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唐玄宗恩賜纩衣緣
關燈
小
中
大
傳旨催索,勉強趱完。
卻又思量:“我便千針萬線做這征衣,知道付與誰人?”又道: “我今深居宮内,這軍士遠戍邊庭,相去懸絕,有甚相幹?我卻做這衣與他穿着,豈不也是緣分!”又想道:“不知穿我這衣服的那人,還是何處人氏,又不知是個後生,是個中年,怎生見得他一面也好。
”又轉過一念道:“我好癡也!見今官家日逐相随,也無緣親傍,卻想要見千裡外不知姓名的軍士,可不是個春夢!”又想道:“我今閑思閑悶,總是徒然,不若題詩一首,藏于衣内,使那人見之,與他結個後世姻緣,有何不可?”遂取過一幅彩鸾箋,拈起筆來寫道: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制,知落阿誰邊? 留意多添線,含情更着綿。
今生已過也,願結後生緣。
題罷,把來摺做一個方勝,又向頭上拔下一股金钗,取出一方小蜀錦,包做一處,對天禱告道:“天,天,可憐我姚氏今世孤單,老死掖庭。
但願後世得嫁這受衣軍士,也便趁心足意了。
”祝罷,向空插燭也似拜了幾拜,将來縫在衣領之内。
整頓停當,恰好高力士來取,把筆标下“第三十六閣象管姚夫人造”,教小内宮捧着去了。
自此姚夫人在宮朝思暮怨,短歎長籲,日漸恹恹瘦損,害下個不明不白,沒影相思症候。
各宮女伴都來相問,夫人心事怎好說得?惟默默籲氣而已。
詩雲: 冷落長門思悄然,羊車無望意如燃。
心頭有恨難相訴,搔首長籲但恨天。
不提姚夫人在宮害病,且說高力士催趱完了這三千纩衣,奏呈玄宗。
玄宗遣金吾左衛上将軍陳元禮起夫監送。
迤逦直至潼關,鎮守節度使哥舒翰遠遠來迎,至帥府開讀诏書,各軍俱望阙謝恩。
哥舒翰令軍政司給散戰袍,就請天使在後堂筵宴。
且說有個軍人,名喚王好勇,領了戰襖,回到營中。
把來穿起,隻覺脖項上有些刺搠,連忙脫下,看時并不見引起甚的,重複穿起,那頸項上又連搠幾下。
王好勇叫道:“好作怪!這衣服上有鬼,我沒福氣用它。
”脫下來撇在半邊,驚動行伍中走來相問。
王好勇說出這個緣故,有的不信,把來穿着一過,一般如此。
有的疑是遺下針線在内,将手去揿,卻不揿不着甚的,也不刺搠着手掌。
内中有一人說:“待我試穿着,看道何如?”這人姓甚名誰?這人姓李名光普,聞喜人氏,年紀二十四五,向投在哥舒翰帳下,戍守潼關,生得人材出衆,相貌魁偉,弓馬熟娴,武藝精通,是一個未侵女色的兒郎,能征善戰壯士。
當下取過這件衣服,且不就穿,仔細把來一觑,見上面寫着“第三十六閣象管姚夫人造”,那針線做得十分精細,綿也分外加厚,心裡先有三分歡喜。
遂卸下身上襖子,将來穿起,恰像量着他身子做的,也不長,也不短,頸又不刺搠,衆人多稱奇異道:“這件衣服,莫非合該是你穿的麼?”王好勇便道:“李家哥,我和你兌換了罷。
”李光普因愛這件襖子趁身,已是情願,故意說道:“須貼我些東西,才與你兌換。
”王好勇道:“一般的衣服,怎要我吃虧?”李光普道:“你的因穿得不穩,已是棄下了,如今換我這件不刺搠的,就貼了我,也還是你便宜。
”衆人道:“果然王家哥貼東西換了,還有便宜。
”王好勇隻是不肯,李光普又戲言道:“也罷,我也不要入已,就沽一壺,請衆位吃個合事酒,如何?”衆人道:“作成我衆弟兄吃三杯,一發妙!王家哥快取出鈔來。
王好勇被衆人打诨,料脫白不得,摸出錢把銀子道:“我隻出得這些,但憑入己也得,買酒吃也得。
”衆人嫌少,還要他增些。
李光普道:“我不過取笑,難道真個獨教王家哥壞鈔?待我出些,打下平壺罷。
”也遂取出錢把銀子。
衆人都來吃他公道,随把襖子換了,沽了兩角酒,并些案酒之物,大家吃了一回,各歸本營。
原來李光普酒量不濟,吃了幾杯覺得面紅耳熱,回到營中存坐不住,倒頭去睡。
不想勢頭猛了些,那脖項上着實地錐了一下,驚得光普直跳起來,心裡奇怪,靜坐思想。
一則是他性靈機巧,二則是緣分到來,料道領中必然有物,即卸下來,細細檢看。
隻見衣領上,絲縷中,露出針頭大一點金腳,光普取過一把小刀,拆開看時,原來綿中裹着一個蜀錦包兒,裡面包着一股鳳穿牡丹的金钗,一個方勝。
看那钗子,造得好生精巧,暗暗喝采道:“我光普生長貧賤,何曾看見這樣好東西!”想了一回,才把方勝展開,乃是一幅彩鸾箋,上面有一首詩句。
光普原粗通文理,看了詩中之意,笑道: “這女子好癡心也!”你雖有心題這詩句,如何便能結得後世姻緣?”仍将襖子穿好,又把箋钗來細細展玩。
看那字迹,端楷可愛,卻又歎息道:“可惜這女子有些妙才,卻幽團深宮。
我光普有一身武藝,埋沒風塵。
若朝廷肯布曠蕩之恩,将這女子賜
卻又思量:“我便千針萬線做這征衣,知道付與誰人?”又道: “我今深居宮内,這軍士遠戍邊庭,相去懸絕,有甚相幹?我卻做這衣與他穿着,豈不也是緣分!”又想道:“不知穿我這衣服的那人,還是何處人氏,又不知是個後生,是個中年,怎生見得他一面也好。
”又轉過一念道:“我好癡也!見今官家日逐相随,也無緣親傍,卻想要見千裡外不知姓名的軍士,可不是個春夢!”又想道:“我今閑思閑悶,總是徒然,不若題詩一首,藏于衣内,使那人見之,與他結個後世姻緣,有何不可?”遂取過一幅彩鸾箋,拈起筆來寫道: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制,知落阿誰邊? 留意多添線,含情更着綿。
今生已過也,願結後生緣。
題罷,把來摺做一個方勝,又向頭上拔下一股金钗,取出一方小蜀錦,包做一處,對天禱告道:“天,天,可憐我姚氏今世孤單,老死掖庭。
但願後世得嫁這受衣軍士,也便趁心足意了。
”祝罷,向空插燭也似拜了幾拜,将來縫在衣領之内。
整頓停當,恰好高力士來取,把筆标下“第三十六閣象管姚夫人造”,教小内宮捧着去了。
自此姚夫人在宮朝思暮怨,短歎長籲,日漸恹恹瘦損,害下個不明不白,沒影相思症候。
各宮女伴都來相問,夫人心事怎好說得?惟默默籲氣而已。
詩雲: 冷落長門思悄然,羊車無望意如燃。
心頭有恨難相訴,搔首長籲但恨天。
不提姚夫人在宮害病,且說高力士催趱完了這三千纩衣,奏呈玄宗。
玄宗遣金吾左衛上将軍陳元禮起夫監送。
迤逦直至潼關,鎮守節度使哥舒翰遠遠來迎,至帥府開讀诏書,各軍俱望阙謝恩。
哥舒翰令軍政司給散戰袍,就請天使在後堂筵宴。
且說有個軍人,名喚王好勇,領了戰襖,回到營中。
把來穿起,隻覺脖項上有些刺搠,連忙脫下,看時并不見引起甚的,重複穿起,那頸項上又連搠幾下。
王好勇叫道:“好作怪!這衣服上有鬼,我沒福氣用它。
”脫下來撇在半邊,驚動行伍中走來相問。
王好勇說出這個緣故,有的不信,把來穿着一過,一般如此。
有的疑是遺下針線在内,将手去揿,卻不揿不着甚的,也不刺搠着手掌。
内中有一人說:“待我試穿着,看道何如?”這人姓甚名誰?這人姓李名光普,聞喜人氏,年紀二十四五,向投在哥舒翰帳下,戍守潼關,生得人材出衆,相貌魁偉,弓馬熟娴,武藝精通,是一個未侵女色的兒郎,能征善戰壯士。
當下取過這件衣服,且不就穿,仔細把來一觑,見上面寫着“第三十六閣象管姚夫人造”,那針線做得十分精細,綿也分外加厚,心裡先有三分歡喜。
遂卸下身上襖子,将來穿起,恰像量着他身子做的,也不長,也不短,頸又不刺搠,衆人多稱奇異道:“這件衣服,莫非合該是你穿的麼?”王好勇便道:“李家哥,我和你兌換了罷。
”李光普因愛這件襖子趁身,已是情願,故意說道:“須貼我些東西,才與你兌換。
”王好勇道:“一般的衣服,怎要我吃虧?”李光普道:“你的因穿得不穩,已是棄下了,如今換我這件不刺搠的,就貼了我,也還是你便宜。
”衆人道:“果然王家哥貼東西換了,還有便宜。
”王好勇隻是不肯,李光普又戲言道:“也罷,我也不要入已,就沽一壺,請衆位吃個合事酒,如何?”衆人道:“作成我衆弟兄吃三杯,一發妙!王家哥快取出鈔來。
王好勇被衆人打诨,料脫白不得,摸出錢把銀子道:“我隻出得這些,但憑入己也得,買酒吃也得。
”衆人嫌少,還要他增些。
李光普道:“我不過取笑,難道真個獨教王家哥壞鈔?待我出些,打下平壺罷。
”也遂取出錢把銀子。
衆人都來吃他公道,随把襖子換了,沽了兩角酒,并些案酒之物,大家吃了一回,各歸本營。
原來李光普酒量不濟,吃了幾杯覺得面紅耳熱,回到營中存坐不住,倒頭去睡。
不想勢頭猛了些,那脖項上着實地錐了一下,驚得光普直跳起來,心裡奇怪,靜坐思想。
一則是他性靈機巧,二則是緣分到來,料道領中必然有物,即卸下來,細細檢看。
隻見衣領上,絲縷中,露出針頭大一點金腳,光普取過一把小刀,拆開看時,原來綿中裹着一個蜀錦包兒,裡面包着一股鳳穿牡丹的金钗,一個方勝。
看那钗子,造得好生精巧,暗暗喝采道:“我光普生長貧賤,何曾看見這樣好東西!”想了一回,才把方勝展開,乃是一幅彩鸾箋,上面有一首詩句。
光普原粗通文理,看了詩中之意,笑道: “這女子好癡心也!”你雖有心題這詩句,如何便能結得後世姻緣?”仍将襖子穿好,又把箋钗來細細展玩。
看那字迹,端楷可愛,卻又歎息道:“可惜這女子有些妙才,卻幽團深宮。
我光普有一身武藝,埋沒風塵。
若朝廷肯布曠蕩之恩,将這女子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