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卷 赫監生魂喪非空庵
關燈
小
中
大
、空照心中有事,耳熱眼跳,坐立不甯,那裡吃得下飲食。
到了申牌時分,向了緣道:“不知庵中事體若何?欲要央你們香公去打聽個消息,方好計較長策。
”了緣即叫香公前去。
那香公是個老實頭,不知利害,一徑奔到非空庵前,東張西望。
那時地方人等正領着知縣鈞旨,封鎖庵門,也不管老尼死活,反鎖在内,兩皮封條,交叉封好。
方待轉身,見那老頭探頭探腦,晃來晃去,情知是個細作,齊上前喝道: “官府正要拿你,來得恰好!”一個拿起索子,向頸上便套。
吓得香公身酥腳軟,連聲道:“他們借我庵中躲避,央來打聽的。
其實不幹我事。
”衆人道:“原曉得你是打聽的。
快說是那個庵裡?”香公道:“是極樂庵裡。
” 衆人得了實信,又叫幾個幫手,押着香公齊到極樂庵,将前後門把好,然後叩門。
裡邊曉得香公回來,了緣急急出來開門,衆人一擁而入,迎頭就把了緣拿住,押進裡面搜捉,不曾走了一個。
那小和尚着了忙,躲在床底下,也被搜出。
了緣向衆人道:“他們不過借我庵中暫避,其實做的事體,與我分毫無幹。
情願送些酒錢與列位,怎地做個方便,饒了我庵裡罷。
”衆人道:“這使不得!知縣相公好不利害哩!倘然問在何處拿的,教我們怎生回答?有幹無幹,我們總是不知,你自到縣裡去分辨。
”了緣道:“這也容易,但我的徒弟用新出家的,這個可以免得。
望列位做個人情。
”衆人貪着銀子,卻也肯了。
内中又有個道:“成不得!既是與他莫相幹,何消這等着忙,直躲入床底下去?一定也有些跷蹊。
我們休擔這樣幹系。
”衆人齊聲道是。
都把索子扣了,連男帶女,共是十人,好像端午的粽子,做一串兒牽出庵門,将門封鎖好了,解入新淦縣來,一路上了緣埋怨靜真連累,靜真半字不敢回答。
正是: 老龜蒸不爛,移禍于空桑。
是時天色傍晚,知縣已是退衙。
地方人又帶回家去宿歇。
了緣悄悄與小和尚說道:“明日到堂上,你隻認作新出家的徒弟,切莫要多講,待我去分說,料然無事。
”到次日,知縣早衙,地方解進去禀道:“非空庵尼姑俱躲在極樂庵中,今已緝獲,連極樂庵尼姑通拿在此。
”知縣教跪在月台東首,即差人喚集老和尚、赫大卿家人、蒯三,并小和尚父母來審。
那消片刻,俱已喚到。
令跪在月台西首。
小和尚偷眼看見,驚異道:“怎麼我師父也涉在他們訟中?連爹媽都在此,一發好怪!” 心下雖然暗想,卻不敢叫,又恐師父認出,到把頭兒别轉,伏在地上。
那老兒同婆子,也不管官府在上,指着尼姑,帶哭帶罵道:“沒廉的狗淫婦!如何把我兒子謀死?好好還我活的便罷!”小和尚聽得老兒與靜真讨人,愈加怪異,想道:“我好端端活在此,那裡說起卻與他們索命?”靜真、空照還認是赫大卿的父母,那敢則聲。
知縣見老老兒喧嚷,呵喝住了,喚空照、靜真上前問道:“你既已出家,如何不守戒律,偷養和尚,卻又将他謀死?從實招來,免受刑罰。
”靜真、空照自己罪犯已重,心慌膽怯,那五髒六腑,猶如一團亂麻,沒有個頭緒,這時見知縣不問赫大卿的事情,去問什麼和尚之事,一發摸不着個頭路。
靜真那張嘴頭子,平時極是能言快語,到這回恰如生漆獲牢,魚膠粘住,掙不出一個字兒。
知縣連問四五次,剛剛掙出一句道:“小尼并不曾謀死那個和尚。
”知縣喝道:“見今謀死了萬法寺和尚去非,埋在後園,還敢抵賴! 快夾起來!”兩邊皂隸答應如雷,向前動手。
了緣見知縣把屍首認做去非,追究下落,打着他心頭之事,老大驚駭,身子不搖自動,想道:“這是那裡說起!他們乃赫監生的屍首道,卻到不問,反牽扯我身上的事來,真也奇怪!”心中沒想一頭處将眼偷看小和尚。
小和尚已知父母錯認了,也看着了緣,面面相觑。
且說靜真、空照俱是嬌滴滴的身子、嫩嫩生生的皮肉,如何經得這般刑罰,夾棍剛剛套上,便暈迷了去,叫道:“爹爹不消用刑,容小尼從實招認。
”知縣止住左右,聽他供招。
二尼異口齊聲說道:“爹爹,後園埋的不是和尚,乃是赫監生的屍首。
”赫家人聞說原是家主屍首,同蒯三俱跪上去,聽其情款。
知縣道:“即是赫監生,如何卻是光頭?”二尼乃将赫大卿到寺遊玩,勾搭成奸,及設計剃發,扮作尼姑,病死埋葬,前後之事,細細招出。
知縣見所言與赫家昨日說話相合,已知是個真情。
又問道:“赫監生事已實了,那和尚還藏在何處?一發招來!”二尼哭道:“這個其實不知。
就打死也不敢虛認。
”知縣又喚女童、香公逐一細問,其說相同,知得小和尚這事與他無幹。
又喚了緣、小和尚上去問道:“你藏匿靜真同空照等在庵,一定與他是同謀的了,也夾起來!”了緣此時見靜真等供招明白,和尚之事,已不纏牽在内,腸子已寬了。
從從容容的禀道:“爹爹不必加刑,容小尼細說。
靜真等昨到小尼庵中,假說被人紮詐,權住一兩日,故此誤留。
其他奸情之事,委實分毫不知。
”又指着小和尚道:“這徒弟乃新出家的,與靜真等一發從不相認。
況此等無恥勾當,敗壞佛門體面,即使未曾發出,小尼若稍知聲息,亦當出首,豈肯事露之後,還敢藏匿。
望爹爹詳情超豁。
”知縣見他說的有理,笑道:“話到講得好,隻莫要心不應口。
”遂令跪過一邊。
喝叫皂隸将空照、靜真各責五十,東房女童各責三十,兩個香公各打二十,都打的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打罷,知縣舉筆定罪。
靜真、空照設計盜淫,傷人性命,依律拟斬。
東房二女童,減等,杖八十,官賣。
兩個香公,知情不舉,俱問杖罪。
非空庵藏奸之薮,拆毀入官。
了緣師徒雖不知情,但隐匿奸黨,杖罪納贖。
西房女童,判令歸俗。
赫大卿自作之孽,已死勿論。
屍棺着令家屬領歸埋葬。
判畢,各令畫供。
那老兒見屍首已不是他兒子,想起昨日這場啼哭,好生沒趣,愈加忿恨。
跪上去禀知縣,依舊與老和尚要人。
老和尚又說徒弟偷盜寺中東西,藏匿在家,反來圖賴,兩下争執,連知縣也委決不下,意為老和尚謀死,卻不見形迹,難以入罪;将為果躲在家,這老兒怎敢又與他讨人。
想了一回,乃道:“你兒子生死沒個實據,怎好問得!且押出去,細訪個的确證見來回話。
”當下空照、靜真、兩個女童都下獄中。
了緣、小和尚并兩個香公,押出召保。
老和尚與那老兒夫妻,原差押着,訪問去非下落。
其餘人犯,俱釋放甯家。
大凡衙門,有個東進西出的規矩。
這時一幹人俱從西邊丹墀下走出去。
那了緣因哄過了知縣,不曾出醜,與小和尚兩下暗地歡喜。
小和尚還恐有人認得,把頭直低向胸前,落在衆人背後。
也是合當敗露。
剛出西腳門,那老兒又揪住老和尚罵道:“老賊秃!謀死了我兒子,又把别人的屍首來哄我麼?”夾嘴連腮,隻管亂打。
老和尚正打得連聲叫屈,沒處躲避,不想有十數個徒弟徒孫們,在那裡看出官,見師父被打,齊趕向前推翻了那老兒,揮拳便打。
小和尚見父親吃虧,心中着急,正忘了自己是個假尼姑,竟上前勸道:“列位師兄不要動手。
”衆和尚舉眼觀看,卻認是去非。
忙即放了那老兒,一把扯住小和尚叫道:“師父,好了!去非在此!”押解差人還不知就裡,乃道:“這是極樂庵裡尼姑,押也去召保的,你們休錯認了。
”衆和尚道:“哦!原來他假扮尼姑在極樂庵裡快活,卻害師父受累!”衆人方才明白是個和尚,一齊都笑起來。
旁邊隻急得了緣叫苦連聲,面皮青染。
老和尚分開衆人,揪過來,一連四五個聒子,罵道:“天殺的奴狗材!你便快活,害得我苦!且去見老爺來!”拖着便走。
那老兒見了兒子已在,又做了假尼姑,料道到官必然責罰,向着老和尚連連叩頭道: “老師父,是我無理得罪了!情願下情陪禮,乞念師徒分上,饒了我孩兒,莫見官罷!”老和尚因受了他許多荼毒,那裡肯聽,扭着小和尚直至堂上,差人押着了緣,也随進來。
知縣看見問道:“那老和尚為何又結扭尼姑進來?”老和尚道:“爺爺,這不是真尼姑,就是小院徒弟去非假扮的。
”知縣聞言,也忍笑不住道:“如何有此異事?”喝教小和尚從實供來。
去非自知隐瞞不過,隻得一一招承。
知縣錄了口詞,将僧尼各責四十,去非依律問徒,了緣官賣為奴,極樂庵亦行拆毀。
老和尚并那老兒,無罪釋放。
又讨連具枷枷了,各搽半邊黑臉,滿城迎遊示衆。
那老兒婆子,因兒子做了這不法勾當,啞口無言,惟有滿面鼻涕眼淚,扶着枷梢,跟出衙門。
那裡哄動了滿城男女,扶老挈幼,俱來觀看。
有好事的,作個歌兒道: 可憐老和尚,不見了小和尚;原來女和尚,私藏了男和尚。
分明雄和尚,錯認了雌和尚。
為個假和尚,帶累了真和尚。
斷個死和尚,又明白了活和尚。
滿堂隻叫打和尚,滿街争看迎和尚。
隻為一個莽和尚,弄壞了庵院裡嬌滴滴許多騷和尚。
且說赫家人同蒯三急奔到家,報知主母。
陸氏聞言,險些哭死。
連夜備辦衣衾棺椁,禀明知縣,開了庵門,親自到庵,重新入殓,迎到祖茔,擇日安葬。
那時庵中老尼,已是餓死在床。
地方報官盛殓,自不必說。
這陸氏因丈夫生前不肯學好,好色身亡,把孩子嚴加教誨。
後來明經出仕,官為别駕之職。
有詩為證: 野草閑花恣意貪,化為蜂蝶死猶甘。
名庵并入遊仙夢,是色非空作笑談。
到了申牌時分,向了緣道:“不知庵中事體若何?欲要央你們香公去打聽個消息,方好計較長策。
”了緣即叫香公前去。
那香公是個老實頭,不知利害,一徑奔到非空庵前,東張西望。
那時地方人等正領着知縣鈞旨,封鎖庵門,也不管老尼死活,反鎖在内,兩皮封條,交叉封好。
方待轉身,見那老頭探頭探腦,晃來晃去,情知是個細作,齊上前喝道: “官府正要拿你,來得恰好!”一個拿起索子,向頸上便套。
吓得香公身酥腳軟,連聲道:“他們借我庵中躲避,央來打聽的。
其實不幹我事。
”衆人道:“原曉得你是打聽的。
快說是那個庵裡?”香公道:“是極樂庵裡。
” 衆人得了實信,又叫幾個幫手,押着香公齊到極樂庵,将前後門把好,然後叩門。
裡邊曉得香公回來,了緣急急出來開門,衆人一擁而入,迎頭就把了緣拿住,押進裡面搜捉,不曾走了一個。
那小和尚着了忙,躲在床底下,也被搜出。
了緣向衆人道:“他們不過借我庵中暫避,其實做的事體,與我分毫無幹。
情願送些酒錢與列位,怎地做個方便,饒了我庵裡罷。
”衆人道:“這使不得!知縣相公好不利害哩!倘然問在何處拿的,教我們怎生回答?有幹無幹,我們總是不知,你自到縣裡去分辨。
”了緣道:“這也容易,但我的徒弟用新出家的,這個可以免得。
望列位做個人情。
”衆人貪着銀子,卻也肯了。
内中又有個道:“成不得!既是與他莫相幹,何消這等着忙,直躲入床底下去?一定也有些跷蹊。
我們休擔這樣幹系。
”衆人齊聲道是。
都把索子扣了,連男帶女,共是十人,好像端午的粽子,做一串兒牽出庵門,将門封鎖好了,解入新淦縣來,一路上了緣埋怨靜真連累,靜真半字不敢回答。
正是: 老龜蒸不爛,移禍于空桑。
是時天色傍晚,知縣已是退衙。
地方人又帶回家去宿歇。
了緣悄悄與小和尚說道:“明日到堂上,你隻認作新出家的徒弟,切莫要多講,待我去分說,料然無事。
”到次日,知縣早衙,地方解進去禀道:“非空庵尼姑俱躲在極樂庵中,今已緝獲,連極樂庵尼姑通拿在此。
”知縣教跪在月台東首,即差人喚集老和尚、赫大卿家人、蒯三,并小和尚父母來審。
那消片刻,俱已喚到。
令跪在月台西首。
小和尚偷眼看見,驚異道:“怎麼我師父也涉在他們訟中?連爹媽都在此,一發好怪!” 心下雖然暗想,卻不敢叫,又恐師父認出,到把頭兒别轉,伏在地上。
那老兒同婆子,也不管官府在上,指着尼姑,帶哭帶罵道:“沒廉的狗淫婦!如何把我兒子謀死?好好還我活的便罷!”小和尚聽得老兒與靜真讨人,愈加怪異,想道:“我好端端活在此,那裡說起卻與他們索命?”靜真、空照還認是赫大卿的父母,那敢則聲。
知縣見老老兒喧嚷,呵喝住了,喚空照、靜真上前問道:“你既已出家,如何不守戒律,偷養和尚,卻又将他謀死?從實招來,免受刑罰。
”靜真、空照自己罪犯已重,心慌膽怯,那五髒六腑,猶如一團亂麻,沒有個頭緒,這時見知縣不問赫大卿的事情,去問什麼和尚之事,一發摸不着個頭路。
靜真那張嘴頭子,平時極是能言快語,到這回恰如生漆獲牢,魚膠粘住,掙不出一個字兒。
知縣連問四五次,剛剛掙出一句道:“小尼并不曾謀死那個和尚。
”知縣喝道:“見今謀死了萬法寺和尚去非,埋在後園,還敢抵賴! 快夾起來!”兩邊皂隸答應如雷,向前動手。
了緣見知縣把屍首認做去非,追究下落,打着他心頭之事,老大驚駭,身子不搖自動,想道:“這是那裡說起!他們乃赫監生的屍首道,卻到不問,反牽扯我身上的事來,真也奇怪!”心中沒想一頭處将眼偷看小和尚。
小和尚已知父母錯認了,也看着了緣,面面相觑。
且說靜真、空照俱是嬌滴滴的身子、嫩嫩生生的皮肉,如何經得這般刑罰,夾棍剛剛套上,便暈迷了去,叫道:“爹爹不消用刑,容小尼從實招認。
”知縣止住左右,聽他供招。
二尼異口齊聲說道:“爹爹,後園埋的不是和尚,乃是赫監生的屍首。
”赫家人聞說原是家主屍首,同蒯三俱跪上去,聽其情款。
知縣道:“即是赫監生,如何卻是光頭?”二尼乃将赫大卿到寺遊玩,勾搭成奸,及設計剃發,扮作尼姑,病死埋葬,前後之事,細細招出。
知縣見所言與赫家昨日說話相合,已知是個真情。
又問道:“赫監生事已實了,那和尚還藏在何處?一發招來!”二尼哭道:“這個其實不知。
就打死也不敢虛認。
”知縣又喚女童、香公逐一細問,其說相同,知得小和尚這事與他無幹。
又喚了緣、小和尚上去問道:“你藏匿靜真同空照等在庵,一定與他是同謀的了,也夾起來!”了緣此時見靜真等供招明白,和尚之事,已不纏牽在内,腸子已寬了。
從從容容的禀道:“爹爹不必加刑,容小尼細說。
靜真等昨到小尼庵中,假說被人紮詐,權住一兩日,故此誤留。
其他奸情之事,委實分毫不知。
”又指着小和尚道:“這徒弟乃新出家的,與靜真等一發從不相認。
況此等無恥勾當,敗壞佛門體面,即使未曾發出,小尼若稍知聲息,亦當出首,豈肯事露之後,還敢藏匿。
望爹爹詳情超豁。
”知縣見他說的有理,笑道:“話到講得好,隻莫要心不應口。
”遂令跪過一邊。
喝叫皂隸将空照、靜真各責五十,東房女童各責三十,兩個香公各打二十,都打的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打罷,知縣舉筆定罪。
靜真、空照設計盜淫,傷人性命,依律拟斬。
東房二女童,減等,杖八十,官賣。
兩個香公,知情不舉,俱問杖罪。
非空庵藏奸之薮,拆毀入官。
了緣師徒雖不知情,但隐匿奸黨,杖罪納贖。
西房女童,判令歸俗。
赫大卿自作之孽,已死勿論。
屍棺着令家屬領歸埋葬。
判畢,各令畫供。
那老兒見屍首已不是他兒子,想起昨日這場啼哭,好生沒趣,愈加忿恨。
跪上去禀知縣,依舊與老和尚要人。
老和尚又說徒弟偷盜寺中東西,藏匿在家,反來圖賴,兩下争執,連知縣也委決不下,意為老和尚謀死,卻不見形迹,難以入罪;将為果躲在家,這老兒怎敢又與他讨人。
想了一回,乃道:“你兒子生死沒個實據,怎好問得!且押出去,細訪個的确證見來回話。
”當下空照、靜真、兩個女童都下獄中。
了緣、小和尚并兩個香公,押出召保。
老和尚與那老兒夫妻,原差押着,訪問去非下落。
其餘人犯,俱釋放甯家。
大凡衙門,有個東進西出的規矩。
這時一幹人俱從西邊丹墀下走出去。
那了緣因哄過了知縣,不曾出醜,與小和尚兩下暗地歡喜。
小和尚還恐有人認得,把頭直低向胸前,落在衆人背後。
也是合當敗露。
剛出西腳門,那老兒又揪住老和尚罵道:“老賊秃!謀死了我兒子,又把别人的屍首來哄我麼?”夾嘴連腮,隻管亂打。
老和尚正打得連聲叫屈,沒處躲避,不想有十數個徒弟徒孫們,在那裡看出官,見師父被打,齊趕向前推翻了那老兒,揮拳便打。
小和尚見父親吃虧,心中着急,正忘了自己是個假尼姑,竟上前勸道:“列位師兄不要動手。
”衆和尚舉眼觀看,卻認是去非。
忙即放了那老兒,一把扯住小和尚叫道:“師父,好了!去非在此!”押解差人還不知就裡,乃道:“這是極樂庵裡尼姑,押也去召保的,你們休錯認了。
”衆和尚道:“哦!原來他假扮尼姑在極樂庵裡快活,卻害師父受累!”衆人方才明白是個和尚,一齊都笑起來。
旁邊隻急得了緣叫苦連聲,面皮青染。
老和尚分開衆人,揪過來,一連四五個聒子,罵道:“天殺的奴狗材!你便快活,害得我苦!且去見老爺來!”拖着便走。
那老兒見了兒子已在,又做了假尼姑,料道到官必然責罰,向着老和尚連連叩頭道: “老師父,是我無理得罪了!情願下情陪禮,乞念師徒分上,饒了我孩兒,莫見官罷!”老和尚因受了他許多荼毒,那裡肯聽,扭着小和尚直至堂上,差人押着了緣,也随進來。
知縣看見問道:“那老和尚為何又結扭尼姑進來?”老和尚道:“爺爺,這不是真尼姑,就是小院徒弟去非假扮的。
”知縣聞言,也忍笑不住道:“如何有此異事?”喝教小和尚從實供來。
去非自知隐瞞不過,隻得一一招承。
知縣錄了口詞,将僧尼各責四十,去非依律問徒,了緣官賣為奴,極樂庵亦行拆毀。
老和尚并那老兒,無罪釋放。
又讨連具枷枷了,各搽半邊黑臉,滿城迎遊示衆。
那老兒婆子,因兒子做了這不法勾當,啞口無言,惟有滿面鼻涕眼淚,扶着枷梢,跟出衙門。
那裡哄動了滿城男女,扶老挈幼,俱來觀看。
有好事的,作個歌兒道: 可憐老和尚,不見了小和尚;原來女和尚,私藏了男和尚。
分明雄和尚,錯認了雌和尚。
為個假和尚,帶累了真和尚。
斷個死和尚,又明白了活和尚。
滿堂隻叫打和尚,滿街争看迎和尚。
隻為一個莽和尚,弄壞了庵院裡嬌滴滴許多騷和尚。
且說赫家人同蒯三急奔到家,報知主母。
陸氏聞言,險些哭死。
連夜備辦衣衾棺椁,禀明知縣,開了庵門,親自到庵,重新入殓,迎到祖茔,擇日安葬。
那時庵中老尼,已是餓死在床。
地方報官盛殓,自不必說。
這陸氏因丈夫生前不肯學好,好色身亡,把孩子嚴加教誨。
後來明經出仕,官為别駕之職。
有詩為證: 野草閑花恣意貪,化為蜂蝶死猶甘。
名庵并入遊仙夢,是色非空作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