯伯須是老實說,是誰央你來求?我就多送你幾張。
”張老兒見說着心病,便笑道:“我不說,我說了姑娘要怪!”尹荇煙道:“張伯伯實說,我不怪!”張老兒道:“就是方才說的那位少年相公,原要買花,因看見了扇子,連花都不買,拿着扇子讀來讀去,就像瘋了的一般,定要與我買。
我不賣,他急了,就拿出一錠銀子與我,我看見有些利錢,隻得瞞着姑娘賣了與他。
他叫我再拿些去賣,因此又來求姑娘。
你若肯扶持我,我登時就是一個小财主了!” 尹荇煙聽了,心下想道:“此等名利世界,肯出價買我扇子上詩句,必是個真正才子方能如此。
若論詩文好合,要算做一個知己了。
隻怕還是見了女子名字,一時猛浪,強作解事耳。
”又想想道:“我有主意了!”因對張老兒說道:“詩扇賣與他也罷,隻是賣賤了,你明日須要去與他找價。
他若肯出五十兩銀子便罷,若不肯,退還原銀,讨了扇子回來。
” 張老兒笑道:“姑娘耍我,他如何肯出許多?”尹荇煙道: “我不耍你,你隻管去找,包管他肯。
”張老兒道:“姑娘,既如此說,我明日便去與他找。
但我看見姑娘往日寫得十分容易,何不送我一張?等我順路去賣,倘或他不肯找,我好将這張多少賣些,也不空了。
”尹荇煙道:“你找了價來,我再多與你幾幅也不打緊,如今沒有。
”張老沒奈何,隻得回去睡了。
到次早,又挑了一擔花進城,便不到市上去賣,一直挑到呂衙來,把擔歇在所傍階下,竟自走到書房裡。
此時司馬玄正拿着尹荇煙的詩扇,在那裡吟誦,忽見老兒走來,便迎出來道:“你又有甚詩、字來麼?”張老兒道:“詩字雖多,卻未曾拿來。
”司馬玄道:“為甚不拿來?”張老兒道:“昨日賣了那把扇子與相公,回去受了尹姑娘一肚皮氣。
”司馬玄道: “為甚受氣?”張老兒道:“他說我賣賤了,十分怪我。
叫我來找價,若是相公肯找價便罷,若是不肯找,将原銀送還相公,讨回原扇。
”司馬玄道:“他要多少銀子?”張老兒道:“他要五十兩銀子,少一厘也成不得!”司馬玄心下暗想道:“故索高價,自是美人作用。
我莫若借此通個消息。
”因說道:“五十兩銀子不為多,隻是這把扇子舊了我不要,原退與你。
有别的詩文拿來,便是五十兩也罷。
”張老兒聽了,着驚道: “相公退回原物,定要原銀了?”司馬玄道:“扇還你,原銀就送你買酒吃,我也不要了。
隻是别樣詩文定要拿來。
”張老兒聽見不要原銀,滿心歡喜道:“一定拿來,相公可将原扇還我罷!”司馬玄道:“你在門前等着,我就拿出來。
” 張老兒出去,司馬玄忙取一柄白紙扇,與原扇差不多,就依韻題了一首詩在上面。
拿出來遞與張老兒道:“你拿去罷。
” 張老兒村人,那裡認得真假?接了扇,挑起花擔就走,走到各處忙忙賣花。
回去先不歸家,就将扇子送還尹荇煙道: “我說他不肯找,原扇退還,放在桌上!”便不多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