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卷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關燈
小
中
大
哄得人過,将假當真的買了,他自家也兀自做得來的;下等的無金無字畫,将就賣幾十錢,也有對合利錢,是看得見的。
揀個日子裝了箱兒,到了北京。
豈知北京那年自交夏來,日日淋雨不睛,并無一毫暑氣,發市甚遲。
交秋早涼,雖不見及時,幸喜天色卻睛,有妝晃子弟要買把蘇州的扇子袖中籠着搖擺。
來買時,開箱一看,隻叫得苦。
原來北京曆沴,卻在七八月。
更加日前雨濕之氣,鬥着扇上膠墨之性,弄做了個“合而言之”,揭不開了。
東粘一層,西缺一片,但是有字有畫,值價錢者,一毫無用。
止剩下等沒字白扇,是不壞的,能值幾何?将就賣了,做盤費回家,本錢一空,頻年做事,大概如此。
不但自己折本,但是搭他作伴,連夥計也弄壞了,故此人起他一個混名叫做“倒運漢”。
不數年,把個家事幹圓潔淨了,連妻子也不曾娶得。
終日間靠着些東塗西抹,東挨西撞,也濟不得甚事。
但隻是嘴頭子谄得來,會說會笑,朋友家喜歡他有趣,遊耍去處,少他不得,也隻好趁口,不是做家的。
況且他是大模大樣過來的,幫閑行裡,又不十分入得隊。
有憐他的,要薦他坐館教學,又有誠實人家嫌他是個雜闆令,高不湊,低不就,打從幫閑的處館的兩項人見了他,也就做鬼臉,把“倒運”兩字笑他,不在話下。
一日,有幾個走海泛貨的,鄰近做頭的,無非是張大、李二、趙甲、錢乙一班人,共四十餘人,合了夥将行。
他曉得了,自家思忖道:“一身落魄,生計皆無。
便附了他們航海,看看海外風光,也不枉人生一世。
況且他們定是不卻我的,省得在家憂柴憂米,也是快活。
”正計較間,恰好張大踱将來,原來這個張大名喚張乘運,專一做海外生意,眼裡認得奇珍異寶,又且秉性爽慨,肯扶持好人,所以鄉裡起他一個混名叫張識貨。
文若虛見了,便把此意一一與他說了。
張大道: “好,好。
我們在海船裡頭,不耐煩寂寞,若得兄去在船中說說笑笑,有甚難過的日子?我們衆兄弟料想多是喜歡的。
隻是一件,我們多有貨物将去,兄并無所有,覺得空了一番往返,也可惜了。
待我們大家計較,多少湊些出來,助你将就置些東西去也好。
”文若虛便道:“多謝厚請,隻怕沒人如兄肯周全小弟。
”張大道:“且說說看。
”一竟自去了。
恰遇一個瞽目先生敲着報君知走将來,文若虛伸手順袋裡摸了一個錢,扯他一卦,問問财氣看。
先生道:“此卦非凡,有百十分财氣,不是小可。
”文若虛自想道:“我隻要搭去海外耍耍,混過日子罷了,那裡是我做得着的生意?要甚麼赍助?就赍助得來,能有多少?便直恁地财爻動?這先生也是混帳。
”隻見張大氣忿忿走來,說道:“說着錢便無緣,這些人好笑,說道:‘你去’,無不喜歡;說到‘助銀’,沒一個則聲。
今我同兩個好的弟兄,軿湊得一兩銀子在此,也辦不成甚貨,憑你買些果子船裡吃罷。
口食之類,是在我們身上。
” 若虛稱謝不盡,接了銀子。
張大先行道:“快些收拾,就要開船了。
”若虛道:“我沒甚收拾,随後就來。
”手中拿了銀子,看了又笑,笑了又看,道:“置得甚貨麼?”信步走去,隻見滿街上箧籃内盛着賣的: 紅如噴火,巨若懸星。
皮未皲,尚有餘酸;霜未降,不可多得。
元殊蘇井諸家樹;亦非李氏千頭奴。
較“廣”似曰“難兄”,比“福”亦雲“具體”。
乃是太湖中有一洞庭山,地軟土肥,與閩廣無異,所以廣桔福桔,播名天下,洞庭有一樣桔樹絕與他相似,顔色正同,香氣亦同。
止是初出時,味略少酸,後來熟了,卻也甜美,比福桔之價十分之一,名曰“洞庭紅”。
若虛看見了,便思想道:“我一兩銀子買得百斤有餘,在船可以解渴,又可分送一二,答衆人助我之意。
”買成裝上竹簍,雇一閑的,并行李挑了下船。
衆人都拍手笑道:“文先生寶貨來也!”文若虛羞慚無地,隻得吞聲上船,再也不敢提起買桔的事。
開得船來,漸漸出了海口,隻見: 銀濤卷雪,雪浪翻銀。
湍轉則日月似驚,浪動則星河如覆。
三五日間,随風漂去,也不覺過了多少路程。
忽至一個地方,舟中望去,人煙湊聚,城郭巍峨,曉得是到了甚麼國都了。
舟人把船撐入藏風避浪的小港内,釘了樁橛,下了鐵錨,纜好了。
船中人多上岸打一看,原來是來過的所在,名曰吉零國。
原來這邊中國貨物拿到那邊,一倍就有三倍價,換了那邊貨物,帶到中國也是如此。
一往一回,卻不便有八九倍利息,所以人都拚死走這條路。
衆人多是做過交易的,各有熟識經紀歇家通事人等,各自上岸,找尋發貨去了。
隻留文若虛在船中看船,路徑不熟,也無走處。
正悶坐間,猛可想起道:“我那一簍紅桔,自從到船中,不曾開看,莫不人氣蒸爛了?趁着衆人不在,看看則個。
”叫那水手在艙闆底下翻将起來,打開了簍看時,面上多是好好的。
放心不下,索性搬将出來,都擺在艎闆上面,也是合該發迹,時來福湊。
擺得滿船紅焰焰的,遠遠望來,就是萬點火光,一天星鬥。
岸上走的人,都攏将來問道:“是甚麼好東西呀?”文若虛隻不答應,看見中間有個把一點頭的,揀了出來,掐破就吃。
岸上看的,一發多了。
驚笑道:“原來是吃得的。
”就中有個好事的,便來問價:“多少一個?”文若虛不省得他們說話,船上人卻曉得,就扯個謊哄他,豎起一個指頭,說:“要一錢一顆。
”那問的人揭開長衣,露出那兜羅錦紅裹肚來,一手摸出銀錢一個來,道:“買一個嘗嘗。
”文若虛接了銀錢,手中攧攧看,約有兩把重。
心下想道:“不知這些銀子,要買多少? 也不見秤秤,且先把一個與他看樣。
”揀個大些的,紅得可愛的,遞一個上去。
隻見那個人接上手,攧了一攧道:“好東西呀!”撲地就劈開來,香氣撲鼻,連旁邊聞着的許多人,大家喝一聲采。
那買的不知好歹,看見船上吃法,也學他去了皮,卻不分瓤,一塊塞在口裡,甘水滿咽喉,連核都不吐,吞下去了,哈哈大笑道:“妙哉!妙哉!”又伸手到裹肚裡,摸出十個銀錢來,說:“我要買十個進奉去。
”文若虛喜出望外,揀十個與他去了。
那看的人見那人如此買去了,也有買一個的,也有買兩個、三個的,都是一般銀錢。
買了的,都千歡萬喜去了。
原來彼國以銀為錢,上有文采,有等龍鳳文的,最貴重; 其次人物;又次禽獸;又次樹木;最下通用的,是水草。
卻都是銀鑄的,分兩不異。
适才買桔的,都是一樣水草紋的,他道是把下等錢買了好東西去了,所以歡喜,也隻是要小便宜心腸,與中國人一樣。
須臾之間,三停裡賣了二停,有的不帶錢在身邊的,老大懊悔,急忙取了錢轉來,文若虛已此剩不多了,拿一個班道:“而今要留着自家用,不賣了。
”其人情願再增一個錢,四個錢買了二顆。
口中曉曉說:“悔氣!來得遲了。
”旁邊人見他增了價,就埋怨道:“我每還要買個,如何把價錢增長了他的?”買的人道:“你不聽得他方才說,兀自不賣了。
”正在議論間,隻見首先買十個的那一個人,騎了一匹青骢馬,飛也似奔到船邊,下了馬,分開人叢對船上大喝道:“不要零
揀個日子裝了箱兒,到了北京。
豈知北京那年自交夏來,日日淋雨不睛,并無一毫暑氣,發市甚遲。
交秋早涼,雖不見及時,幸喜天色卻睛,有妝晃子弟要買把蘇州的扇子袖中籠着搖擺。
來買時,開箱一看,隻叫得苦。
原來北京曆沴,卻在七八月。
更加日前雨濕之氣,鬥着扇上膠墨之性,弄做了個“合而言之”,揭不開了。
東粘一層,西缺一片,但是有字有畫,值價錢者,一毫無用。
止剩下等沒字白扇,是不壞的,能值幾何?将就賣了,做盤費回家,本錢一空,頻年做事,大概如此。
不但自己折本,但是搭他作伴,連夥計也弄壞了,故此人起他一個混名叫做“倒運漢”。
不數年,把個家事幹圓潔淨了,連妻子也不曾娶得。
終日間靠着些東塗西抹,東挨西撞,也濟不得甚事。
但隻是嘴頭子谄得來,會說會笑,朋友家喜歡他有趣,遊耍去處,少他不得,也隻好趁口,不是做家的。
況且他是大模大樣過來的,幫閑行裡,又不十分入得隊。
有憐他的,要薦他坐館教學,又有誠實人家嫌他是個雜闆令,高不湊,低不就,打從幫閑的處館的兩項人見了他,也就做鬼臉,把“倒運”兩字笑他,不在話下。
一日,有幾個走海泛貨的,鄰近做頭的,無非是張大、李二、趙甲、錢乙一班人,共四十餘人,合了夥将行。
他曉得了,自家思忖道:“一身落魄,生計皆無。
便附了他們航海,看看海外風光,也不枉人生一世。
況且他們定是不卻我的,省得在家憂柴憂米,也是快活。
”正計較間,恰好張大踱将來,原來這個張大名喚張乘運,專一做海外生意,眼裡認得奇珍異寶,又且秉性爽慨,肯扶持好人,所以鄉裡起他一個混名叫張識貨。
文若虛見了,便把此意一一與他說了。
張大道: “好,好。
我們在海船裡頭,不耐煩寂寞,若得兄去在船中說說笑笑,有甚難過的日子?我們衆兄弟料想多是喜歡的。
隻是一件,我們多有貨物将去,兄并無所有,覺得空了一番往返,也可惜了。
待我們大家計較,多少湊些出來,助你将就置些東西去也好。
”文若虛便道:“多謝厚請,隻怕沒人如兄肯周全小弟。
”張大道:“且說說看。
”一竟自去了。
恰遇一個瞽目先生敲着報君知走将來,文若虛伸手順袋裡摸了一個錢,扯他一卦,問問财氣看。
先生道:“此卦非凡,有百十分财氣,不是小可。
”文若虛自想道:“我隻要搭去海外耍耍,混過日子罷了,那裡是我做得着的生意?要甚麼赍助?就赍助得來,能有多少?便直恁地财爻動?這先生也是混帳。
”隻見張大氣忿忿走來,說道:“說着錢便無緣,這些人好笑,說道:‘你去’,無不喜歡;說到‘助銀’,沒一個則聲。
今我同兩個好的弟兄,軿湊得一兩銀子在此,也辦不成甚貨,憑你買些果子船裡吃罷。
口食之類,是在我們身上。
” 若虛稱謝不盡,接了銀子。
張大先行道:“快些收拾,就要開船了。
”若虛道:“我沒甚收拾,随後就來。
”手中拿了銀子,看了又笑,笑了又看,道:“置得甚貨麼?”信步走去,隻見滿街上箧籃内盛着賣的: 紅如噴火,巨若懸星。
皮未皲,尚有餘酸;霜未降,不可多得。
元殊蘇井諸家樹;亦非李氏千頭奴。
較“廣”似曰“難兄”,比“福”亦雲“具體”。
乃是太湖中有一洞庭山,地軟土肥,與閩廣無異,所以廣桔福桔,播名天下,洞庭有一樣桔樹絕與他相似,顔色正同,香氣亦同。
止是初出時,味略少酸,後來熟了,卻也甜美,比福桔之價十分之一,名曰“洞庭紅”。
若虛看見了,便思想道:“我一兩銀子買得百斤有餘,在船可以解渴,又可分送一二,答衆人助我之意。
”買成裝上竹簍,雇一閑的,并行李挑了下船。
衆人都拍手笑道:“文先生寶貨來也!”文若虛羞慚無地,隻得吞聲上船,再也不敢提起買桔的事。
開得船來,漸漸出了海口,隻見: 銀濤卷雪,雪浪翻銀。
湍轉則日月似驚,浪動則星河如覆。
三五日間,随風漂去,也不覺過了多少路程。
忽至一個地方,舟中望去,人煙湊聚,城郭巍峨,曉得是到了甚麼國都了。
舟人把船撐入藏風避浪的小港内,釘了樁橛,下了鐵錨,纜好了。
船中人多上岸打一看,原來是來過的所在,名曰吉零國。
原來這邊中國貨物拿到那邊,一倍就有三倍價,換了那邊貨物,帶到中國也是如此。
一往一回,卻不便有八九倍利息,所以人都拚死走這條路。
衆人多是做過交易的,各有熟識經紀歇家通事人等,各自上岸,找尋發貨去了。
隻留文若虛在船中看船,路徑不熟,也無走處。
正悶坐間,猛可想起道:“我那一簍紅桔,自從到船中,不曾開看,莫不人氣蒸爛了?趁着衆人不在,看看則個。
”叫那水手在艙闆底下翻将起來,打開了簍看時,面上多是好好的。
放心不下,索性搬将出來,都擺在艎闆上面,也是合該發迹,時來福湊。
擺得滿船紅焰焰的,遠遠望來,就是萬點火光,一天星鬥。
岸上走的人,都攏将來問道:“是甚麼好東西呀?”文若虛隻不答應,看見中間有個把一點頭的,揀了出來,掐破就吃。
岸上看的,一發多了。
驚笑道:“原來是吃得的。
”就中有個好事的,便來問價:“多少一個?”文若虛不省得他們說話,船上人卻曉得,就扯個謊哄他,豎起一個指頭,說:“要一錢一顆。
”那問的人揭開長衣,露出那兜羅錦紅裹肚來,一手摸出銀錢一個來,道:“買一個嘗嘗。
”文若虛接了銀錢,手中攧攧看,約有兩把重。
心下想道:“不知這些銀子,要買多少? 也不見秤秤,且先把一個與他看樣。
”揀個大些的,紅得可愛的,遞一個上去。
隻見那個人接上手,攧了一攧道:“好東西呀!”撲地就劈開來,香氣撲鼻,連旁邊聞着的許多人,大家喝一聲采。
那買的不知好歹,看見船上吃法,也學他去了皮,卻不分瓤,一塊塞在口裡,甘水滿咽喉,連核都不吐,吞下去了,哈哈大笑道:“妙哉!妙哉!”又伸手到裹肚裡,摸出十個銀錢來,說:“我要買十個進奉去。
”文若虛喜出望外,揀十個與他去了。
那看的人見那人如此買去了,也有買一個的,也有買兩個、三個的,都是一般銀錢。
買了的,都千歡萬喜去了。
原來彼國以銀為錢,上有文采,有等龍鳳文的,最貴重; 其次人物;又次禽獸;又次樹木;最下通用的,是水草。
卻都是銀鑄的,分兩不異。
适才買桔的,都是一樣水草紋的,他道是把下等錢買了好東西去了,所以歡喜,也隻是要小便宜心腸,與中國人一樣。
須臾之間,三停裡賣了二停,有的不帶錢在身邊的,老大懊悔,急忙取了錢轉來,文若虛已此剩不多了,拿一個班道:“而今要留着自家用,不賣了。
”其人情願再增一個錢,四個錢買了二顆。
口中曉曉說:“悔氣!來得遲了。
”旁邊人見他增了價,就埋怨道:“我每還要買個,如何把價錢增長了他的?”買的人道:“你不聽得他方才說,兀自不賣了。
”正在議論間,隻見首先買十個的那一個人,騎了一匹青骢馬,飛也似奔到船邊,下了馬,分開人叢對船上大喝道:“不要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