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 無情婦貪歡罹白刃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九卷無情婦貪歡罹白刃
魚腸劍,抟風利,華陰土栻光芒起。
匣中時吼蛟龍聲,要與世間除不義。
媸彼薄情娘,不惜青瑣香。
吠龐撼蛻不知恥,恩情忍把結發忘。
不平暗觸雙眉豎,數點嬌紅落如雨。
朱顔瞬息血模糊,斷頭聊雪胸中怒。
無辜歎息罹飛災,三木囊頭實可哀。
殺人竟令人代死,天理于今安在哉? 長跪訴衷曲,延頸俟誅戮。
節俠終令聖主憐,聲名奕奕猶堪錄。
昔人沈亞之做《馮燕歌》,這馮燕是唐時漁陽人,他曾與一個漁陽牙将張嬰妻私通。
一日,兩下正在那邊苟合,适值張嬰回家,馮燕慌忙走起,躲在床後,不覺把頭上巾帻落在床中。
不知這張嬰是個酒徒,此時已吃得爛醉,扯着張椅兒鼾鼾睡去,不曾看見。
馮燕卻怕他醒時見了巾帻,有累婦人,不敢做聲,隻把手去指,叫婦人取巾帻。
不期婦人差會了意,把床頭一把佩刀遞來。
馮燕見了,怒從心起,道:“天下有這等惡婦?怎麼一個結發夫婦,一毫情義也沒?倒要我殺他。
我且先開除這淫婦。
”手起刀落,把婦人砍死。
隻見鮮血迸流,張嬰尚自醉着,不知,馮燕自取了巾帻去了。
直到五鼓,張嬰醉醒讨茶吃,再喚不應。
到天明一看,一團血污,其妻已被人殺死。
忙到街坊上叫道:“夜間不知誰人将我妻殺死!”隻見這鄰裡道:“你家妻子你不知道,卻向誰叫?”張嬰道:“我昨夜醉了一夜,那裡知得?”鄰裡道:“這也是好笑,難道同在一房,人都殺死了,還不醒的?分明是你殺了,卻要賴人!”一齊将他縛了,解與範陽賈節度。
節度見是人命重情,況且兇犯模糊未的,轉發節度推官審勘。
一夾,一打,張嬰隻得招了。
馮燕知道,道:“有這等糊塗官!怎我殺了人,卻叫張嬰償命?是那淫婦教我殺張嬰,我前日不殺得他,今日又把他償命,端的是我殺他了。
”便自向賈節度處出首。
賈節度道: “好一個漢子,這等直氣!”一面放了張嬰,一面上一個本,道: “馮燕秉義殺人,除無情之淫囊;挺身認死,救不白之張嬰! 乞聖恩赦宥。
”果然,唐王赦了。
當時,沈亞之作歌詠他奇俠,後人都道範陽燕地,人性悻直,唐時去古未遠,風俗樸直,常有這等人;不知在我朝也有。
話說永樂時,有一人姓耿名埴,宛平縣人,年紀不多,二十餘歲,父母雙亡。
生來性地聰明,意氣剛直,又且風流倜傥。
他父親原充錦衣衛校尉,後邊父親死了,他接了役緝事,心兒靈,眼兒快,慣會拿賊。
一日,在棋盤街見一個漢子打個小厮,下老實打。
那小厮把個山西客人靴子緊緊捧定,叫“救命”。
這客人也苦去勸他,正勸得開,漢子先去,這小厮也待走,耿埴道:“小子,且慢看!”一把扯住,叫:“客官,你靴桶裡沒了二十兩銀子!”耿埴道:“莫慌,隻問這小厮要!” 一搜,卻在小厮身邊搜出來。
這是那漢子見這客人買貨時,把銀子放在靴内,故設此局,不料被他看破送官。
又一日,在玉河橋十王府前,見一夥人喊叫道:“搶去一頂胡帽!”在那兩頭張望。
問他是甚人?道:“不見有人。
”耿埴見遠遠一個人頂着一個大栲栳走,他便趕上去道:“你栲栳裡甚物兒?那人道:“是米。
”被耿埴奪下來,卻是個四五歲小厮坐裡邊,胡帽藏在身下。
還有一個光棍,裝作書辦模樣,在順城門象房邊見一個花子,有五十多歲,且是吃得肥胖。
那光棍見了,一把捧住哭道:“我的爺!我再尋你不着,怎在這裡?”那花子不知何故,心裡道:“且将錯就錯,也吃些快活茶飯,省得每日去伸手。
”随到家裡,家裡都叫他是“老爺爺”,渾身都與換了衣服,好酒好食待他。
過了五六日,光棍道:“今日工部大堂叫咱買三五百兩尺頭。
”“老爺爺”便同他一起去。
晦氣! 才出得門,恰撞了耿埴。
耿埴眼清,道這一個花子怎這樣打扮?畢竟有些怪。
遠遠随他,望前面幾個人向一個大緞鋪内走進去,耿埴也做去扯兩盡零緞,隻道這件不好,那件不好,歪纏。
冷眼瞧那人,一單開了二三百尺頭。
兩個小厮,一個馱着挂箱,一個鉗了拜匣,先在拜匣裡拿出一封十兩雪白錠銀作樣,把店家帳略略更改了些,道:“銀子留在這邊,咱老爺爺瞧着,尺頭每樣拿幾件去瞧一瞧,中意了便好兌銀。
”兩個小厮便将拜匣、挂箱放在櫃上,各人捧了二三十匹尺頭待走。
耿埴向前,“咄!”的一聲道:“花子!你那裡來錢,也與咱瞧一瞧!”一個小厮早捧了緞去了,這“書辦”也待要走時,那花子急了,道:“兒,這是工部大堂着買緞子的官銀,便與他瞧!”那“書辦”道:“這直到工部大堂上才開,誰人敢動一動兒?叫他有膽力拿去!”正争時,這小厮臉都失色,急急也要跑。
耿埴道:“去不得!你待把花子作當,賺他緞子
匣中時吼蛟龍聲,要與世間除不義。
媸彼薄情娘,不惜青瑣香。
吠龐撼蛻不知恥,恩情忍把結發忘。
不平暗觸雙眉豎,數點嬌紅落如雨。
朱顔瞬息血模糊,斷頭聊雪胸中怒。
無辜歎息罹飛災,三木囊頭實可哀。
殺人竟令人代死,天理于今安在哉? 長跪訴衷曲,延頸俟誅戮。
節俠終令聖主憐,聲名奕奕猶堪錄。
昔人沈亞之做《馮燕歌》,這馮燕是唐時漁陽人,他曾與一個漁陽牙将張嬰妻私通。
一日,兩下正在那邊苟合,适值張嬰回家,馮燕慌忙走起,躲在床後,不覺把頭上巾帻落在床中。
不知這張嬰是個酒徒,此時已吃得爛醉,扯着張椅兒鼾鼾睡去,不曾看見。
馮燕卻怕他醒時見了巾帻,有累婦人,不敢做聲,隻把手去指,叫婦人取巾帻。
不期婦人差會了意,把床頭一把佩刀遞來。
馮燕見了,怒從心起,道:“天下有這等惡婦?怎麼一個結發夫婦,一毫情義也沒?倒要我殺他。
我且先開除這淫婦。
”手起刀落,把婦人砍死。
隻見鮮血迸流,張嬰尚自醉着,不知,馮燕自取了巾帻去了。
直到五鼓,張嬰醉醒讨茶吃,再喚不應。
到天明一看,一團血污,其妻已被人殺死。
忙到街坊上叫道:“夜間不知誰人将我妻殺死!”隻見這鄰裡道:“你家妻子你不知道,卻向誰叫?”張嬰道:“我昨夜醉了一夜,那裡知得?”鄰裡道:“這也是好笑,難道同在一房,人都殺死了,還不醒的?分明是你殺了,卻要賴人!”一齊将他縛了,解與範陽賈節度。
節度見是人命重情,況且兇犯模糊未的,轉發節度推官審勘。
一夾,一打,張嬰隻得招了。
馮燕知道,道:“有這等糊塗官!怎我殺了人,卻叫張嬰償命?是那淫婦教我殺張嬰,我前日不殺得他,今日又把他償命,端的是我殺他了。
”便自向賈節度處出首。
賈節度道: “好一個漢子,這等直氣!”一面放了張嬰,一面上一個本,道: “馮燕秉義殺人,除無情之淫囊;挺身認死,救不白之張嬰! 乞聖恩赦宥。
”果然,唐王赦了。
當時,沈亞之作歌詠他奇俠,後人都道範陽燕地,人性悻直,唐時去古未遠,風俗樸直,常有這等人;不知在我朝也有。
話說永樂時,有一人姓耿名埴,宛平縣人,年紀不多,二十餘歲,父母雙亡。
生來性地聰明,意氣剛直,又且風流倜傥。
他父親原充錦衣衛校尉,後邊父親死了,他接了役緝事,心兒靈,眼兒快,慣會拿賊。
一日,在棋盤街見一個漢子打個小厮,下老實打。
那小厮把個山西客人靴子緊緊捧定,叫“救命”。
這客人也苦去勸他,正勸得開,漢子先去,這小厮也待走,耿埴道:“小子,且慢看!”一把扯住,叫:“客官,你靴桶裡沒了二十兩銀子!”耿埴道:“莫慌,隻問這小厮要!” 一搜,卻在小厮身邊搜出來。
這是那漢子見這客人買貨時,把銀子放在靴内,故設此局,不料被他看破送官。
又一日,在玉河橋十王府前,見一夥人喊叫道:“搶去一頂胡帽!”在那兩頭張望。
問他是甚人?道:“不見有人。
”耿埴見遠遠一個人頂着一個大栲栳走,他便趕上去道:“你栲栳裡甚物兒?那人道:“是米。
”被耿埴奪下來,卻是個四五歲小厮坐裡邊,胡帽藏在身下。
還有一個光棍,裝作書辦模樣,在順城門象房邊見一個花子,有五十多歲,且是吃得肥胖。
那光棍見了,一把捧住哭道:“我的爺!我再尋你不着,怎在這裡?”那花子不知何故,心裡道:“且将錯就錯,也吃些快活茶飯,省得每日去伸手。
”随到家裡,家裡都叫他是“老爺爺”,渾身都與換了衣服,好酒好食待他。
過了五六日,光棍道:“今日工部大堂叫咱買三五百兩尺頭。
”“老爺爺”便同他一起去。
晦氣! 才出得門,恰撞了耿埴。
耿埴眼清,道這一個花子怎這樣打扮?畢竟有些怪。
遠遠随他,望前面幾個人向一個大緞鋪内走進去,耿埴也做去扯兩盡零緞,隻道這件不好,那件不好,歪纏。
冷眼瞧那人,一單開了二三百尺頭。
兩個小厮,一個馱着挂箱,一個鉗了拜匣,先在拜匣裡拿出一封十兩雪白錠銀作樣,把店家帳略略更改了些,道:“銀子留在這邊,咱老爺爺瞧着,尺頭每樣拿幾件去瞧一瞧,中意了便好兌銀。
”兩個小厮便将拜匣、挂箱放在櫃上,各人捧了二三十匹尺頭待走。
耿埴向前,“咄!”的一聲道:“花子!你那裡來錢,也與咱瞧一瞧!”一個小厮早捧了緞去了,這“書辦”也待要走時,那花子急了,道:“兒,這是工部大堂着買緞子的官銀,便與他瞧!”那“書辦”道:“這直到工部大堂上才開,誰人敢動一動兒?叫他有膽力拿去!”正争時,這小厮臉都失色,急急也要跑。
耿埴道:“去不得!你待把花子作當,賺他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