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風流客苦償風流債

關燈
第十六卷風流客苦償風流債 詩雲: 李代桃僵,羊易牛死。

     世上冤情,最不易理。

     話說宋時南安府大庾縣有個吏典黃節,娶妻李四娘。

    四娘為人心性風月,好結識個把風流子弟,私下往來。

    向與黃節生下一子,已是三歲了。

    不肯收心,隻是貪淫。

    一日黃節因有公事,住在衙門中了十來日。

    四娘與一個不知姓名的奸夫說通了,帶了這三歲兒子,一同逃去。

    出城門不多路,那兒子見眼前光景生疏,啼哭不止。

    四娘好生不便,竟把兒子丢棄在草中,自同奸夫去了。

     大庾縣中有個手力人李三,到鄉間行公事。

    才出城門,隻聽得草地裡有小兒啼哭之聲,急往前一看,見是一個小兒眠在草裡,擂天倒地價哭。

    李三看了,心中好生不忍,又不見一個人來睬他,不知父母在那裡去了。

    李三走去抱扶着他。

    那小兒半日不見了人,心中虛怯,哭得不耐煩;今見個人來偎傍,雖是面生些,也倒忍住了哭,任憑他抱了起來。

    原來這李三不曾有兒女,看見歡喜,也是合當有事,道是天賜與他小兒,一徑的抱了回家。

    家人見孩子生得清秀,盡多快活,養在家裡,認做是自家的了。

     這邊黃節衙門中出來,回到家裡,隻見房闼寂靜,妻子多不見了。

    駭問鄰舍,多道是押司出去不多日,娘子即抱着小哥不知那裡去了。

    關得門戶寂悄悄的。

    我們隻道到那裡親眷家去,不曉得備細。

    黃節情知妻四娘有些毛病的,着了忙,各處親眷家問,并無下落。

    黃節隻得寫下了招子,各處訪尋,情願出十貫錢,做報信的謝禮。

    一日偶然出城數裡,恰恰經過李三門首。

    那李三正抱着這拾來的兒子,在那裡與他作耍。

     黃節仔細一看,認得是自家的兒子,喝問李三道:“這是我的兒子,你卻如何抱在此間?我家娘子那裡去了?”李三道: “這兒子吾自在草地上拾來的,那曉得什麼娘子?”黃節道: “我妻子失去,遍貼招示,誰不知道!今兒子既在你處,必然是你作奸犯科,誘藏了我娘子,有什麼得解說?”李三道: “我自是拾得的,那知這些事!”黃節扭住李三,叫起屈來。

    驚動地方鄰裡,多走将攏來。

    黃節告訴其事,衆人道:“李三原不曾有兒子,抱來時節,實是有些來曆不明,卻不知是押司的。

    ”黃節道:“兒子在他處了,還有我娘子不見,是他一同拐了來的。

    ”衆人道:“這個我們不知道。

    ”李三發極道:“我那見什麼娘子?那日草地上,隻見得這個孩子在那裡哭,我抱了回家;今既是押司的,我認了悔氣,還你罷了,怎的還要賴我什麼娘子!”黃節道:“放你娘的屁,是我賴你,我現有招貼在外的,你這個奸徒,我當官與你說話。

    ”對衆人道: “有煩列位與我帶一帶,帶到縣裡來。

    事關着拐騙良家子女,是你地方鄰裡的幹系,不要走了人!”李三道:“我沒甚欺心事,随你去見官,自有明白。

    一世也不走。

    ”黃節随同了衆人,押了李三,抱了兒子,一直到縣裡來。

     黃節寫了紙狀詞,把上項事一一禀告縣官。

    縣官審問李三。

    李三隻說:“路遇孩子,抱了歸來是實。

    并不知别項情由。

    ” 縣官家:“胡說!他家不見了兩個人,一個在你家了,這一個又在那裡?這樣奸詐,不打不招。

    ”遂把李三上起刑法來,打得一佛出世,三佛生天,隻不肯招。

    那縣裡有與黃節的一般吏典二十多個,多護着吏典行裡體面,一齊來跪禀縣官,求他嚴刑根究。

    縣官又把李三重加敲打,李三當不過,隻得屈招道:“因為家中無子,見黃節妻抱了兒子在那裡,把來殺了,盜了他兒子回來;今被捉獲,情願就死。

    ”縣官又問:“屍首今何處?”李三道:“恐怕人看見,抛在江中了。

    ”縣官錄了口詞,取了供狀,問成罪名,下在死囚牢中了。

    吩咐當案孔目,做成招狀,隻等寫完文卷,就行解府定奪。

    孔目又為着黃節,把李三獄情做得沒些漏洞,其時乃是紹興十九年八月二十九日,文卷已完。

    獄中取出李三解府,系是殺人重犯,上了鐐肘,戴了木枷,跪在庭下,專聽點名起解。

    忽然陰雲四合,空中雷電交加,李三身上枷扭,盡行脫落。

    霹靂一聲,掌案孔目震死在堂上。

    二十多個吏典頭上吏巾,皆被雷風掣去。

    縣官驚得渾身打顫,須臾性定。

    叫把孔目身屍驗看,背上有朱紅寫的‘李三獄冤’四個篆字。

    縣官便叫李三問時。

    李三兀自癡癡地立着,一似失了魂的,聽得呼叫,然後答應出來。

    縣官問道:“你身上枷扭,适才怎麼樣解了的?”李三道:“小人眼前昏黑,猶如夢裡一般,更不知一些什麼,不曉得身上枷扭怎地脫了?”縣官明知此事有冤,遂問李三道:“你前日孩子,果是怎生的?”李三道:“實實不知誰人遺下,在草地啼哭,小人不忍,抱了回家。

    至于黃節夫妻之事,小人并不知道,是受刑不過屈招的。

    ”縣官此時又驚又悔道:“今日看起來,果然與你無幹。

    ”當時遂把李三釋放。

    叫黃節與同差人别行尋緝李四娘下落。

    後來畢竟在别處地方尋獲。

    方知天下事專在疑似之間,冤枉了人。

    這個李三若非雷神顯靈,險些兒沒辨白處了。

    而今說着國朝一個人也為妻子随人走了,冤屈一個鄰舍往來的,幾乎累死,後來卻得明白,與大庾這件事,有些仿佛。

    待小子慢慢說來,便知端的。

     佳期誤洩桑中約,好事訛牽月下繩。

     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