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峰回路轉

關燈
日子還在後面!” 白非聽得凜然而驚,他自掌擊天赤尊者之後,心中多多少少有了恃才傲物的意思,少年揚名,這原是不可避免的事,此刻聽了司馬之的話,仿佛醍醐灌頂,頓感徹悟。

     幾個女孩子都在七嘴八舌的讨論着香狸和武林異人。

     司馬之一笑,道:“蘇敏君已隐迹于青海了嗎?” 邱獨行蒼白的臉竟好像微微紅了一下,道:“這次青海之行,小弟并不想去,我看──” 他側臉向白非道:“我和司馬兄同去中原,你獨自上青海去,為常老前輩求得烏金紮,順便也替我傳封信給那天妖蘇敏君,以你的智慧、身手,再加上那足以打動蘇敏君心弦的香狸,你此行大概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 石慧卻插口道:“我也要和他一起去。

    ” 樂詠沙噗嗤笑出聲來。

     邱獨行微微含笑道:“有你同去,自然也好,隻是到了天妖蘇敏君隐居的山腳之下,你卻切切不可上去,免得誤事。

    ” 司馬之笑問道:“難道蘇敏君還是昔年心性,見不得别的漂亮女人?” 邱獨行微一颔首。

     石慧的嘴卻嘟起老高,嬌嗔着道:“為什麼女人就見不得她?” 司馬之笑道:“你别擔心你的白哥哥會被别人搶去,蘇敏君今年至少也有四五十歲了。

    ” 樂詠沙和司馬小霞又笑出了聲,石慧的臉不禁飛紅了。

     靈蛇堡裡一片淩亂,嶽入雲雖然傷腿,仍支着拐杖指揮徒衆在收拾着,的确是一個最好的首領人材,邱獨行贊許地望着他。

     千蛇劍客此時,倒的确有了抛卻虛名,寄情山水,甚至隐迹的念頭,這念頭的生出,連他自己也覺得不甚相信,他暗地叮咛嶽入雲,每天送些吃食給洞穴中的常東升,嶽入雲跟随邱獨行這麼多年,此時尚是第一次知道這個秘密。

     至于白非,他的心情卻是無比的興奮,一月以來,他驟然進入武林一流高手的階段,前途更有許多充滿了刺激的事等着他去做,這年輕人的滿腔熱血與一腔雄志,像是都生了翅膀,振翼欲起了。

    庫庫諾爾湖位于青藏高原之東北部,為中國第一大湖,湖水青綠,冬不枯竭夏不溢盈,水平如鏡,中原人士稱之為青海。

     白非、石慧由定邊入關,越甘肅境,往青海去,他們帶着滿腔少年的熱血和一頭宇内第一奇獸──香狸,奔波往途,尋訪那在武林中豔名四播的天妖蘇敏君和削鐵如泥的九抓烏金紮。

     一入甘肅境,高山峻嶺随處可見,生長江南的白非、石慧,眼界自又一新,兩人雖然急着趕路,但并肩策馬,自然忘卻了許多奔波之苦。

     過慶陽,渡烏連河,黃昏時分,他們到了平涼,白非拭了拭臉上的風沙,望了望胯下已疲憊不堪的馬笑道:“在此休息吧?” 石慧一笑,這些天來兩人情感與日俱增,刁蠻的石慧,在她所愛的人身側,變得柔順而溫婉了,少女的美,越發顯著。

     兩人緩緩策馬入城,這一對立刻吸引了許多人的注目,青石闆鋪成的路上,兩側是些雜物店鋪,入耳的俱是甘肅方言,他們一句也不懂,進了客棧,發現店夥計居然能說江南方言,不禁大喜,遂将一切事,全交給那個精明的店小二了。

     夜間,兩人漫步而行,卻發現了一樁異事,原來這平涼城裡,道士特多,滿街俱是青衣藍袍的髻發道士,最怪的是,這些道士不但身上大多佩着長劍,而且兩目左顧右盼,精光外露,見了石慧,居然作平視,一點兒也沒有出家人的樣子,卻像都是些綠林大盜。

     白非惦記着關在客棧房間裡的香狸,石慧卻不肯回去,手裡拿着蘭州運來的瓜果,像孩子似的吃着,向白非撒着嬌,白非臉上雖然假裝着一本正經的樣子,心裡卻甜甜的。

     平涼為隴東重鎮,夜市頗為繁盛,燈光輝煌,白非暗忖:“這些道士必定不是好來路。

    ”他卻記着司馬之的話,不願多事,很想早些回去,但卻又拗不過石慧,隻得随着她滿街逛,這種女子喜歡逛街的天性直到今日仍未消滅,反而更盛行了。

     石慧傍着白非,臉頰上微微紅暈,心裡覺得像是在春天似的,經過一間酒樓的時候,她居然拉着白非的手,要進去喝兩杯。

     “明天還要趕路,喝什麼酒。

    ”白非的喉嚨裡也癢癢的,可是他實在不願在這裡多耽誤。

     石慧撒着嬌:“嗯,我要嘛!” 走過他們的人,卻含笑向他們注視着,白非臉紅。

     石慧卻又道:“你陪不陪我嘛?” 突地,一個帶着不正經味道的笑聲在他們身側響了起來。

     一人道:“他不陪你,我陪你好了。

    ” 白非面目驟變,回首望去,随着一股酒氣而來的是兩道頗不光采的眼光,而這些卻都是從一個藍袍佩劍、身軀瘦長的年輕道人所發出的。

     白非大怒之下方想發話,石慧卻已嬌叱道:“你講的是人話還是放屁?” 那道人哈哈笑道:“娘子好潑辣的嘴。

    ” 笑聲還不止他一人,原來在他身側還站着兩個佩劍的藍袍道士,面孔通紅,酒意醺人。

     白非大怒,這種又喝酒還當街調戲婦人的道士,他還是第一次見到。

     石慧氣得粉面上宛如罩着一層寒霜,卻罵不出一句話來。

     那瘦長的道士又笑道:“你怎麼不讓這娘子喝酒?喝了酒之後──” 白非忍無可忍,厲叱道:“住口。

    ” 那三個道人似乎想不到這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會朝他們怒喝,齊各吃了一驚,酒也醒了兩分。

     “你這厮倒真不識擡舉,道爺看得起你們,才對你們說笑兩句。

    ”那瘦長道士冷冷說道,走上兩步,大有要将白非吃下去的意思。

     石慧何時受過這種氣,叱道:“你要是識相的,就快些夾着尾巴滾──” 那道人又跨前一步,冷笑道:“不識相呢?” 白非冷笑一聲,手掌倏然平平上提,倏地一翻,着着實實在那道人臉上打了一下,那道人一聲驚呼,哇的吐了出來,鮮血之外竟還有三枚牙齒,這當然還是白非手下留情。

     他這一出手快如閃電,石慧冷笑道:“再不滾,吃的苦就要更大了。

    ” 那道人着了一記,頭被打得發暈,另外兩個道人卻變色道:“哪裡來的野種,敢在平涼鎮裡撒野!” 齊一出手,五指如鈎,向白非兩肩抓出,竟是正宗鷹爪功。

     白非冷笑着,微一錯步,雙掌突分,帶着風聲分取那兩個道人。

     那道人喝道:“居然還是練家子,怪不得這麼猖狂。

    ”兩條手臂一伸屈,左手倏然穿出,擊向白非的胸膛。

     這兩人同時發招,同時出手,用的也是同一招式,掌風之間,頗見功力,但在白非眼裡,卻像是兒戲似的,身形一動,自他們兩人中穿了出去,雙肘微一外張,在那個道人的脅下輕輕撞了一下。

     這兩個道人卻殺豬似的叫了出來,那邊石慧冷笑聲中,玉指如電,也點中了另外一個道人手肘間的曲池穴。

     他們動手之處是在一個酒樓門前,此刻旁邊已站滿了看熱鬧的人,每個人臉上都帶着驚懼之容。

     石慧叱道:“這種不濟事的蠢才也出來現世,快回去跟師娘多學幾年吧。

    ” 白非拍了拍手掌,低聲道:“慧妹,我們回去吧。

    ” 石慧望了蹲在地上的兩個道人一眼,輕蔑的啐了一口,和白非擠出了人群,逛街的興趣也沒有了,兩人回到店裡,店夥卻跑上來道:“方才有位道爺留下封信,說是要交給兩位客官。

    ” 白非一怔,接過來一看,雙眉不禁皺了起來。

     石慧問道:“什麼事呀?” 白非皺眉道:“果然麻煩來了。

    ”他将手中紙條交給石慧,又道:“我真糊塗,竟未想到這平涼城鄰近崆峒山,滿街的道士,想必是崆峒門下呢。

    ” 石慧哦了一聲,接過來一看,卻見那杏黃色的紙符上寫着一筆柳字: “小徒承蒙兩位教訓,不勝感激,兩位身手不凡,必定系出名門,我崆峒僻處隴東,久未領教中原豪士身手,兩位如不吝賜教,貧道于後日清晨在崆峒山白雲下院恭候兩位大駕。

    ” 下面具名是浮雲子。

     石慧邊看邊走回房中,往椅上一坐,笑道:“想不到那幾個膿包居然還是崆峒門下。

    ” 白非卻皺着眉道:“崆峒為中原五大劍派之一,怎麼出些這種不成材的徒弟?看樣子,這浮雲子也未見得是什麼高明人物,隻是我們有急事要辦,這一來,卻又要耽誤些日子了。

    ” 石慧立刻接口道:“可是我們非去不可,不去他們還以為我們怕了他們呢!” 這兩個心豪氣傲的年輕人,竟未将稱雄武林垂數百年的一大劍術宗派看在眼裡。

     他們卻不知道,近年來崆峒派教規雖然不振,但卻仍未可輕視哩。

     由平涼出城西行數十裡,便是道家崆峒派的發源地──崆峒山。

     此時正值秋深,木葉飄落、群雁南渡、晨露未幹的時候,道上就緩緩馳來兩匹馬,走前的是個少女,穿着一身翠綠色的短衫,披着翠綠色的風篷,更顯得膚色如玉,兩隻眼睛清澈而明媚,一閃一閃地,卻又露出太多的嬌俏。

     那少女望着前面寂靜的山巒,回頭向身後的人一笑,道:“到了。

    ” 身後的那人劍眉星目,雪白的長衫随着秋風飄飄而舞,神态顯得極為潇灑而英挺,呆呆的望前面那少女的回眸一笑,眼光中充滿了柔情蜜意,低低說道:“慧妹,你真美。

    ” 前面那少女嘤咛一聲,嬌聲道:“我不來了,你最壞了。

    ”放馬向前跑去。

     那少年放聲而笑,笑聲清越而宏亮,在這靜寂的秋山中,散布出老遠。

     這沉于幸福之中的一對男女,自然就是白非和石慧了。

     山腳有些結廬而居的樵子山夫,白非将馬寄存了,旋然上山行來,秋風蕭索,他們卻絲毫也沒有覺到有什麼寒意,年輕的男女當他們互相愛着的時候,他們是永遠不會覺得寒冷的。

     石慧輕輕倚在白非身側,悄語道:“以後我們也要找個這樣的深山,造幾間小小的房子,春天,我們可以看花開,聽鳥語,夏天的晚上,我們可以躺在草地上數天上的星星。

    ”她幸福的一笑,又道:“秋天我們可以沿着鋪滿落葉的山徑散步──” 白非幸福地一笑,接口道:“冬天,我們可以關起窗子,躲在家裡吃火鍋。

    ” 石慧“噗哧”一笑,撒嬌道:“你就會吃。

    ” 白非如醉如癡,伸手捉住了她的手,兩個人幾乎都忘了他們此來是為着什麼的。

     沿着山道蜿蜒而上,兩人一行到半山,石慧問道:“那個白雲下院在哪裡?”輕輕一皺眉,又道:“他們也不派個人來接我們,這麼大的崆峒山,叫我們到哪裡去找白雲下院去?” 白非也奇怪,暗忖道:“這浮雲子既寄柬叫我們上山,也該叫個人來接引呀!”遊目四顧,群山寂寂,連半個人影都沒有,秋風吹處,給這個道家名山平添了幾許蕭索之意。

     蓦然,随着秋風送來幾聲鐘鳴,白非朝那邊一指,道:“我們過去看看,也許那邊就是白雲下院。

    ”他哼了一聲,又道:“這崆峒派武功雖不高,架子卻不小,叫了人來,就這樣待客嗎?” 道側的樹林裡突然人影一晃,白非眼角動處,已自瞥見,方想喝問,哪知那人影卻掠了出來,單掌打着問訊,道:“貧道接待來遲,倒教兩位施主久候,尚祈恕罪。

    ” 這道人身法快極,一晃而出,站在山路之中,白非忖道:“難道他在示威?”卻聽得人家話說得頗為客氣,再一看那道人,羽衣星冠,精神沖天,年齡雖隻有三十上下,但兩眼神光滿足,太陽穴高高鼓起,一眼而知,内功已具火候,而且态度安詳,像是個有道之士,遂也朗聲道:“道長太謙了。

    ” 那道人笑道:“白雲下院就在前面不遠,兩位施主請随貧道進去吧。

    ”卻不施展輕功,在山道上緩步而行。

     白非更對他起了好感,笑問道:“小可白非,請問道長法号?” 那道人微微一笑,似乎并未聽到過白非的名字,說道:“貧道知機,浮雲子就是貧道的二師兄,兩位施主朗如玉樹,神采照人,想必是高人子弟,少停見了二師兄,貧道必定代為美言幾句。

    ”他微喟又道:“二師兄素來性暴,二位如能稍微容忍,化幹戈為玉帛,豈不大佳?” 白非随口應了,卻聽到石慧輕輕哼了一聲,知道她對這知機子的話頗為不滿,悄悄将她的手拉了一下,意思叫她不要如此,無論如何,這知機子的話總是一番好意呀。

     轉過兩處山坡,前面一條小徑筆直地通向一處道觀,白非見那道觀紅瓦白牆,林木相映中鐘聲未絕,使這道觀染上了一種安詳平靜的氣氛,他暗暗忖道:“這大概就是白雲下院了。

    ” 知機道人道:“容貧道去通報一聲,兩位施主在此稍候。

    ”一跨步,人已出去丈餘,身形極為潇灑。

     白非笑道:“這知機道人的武功,倒的确比那三個蠢道士要高明多了。

    ” 石慧冷笑道:“這崆峒山的排場倒大得緊。

    ” 白非笑道:“人家也是武林一大宗派,當然有人家的規矩,慧妹,等會你可得老實些,不要犯孩子脾氣。

    ” 石慧一撇嘴,道:“我偏要。

    ” 兩人笑語間,觀中已走出十餘個道人來,一色藍布道袍,手裡卻都倒提着長劍,寒光閃閃。

     石慧冷笑道:“這種名門大派是什麼東西,手裡拿着劍,欺負我們沒有見過嗎?” 白非也是勃然作色,哪知那群道人卻隻看了他們一眼,沿着樹林一轉,向另一個方向去了,白非展顔一笑,忖道:“原來人家不是沖着我們來的。

    ” 向石慧笑道:“看樣子我們真是走運,走到哪裡,都碰上有熱鬧好看。

    ” 說聲完了