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奪魂一劍

關燈
極為聰明的人,如若這玉镯、金钗,隻代表一個人,那也用不着收存兩件東西了。

    ” 金錢豹劉坤冷笑一聲,道:“我們門主從來不近女色,你胡說八道些什麼!” 高萬成道:“劉護法不用生氣,他說的有道理,金钗、玉镯,除了代表女人之外,又能代表些什麼呢?” 劉坤道:“如要在下承認朱門主和女人在一起厮混,打死我我也不信。

    ” 高萬成道:“金钗、玉镯,代表兩個女子,未必就是說朱門主喜愛女色,這兩個女人,可能是幫助過他的恩人,也可能是害過他的仇人。

    ” 王宜中突然伸出手,道:“把那塊花崗石還給我。

    ” 他是門主身份,劉坤立時雙手奉上。

     王宜中伸手接過,仔細的瞧看起來。

     “這上面有華山二字,想這華山,定然是一處地方了。

    ” 高萬成道:“大大有名的地方。

    ” 語聲微微一頓,接道:“上面既有華山二字,定然也有别的記述,門主請給在下瞧瞧。

    ” 王宜中緩緩把石塊交給了高萬成。

     高萬成仔細瞧去,果然那花崗石上,寫了華山二字。

    字迹很細微,似是用小刀在上面刻成,不留心很難瞧得出來。

     高萬成心頭一喜,暗道:這塊山石在華山削下,但華山廣闊數百裡,如若沒有别的記載,留下這兩字就全無意義了。

     心中念轉,雙目卻仔細在上面搜尋。

    果然,在另一面,又找到了三個很細小的字迹,寫的鐵傘谷。

     高萬成輕輕咳了一聲,道:“四位護法,哪一位熟悉華山?” 出山虎林宗,道:“在下曾奉朱門主之命,在華山尋一種藥草,足足耗費了半年之久,日以繼夜,奔行于華山,懸崖峭壁,深谷大澤之間,對華山自信十分熟悉。

    ” 高萬成道:“鐵傘谷,這地方,你知道嗎?” 出山虎林宗低聲說道:“鐵傘谷,鐵傘谷,也許在下到過那個地方,但華山廣達數百裡,峰谷無數,鐵傘谷這地方,并非十分有名,所以在下也無法知曉。

    ” 高萬成道:“華山在下雖然不熟,但幾處有名的地方人人都知道,就在下所知,并無鐵傘谷這處地方。

    顯然,那是一所十分僻靜的所在。

    ” 那一直閉目、垂首的紫袍老人,突然睜開了雙目,道:“我想起來了,想起來了……” 他口中一直念誦着想起來了,臉上卻是一片驚怖之情。

     高萬成道:“長老,你想起了什麼事?” 紫袍老人道:“關于這玉镯、金钗的事。

    ” 高萬成道:“玉镯、金钗是怎麼回事?” 紫袍老人道:“那是代表兩個人。

    ” 紫袍老人目光轉動,道:“你們知道金钗公子這個人嗎?” 趙一絕道:“金钗公子,沒有聽人說過。

    ” 嚴照堂道:“在下聽人說過,隻是沒有見過其人。

    ” 紫袍老人道:“金钗公子,還有一個外号,叫作魔中之魔。

    ” 嚴照堂道:“他很少在江湖上走動。

    ” 紫袍老人接道:“他不在江湖上走動,他要辦什麼事,一個金钗令下,自然有人替他去辦。

    ” 高萬成道:“朱門主是何等人物,想來不會聽從那金钗公子之命了。

    ” 紫袍老人歎息一聲,道:“有幾件往事,隻怕諸位都不知曉。

    ” 高萬成道:“什麼事?” 紫袍老人道:“朱門主,曾經單人一劍,和人決鬥過三次。

    ” 嚴照堂啊了一聲,接道:“和什麼人決鬥?在下怎麼不知道這件事呢。

    ” 紫袍老人道:“因為,朱門主并無必勝的把握,所以未帶你們去,至于他和什麼人決鬥,事後,一直未對人提過,他是悲天憐人的大俠,常常是一個人擔當痛苦,武林中任何紛争,隻要他知道,必然傾盡才能,把傷害減少到最小限度,所以,在他的心裡沒有仇恨,隻有是非,他是武林中難得一見的君子人物。

    ” 高萬成道:“長老,晚輩鬥膽間一句話,朱門主和人決鬥的事,隻有你長老一人知道,那定然給你說得很詳盡了。

    ” 紫袍老人搖搖頭,道:“我也是事後才知道。

    ”重重歎一口氣,接道:“如若朱門主事先把事情都說得十分清楚,他也不叫劍神朱侖了。

    ” 高萬成道:“那麼,長老,又怎麼會知曉朱門主和人去決鬥呢?” 紫袍老人道:“他每次去赴約之前,就交給我一個錦囊,告訴我某日某時到某處拆閱,但我到那裡之後,他已經先我而至,要回錦囊,用火焚去。

    ” 高萬成道:“錦囊被門主收回焚去,你又怎麼會知道内情?” 紫袍老人道:“這法子,他用了三次,第一第二兩次,都被他收回錦囊焚去;第三次,他到的晚了一些,在下就拆開了錦囊。

    我還記得那正是正午時分,他要我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如是他還不回來,就按錦囊中安排行事,那錦囊中安排了金劍門中各般事務,那不是什麼錦囊妙計,簡直是一篇遺書。

    ” 高萬成肅然而起,接道:“他是這樣的人,痛苦一個人受,榮譽由金劍門并享,把歡樂贈于他人,使正義存于人間,可惜,上天竟忍心不護這一代仁俠善終。

    ” 這隻是幾句普通的話,但論說得無比虔誠,四大護法連同二老,都不自主地站起身子,臉上是一片肅穆,雙目中滿蘊淚光。

     這屋中沒有朱門主的靈位,七個人十四道目光,都盯在那木匣之上。

    那是一種由敬重而産生的沉痛哀傷,是那樣誠摯、感人。

     王宜中、趙一絕兩個極端不同的人,但都被那沉重的哀傷感染,不覺之間,對那位從未晤面,作古十餘年的朱門主,也生出無比的敬意。

     哀傷的沉默中,不知過去了多少時間,紫袍老人,才突然歎息一聲,接道:“韻安排好了身後之事,也指定承繼他的人,但卻未說明他死于何人之手,也未說明他是和什麼人物決鬥,老朽直等到太陽下山,正準備離去時,他卻及時而至,第一件事就要去我手中的錦囊,用火焚去,然後,才告訴我,他受了很重的内傷,要我陪他療養傷勢,過足了三七二十一日,仗深厚的内功,和他淵博的醫學知識,自養自療,使傷勢完全複元,而且囑咐我,不許把内情洩漏出去。

    ” 高萬成道:“到目前為止,在下推想,朱門主木匣中的遺物都是些來了恩怨和未辦的事情,說不定這些事物中,還牽扯上殺害朱門主的兇手。

    ” 紫袍老人沉吟了一陣,道:“推想得不錯,咱們要繼承他的遺志,一一解決他留下來的事情,完成他的心願。

    ” 一直未開口的瞎仙穆元,突然汗口說道:“高兄,門主遺物,咱們盡可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