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卷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
關燈
小
中
大
曉得你的名聲。
隻是要你來時問個根由,他們才肯心服。
”管待酒食,作别了知縣自去,吩咐休對外人洩漏。
知縣作别自去。
正是: 日前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太師便請過楊太尉、滕大尹過來,說開就裡,便道:“恁地又不幹楊知縣事,還着開封府用心搜捉便了。
”當下大尹做聲不得,仍舊領了靴兒,作别回府,喚過王觀察來吩咐道: “始初有些影響,如今都成畫餅。
你還領這靴去,寬限五日,務要捉得賊人回話。
”當下王觀察領這差使,好生愁悶。
便到使臣房裡,對冉貴道:“你看我晦氣!千好萬好,全仗你跟究出任一郎來。
既是太師府中事體,我隻道官官相護,就了其事。
卻如何重新又要這個人來,卻不道是生菜鋪中沒買他處! 我想起來,既是楊知縣舍與二郎神,隻怕真個是神道一時風流興發,也不見得。
怎生地讨個證據回複大尹?”冉貴道: “觀察不說,我也曉得不幹任一郎事,也不幹蔡太師、楊知縣事。
若說二郎神所為,還到廟前廟後,打探些風聲出來。
捉得着,觀察休歡喜;捉不着,觀察也休煩惱。
”觀察道:“說得是。
”即便将靴兒與冉貴收下。
冉貴卻裝了一條雜貨擔兒,手執着一個玲珑珰琅的東西,叫做個驚閨,一路搖着,徑奔二郎神廟中來。
歇了擔兒,拈了香,低低祝告道:“神明鑒察,早早保佑冉貴捉了楊府做不是的,也替神道清了是非。
”拜罷,連讨了三個簽,都是上上大吉。
冉貴謝了出門,挑上擔兒,廟前廟後轉了一遭,兩隻眼東觀西望,再也不閉。
看看走至一處,獨扇門兒,門旁卻是半窗,門上挂一頂半新半舊斑竹簾兒。
半開半掩,隻聽得叫聲:“賣貨過來!”冉貴聽得叫,回頭看時,卻是一個後生婦人,便道:“告小娘子,叫小人有甚事?”婦人道:“你是收買雜貨的,卻有一件東西在此,胡亂賣幾文與小厮買嘴吃。
你用得也用不得?”冉貴道:“告小娘子,小人這個擔兒,有名的叫做百納倉,無有不收的。
你且把出來看。
”婦人便叫小厮拖出來與公公看。
當下小厮拖出什麼東西來?正是: 鹿迷秦相應難辨,蝶夢莊周未可知。
當下拖出來的,卻正是一隻四縫皮靴,與那前日潘道士打下來的一般無二。
冉貴暗暗喜不自勝,便告小娘子:“此是不成對的東西,不值甚錢。
小娘子實要許多,隻是不要把話來說遠了。
”婦人道:“胡亂賣幾文錢,小厮們買嘴吃,隻恁你說罷了。
隻是要公道些。
”冉貴便去便袋裡摸一貫半錢來,便交與婦人道:“隻恁地肯賣便收去了。
不肯時,勉強不得。
正是一物不成,兩物現在。
”婦人說:“什麼大事,再添些罷。
” 冉貴道:“添不得。
”挑了擔兒就走。
小厮就哭起來,婦人隻得又叫回冉貴來道:“多少添些,不打甚緊。
”冉貴又去摸出二十文錢來道:“罷,罷,貴了,貴了!”取了靴兒,往擔内一丢,挑了便走。
心中暗喜:“這事已有五分了!且莫要聲張,還要細訪這婦人來曆,方才有下手處。
”是晚,将擔子寄與天津橋一個相識人家,轉到使臣房裡。
王觀察問時,隻說還沒有消息。
到次日,吃了早飯,再到天津橋相識人家,取了擔子,依先批到那婦人門首。
隻見他門兒鎖着,那婦人不在家裡了。
冉貴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歇了擔子,挨門兒看去。
隻見一個老漢坐着個矮凳兒,在門首将稻草打繩。
冉貴陪個小心,問道:“伯伯,借問一聲。
那左手住的小娘子,今日往那裡去了?” 老漢住了手,擡頭看了冉貴一看,便道:“你問他怎麼?”冉貴道:“小子是賣雜貨的。
昨日将錢換那小娘子舊靴一隻,一時間看不仔細,換得虧本了。
特地尋他退還讨錢。
”老漢道: “勸你吃虧些罷。
那雌兒不是好惹的,他是二郎廟裡廟官孫神通的親婊子。
那孫神通一身妖法,好不厲害!這舊靴一定是神道替下來,孫神通把與婊子換些錢買果吃的。
今日那雌兒往外婆家去了。
他與廟官結識,非止一日。
不知什麼緣故,有兩三個月忽然生疏,近日又漸漸來往了,你若與他倒錢,定是不肯,若毒了他,對孤老說了,就把妖術禁你,你卻奈何他不得!”冉貴道:“原來恁地,多謝伯伯指教。
”冉貴别了老漢,複身挑了擔子,嘻嘻的喜容可掬,走回使臣房裡來。
王觀察迎着問道:“今番想得了利市了?”冉貴道:“果然,你且拿出前日那隻靴來我看。
”王觀察将靴取出。
冉貴将自己換來這隻靴比照一下,毫厘不差。
王觀察忙問道:“你這靴那裡來的?”冉貴不慌不忙,數一數二,細細分剖出來:“我說不幹神道之事,眼見得是孫神通做下的不是,便不須疑。
”王觀察歡喜的沒處腳處,連忙燒了利市,執杯謝了冉貴:“如今怎地去捉?隻怕漏了風聲,那厮走了,不是耍處?”冉貴道:“有何難哉!明日備了三牲禮物,隻說去賽神還願。
到了廟中,廟主自然出來迎接。
那時擲盞為号,即便捉了。
不費一些氣力。
” 觀察道:“言之有理。
也還該禀知大尹,方去捉人。
”當下王觀察禀過大尹,大尹也喜道:“這是你們的勾當。
隻要小心在意,休教有失。
我聞得妖人善能隐形遁法,可帶些法物去,卻是豬血狗血大蒜臭屎,把他一灌,再也出豁不得。
”王觀察領命,便去備了法物。
過了一夜,明晨早到廟中,暗地着人帶了四般法物,遠遠伺候。
捉了人時,便前來接就吩咐已了,王觀察卻和冉貴換了衣服,衆人簇擁将來,到殿上拈香。
廟官孫神通出來接見,宣讀蔬文未至四五句,冉貴在旁斟酒,把酒盞望下一擲,衆人一齊動手,捉了廟官。
正是: 渾似皂雕追紫燕,真如猛虎啖羊羔。
再把四般法物劈頭一淋。
廟官知道如此作用,随你潑天的神通,再也動彈不得。
一步一棍打到開封府中來。
府尹聽得捉了妖人,即便升廳,大怒喝道:“叵耐這厮!帝辇之下,辄敢大膽,興妖作怪,淫污天眷,奸騙寶物,有何理說!”當下孫神通初時抵賴,後來加起刑法來,料道脫身不得,隻得從前一一招了,招稱:“自小在江湖上學得妖法,後在二郎廟出家,用錢夤緣作了廟官。
為因當日聽見韓夫人禱告,要嫁得一個丈夫,一似二郎神模樣。
不合辄起心假扮二郎神模樣,淫污天眷,騙得玉帶一條。
隻此是實。
”大尹叫取大枷枷了,推向獄中,教禁子好生在意收管,須要請旨定奪。
當下疊成文案,先去禀明了楊太尉。
太尉即同到蔡太師府中商量,奏知道君皇帝,倒了聖旨下來:“這厮不合淫污天眷,奸騙寶物,準律淩遲處死,妻子沒入官。
追出原騙玉帶,尚未出笏,仍歸内府。
韓夫人不合辄起邪心,永不許入内,就着楊太尉做主,另行改嫁良民為婚。
”當下韓氏好一場惶恐,卻也了卻相思債,得遂平生之願。
後來嫁得一個在京開官店的遠方客人,說過不帶回去的。
那客人兩頭往來,盡老百年而終。
這是後話。
開封府就取出廟官孫神通來,當堂讀了明斷,貼起一片蘆席,明寫犯由,判了一個剮字,推出市心,加刑示衆。
正是: 從前作過事,沒興一齊來。
當日看的真是挨肩疊背。
監斬官讀了犯由,劊子叫起惡殺都來,一齊動手,剮了孫神通,好場熱鬧。
原系京師老郎傳流,至今編入野史。
正是: 但存夫子三分禮,不犯蕭何六尺條。
自古奸淫應橫死,神通縱有不相饒。
隻是要你來時問個根由,他們才肯心服。
”管待酒食,作别了知縣自去,吩咐休對外人洩漏。
知縣作别自去。
正是: 日前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太師便請過楊太尉、滕大尹過來,說開就裡,便道:“恁地又不幹楊知縣事,還着開封府用心搜捉便了。
”當下大尹做聲不得,仍舊領了靴兒,作别回府,喚過王觀察來吩咐道: “始初有些影響,如今都成畫餅。
你還領這靴去,寬限五日,務要捉得賊人回話。
”當下王觀察領這差使,好生愁悶。
便到使臣房裡,對冉貴道:“你看我晦氣!千好萬好,全仗你跟究出任一郎來。
既是太師府中事體,我隻道官官相護,就了其事。
卻如何重新又要這個人來,卻不道是生菜鋪中沒買他處! 我想起來,既是楊知縣舍與二郎神,隻怕真個是神道一時風流興發,也不見得。
怎生地讨個證據回複大尹?”冉貴道: “觀察不說,我也曉得不幹任一郎事,也不幹蔡太師、楊知縣事。
若說二郎神所為,還到廟前廟後,打探些風聲出來。
捉得着,觀察休歡喜;捉不着,觀察也休煩惱。
”觀察道:“說得是。
”即便将靴兒與冉貴收下。
冉貴卻裝了一條雜貨擔兒,手執着一個玲珑珰琅的東西,叫做個驚閨,一路搖着,徑奔二郎神廟中來。
歇了擔兒,拈了香,低低祝告道:“神明鑒察,早早保佑冉貴捉了楊府做不是的,也替神道清了是非。
”拜罷,連讨了三個簽,都是上上大吉。
冉貴謝了出門,挑上擔兒,廟前廟後轉了一遭,兩隻眼東觀西望,再也不閉。
看看走至一處,獨扇門兒,門旁卻是半窗,門上挂一頂半新半舊斑竹簾兒。
半開半掩,隻聽得叫聲:“賣貨過來!”冉貴聽得叫,回頭看時,卻是一個後生婦人,便道:“告小娘子,叫小人有甚事?”婦人道:“你是收買雜貨的,卻有一件東西在此,胡亂賣幾文與小厮買嘴吃。
你用得也用不得?”冉貴道:“告小娘子,小人這個擔兒,有名的叫做百納倉,無有不收的。
你且把出來看。
”婦人便叫小厮拖出來與公公看。
當下小厮拖出什麼東西來?正是: 鹿迷秦相應難辨,蝶夢莊周未可知。
當下拖出來的,卻正是一隻四縫皮靴,與那前日潘道士打下來的一般無二。
冉貴暗暗喜不自勝,便告小娘子:“此是不成對的東西,不值甚錢。
小娘子實要許多,隻是不要把話來說遠了。
”婦人道:“胡亂賣幾文錢,小厮們買嘴吃,隻恁你說罷了。
隻是要公道些。
”冉貴便去便袋裡摸一貫半錢來,便交與婦人道:“隻恁地肯賣便收去了。
不肯時,勉強不得。
正是一物不成,兩物現在。
”婦人說:“什麼大事,再添些罷。
” 冉貴道:“添不得。
”挑了擔兒就走。
小厮就哭起來,婦人隻得又叫回冉貴來道:“多少添些,不打甚緊。
”冉貴又去摸出二十文錢來道:“罷,罷,貴了,貴了!”取了靴兒,往擔内一丢,挑了便走。
心中暗喜:“這事已有五分了!且莫要聲張,還要細訪這婦人來曆,方才有下手處。
”是晚,将擔子寄與天津橋一個相識人家,轉到使臣房裡。
王觀察問時,隻說還沒有消息。
到次日,吃了早飯,再到天津橋相識人家,取了擔子,依先批到那婦人門首。
隻見他門兒鎖着,那婦人不在家裡了。
冉貴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歇了擔子,挨門兒看去。
隻見一個老漢坐着個矮凳兒,在門首将稻草打繩。
冉貴陪個小心,問道:“伯伯,借問一聲。
那左手住的小娘子,今日往那裡去了?” 老漢住了手,擡頭看了冉貴一看,便道:“你問他怎麼?”冉貴道:“小子是賣雜貨的。
昨日将錢換那小娘子舊靴一隻,一時間看不仔細,換得虧本了。
特地尋他退還讨錢。
”老漢道: “勸你吃虧些罷。
那雌兒不是好惹的,他是二郎廟裡廟官孫神通的親婊子。
那孫神通一身妖法,好不厲害!這舊靴一定是神道替下來,孫神通把與婊子換些錢買果吃的。
今日那雌兒往外婆家去了。
他與廟官結識,非止一日。
不知什麼緣故,有兩三個月忽然生疏,近日又漸漸來往了,你若與他倒錢,定是不肯,若毒了他,對孤老說了,就把妖術禁你,你卻奈何他不得!”冉貴道:“原來恁地,多謝伯伯指教。
”冉貴别了老漢,複身挑了擔子,嘻嘻的喜容可掬,走回使臣房裡來。
王觀察迎着問道:“今番想得了利市了?”冉貴道:“果然,你且拿出前日那隻靴來我看。
”王觀察将靴取出。
冉貴将自己換來這隻靴比照一下,毫厘不差。
王觀察忙問道:“你這靴那裡來的?”冉貴不慌不忙,數一數二,細細分剖出來:“我說不幹神道之事,眼見得是孫神通做下的不是,便不須疑。
”王觀察歡喜的沒處腳處,連忙燒了利市,執杯謝了冉貴:“如今怎地去捉?隻怕漏了風聲,那厮走了,不是耍處?”冉貴道:“有何難哉!明日備了三牲禮物,隻說去賽神還願。
到了廟中,廟主自然出來迎接。
那時擲盞為号,即便捉了。
不費一些氣力。
” 觀察道:“言之有理。
也還該禀知大尹,方去捉人。
”當下王觀察禀過大尹,大尹也喜道:“這是你們的勾當。
隻要小心在意,休教有失。
我聞得妖人善能隐形遁法,可帶些法物去,卻是豬血狗血大蒜臭屎,把他一灌,再也出豁不得。
”王觀察領命,便去備了法物。
過了一夜,明晨早到廟中,暗地着人帶了四般法物,遠遠伺候。
捉了人時,便前來接就吩咐已了,王觀察卻和冉貴換了衣服,衆人簇擁将來,到殿上拈香。
廟官孫神通出來接見,宣讀蔬文未至四五句,冉貴在旁斟酒,把酒盞望下一擲,衆人一齊動手,捉了廟官。
正是: 渾似皂雕追紫燕,真如猛虎啖羊羔。
再把四般法物劈頭一淋。
廟官知道如此作用,随你潑天的神通,再也動彈不得。
一步一棍打到開封府中來。
府尹聽得捉了妖人,即便升廳,大怒喝道:“叵耐這厮!帝辇之下,辄敢大膽,興妖作怪,淫污天眷,奸騙寶物,有何理說!”當下孫神通初時抵賴,後來加起刑法來,料道脫身不得,隻得從前一一招了,招稱:“自小在江湖上學得妖法,後在二郎廟出家,用錢夤緣作了廟官。
為因當日聽見韓夫人禱告,要嫁得一個丈夫,一似二郎神模樣。
不合辄起心假扮二郎神模樣,淫污天眷,騙得玉帶一條。
隻此是實。
”大尹叫取大枷枷了,推向獄中,教禁子好生在意收管,須要請旨定奪。
當下疊成文案,先去禀明了楊太尉。
太尉即同到蔡太師府中商量,奏知道君皇帝,倒了聖旨下來:“這厮不合淫污天眷,奸騙寶物,準律淩遲處死,妻子沒入官。
追出原騙玉帶,尚未出笏,仍歸内府。
韓夫人不合辄起邪心,永不許入内,就着楊太尉做主,另行改嫁良民為婚。
”當下韓氏好一場惶恐,卻也了卻相思債,得遂平生之願。
後來嫁得一個在京開官店的遠方客人,說過不帶回去的。
那客人兩頭往來,盡老百年而終。
這是後話。
開封府就取出廟官孫神通來,當堂讀了明斷,貼起一片蘆席,明寫犯由,判了一個剮字,推出市心,加刑示衆。
正是: 從前作過事,沒興一齊來。
當日看的真是挨肩疊背。
監斬官讀了犯由,劊子叫起惡殺都來,一齊動手,剮了孫神通,好場熱鬧。
原系京師老郎傳流,至今編入野史。
正是: 但存夫子三分禮,不犯蕭何六尺條。
自古奸淫應橫死,神通縱有不相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