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江湖驚耗

關燈
不管,這才要我們代他出面,消除武林中一場浩劫,不過天數既定,人力能否挽回,實在無法預料。

    看過師父留示後,我心中倒激起了一腔豪氣,如果我真能曆應這一場殺劫,就是再多造一點殺孽我也不在乎,舍命而救蒼生,有何不可?” 說完話,劍眉陡場,浮現一臉肅煞之氣。

    陳紫雲心頭一跳,欲言又止,慢慢地轉過身子去,走回松木案前,打開抽鬥一看,登時粉面失色,驚叫一聲,退後三步,幾乎栽倒。

     程玉玲吃了一驚,縱身躍近紫雲,扶住他一條臂問道:“姊姊,你怎麼啦?”姑娘臉色十分難看,眼眶含着淚水,答道:“師父手著的太極、兩儀、三才劍式圖訣不見了。

    ” 這一下俞劍英和玉玲都被驚得呆了半晌說不出話,陳紫雲更是淚珠兒一顆接一直向下滴。

     俞劍英放下懷中孩子,細看茅舍門窗,均未發現痕迹,搖搖頭,道:“來人不但武功奇高,而且還老于此道,竟是連一點痕迹未露。

    事已至此,姊姊,别再傷心了,我們研讨如何找回師父手著劍式圖訣,才是正經。

    ” 玉玲從懷中取了一方羅帕,代雲姊姊擦去淚水,勸道:“姊姊,不要再流淚啦,那人既偷劍式圖訣,想必是欽慕恩師的劍式武功,無法學得,故而出此下策,料想他決不緻把那本劍式圖訣毀去,咱們慢慢地想法子尋找,總會有找到的一天。

    ” 陳紫雲仍難止住兩行熱淚,答道:“那本劍式圖訣是師父數年心血結晶,如今讓人偷去,我還有何面見師父,我恨死愧死了!” 玉玲道:“姊姊還是先休息一吧,然後再慢慢想想看,目前不管怎麼急總是無用。

    ” 陳姑娘長長地歎息一聲,緩步向靠在木榻一側放的坐椅走去,柳眉愁鎖,滿面憂傷,流露出無限凄婉。

     俞劍英雖然沒有看過那太極、兩儀、三才劍式圖,但他想得到那必是一部集天下劍術大成的千古絕學,一旦失去,也不禁為之神傷。

    一低頭,突然發現松木桌腳下面,有一點銀光閃耀,不覺咦了一聲,伏身撿起。

     他這失聲一叫,紫雲和玉玲全都轉過身來。

    圍住他身側一看,隻見他掌心中有一顆耀眼的明珠。

     這粒珠子也就不過有黃豆大小,但光華卻很強烈,晶瑩透明,奪目生輝。

     程玉玲看了一陣後,心中大吃一驚,望着劍英問道:“你在哪裡檢到這粒明珠子呢?” 劍英道:“這顆珠子悼在桌腳後面,不留心是很不容易見着。

    ” 玉玲輕伸玉指,從劍英手中拿起珠子笑道:“姊姊,你看看,這珠子是不是你用的飾物?” 陳姑娘搖搖頭,道:“我根本就沒有這等名貴飾物,如果不是你的,這件事情實在使人費解。

    ” 玉玲道:“姊姊的眼力不錯,這珠雖然不大,的确是很名貴,我在綠竹堡時,倒有一串,既可作項鍊,亦可作攏發珠網,不過,我離家時異常急促,這串珠子,就留在栖燕樓,沒有帶它。

    ” 一面說話一面詳細翻閱手中珠子。

     越看越覺這珠子頗似自己所有,隻是想不出何以會出現在排雲嶺上。

    良久後,才擡起頭笑道:“這粒珠子,看起來,好像就是我那一串珠鍊中的—顆……” 紫雲接口問道:“那怎麼會出現在排雲嶺上呢?” 玉玲颦眉沉思一陣,搖頭答道:“這件事實在很怪……”說此頓了頓,又道:“目前還很難說,像這等珠子,世間何止千粒,也許并非我所有之物,不過有一點可以斷言,如果這珠子是偷盜師父手著劍訣的人所遺失,必然是一個女子,姊姊想想看,師父所有的認識的人中,是否有可疑的女人?” 紫雲想了一陣,又搖搖頭,道:“據我所知,師父還沒有認識的女人。

    ” 兩人說話時,俞劍英就一直站在旁邊靜聽,這當兒,突然插嘴道:“這偷書遺珠的人,會不會是你的小婢梅香。

    ” 玉玲看了劍英一眼,道:“你不要胡想瞎猜好不好,梅香那點本領,如何能逃得過我們的耳目,再說,她如找上排雲嶺來,為什麼不現身出來見我。

    ” 俞劍英笑道:“我不過随便猜問一句罷了,是不是她也難斷言,不過這珠子要真是姊姊之物,事情就難說了。

    ” 程玉玲默然無浯,三人愁眉相對,足足有一杯茶工夫,白燕兒才收好了珠子,說道: “不管來人是誰?我們必須先設法找着玉奴師兄再說,也許玉奴師兄的失蹤,和此事有關。

    ” 程玉玲一句話,尤如焦雷轟頂,俞劍英和陳紫雲全都覺得心裡一震,要知白猿玉奴已是通靈神物,說功力并不在三人之下。

    平時巡視仙嶺,異常盡職,隻要一有生人進山,必能事先傳報警訊。

    近七八天來不見它涉足山頂,實在有很多可疑,如非追随靈虛上人飄然出走,便是遭人毒手。

    前幾天,紫雲、玉玲因挂念茅舍養傷的英弟弟,無法分身去尋玉奴。

    剛才又為太極兩儀三才劍式圖訣的失竊,鬧得三個人心亂如麻,現經玉玲一提,劍英和紫雲同時感覺到事非尋常。

     陳姑娘強壓制着一腔憂傷,說道:“妹妹說的不錯,我們先尋玉奴師兄要緊。

    ” 劍英一皺眉頭接道:“急不如快,我們現在就出動如何?玲姊姊請留守山頂茅舍中,雲姊姊由前山繞尋右山,我由後山繞尋左側,不管能否尋得玉奴師兄下落,明天午前回到嶺上聚齊,如果找不到,咱們再另想别的辦法,”說完,微一頓足,已出茅舍。

     陳紫雲拿起驚虹劍追到茅舍門邊問道:“你不帶防身乒刃嗎?” 劍英回頭答道:“姊姊帶着用吧,我随便用什麼東西都可拒敵。

    ” 紫雲瞪着眼叫道:“這寶劍是人家送給你的,我怎麼能要這種曠世奇珍,我也不配用它。

    ” 劍英看雲姊姊動了氣,隻得乖乖地走回來,接過驚虹劍佩在身上笑道:“那姊姊也要帶件兵刃才好,萬一要是遇上了人,也好用來防身。

    ” 紫雲看他眼光中無限關懷,不覺嫣然一笑。

    正待轉身去取兵刃,程玉玲早巳從壁上取下陳紫雲的寶劍,姗姗過來。

     陳姑娘接過寶劍望着玉玲,囑道:“明天中午前,我們必可回來,你千萬不要再下山去找我們。

    ” 玉玲道:“妹妹敬遵令谕,但願你們能尋得玉奴師兄歸來。

    ” 劍英對二女道;“有話明天見面再談,雲姊姊,咱們走吧!”說完,當先向後山躍去。

     緊跟着陳紫雲也縱身而起,向前山奔去。

     兩人走後,茅舍中又留下了玉玲一個,她把孝燕抱在懷中,又取出袋中明珠鑒賞,越看越覺像自己的東西,隻是想不出,何以會出現在排雲嶺上。

     按下程玉玲在絕峰茅舍中靜候佳音,單說劍英急于查玉奴下落,縱躍如飛。

     一口氣下了後山絕壁,他自學得師父玄門先天氣功之後,輕身功夫較過去尤為精進,起落之間就是兩三丈遠。

     不過九華山疊峰千層,綿延數百裡,到處是絕塑深澗,這等無邊無際的山勢,要想找白猿玉奴,何疑大海撈針。

     他連翻越過十幾道山嶺,仍是未見一點痕迹,不覺心中發起愁來,停在一座山峰上暗自忖道:“九華山這樣廣大遼闊,我這種盲目的找法,如何能找得到呢?難道說真要遍走這萬峰千嶺不成!”一時間伫立發呆,難決行止。

     這時,已是夕陽西下的時侯,看晚霞流照,紅雲如火。

    俞劍英仰望着半天彩霞,突然心中一動,暗道:“那白猿玉奴甚是通靈,倒不如我用長嘯之聲招它,也許能夠尋得。

     心念一決,立時仰臉一聲長嘯,聲如龍吟響徹群山,餘音蕩漾,繞山谷良久不絕。

     突然由西方一座高峰上,現出一個人來,擡頭流顧,四外張望,俞劍英立時伏在一個巨石後,暗中監視來人行動。

     那人似在辨認方向,張望了一陣後,對着劍英停身的山峰走來,不大工夫,已登上了俞劍英隐身的山峰上。

     這時太陽已完全下了山,蒼茫暮色中,劍英看登峰的竟是個年過七旬的老和尚,身軀修偉,眼神如電,穿一件白僧袍,白襪芒履,慈眉善目,一團和藹,看風标威儀,即知是得道高僧。

    俞劍英原先準備突然出手,先把來人制服住,及見到那和尚後,突然生出一種敬仰之心,立時從巨石後現身出來,迎上去,躬身一禮笑道:“大師父從哪裡來?” 俞劍英陡然由石後現身,老和尚卻毫無驚慌神态,轉臉望着劍英,微微一笑,道:“老衲出身少林寺,方外人到處為家,飄泊四海,小施主風儀不凡,英氣逼人,如果老和尚沒看走眼,小施主必是靈虛上人門下弟子?” 俞劍英聽他一出口,就說出自己出身,不覺大吃一驚,當下又躬身一禮,笑道:“晚輩正是靈虛仙師門下,老師父法号怎麼稱呼,可和家師相識嗎?” 老和尚兩道眼神,盯在劍英臉上望了一陣,歎道:“老衲法名悟性,和令師有過數面之緣,此次特由東南趕來,有要事谒見令師。

    ” 俞劍英沉思一陣,覺着悟性這個名字很熟,隻是一時間回憶不起什麼人,心裡想着,口裡卻答道:“家師離山多日,現在排雲嶺上隻剩下晚輩和同門師姐,老師父有事賜教,請告訴晚輩也是一樣。

    ” 悟性一聽靈虛上人不在,刹時間臉上變色,半晌才恢複鎮靜,歎道:“靈虛道長既然不在,天下恐無人能挽救得了這次浩劫,看來天數使然,隻有聽其發展了。

    ” 老和尚幾句沒頭沒腦的話,隻聽得俞劍英茫然不解,正待開口追問,突又聽悟性歎道: “令師胸羅萬有,才博古今,當代高人無出其右,是老僧一生中最為佩服的人。

    想不到他竟獨善其身,飄然遠走。

    看來老和尚這趟排雲嶺是白跑了!”說完話,轉身欲去。

     俞劍英急搶兩步,攔在悟性面前,笑道:“師父請多留片刻,晚輩有幾句話說。

    ” 悟性兩道電般的眼神,逼視在劍英臉上,良久後,才道:“你有什麼問我,請快些說吧。

    ” 劍英笑道:“老前輩似有很多難言之隐,欲和家師傾談對嗎?” 悟性點點頭,俞劍英又繼續問道:“家師既然不在,晚輩自信也能作得幾分主意。

    但請明告所示,果有需要,晚輩自當代恩師盡力以赴。

    ” 悟性放聲一陣大笑道:“如果是無關要緊的事,老衲也不會跋涉千裡而來打擾令師清修,此事關系中原武林道上千百條性命,一個應付不好,也許會引起江湖上全面殺劫,老衲縱不惜以事實相告,但卻于事無補。

    小施主雖是靈虛仙長弟子,恐也無能應付得了。

    ” 俞劍英聽悟性口氣,似是很看不起他,不覺一揚兩條劍眉,道:“老前輩有什麼事,隻管請說就是,晚輩雖未盡得家師絕學,但仍願盡心一試,難道千裡來此,就這樣一句話不留,又匆匆而去嗎?” 悟性看劍英雙眉微揚,面含愠色,對自己剛才一番話,似是很感不滿,仰臉看天色,已快到掌燈時分,隻好笑道:“小施主一定要追問情由,老衲也不便堅持不說,倒不如和你同回排雲嶺盤恒一宵,一則看故人清修聖地,再者也好詳細地告訴你其中情由。

    ” 劍英微一沉吟,笑道:“老前輩既願宿寒山一宵,晚輩自是歡迎的很,恕我走先一步帶路了。

    ”說完轉身向排雲嶺來路走去。

     俞劍英心知悟性有輕視之意,想借機露一手給他看看,再者他也看出了老和尚功力不凡,不妨借返回排雲嶺的一段路,試試他輕功如何。

    心念轉動,一開始,腳下就異常快速,而且還不斷加快速度,可是悟性大袖飄飄,僧衣微擺,不快不慢地始終跟在劍英身後三尺左右。

     兩人翻越過兩座山嶺後,劍英突然一加勁力,施展開上乘輕功,隻聞衣袂帶風之聲,快如電奔流星。

     他一口氣趕有四五裡遠,回頭看悟性仍然是跟在後面三尺左右。

     這一下激起了俞劍英好勝之心,猛的連起玄門先天氣功,驟然間如一支離弦弩箭般向前沖去,快比掠波燕剪,貼地飛行。

     這一來悟性已不像剛才那樣沉着了,放腿急追,僧衣被山風飄起,他雖施出全力疾追,但俞劍英走的太快,兩人越過兩重山嶺後,老和尚已落後五六丈遠。

     俞劍英微微一笑,放慢腳步,悟性追到身側後,眼光中無限驚奇,笑道:“小施主輕功造詣,實在驚人,老衲佩服極了,這麼看來,小施主已盡得令師真傳了?” 劍英笑道:“晚輩不過得家師十之一二而已,承蒙老師父誇獎,慚愧極了。

    ”說罷,側臉望着悟性不斷微笑。

     老和尚久走江湖,一看劍英神态,就知他心中仍存着剛才自己對他的輕視不滿。

    當下放聲一笑,不答劍英問話,隻管趕路。

     兩人聯袂若飛,又走一刻工夫,距離排雲嶺已是不遠。

    突然一聲刺耳的怪嘯聲,由夜幕中遙遙傳來。

     悟性和劍英不約而同地收住腳步,傾耳靜聽那嘯聲,隻聽嘯聲悠悠散入高空,良久後,又聞那嘯聲複起。

     劍英望着悟性,問道:“老前輩久走江湖,見多識廣,這嘯聲是人是獸呢?” 悟性歎道:“這嘯聲不但是人,而且是功力異常深厚的人,老衲這次由數千裡外,日夜兼程趕來,買在是因為一件武林中罕見大事,想請令師破例出山一次,以挽救千萬蒼生,不想令師已離開排雲嶺了。

    ” 俞劍英想起近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