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卷 蔣淑真刎頸鴛鴦會
關燈
小
中
大
風楊柳細身腰,比紅兒态度應更嬌。
他生得諸般齊妙,縱司空見慣也魂消! 況這蔣家女兒,如此容貌,如此伶俐,緣何豪門巨族,王孫公子,文士富商,不行求聘?卻這女兒心性有些蹊跷,描眉畫眼,傅粉施朱,梳個縱鬓頭兒,着件叩身衫子,做張做勢,喬模喬樣,或倚檻凝神,或臨街獻笑,因此闾裡皆鄙之。
所以遷延歲月,頓失光陰,不覺二十餘歲。
隔鄰有一兒子,名叫阿巧,未曾出幼,常來女家嬉戲。
不料此女已動不正之心有日矣。
況阿巧不甚長成,父母不以為怪,遂得通家往來無間。
一日,女父母他适,阿巧偶來,其女相誘入室,強合焉。
忽聞扣戶聲急,阿巧驚遁而去。
女父母至家亦不知也。
且此女欲心如熾,久渴此事,自從情窦一開,不能自己。
阿巧回家,驚氣沖心而殒。
女聞其死,哀痛彌極,但不敢形諸顔頰。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鎖修眉恨尚存,痛知心人已亡。
霎時間雲雨散巫陽,自别來幾日行坐想。
空撇下一天情況,則除是夢裡見才郎。
這女兒自因阿巧死後,心中好生不快活,自思量道:“皆由我之過,送了他青春一命。
”日逐蹀躞不下。
倏爾又是一個月來。
女兒晨起梳妝,父母偶然視聽,其女顔色精神,語言恍惚,老兒因謂媽媽曰:“莫非淑真做出來了?”殊不知其女春色飄零,蝶粉蜂黃都退了;韶華狼籍,花心柳眼已開殘。
媽媽老兒互相埋怨了一會兒,隻怕親戚恥笑:“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留在家中,卻如私鹽包兒,脫手方可。
不然,直待事發,弄出醜來,不好看。
”那媽媽和老兒說罷,央王嫂嫂作媒,“将高就低,添長補短,發落了罷。
”一日,王嫂嫂來說,嫁與近村李二郎為妻。
且李二郎是個農莊之人,又四十多歲,隻圖美貌,不計其他。
過門之後,兩個頗說得着。
瞬息間十有餘年,李二郎被他徹夜盤弄,衰憊了。
年将五十之上,此心已灰。
奈何此婦正在妙齡,酷好不厭,仍與夫家西賓有事。
李二郎一見,病發身故。
這婦人眼見斷送兩人性命了。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結姻緣十數年,動春情三四番。
蕭牆禍起片時間,到如今反為難上難。
把一對鳳鸾驚散,倚闌幹無語淚偷彈。
那李大郎斥退西賓,擇日葬弟之柩。
這婦人不免守孝三年。
其家已知其非,着人防閑。
本婦自揣于心,亦不敢妄為矣。
朝夕之間,受了多少的熬煎,或飽一頓,或缺一餐,家人都不理他了。
将及一年之上,李大郎自思留此無益,不若逐回,庶免辱門敗戶。
遂喚原媒眼同,将婦罄身趕回。
本婦如鳥出籠,似魚漏網,其餘物飾,辦不計較。
本婦抵家,父母隻得收留,那有好氣待他,如同使婢。
婦亦甘心忍受。
一日,有個張二官過門,因見本婦,心甚悅之,挽人說合,求為繼室。
女父母允諾,恨不推将出去。
且張二官是個行商,多在外,少在内,不曾打聽得備細。
設下盒盤羊酒,涓吉成親。
這婦人不去則罷,這一去,好似: 豬羊奔屠宰之家,一步步來尋死路。
是夜,畫燭搖光,粉香噴霧。
绮羅筵上,依舊兩個新人,錦繡衾中,各出一般舊物。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喜今宵月再圓,賞名園花正芳。
笑吟吟攜手上牙床,恣交歡恍然入醉鄉。
不覺的渾身通暢,把斷弦重繼兩情償。
他兩個自花燭之後,日則并肩而坐,夜則疊股而眠,如魚藉水,似漆投膠。
一個全不念前夫之恩愛,一個那曾題亡室之音容。
婦羨夫之殷富,夫憐婦之豐儀。
兩個過活了一月。
一日,張二官人早起,吩咐虞候收拾行李,要往德清取帳。
這婦人怎生割舍得他去。
張二官人不免起身,這婦人簌簌垂下淚來。
張二官道:“我你既為夫婦,不須如此。
”各道保重而别。
别去又過了半月光景。
這婦人是久曠之人,既成佳配,未盡暢懷,又值孤守岑寂,好生難遣,覺身子困倦,步至門首閑望。
對門店中一後生,約三十以上年紀,資質豐粹,舉止閑雅。
遂問随侍
他生得諸般齊妙,縱司空見慣也魂消! 況這蔣家女兒,如此容貌,如此伶俐,緣何豪門巨族,王孫公子,文士富商,不行求聘?卻這女兒心性有些蹊跷,描眉畫眼,傅粉施朱,梳個縱鬓頭兒,着件叩身衫子,做張做勢,喬模喬樣,或倚檻凝神,或臨街獻笑,因此闾裡皆鄙之。
所以遷延歲月,頓失光陰,不覺二十餘歲。
隔鄰有一兒子,名叫阿巧,未曾出幼,常來女家嬉戲。
不料此女已動不正之心有日矣。
況阿巧不甚長成,父母不以為怪,遂得通家往來無間。
一日,女父母他适,阿巧偶來,其女相誘入室,強合焉。
忽聞扣戶聲急,阿巧驚遁而去。
女父母至家亦不知也。
且此女欲心如熾,久渴此事,自從情窦一開,不能自己。
阿巧回家,驚氣沖心而殒。
女聞其死,哀痛彌極,但不敢形諸顔頰。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鎖修眉恨尚存,痛知心人已亡。
霎時間雲雨散巫陽,自别來幾日行坐想。
空撇下一天情況,則除是夢裡見才郎。
這女兒自因阿巧死後,心中好生不快活,自思量道:“皆由我之過,送了他青春一命。
”日逐蹀躞不下。
倏爾又是一個月來。
女兒晨起梳妝,父母偶然視聽,其女顔色精神,語言恍惚,老兒因謂媽媽曰:“莫非淑真做出來了?”殊不知其女春色飄零,蝶粉蜂黃都退了;韶華狼籍,花心柳眼已開殘。
媽媽老兒互相埋怨了一會兒,隻怕親戚恥笑:“
’留在家中,卻如私鹽包兒,脫手方可。
不然,直待事發,弄出醜來,不好看。
”那媽媽和老兒說罷,央王嫂嫂作媒,“将高就低,添長補短,發落了罷。
”一日,王嫂嫂來說,嫁與近村李二郎為妻。
且李二郎是個農莊之人,又四十多歲,隻圖美貌,不計其他。
過門之後,兩個頗說得着。
瞬息間十有餘年,李二郎被他徹夜盤弄,衰憊了。
年将五十之上,此心已灰。
奈何此婦正在妙齡,酷好不厭,仍與夫家西賓有事。
李二郎一見,病發身故。
這婦人眼見斷送兩人性命了。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結姻緣十數年,動春情三四番。
蕭牆禍起片時間,到如今反為難上難。
把一對鳳鸾驚散,倚闌幹無語淚偷彈。
那李大郎斥退西賓,擇日葬弟之柩。
這婦人不免守孝三年。
其家已知其非,着人防閑。
本婦自揣于心,亦不敢妄為矣。
朝夕之間,受了多少的熬煎,或飽一頓,或缺一餐,家人都不理他了。
将及一年之上,李大郎自思留此無益,不若逐回,庶免辱門敗戶。
遂喚原媒眼同,将婦罄身趕回。
本婦如鳥出籠,似魚漏網,其餘物飾,辦不計較。
本婦抵家,父母隻得收留,那有好氣待他,如同使婢。
婦亦甘心忍受。
一日,有個張二官過門,因見本婦,心甚悅之,挽人說合,求為繼室。
女父母允諾,恨不推将出去。
且張二官是個行商,多在外,少在内,不曾打聽得備細。
設下盒盤羊酒,涓吉成親。
這婦人不去則罷,這一去,好似: 豬羊奔屠宰之家,一步步來尋死路。
是夜,畫燭搖光,粉香噴霧。
绮羅筵上,依舊兩個新人,錦繡衾中,各出一般舊物。
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喜今宵月再圓,賞名園花正芳。
笑吟吟攜手上牙床,恣交歡恍然入醉鄉。
不覺的渾身通暢,把斷弦重繼兩情償。
他兩個自花燭之後,日則并肩而坐,夜則疊股而眠,如魚藉水,似漆投膠。
一個全不念前夫之恩愛,一個那曾題亡室之音容。
婦羨夫之殷富,夫憐婦之豐儀。
兩個過活了一月。
一日,張二官人早起,吩咐虞候收拾行李,要往德清取帳。
這婦人怎生割舍得他去。
張二官人不免起身,這婦人簌簌垂下淚來。
張二官道:“我你既為夫婦,不須如此。
”各道保重而别。
别去又過了半月光景。
這婦人是久曠之人,既成佳配,未盡暢懷,又值孤守岑寂,好生難遣,覺身子困倦,步至門首閑望。
對門店中一後生,約三十以上年紀,資質豐粹,舉止閑雅。
遂問随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