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卷 誇妙術丹客提金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十三卷誇妙術丹客提金
破布衫巾破布裙,逢人慣說會燒銀。
自家何不燒些用?擔水河頭賣與人。
這四句詩,乃是國朝唐伯虎解元所作。
世上有這一夥燒丹煉汞之人,專一設立圈套,神出鬼沒,哄那貪夫癡客道: “能以藥草煉成丹藥,鉛鐵為金,死汞為銀,名為黃白之術,又叫做爐火之事。
隻要先将銀子為母。
”後來觑個空兒,偷了銀子便走,叫做“提罐”。
曾有一個道人,将此術來尋唐解元,說道:“解元仙風道骨,可以做得這件事。
”解元貶駁他道: “我見你身上褴褛,你既有這仙術,何不燒些來自己用度,卻要作成别人?”道人道:“貧道有的是法術,乃造化所忌。
卻要尋個大福氣的,承受得起,方好與他作為。
貧道自家卻沒這些福氣,所以難做。
看見解元正是個大福氣的人,來投合夥。
我們術家叫做‘訪外護’。
”唐解元道:“這等,與你說過: 你的術法施為,我一些都不管;我隻管出着一味福氣幫你。
等丹成了,我與你平分便是。
”道人見解元說得蹊跷,曉得是奚落他,不是主顧,飄然而去。
所以唐解元有這首詩,是點明世人的意思。
卻是這夥裡的人,更有花言巧語,如此說話,說他不倒的。
卻是為何?他們道:“神仙必須度世,妙法不可自私。
必竟有一種具得仙骨、結得仙緣的,方可共煉共修。
内丹成,外丹亦成。
”有這許多好說話。
這些說話,何曾不是正理?就是煉丹,何曾不是仙法?卻是當初仙人留此一種丹砂化黃金之法,隻為要廣濟世間的人。
當日純陽呂祖慮他五百年後還原質,誤了後人,原不曾說道與你置田買産,畜妻養子,幫做人家的。
隻如杜子春遇仙,在雲台觀煉藥将成,尋他去做外護,隻為一點愛根不斷,累他丹鼎飛敗。
如今這些貪人,擁着嬌妻美妾,求田問舍,損人肥己,掂斤播兩,何等肚腸!尋着一夥酒肉道人,指望煉成了丹,要受用一世,遺之子孫,豈不癡乎!隻叫他把“内丹成,外丹亦成”這兩句想一想,難道是閣起内養工夫,單單弄那銀子麼?隻這點念頭,也就萬萬無有煉得丹成的事了。
看官,你道小子說到此際,随你愚人,也該醒悟這件事沒影響,做不得的。
卻是這件事,偏是天下一等聰明的,要落在圈套裡,不知何故! 今小子說一個松江富翁,姓潘,是個國子監監生,胸中廣博,極有口才,也是一個有意思的人。
卻有一件僻性:酷信丹術。
俗語道:“物聚于所好。
”果然有了此好,方士源源而來。
零零星星,也弄去了好些銀子,受過了好些丹客的哄騙,他隻是一心不悔。
隻說:“無緣,遇不着好的,從古有這家法術,豈有做不來的事?畢竟有一日成功,前邊些小所失,何足為念?”把這事越好得緊了。
這些丹客,我傳與你,你傳與我,遠近盡聞其名。
左右是一夥的人,推班出色,沒一個不思量騙他的。
一日秋間,來到杭州西湖上遊賞,賃一個下處住着。
隻見隔壁園亭上歇着一個遠來客人,帶着家眷,也來遊湖,行李甚多,仆從齊整。
那女眷且是生得美貌,打聽來,是這客人的愛妾。
日日雇了天字一号的大湖船,擺着盛酒,吹彈歌唱俱備,攜了此妾下湖,淺斟低唱,觥籌交錯。
滿桌擺設酒器,多是些金銀異巧式樣,層見疊出。
晚上歸寓,燈火輝煌,賞賜無算。
潘富翁在隔壁寓所看得呆了,想道:“我家裡也算是富的,怎能夠到得他這等揮霍受用?此必是陶朱、猗頓之流,第一等富家了。
”心裡豔慕,漸漸教人通問,與他往來相拜,通了姓名,各道相慕之意。
富翁乘間問道:“吾丈如此富厚,非人所及。
”那客人謙讓道:“何足挂齒?”富翁道:“日日如此用度,除非家中有金銀高北鬥,才能像意。
不然,也有盡時。
”客人道:“金銀高北鬥,若隻是用去,要盡也不難。
須有個用不盡的法兒。
”富翁見說,就有些着意了,問道: “如何是用不盡的法?”客人道:“造次之間,不好就說得。
”富翁道:“畢竟要請教。
”客人道:“說來吾丈未必解,也未必信。
” 富翁見說得蹊跷,一發殷勤求懇,必要見教。
客人屏去左右從人,附耳道:“吾有‘九還丹’,可以點鉛汞為黃金。
隻要煉得丹成,黃金與瓦礫同耳,何足貴哉?” 富翁見說是丹術,一發投其所好,欣然道:“原來吾丈精于丹道。
學生于此道最是心契,求之不得。
若吾丈果有此術,學生情願傾家受教。
”客人道:“豈可輕易傳得?小小試看,以取一笑則可。
”便教小童熾起爐炭,将幾兩汞熔化起來。
身邊腰袋裡摸出一個紙包,打開來都是些藥末,就把小指甲挑起一些些來,彈在罐裡。
傾将出來,連那鉛汞不見了,都是雪花也似的好銀。
看官,你道藥末可以變化得銅鉛做銀,卻不是真法了?原來這叫做縮銀之法。
他先将銀子用藥煉過,專取其精,每一兩直縮做一分少些;今和鉛汞在火中一燒,鉛汞化為青氣去了,遺下糟粕之質,見了銀精,盡化為銀,不知原是銀子的原分量,不曾多了一些。
丹客專以此術哄人,人便死心塌地信他,道是真了。
富翁見了,喜之不勝道:“怪道他如此富貴受用,原來銀子如此容易!我煉了許多時,隻有折本的。
今番有幸,遇着真本事的了,是必要求他去替我煉一煉則個。
”遂問客人道:“這藥是如何煉成的?”客人道: “這叫做母銀生子。
先将銀子為母,不拘多少,用藥鍛煉,養在鼎中。
須要九轉,火侯足了,先生了黃芽,又結成白雪。
啟爐時,就掃下這些丹頭來,
自家何不燒些用?擔水河頭賣與人。
這四句詩,乃是國朝唐伯虎解元所作。
世上有這一夥燒丹煉汞之人,專一設立圈套,神出鬼沒,哄那貪夫癡客道: “能以藥草煉成丹藥,鉛鐵為金,死汞為銀,名為黃白之術,又叫做爐火之事。
隻要先将銀子為母。
”後來觑個空兒,偷了銀子便走,叫做“提罐”。
曾有一個道人,将此術來尋唐解元,說道:“解元仙風道骨,可以做得這件事。
”解元貶駁他道: “我見你身上褴褛,你既有這仙術,何不燒些來自己用度,卻要作成别人?”道人道:“貧道有的是法術,乃造化所忌。
卻要尋個大福氣的,承受得起,方好與他作為。
貧道自家卻沒這些福氣,所以難做。
看見解元正是個大福氣的人,來投合夥。
我們術家叫做‘訪外護’。
”唐解元道:“這等,與你說過: 你的術法施為,我一些都不管;我隻管出着一味福氣幫你。
等丹成了,我與你平分便是。
”道人見解元說得蹊跷,曉得是奚落他,不是主顧,飄然而去。
所以唐解元有這首詩,是點明世人的意思。
卻是這夥裡的人,更有花言巧語,如此說話,說他不倒的。
卻是為何?他們道:“神仙必須度世,妙法不可自私。
必竟有一種具得仙骨、結得仙緣的,方可共煉共修。
内丹成,外丹亦成。
”有這許多好說話。
這些說話,何曾不是正理?就是煉丹,何曾不是仙法?卻是當初仙人留此一種丹砂化黃金之法,隻為要廣濟世間的人。
當日純陽呂祖慮他五百年後還原質,誤了後人,原不曾說道與你置田買産,畜妻養子,幫做人家的。
隻如杜子春遇仙,在雲台觀煉藥将成,尋他去做外護,隻為一點愛根不斷,累他丹鼎飛敗。
如今這些貪人,擁着嬌妻美妾,求田問舍,損人肥己,掂斤播兩,何等肚腸!尋着一夥酒肉道人,指望煉成了丹,要受用一世,遺之子孫,豈不癡乎!隻叫他把“内丹成,外丹亦成”這兩句想一想,難道是閣起内養工夫,單單弄那銀子麼?隻這點念頭,也就萬萬無有煉得丹成的事了。
看官,你道小子說到此際,随你愚人,也該醒悟這件事沒影響,做不得的。
卻是這件事,偏是天下一等聰明的,要落在圈套裡,不知何故! 今小子說一個松江富翁,姓潘,是個國子監監生,胸中廣博,極有口才,也是一個有意思的人。
卻有一件僻性:酷信丹術。
俗語道:“物聚于所好。
”果然有了此好,方士源源而來。
零零星星,也弄去了好些銀子,受過了好些丹客的哄騙,他隻是一心不悔。
隻說:“無緣,遇不着好的,從古有這家法術,豈有做不來的事?畢竟有一日成功,前邊些小所失,何足為念?”把這事越好得緊了。
這些丹客,我傳與你,你傳與我,遠近盡聞其名。
左右是一夥的人,推班出色,沒一個不思量騙他的。
一日秋間,來到杭州西湖上遊賞,賃一個下處住着。
隻見隔壁園亭上歇着一個遠來客人,帶着家眷,也來遊湖,行李甚多,仆從齊整。
那女眷且是生得美貌,打聽來,是這客人的愛妾。
日日雇了天字一号的大湖船,擺着盛酒,吹彈歌唱俱備,攜了此妾下湖,淺斟低唱,觥籌交錯。
滿桌擺設酒器,多是些金銀異巧式樣,層見疊出。
晚上歸寓,燈火輝煌,賞賜無算。
潘富翁在隔壁寓所看得呆了,想道:“我家裡也算是富的,怎能夠到得他這等揮霍受用?此必是陶朱、猗頓之流,第一等富家了。
”心裡豔慕,漸漸教人通問,與他往來相拜,通了姓名,各道相慕之意。
富翁乘間問道:“吾丈如此富厚,非人所及。
”那客人謙讓道:“何足挂齒?”富翁道:“日日如此用度,除非家中有金銀高北鬥,才能像意。
不然,也有盡時。
”客人道:“金銀高北鬥,若隻是用去,要盡也不難。
須有個用不盡的法兒。
”富翁見說,就有些着意了,問道: “如何是用不盡的法?”客人道:“造次之間,不好就說得。
”富翁道:“畢竟要請教。
”客人道:“說來吾丈未必解,也未必信。
” 富翁見說得蹊跷,一發殷勤求懇,必要見教。
客人屏去左右從人,附耳道:“吾有‘九還丹’,可以點鉛汞為黃金。
隻要煉得丹成,黃金與瓦礫同耳,何足貴哉?” 富翁見說是丹術,一發投其所好,欣然道:“原來吾丈精于丹道。
學生于此道最是心契,求之不得。
若吾丈果有此術,學生情願傾家受教。
”客人道:“豈可輕易傳得?小小試看,以取一笑則可。
”便教小童熾起爐炭,将幾兩汞熔化起來。
身邊腰袋裡摸出一個紙包,打開來都是些藥末,就把小指甲挑起一些些來,彈在罐裡。
傾将出來,連那鉛汞不見了,都是雪花也似的好銀。
看官,你道藥末可以變化得銅鉛做銀,卻不是真法了?原來這叫做縮銀之法。
他先将銀子用藥煉過,專取其精,每一兩直縮做一分少些;今和鉛汞在火中一燒,鉛汞化為青氣去了,遺下糟粕之質,見了銀精,盡化為銀,不知原是銀子的原分量,不曾多了一些。
丹客專以此術哄人,人便死心塌地信他,道是真了。
富翁見了,喜之不勝道:“怪道他如此富貴受用,原來銀子如此容易!我煉了許多時,隻有折本的。
今番有幸,遇着真本事的了,是必要求他去替我煉一煉則個。
”遂問客人道:“這藥是如何煉成的?”客人道: “這叫做母銀生子。
先将銀子為母,不拘多少,用藥鍛煉,養在鼎中。
須要九轉,火侯足了,先生了黃芽,又結成白雪。
啟爐時,就掃下這些丹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