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卷 十三郎五歲朝天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十一卷十三郎五歲朝天
瑞煙浮禁苑。
正绛阙春回,新正方半。
冰輪華滿。
溢花衢歌市,芙蓉開遍。
尤樓兩觀。
見銀燭星毬—有爛。
卷珠簾盡日笙歌,盛集寶钗金钏。
堪羨,绮羅叢裡,蘭麝香中,正宜遊玩。
風柔夜暖,花影亂,笑聲喧。
鬧蛾兒滿路,成團打塊,簇着冠兒鬥轉。
喜皇都舊風光,太平再見。
這一阙詞名《瑞鶴仙》,乃是宋紹興年間詞人康伯可所作。
這伯可是個有名會做樂府的才子,家本北地,因金虜之亂,随駕南渡,秦申王薦于高宗皇帝,深得寵眷。
這詞單道着上元佳節,高宗極為稱賞,禦賜金帛甚多。
詞中為何說:“舊日風光,太平再見”?蓋因靖康之亂,徽、欽被虜,中原盡屬金夷。
康王僥幸南渡,即了帝位,偏安一隅,偷閑取樂,還要模拟盛時光景,故詞人歌詠如此,也是自解自樂而已。
怎如得當初柳耆卿的《傾杯樂》詞道得好!詞雲: 禁漏花深,繡工日永,薰風布暖。
變韶景都門仁,元霄三五,銀蟾光滿。
連雲複道淩飛觀。
聳皇居麗,佳氣瑞煙蔥蒨。
翠華宵幸,是處層城阆苑。
龍鳳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鳌山開雉扇。
會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
向曉色都人未散,盈萬井呼鳌。
願歲歲,天仗裡瞻鳳辇。
這詞多說着盛時宮禁說話。
隻因宋時極作興是個元霄,大張燈火,禦駕親臨,君民同樂,所以說道:“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然因是傾城士女通宵出遊,沒些禁忌,其間就有私期密約,鼠竊狗盜,弄出許多話柄來。
當時李漢老有一首《婦冠子》詞,更道得好。
詞雲: 帝城三五,燈光花市盈路,天街遊處。
此時方信,鳳阙都民,奢華豪富。
紗籠才過處,喝道轉身,一壁小來且往。
見許多才子豔質,攜手并肩低語。
東來西往誰家女?買玉梅争戴,緩步香風度。
北觀南顧,見畫燭影裡,神仙無數。
引人魂似醉,不如趁早,步月歸去。
這一雙情眼,怎生禁得,許多胡觑! 細看此詞,可見元宵之夜,趁着喧鬧叢中,幹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不消說起。
而今聽在下說仲元宵的事體,更是奇異。
這件事,直教: 鬧動公侯府,分開帝主顔。
猾徒入地去,稚子見天還。
卻說宋神宗朝有個大臣王襄敏公,單諱着一個韶字,全家住在京師。
真是潭潭相府,富麗豪華,自不必說。
那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其時王安石未用,新法未行,四境無侵,萬民樂業,正是太平時候。
家家戶戶,點放花燈。
自從十三日為始,十街九市,歡呼達旦。
這夜十五日是正夜,年年規矩,官家親自出來賞玩通宵,傾城士女,專待天顔一看。
且是此夜難得一輪明月當空,照耀如同白晝,映着各色奇巧花燈,從來叫做燈月交輝,極為美景。
襄敏公家眷内,自夫人以下,老老幼幼,沒一個不打扮齊整了,隻候人牢着帷幔出來,街上看燈遊耍。
看官,你道如何用着帷幔?蓋因官宦人家女眷,恐防街市人挨挨擦擦,不成體面,所以或用絹段或用布匹等類,扯作長圈圍着。
隻要隔絕外邊人,他在裡頭,走的人原自四邊看得見。
晉時叫他做“步障”。
故有“紫絲布步障”、“錦布障”之稱。
這是大人家規範如此。
閑話且過。
卻說襄敏公有個小衙内,是他末堂最小的兒子,排行第十三,小名叫做南陔。
年方五歲,聰明乖覺,容貌不凡,合家内外大小都是喜歡他的,公與夫人自不必說。
其時也要到街上看燈。
大宅門中衙内穿着齊整,還是等閑。
隻頭上一頂帽子,多是黃豆來大不打眼的洋珠,穿成雙鳳穿牡丹花樣,當面前一粒貓兒眼寶石睛光閃爍,四圍又是五色寶石鑲着,乃是鴉青祖母綠之類。
隻這頂帽,也值千來貫錢。
襄敏公吩咐一個家人王吉,馱在背上,随着内眷一起看燈。
那王吉是個曉法度的人,自道身是男人,不敢在帷中走,隻是傍帷外而行。
行到宣德門前,恰好神宗皇帝正禦宣德門樓,聖旨許令萬目仰觀,金吾衛不得攔阻。
樓上設着鳌山,燈光燦爛,香煙馥郁;奏動禦樂,箫鼓喧阗。
樓下施呈百戲,供奉禦覽。
看的真是人山人海,擠得縫地都沒有了。
有翰林承旨王禹玉《上元應制詩》為證: 雪消華月滿仙台,萬燭當樓寶扇開。
雙鳳雲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駕山來。
鎬京春酒沾周宴,汾水秋見陋漢才。
一曲升平人盡樂,君王又進紫霞杯。
此時王吉擁入人叢之中。
因為肩上負了小衙内,好生不便,觀看得不甚像意。
忽然覺得背上輕松了些,一時看得渾了,忘其所以,伸伸腰,擡擡頭,且是自在,呆呆裡向上看着。
猛然想道:“小衙内呢?”急回頭看時,眼見得不在背上。
四下一望,多是面生之人,竟不見了小衙内蹤影,欲要找尋,又被擠住了腳,行走不得。
王吉心慌撩亂,将身子盡力挨出。
挨得骨軟筋麻,才到得稀松之處。
遇見府中一夥人,問道: “你們見小衙内麼?”府中人道“小衙内是你負着,怎到來問我們?”王吉道:“正是鬧嚷之際,不知那個伸手來我背上接了去。
想必是府中弟兄們見我費力,替我抱了,放松我些,也不見得。
我一時貪圖松快,人鬧裡不看得仔細,及至尋時已不見了。
你們難道不曾撞見?”府中人見說,大家慌張起來,道:“你來作怪了!這是作耍的事,好如此不小心!你在人千人萬處失去了,卻在此問張問李,豈不誤事!還是分頭再到鬧頭裡尋去。
”一夥十來個人同了王吉挨入,高呼大叫,怎當得人多得緊了,茫茫裡向那個問是,落得眼睛也看花了,喉嚨也叫啞了,并無一些影響。
尋了一回,走将攏來,我問你,你問我,多一般不見,慌做了一團。
有的道:“或者那個抱了家去了。
”有的道:“你我都在,又是那一個抱去!”王吉道: “且到家問問看又處。
”一個老家人道:“決不在家裡。
頭上東西耀人眼目,被歹人連人盜拐去了。
我們且不要驚動夫人,先到
正绛阙春回,新正方半。
冰輪華滿。
溢花衢歌市,芙蓉開遍。
尤樓兩觀。
見銀燭星毬—有爛。
卷珠簾盡日笙歌,盛集寶钗金钏。
堪羨,绮羅叢裡,蘭麝香中,正宜遊玩。
風柔夜暖,花影亂,笑聲喧。
鬧蛾兒滿路,成團打塊,簇着冠兒鬥轉。
喜皇都舊風光,太平再見。
這一阙詞名《瑞鶴仙》,乃是宋紹興年間詞人康伯可所作。
這伯可是個有名會做樂府的才子,家本北地,因金虜之亂,随駕南渡,秦申王薦于高宗皇帝,深得寵眷。
這詞單道着上元佳節,高宗極為稱賞,禦賜金帛甚多。
詞中為何說:“舊日風光,太平再見”?蓋因靖康之亂,徽、欽被虜,中原盡屬金夷。
康王僥幸南渡,即了帝位,偏安一隅,偷閑取樂,還要模拟盛時光景,故詞人歌詠如此,也是自解自樂而已。
怎如得當初柳耆卿的《傾杯樂》詞道得好!詞雲: 禁漏花深,繡工日永,薰風布暖。
變韶景都門仁,元霄三五,銀蟾光滿。
連雲複道淩飛觀。
聳皇居麗,佳氣瑞煙蔥蒨。
翠華宵幸,是處層城阆苑。
龍鳳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鳌山開雉扇。
會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
向曉色都人未散,盈萬井呼鳌。
願歲歲,天仗裡瞻鳳辇。
這詞多說着盛時宮禁說話。
隻因宋時極作興是個元霄,大張燈火,禦駕親臨,君民同樂,所以說道:“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然因是傾城士女通宵出遊,沒些禁忌,其間就有私期密約,鼠竊狗盜,弄出許多話柄來。
當時李漢老有一首《婦冠子》詞,更道得好。
詞雲: 帝城三五,燈光花市盈路,天街遊處。
此時方信,鳳阙都民,奢華豪富。
紗籠才過處,喝道轉身,一壁小來且往。
見許多才子豔質,攜手并肩低語。
東來西往誰家女?買玉梅争戴,緩步香風度。
北觀南顧,見畫燭影裡,神仙無數。
引人魂似醉,不如趁早,步月歸去。
這一雙情眼,怎生禁得,許多胡觑! 細看此詞,可見元宵之夜,趁着喧鬧叢中,幹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不消說起。
而今聽在下說仲元宵的事體,更是奇異。
這件事,直教: 鬧動公侯府,分開帝主顔。
猾徒入地去,稚子見天還。
卻說宋神宗朝有個大臣王襄敏公,單諱着一個韶字,全家住在京師。
真是潭潭相府,富麗豪華,自不必說。
那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其時王安石未用,新法未行,四境無侵,萬民樂業,正是太平時候。
家家戶戶,點放花燈。
自從十三日為始,十街九市,歡呼達旦。
這夜十五日是正夜,年年規矩,官家親自出來賞玩通宵,傾城士女,專待天顔一看。
且是此夜難得一輪明月當空,照耀如同白晝,映着各色奇巧花燈,從來叫做燈月交輝,極為美景。
襄敏公家眷内,自夫人以下,老老幼幼,沒一個不打扮齊整了,隻候人牢着帷幔出來,街上看燈遊耍。
看官,你道如何用着帷幔?蓋因官宦人家女眷,恐防街市人挨挨擦擦,不成體面,所以或用絹段或用布匹等類,扯作長圈圍着。
隻要隔絕外邊人,他在裡頭,走的人原自四邊看得見。
晉時叫他做“步障”。
故有“紫絲布步障”、“錦布障”之稱。
這是大人家規範如此。
閑話且過。
卻說襄敏公有個小衙内,是他末堂最小的兒子,排行第十三,小名叫做南陔。
年方五歲,聰明乖覺,容貌不凡,合家内外大小都是喜歡他的,公與夫人自不必說。
其時也要到街上看燈。
大宅門中衙内穿着齊整,還是等閑。
隻頭上一頂帽子,多是黃豆來大不打眼的洋珠,穿成雙鳳穿牡丹花樣,當面前一粒貓兒眼寶石睛光閃爍,四圍又是五色寶石鑲着,乃是鴉青祖母綠之類。
隻這頂帽,也值千來貫錢。
襄敏公吩咐一個家人王吉,馱在背上,随着内眷一起看燈。
那王吉是個曉法度的人,自道身是男人,不敢在帷中走,隻是傍帷外而行。
行到宣德門前,恰好神宗皇帝正禦宣德門樓,聖旨許令萬目仰觀,金吾衛不得攔阻。
樓上設着鳌山,燈光燦爛,香煙馥郁;奏動禦樂,箫鼓喧阗。
樓下施呈百戲,供奉禦覽。
看的真是人山人海,擠得縫地都沒有了。
有翰林承旨王禹玉《上元應制詩》為證: 雪消華月滿仙台,萬燭當樓寶扇開。
雙鳳雲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駕山來。
鎬京春酒沾周宴,汾水秋見陋漢才。
一曲升平人盡樂,君王又進紫霞杯。
此時王吉擁入人叢之中。
因為肩上負了小衙内,好生不便,觀看得不甚像意。
忽然覺得背上輕松了些,一時看得渾了,忘其所以,伸伸腰,擡擡頭,且是自在,呆呆裡向上看着。
猛然想道:“小衙内呢?”急回頭看時,眼見得不在背上。
四下一望,多是面生之人,竟不見了小衙内蹤影,欲要找尋,又被擠住了腳,行走不得。
王吉心慌撩亂,将身子盡力挨出。
挨得骨軟筋麻,才到得稀松之處。
遇見府中一夥人,問道: “你們見小衙内麼?”府中人道“小衙内是你負着,怎到來問我們?”王吉道:“正是鬧嚷之際,不知那個伸手來我背上接了去。
想必是府中弟兄們見我費力,替我抱了,放松我些,也不見得。
我一時貪圖松快,人鬧裡不看得仔細,及至尋時已不見了。
你們難道不曾撞見?”府中人見說,大家慌張起來,道:“你來作怪了!這是作耍的事,好如此不小心!你在人千人萬處失去了,卻在此問張問李,豈不誤事!還是分頭再到鬧頭裡尋去。
”一夥十來個人同了王吉挨入,高呼大叫,怎當得人多得緊了,茫茫裡向那個問是,落得眼睛也看花了,喉嚨也叫啞了,并無一些影響。
尋了一回,走将攏來,我問你,你問我,多一般不見,慌做了一團。
有的道:“或者那個抱了家去了。
”有的道:“你我都在,又是那一個抱去!”王吉道: “且到家問問看又處。
”一個老家人道:“決不在家裡。
頭上東西耀人眼目,被歹人連人盜拐去了。
我們且不要驚動夫人,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