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兒
關燈
小
中
大
申徒泰一心對着那女子身上出神去了,這邊呼喚,都不聽得,也不知吩咐的是甚話。
葛令公看見申徒泰目不轉睛,已知其意,笑了一笑,便教撤了筵席,也不叫喚他,也不說破他出來。
卻說伏侍的衆軍校看見令公叫喚不應,倒替他捏兩把汗。
幸得令公不加嗔責,正不知甚麼意思,少不得學與申徒泰知道。
申徒泰聽罷,大驚,想道:“我這條性命,隻在早晚,必然難保。
”整整愁了一夜。
正是: 是非隻為閑撩撥,煩惱皆因不志成。
到次日,令公開廳理事,申徒泰遠遠站着,頭也不敢擡起。
巴得散衙,這日就無事了。
一連數日,神思恍惚,坐卧不安。
葛令公曉得他心下憂惶,倒把幾句好言語安慰他,又差他往新府,專管催督工程,遣他閘去。
申徒泰離了令公左右,分明拾了性命一般。
才得三分安穩,又怕令公在這場差使内尋他罪罰,到底有些疑慮,十分小心勤謹,早夜督工,不辭辛苦。
忽一日,葛令公差虞侯許高,來替申徒泰回衙。
申徒泰聞知,又是一番驚恐,戰戰兢兢地離了新府,到衙門内參見,禀道:“承恩相呼喚,有何差使?”葛令公道:“主上在夾賽失利,唐兵分道入寇。
李存璋引兵侵犯山東境界,見有本地告急之書到來。
我待出師扼敵,因帳下無人,要你同去。
”申徒泰道:“恩相鈞旨,小人敢不遵依。
”令公吩咐甲仗庫内,取熟銅盔甲一副,賞了申徒泰。
申徒泰拜謝了,心中一喜一憂: 喜的是跟令公出去,正好立功;憂的是怕有小小差遲,令公記其前過,一并治罪。
正是: 青龍白虎同行,吉兇全然未保。
卻說葛令公簡兵選将,即日興師。
真個是旌旗蔽天,鑼鼓震地。
一行來到郯城,唐将李存璋正待攻城,聞得衮州大兵将到,先占住鎯琊山高阜去處,大小下了三個寨。
葛周兵到,見失了地形,倒退三十裡屯紮,以防沖突。
一連四五日挑戰,李存璋牢守寨栅,隻不招架。
到第七日,葛周大軍拔寨都起,直逼李家大寨搦戰。
李存璋早做準備,在山前結成方陣,四面迎故。
陣中埋伏着弓箭手,但去沖陣的,都被射回。
葛令公親自引兵陣前,看了一回,見行列齊整,如山不動,歎道:“人傳李存璋柏鄉大戰,今觀此陣,果大将之才也。
” 這個方陣,一名”九宮八卦陣”,昔日吳王夫差與晉公會于黃池,用此陣以取勝。
須俟其倦怠,陣腳稍亂,方可乘之,不然實難攻矣。
當下出令,吩咐嚴陣相持,不許妄動。
看看申牌時分,葛令公見軍士們又饑又渴,漸漸立腳不定,欲待退軍,又怕唐兵乘勝追趕,躊躇不決。
忽見申徒泰在旁,便問道:“廳頭,你有何高見?”申徒泰道:“據泰愚意,彼軍雖整,然以我軍比度,必然一般疲困。
誠得亡命勇士數人,出其不意,疾馳赴敵,倘得陷入其陣,大軍繼之,庶可成功耳。
”令公撫其背道:“我素知汝骁勇,能為我陷此陣否?” 申徒泰即便掉刀上馬,叫一聲:“有志氣的快跟我來破賊!”帳前并無一人答應。
申徒泰也不回顧,徑往敵軍奔去。
葛周大驚,急領衆将,親出陣前接應。
隻見申徒泰一匹馬一把刀,馬不停蹄,刀不停手。
馬不停蹄,疾如電閃;刀不停手,快若風輪。
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殺入陣中去了。
原來對陣唐兵,初時看見一人一騎,不将他為意。
誰知申徒泰拼命而來,這把刀神出鬼沒,遇着他的,就如砍瓜切菜一般,往來陣中,如入無人之境。
恰好遇着先鋒沈祥,隻一合斬于馬下,跳下馬來,割了首級;複飛身上馬,殺出陣來,無人攔擋。
葛周大軍已到,申徒泰大呼道:“唐兵陣亂矣!要殺賊的快來!”說罷,将首級擲于葛周馬前,返身複殺入對陣去了。
葛周将令旗一招,大軍一齊并力,長驅而進。
唐兵大亂,李存璋禁押不住,隻得鞭馬先走。
唐兵被梁家殺得七零八落,走得快的,逃了性命;略遲慢些,就為沙場之鬼。
李存璋唐朝名将,這一陣,殺得大敗虧輸,望風而遁,棄下器械馬匹,不計其數。
梁家大獲全勝。
葛令公對申徒泰道:“今日破敵,皆汝一人之功。
”申徒泰叩頭道:“小人有何本事?皆伏令公虎威耳!”令公大喜,一面寫表申奏朝廷;一面傳令犒賞三軍,休息三日,第四日班師回衮州去。
果然是: 喜孜孜鞭敲金蹬響,笑吟吟齊唱凱歌回。
卻說葛令公回衙,衆侍妾羅拜稱賀。
令公笑道:“為将者出師破賊,自是本分常事,何足為喜
葛令公看見申徒泰目不轉睛,已知其意,笑了一笑,便教撤了筵席,也不叫喚他,也不說破他出來。
卻說伏侍的衆軍校看見令公叫喚不應,倒替他捏兩把汗。
幸得令公不加嗔責,正不知甚麼意思,少不得學與申徒泰知道。
申徒泰聽罷,大驚,想道:“我這條性命,隻在早晚,必然難保。
”整整愁了一夜。
正是: 是非隻為閑撩撥,煩惱皆因不志成。
到次日,令公開廳理事,申徒泰遠遠站着,頭也不敢擡起。
巴得散衙,這日就無事了。
一連數日,神思恍惚,坐卧不安。
葛令公曉得他心下憂惶,倒把幾句好言語安慰他,又差他往新府,專管催督工程,遣他閘去。
申徒泰離了令公左右,分明拾了性命一般。
才得三分安穩,又怕令公在這場差使内尋他罪罰,到底有些疑慮,十分小心勤謹,早夜督工,不辭辛苦。
忽一日,葛令公差虞侯許高,來替申徒泰回衙。
申徒泰聞知,又是一番驚恐,戰戰兢兢地離了新府,到衙門内參見,禀道:“承恩相呼喚,有何差使?”葛令公道:“主上在夾賽失利,唐兵分道入寇。
李存璋引兵侵犯山東境界,見有本地告急之書到來。
我待出師扼敵,因帳下無人,要你同去。
”申徒泰道:“恩相鈞旨,小人敢不遵依。
”令公吩咐甲仗庫内,取熟銅盔甲一副,賞了申徒泰。
申徒泰拜謝了,心中一喜一憂: 喜的是跟令公出去,正好立功;憂的是怕有小小差遲,令公記其前過,一并治罪。
正是: 青龍白虎同行,吉兇全然未保。
卻說葛令公簡兵選将,即日興師。
真個是旌旗蔽天,鑼鼓震地。
一行來到郯城,唐将李存璋正待攻城,聞得衮州大兵将到,先占住鎯琊山高阜去處,大小下了三個寨。
葛周兵到,見失了地形,倒退三十裡屯紮,以防沖突。
一連四五日挑戰,李存璋牢守寨栅,隻不招架。
到第七日,葛周大軍拔寨都起,直逼李家大寨搦戰。
李存璋早做準備,在山前結成方陣,四面迎故。
陣中埋伏着弓箭手,但去沖陣的,都被射回。
葛令公親自引兵陣前,看了一回,見行列齊整,如山不動,歎道:“人傳李存璋柏鄉大戰,今觀此陣,果大将之才也。
” 這個方陣,一名”九宮八卦陣”,昔日吳王夫差與晉公會于黃池,用此陣以取勝。
須俟其倦怠,陣腳稍亂,方可乘之,不然實難攻矣。
當下出令,吩咐嚴陣相持,不許妄動。
看看申牌時分,葛令公見軍士們又饑又渴,漸漸立腳不定,欲待退軍,又怕唐兵乘勝追趕,躊躇不決。
忽見申徒泰在旁,便問道:“廳頭,你有何高見?”申徒泰道:“據泰愚意,彼軍雖整,然以我軍比度,必然一般疲困。
誠得亡命勇士數人,出其不意,疾馳赴敵,倘得陷入其陣,大軍繼之,庶可成功耳。
”令公撫其背道:“我素知汝骁勇,能為我陷此陣否?” 申徒泰即便掉刀上馬,叫一聲:“有志氣的快跟我來破賊!”帳前并無一人答應。
申徒泰也不回顧,徑往敵軍奔去。
葛周大驚,急領衆将,親出陣前接應。
隻見申徒泰一匹馬一把刀,馬不停蹄,刀不停手。
馬不停蹄,疾如電閃;刀不停手,快若風輪。
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殺入陣中去了。
原來對陣唐兵,初時看見一人一騎,不将他為意。
誰知申徒泰拼命而來,這把刀神出鬼沒,遇着他的,就如砍瓜切菜一般,往來陣中,如入無人之境。
恰好遇着先鋒沈祥,隻一合斬于馬下,跳下馬來,割了首級;複飛身上馬,殺出陣來,無人攔擋。
葛周大軍已到,申徒泰大呼道:“唐兵陣亂矣!要殺賊的快來!”說罷,将首級擲于葛周馬前,返身複殺入對陣去了。
葛周将令旗一招,大軍一齊并力,長驅而進。
唐兵大亂,李存璋禁押不住,隻得鞭馬先走。
唐兵被梁家殺得七零八落,走得快的,逃了性命;略遲慢些,就為沙場之鬼。
李存璋唐朝名将,這一陣,殺得大敗虧輸,望風而遁,棄下器械馬匹,不計其數。
梁家大獲全勝。
葛令公對申徒泰道:“今日破敵,皆汝一人之功。
”申徒泰叩頭道:“小人有何本事?皆伏令公虎威耳!”令公大喜,一面寫表申奏朝廷;一面傳令犒賞三軍,休息三日,第四日班師回衮州去。
果然是: 喜孜孜鞭敲金蹬響,笑吟吟齊唱凱歌回。
卻說葛令公回衙,衆侍妾羅拜稱賀。
令公笑道:“為将者出師破賊,自是本分常事,何足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