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郭挺之榜前認子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四卷郭挺之榜前認子
陰陽畀賦了無私,李不成桃蘭不芝。
是虎方能生虎子,非麟安得産麟兒。
肉身縱使暌千裡,氣血何曾隔一絲。
試看根根還本本,豈容人類有差池。
從來父之生子,未有不知者。
莫說夫妻交媾,有征有驗; 就是婢妾外遇,私己瞞人,然自家心裡亦未嘗不明明白白。
但恐忙中忽略,醉後糊塗,遂有已經生子,而竟茫然莫識的。
昔日有一人,年過六十,自歎無子,忽遇着一個相士,相他已經生子,想是忘記了。
此人大笑說道:“先生差矣。
我朝夕望子,豈有已經生子,而得能忘記之理!”相士道:“我斷不差。
你回家去細細一查,便自然要查出。
”此人道:“我家三四個小妾,日夜陪伴,難道生了兒子,瞞得人的?叫我那裡去查?” 相士道:“你不必亂查,要查隻消去查你四十五歲,丙午這一年,五月内可曾與婦人交接,便自然要查着了。
”此人見相士說得鑿鑿有據,隻得低頭回想。
忽想起丙午這一年過端午,吃醉了,有一個丫頭伏侍他。
因一時高興,遂春風了一度。
恰恰被主母看見,不勝大怒,遂立逼着将這丫頭賣與人,帶到某處去了。
要說生子,除非是此婢,此外并無别人。
相士道: “正是他,正是他。
你相中有子不孤,快快去找尋,自然要尋着。
”此人忙依言到某處去找尋,果然尋着了:已是一十五歲,面貌與此人不差毫發,因贖取回來,承了宗嗣。
你道奇也不奇?這事雖奇,卻還有根有苗,想得起來,就尋回來,也隻平平。
還有一個全然絕望,忽相逢于金榜之下,豈不更奇?待小子慢慢說來,正是: 命裡不無終是有,相中該有豈能無? 縱然迷失兼流落,到底團圓必不孤。
話說南直隸廬州府合肥縣有一秀才,姓郭名喬,表字挺之,生得體貌豐潔,宛然一美丈夫。
隻可恨當眉心生了一個大黑痣,做了美玉之瑕。
這郭秀才家道也還完足,又自負有才,少年就拿穩必中。
不期小考利,大考不利。
到了三十以外,還是一個秀才,心下十分焦躁。
有一班同學的朋友,往往取笑他道:“郭兄不必着急。
相書上說得好,龜頭有痣終須發,就到五六十上,也要中的。
你愁它怎麼?”郭秀才聽了愈加不悅,就有個要棄書不讀之意。
喜得妻子武氏甚賢,再三寬慰道:“功名遲早不一。
你既有才學,年還不老,再候一科,或者中去,也不可知。
”郭喬無奈,隻得又安心誦讀,捱到下科。
不期到了下科依然不中。
自不中也罷了,誰知裡中一個少年,才二十來歲,時時拿文字來請教郭秀才改削,轉高高中在榜上!郭喬這一氣幾乎氣個小死,遂将筆硯、經書盡用火焚了,恨恨道:“既命不做主,還讀他何用?”武氏再三勸他,那裡勸得他住,一連在家困了數日,連飲食都減了。
武氏道:“你在家中納悶,何不出門尋相知朋友,去散散心也好?” 郭喬道:“我終日在朋友面前縱酒做文,高談闊論,人人拱聽。
今到這樣年紀,一個舉人也弄不到手,轉被後生小子輕輕奪去,叫我還有什麼嘴臉去見人?隻好躲在家裡,悶死罷了!” 正爾無聊,忽母舅王衮,在廣東韶州府樂昌縣做知縣,有書來與他,書中說:“倘名場不利,家居寂寥,可到任上來消遣消遣。
況滄湖泷水,亦古今名勝,不可不到。
”郭喬得書大喜,因對武氏說道:“我在家正悶不過,恰恰母舅來接我,我何不趁此到廣東去一遊?”武氏道:“去遊一遊雖好,但恐路遠,一時未能便歸。
宗師要歲考,去教誰去?”郭喬道:“賢妻差矣。
我既遠遊,便如高天之鶴,任意逍遙,終不成還戀戀這頂破頭巾?明日宗師點不到,任他除名罷了。
”武氏道:“不是這等說。
你既出了門,我一個婦人家,兒子又小,倘有些門頭戶腦的事情,留着這秀才的名色搪搪,也還強似沒有。
”郭喬道:“既是這等說,我明日動一個遊學的呈子,在學中便不妨了。
”因又想到:“母舅來接我,雖是他一段好意思,但聞他做官甚是清廉。
我到廣東,難道死死坐在他衙中,未免要東西覽遊,豈可盡取給于他?須自帶些盤纏去方好。
”武氏道: “既要帶盤纏去,何不叫郭福率性買三五百金貨物跟你去,便伸縮自便。
”郭喬聽了大喜道:“如此更妙。
”遂一面叫郭福去置貨,一面到學中去動呈子。
不半月,呈子也準了,貨物又置了。
郭喬就别了武氏,竟往廣東而去,正是: 名場失意欲銷憂,一葉扁舟事遠遊。
隻道五湖随所适,誰知明月挂銀鈎? 郭喬到了廣東,先叫郭福尋一個客店,将貨物上好了發賣,然後自到縣中,來見母舅王知縣。
王知縣聽見外甥到了,甚是歡喜,忙叫人接入内衙相見,各叙别來之事,就留在衙中住下,一連住了十數日。
郭喬心下因要棄去秀才,故不欲重讀詩書,坐在衙中,殊覺寂寞,又捱了兩日,悶不過,隻得與母舅說道:“外甥此來,雖為問候母舅并舅母二大人之安,然亦因名場失利,借此來散散憤郁,故今禀知母舅大人,欲暫出衙,到各處去遊覽數日,再來侍奉何如?”王知縣道: “既是如此,你初到此,地方不熟,待我差一個衙役,跟随你去,方有次第。
”郭喬道:“差人跟随固好,但恐差人跟随,未免招搖,有礙母舅之官箴,反為不妙,還是容愚甥自去,仍作客遊的,相安于無事。
”王知縣道:“賢甥既欲自遊,我有道理了。
”随入内取了十兩銀子,付與外甥道:“你可帶在身邊作遊資。
”郭喬不敢拂母舅之意,隻得受了,遂走出衙來,要到郭福的下處去看看,不期才走離縣前,不上一箭之遠,隻見兩個差人鎖着一個老兒,往縣裡來,後邊又跟着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啼啼哭哭。
郭喬定睛将那女子一看,雖是荊钗、布裙,卻生得: 貌團團似一朵花,身袅袅如一枝柳。
眉分畫出的春山,眼橫澄來的秋水。
春筍般十指纖長,櫻桃樣一唇紅綻。
哭志細細莺嬌,鬓影垂垂雲亂。
他見人,苦哀哀無限心傷。
人見他,喜孜孜一時魂斷。
郭喬見那女子生得有幾分顔色,卻跟着老兒啼哭,像有大冤苦之事,心甚生憐,因上前問差人道:“這老兒犯了甚事,你們拿他?這女子又是他甚人?為何跟着啼哭?”差人認得郭喬是老爺親眷,忙答應道:“郭相公,這老兒不是犯罪,是欠了朝廷的錢糧,沒有抵償。
今日是限上該比,故帶他去見老爺。
這女子是他的女兒,舍不得父親去受刑,情願賣身償還,卻又一時遇不着主顧,故跟了來啼哭。
”郭喬道:“他欠多少銀子的錢糧?”差人道:“前日老爺當堂算,總共該一十六兩。
” 郭喬道:“既隻十六兩,也還不多,我代他償了罷。
”因在袖中将母舅與他作遊資的十兩,先付與老兒道:“這十兩,你可先交在櫃上,那六兩,可跟我到店中取與你。
”老兒接了銀子,倒在地下就是一個頭,
是虎方能生虎子,非麟安得産麟兒。
肉身縱使暌千裡,氣血何曾隔一絲。
試看根根還本本,豈容人類有差池。
從來父之生子,未有不知者。
莫說夫妻交媾,有征有驗; 就是婢妾外遇,私己瞞人,然自家心裡亦未嘗不明明白白。
但恐忙中忽略,醉後糊塗,遂有已經生子,而竟茫然莫識的。
昔日有一人,年過六十,自歎無子,忽遇着一個相士,相他已經生子,想是忘記了。
此人大笑說道:“先生差矣。
我朝夕望子,豈有已經生子,而得能忘記之理!”相士道:“我斷不差。
你回家去細細一查,便自然要查出。
”此人道:“我家三四個小妾,日夜陪伴,難道生了兒子,瞞得人的?叫我那裡去查?” 相士道:“你不必亂查,要查隻消去查你四十五歲,丙午這一年,五月内可曾與婦人交接,便自然要查着了。
”此人見相士說得鑿鑿有據,隻得低頭回想。
忽想起丙午這一年過端午,吃醉了,有一個丫頭伏侍他。
因一時高興,遂春風了一度。
恰恰被主母看見,不勝大怒,遂立逼着将這丫頭賣與人,帶到某處去了。
要說生子,除非是此婢,此外并無别人。
相士道: “正是他,正是他。
你相中有子不孤,快快去找尋,自然要尋着。
”此人忙依言到某處去找尋,果然尋着了:已是一十五歲,面貌與此人不差毫發,因贖取回來,承了宗嗣。
你道奇也不奇?這事雖奇,卻還有根有苗,想得起來,就尋回來,也隻平平。
還有一個全然絕望,忽相逢于金榜之下,豈不更奇?待小子慢慢說來,正是: 命裡不無終是有,相中該有豈能無? 縱然迷失兼流落,到底團圓必不孤。
話說南直隸廬州府合肥縣有一秀才,姓郭名喬,表字挺之,生得體貌豐潔,宛然一美丈夫。
隻可恨當眉心生了一個大黑痣,做了美玉之瑕。
這郭秀才家道也還完足,又自負有才,少年就拿穩必中。
不期小考利,大考不利。
到了三十以外,還是一個秀才,心下十分焦躁。
有一班同學的朋友,往往取笑他道:“郭兄不必着急。
相書上說得好,龜頭有痣終須發,就到五六十上,也要中的。
你愁它怎麼?”郭秀才聽了愈加不悅,就有個要棄書不讀之意。
喜得妻子武氏甚賢,再三寬慰道:“功名遲早不一。
你既有才學,年還不老,再候一科,或者中去,也不可知。
”郭喬無奈,隻得又安心誦讀,捱到下科。
不期到了下科依然不中。
自不中也罷了,誰知裡中一個少年,才二十來歲,時時拿文字來請教郭秀才改削,轉高高中在榜上!郭喬這一氣幾乎氣個小死,遂将筆硯、經書盡用火焚了,恨恨道:“既命不做主,還讀他何用?”武氏再三勸他,那裡勸得他住,一連在家困了數日,連飲食都減了。
武氏道:“你在家中納悶,何不出門尋相知朋友,去散散心也好?” 郭喬道:“我終日在朋友面前縱酒做文,高談闊論,人人拱聽。
今到這樣年紀,一個舉人也弄不到手,轉被後生小子輕輕奪去,叫我還有什麼嘴臉去見人?隻好躲在家裡,悶死罷了!” 正爾無聊,忽母舅王衮,在廣東韶州府樂昌縣做知縣,有書來與他,書中說:“倘名場不利,家居寂寥,可到任上來消遣消遣。
況滄湖泷水,亦古今名勝,不可不到。
”郭喬得書大喜,因對武氏說道:“我在家正悶不過,恰恰母舅來接我,我何不趁此到廣東去一遊?”武氏道:“去遊一遊雖好,但恐路遠,一時未能便歸。
宗師要歲考,去教誰去?”郭喬道:“賢妻差矣。
我既遠遊,便如高天之鶴,任意逍遙,終不成還戀戀這頂破頭巾?明日宗師點不到,任他除名罷了。
”武氏道:“不是這等說。
你既出了門,我一個婦人家,兒子又小,倘有些門頭戶腦的事情,留着這秀才的名色搪搪,也還強似沒有。
”郭喬道:“既是這等說,我明日動一個遊學的呈子,在學中便不妨了。
”因又想到:“母舅來接我,雖是他一段好意思,但聞他做官甚是清廉。
我到廣東,難道死死坐在他衙中,未免要東西覽遊,豈可盡取給于他?須自帶些盤纏去方好。
”武氏道: “既要帶盤纏去,何不叫郭福率性買三五百金貨物跟你去,便伸縮自便。
”郭喬聽了大喜道:“如此更妙。
”遂一面叫郭福去置貨,一面到學中去動呈子。
不半月,呈子也準了,貨物又置了。
郭喬就别了武氏,竟往廣東而去,正是: 名場失意欲銷憂,一葉扁舟事遠遊。
隻道五湖随所适,誰知明月挂銀鈎? 郭喬到了廣東,先叫郭福尋一個客店,将貨物上好了發賣,然後自到縣中,來見母舅王知縣。
王知縣聽見外甥到了,甚是歡喜,忙叫人接入内衙相見,各叙别來之事,就留在衙中住下,一連住了十數日。
郭喬心下因要棄去秀才,故不欲重讀詩書,坐在衙中,殊覺寂寞,又捱了兩日,悶不過,隻得與母舅說道:“外甥此來,雖為問候母舅并舅母二大人之安,然亦因名場失利,借此來散散憤郁,故今禀知母舅大人,欲暫出衙,到各處去遊覽數日,再來侍奉何如?”王知縣道: “既是如此,你初到此,地方不熟,待我差一個衙役,跟随你去,方有次第。
”郭喬道:“差人跟随固好,但恐差人跟随,未免招搖,有礙母舅之官箴,反為不妙,還是容愚甥自去,仍作客遊的,相安于無事。
”王知縣道:“賢甥既欲自遊,我有道理了。
”随入内取了十兩銀子,付與外甥道:“你可帶在身邊作遊資。
”郭喬不敢拂母舅之意,隻得受了,遂走出衙來,要到郭福的下處去看看,不期才走離縣前,不上一箭之遠,隻見兩個差人鎖着一個老兒,往縣裡來,後邊又跟着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啼啼哭哭。
郭喬定睛将那女子一看,雖是荊钗、布裙,卻生得: 貌團團似一朵花,身袅袅如一枝柳。
眉分畫出的春山,眼橫澄來的秋水。
春筍般十指纖長,櫻桃樣一唇紅綻。
哭志細細莺嬌,鬓影垂垂雲亂。
他見人,苦哀哀無限心傷。
人見他,喜孜孜一時魂斷。
郭喬見那女子生得有幾分顔色,卻跟着老兒啼哭,像有大冤苦之事,心甚生憐,因上前問差人道:“這老兒犯了甚事,你們拿他?這女子又是他甚人?為何跟着啼哭?”差人認得郭喬是老爺親眷,忙答應道:“郭相公,這老兒不是犯罪,是欠了朝廷的錢糧,沒有抵償。
今日是限上該比,故帶他去見老爺。
這女子是他的女兒,舍不得父親去受刑,情願賣身償還,卻又一時遇不着主顧,故跟了來啼哭。
”郭喬道:“他欠多少銀子的錢糧?”差人道:“前日老爺當堂算,總共該一十六兩。
” 郭喬道:“既隻十六兩,也還不多,我代他償了罷。
”因在袖中将母舅與他作遊資的十兩,先付與老兒道:“這十兩,你可先交在櫃上,那六兩,可跟我到店中取與你。
”老兒接了銀子,倒在地下就是一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